馬 珣(上海市寶山區(qū)人民檢察院,上?!?01999)
?
上海檢察官研修制度的調查與思考
馬珣
(上海市寶山區(qū)人民檢察院,上海201999)
摘要:檢察官研修制度是上海檢察機關在司法改革大背景下嘗試建立的新制度,為提高檢察官隊伍素質提供了一個量變到質變的平臺,彌補了傳統(tǒng)檢察培訓教育的不足。制度落實過程中存在認識偏差、研修方式單一、評審設置過于理想等問題,理應從提升認識、拓展研修方式和完善評審機制方面予以完善。
關鍵詞:檢察官研修;定位價值;存在問題;完善思考
作者單位:上海市寶山區(qū)人民檢察院
檢察官研修制度是上海檢察機關在推進司法體制改革試點工作過程中創(chuàng)制的新制度,目前仍處于實踐探索階段。作為一個新鮮事務,檢察官研修制度承載著較高的期待,也面臨實際操作的一些困惑。因此,有必要厘清檢察官研修制度的概念內涵,找準制度定位,正確把握檢察官研修制度的發(fā)展方向,分析落實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而提出完善建議,以期更好地發(fā)揮檢察官研修制度的預期功能。
(一)內涵與外延
“研修”一詞在法學界為人們所熟悉。在日本,最高法院(最高裁判所)下屬有個司法研修所,欲從事法律職業(yè)者(主要指法官、檢察官、律師,又稱“三法曹”)在通過國家司法考試之后必須在司法研修所進行為期一年半左右的研修,即司法實務訓練,通過師徒傳授方式,熟悉行業(yè)規(guī)則和職業(yè)技能,培訓結束后再參加入門考試(候補文官考試),合格者才能按本人意愿選擇法律職業(yè)。上世紀末,很多法學學者呼吁構建我國法律職業(yè)的共同體,提出借鑒日本的司法研修制度,就是特指這種“學徒式”的培訓教育。①欒少湖:《法律職業(yè)共同體的構建與司法研修制度》,《中國法律評論》2014年9月。其實,日本司法研修所的培訓對象還包括在職法官(主要有簡易法院法官的研修、候補法官的研修、法官研究會議、特殊研修和司法研究)。②賀衛(wèi)方:《日本司法研修所訪問記——兼論我國司法考試及司法研修制度的改造》,《中國律師》2000年10月8日。可見,日本的司法研修制度本質上是針對未來法律職業(yè)者和在職司法官的培訓教育制度,“研修”即接受培訓教育?;谶@個理解,可以發(fā)現目前我們檢察系統(tǒng)內部各種“研修”班,本質上就是培訓教育班,只不過培訓對象和培訓內容有所不同,比如全國基層檢察長研修班、高級檢察官研修班、“兩個證據規(guī)定”專題研修班、網絡與金融犯罪預防研修班等。
本文研究的上海檢察官研修制度與上文所述的日本司法研修及各種研修班并不是一個概念,而是一個新概念,有著特定的內涵和外延。檢察官研修制度是以全面提升檢察官業(yè)務能力和理論水平、服務執(zhí)法辦案為宗旨,由檢察官在一定的履職年限內,以在職離崗的方式,集中一個段時間連續(xù)開展檢察業(yè)務研究,完成相應研修科目,并通過相應評審的制度。①陸平、程竹松、陸海燕:《檢察官研修制度研究》,《上海檢察調研》2016年第2期。這里有幾個問題值得注意:第一,檢察官研修的主體限于入額檢察官,這些能夠入額的檢察官一般都是在檢察業(yè)務辦案崗位,具有過硬的政治素質、良好的職業(yè)操守、較高的法律政策水平和辦案能力,能夠依法獨立辦案并對案件終身責任。改革之后,上海市檢察官比例由71%降至33%左右,正是對檢察官“精英化”的要求,才需要進一步提高檢察官綜合業(yè)務水平,讓檢察官能夠有一段集中的時間進行研修。第二,檢察官研修具有一定的義務性,與執(zhí)法辦案工作一樣,是檢察官必須要完成的工作任務。檢察官研修制度應該平等的針對每一位檢察官,研修任務也理應由檢察官自己獨立完成,這樣才能達到提高檢察官隊伍素質的目的。第三,檢察官研修必須暫時脫離辦案崗位,集中于一個時間段進行研修,并有研修成果體現。暫時脫離辦案崗位是指暫時不參與執(zhí)法辦案,并不等同于一定要離開原來的辦公室。研修時間必須“集中”,是不能間斷的,不能因為其他工作而中斷研修。
(二)定位及價值
檢察官研修制度是上海檢察機關在司法改革大背景下嘗試建立的新制度,也是全國首創(chuàng)的制度,具體內容及實踐操作都有待探索,因此有必要進一步明確其制度定位及價值,確保制度落實不偏離制度設計的本意。
首先,從忙于辦案到沉淀思考,檢察官研修制度為提高檢察官隊伍素質提供了一個量變到質變的平臺。加快建設一支高素質的檢察官隊伍是本輪司法體制改革的重要目標,特別是人員分類改革之后,檢察官職業(yè)化水平的提高迫在眉睫。目前,基層檢察機關案件量與日俱增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加之辦案規(guī)范性要求的增加,檢察官每天都在埋頭辦案,周末也經常加班,幾乎無法騰出時間對所辦案件進行梳理回顧、總結思考,對辦案中遇到的問題也沒有時間進行深入研究。檢察官們忙于機械化的辦案,缺乏對業(yè)務的鉆研、對問題的思考,長此下去,檢察官只能是一個熟練的“法律工匠”,離高素質的檢察官仍會有段距離。筆者認為,高素質的檢察官是一個廣博的概念,它要求檢察官不僅要會辦案子,還要具有相當高的綜合素質,包括思辨研究能力、理論功底、人文素養(yǎng)等等。檢察官平日的辦案是業(yè)務能力和辦案經驗的積累,是一個量的積累,需要一個平臺讓這些量的積累發(fā)生質變,從而提高檢察官的綜合素質,而檢察官研修制度正是這樣一個平臺。檢察官研修制度設置讓檢察官暫時脫離辦案崗位,為檢察官提供了一個較長且相對“自由”的時間段,配備了較強的督導力量。在研修期間,檢察官暫時離開忙碌的辦案環(huán)境,有時間、有精力、有安靜的空間可以對過去的辦案情況及辦案中遇到的問題進行總結、思考和研究,加上研究室等相關部門的支持與督導,這些都有利于提升檢察官的思考能力和業(yè)務研究能力。另一方面,這些思考和研究的成果在檢察官完成研修回到辦案崗位的時候,又可以反過來應用到業(yè)務辦案中去,解決曾經掣肘的一些問題,促進檢察官業(yè)務水平提高到一個新的層次。如此積累、沉淀的螺旋型上升,將大大提高檢察官的綜合素質。
其次,從被動接受到主動鉆研,檢察官研修制度彌補了傳統(tǒng)檢察培訓教育的不足。上海檢察機關的培訓體系在全國算是比較領先的,主要包括領導素能培訓、任職資格培訓、專項業(yè)務培訓。①領導素能培訓主要針對領導,不能覆蓋廣大檢察人員;任職培訓主要包括新近人員培訓、初任檢察官資格培訓(改革后叫入額檢察官培訓)、晉升高級檢察官培訓;專項業(yè)務培訓以全體檢察人員每年都要參加的套餐式條線培訓為主要內容,覆蓋最為全面。這些培訓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廣大檢察人員的綜合素質和能力水平,但仍存在以下局限:一是培訓具有較強的被動性。培訓都是以被動授課的方式進行,培訓課程的設置及授課老師的選擇都由國家檢察官學院上海分院決定,參與培訓的檢察人員只能被動接受,這種“一對多”的單向知識輸出模式,難以兼顧不同人的不同學習需求,很可能出現“想學的學不到、不想學的重復學”的問題,培訓效果大打折扣。二是培訓時間較短,缺乏檢驗培訓效果的配套機制。培訓的時間通常為1年1次,每次5天,最多不會超過2周。培訓的課程雖然豐富,但缺乏總結思考的時間,培訓結束后也沒有相關的配套機制檢驗培訓的成果,培訓效果完全取決于個人自覺學習的意愿。檢察官業(yè)務研修制度剛好可以彌補培訓上述不足之處:一是檢察官研修的過程是自己主導,檢察官可以自己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想進一步研究的課題或項目為研修內容。彌補了傳統(tǒng)培訓被動性帶來的一些不足,變被動接受為主動研習,充分調動了檢察官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二是研修注重提高檢察官的思考能力和理論水平,改變了傳統(tǒng)培訓時間較短、“學習有余、思考不足”等不足。檢察官研修時間通常為3個月,而且脫離原辦案崗位,給檢察官提供了連續(xù)性集中研習的機會。同時設置了嚴格的研修成果評審機制,檢驗檢察官的研修成果,使研修不流于形式,能夠真正體現檢察官們的思考與學習痕跡。
(一)制度規(guī)定及落實情況
隨著上海檢察改革的推進,2015年3月上海市人民檢察院出臺《檢察官業(yè)務研修管理辦法(試行)》(以下簡稱《辦法》),標志著上海檢察官研修制度的正式確立。《辦法》對檢察官研修的目的、方式、內容以及研修工作的管理、研修成果的評審和應用進行了較為原則的規(guī)定。明確檢察官每5年必須離崗參加一次為期不少于3個月的集中研修,完成課題研究或指定研修項目,最后由檢察業(yè)務專家、外聘學者組成的評審委員會對研修成果進行評審,評審結果計入檢察官執(zhí)法辦案檔案。但是市院的《辦法》總共1 5條,相對簡單,原則性較強,缺乏具體實踐操縱的指引,制度的具體落實還有待基層檢察院的試點和探索。目前,上?;鶎訖z察院中有關檢察官研修制度的落實工作以閔行區(qū)檢察院和徐匯區(qū)檢察院較為領先。
閔行區(qū)人民檢察院在落實檢察官研修制度上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在規(guī)范層面,制定了《閔行區(qū)人民檢察院檢察官業(yè)務研修實施細則(試行)》(以下簡稱《閔行細則》)?!堕h行細則》對市檢察院《辦法》進行了細化,一是明確了法律政策研究室為檢察官研修制度管理部門,負責檢察官研修的組織、督導和考核工作,制定全院研修工作規(guī)劃和年度計劃。二是創(chuàng)制了“累計學分制”,將評審工作量化,特別是細化了指定項目的具體要求和計分情況。三是明確了幾種延期研修、合作研修和免修的情形。在操作層面,開辟檢察官研修所,形成“選題個性化、過程程序化、考核標準化”的研修模式。檢察官每5年必須完成3個月的業(yè)務研修任務,由檢察官自己選題,實行“周計劃月目標”程序化運作;明確研究室干警與研修檢察官“一對一”協(xié)同研修聯(lián)系,由研究室對研修成果進行初審后提交由特聘法學專家、檢察事務專家等組成的評審委員最后評審。目前,閔行區(qū)院首期5名檢察官已完成脫崗研修。①《閔行區(qū)院積極構建檢察官業(yè)務研修新機制》,《上海檢察改革試點情況》第57期。
徐匯區(qū)人民檢察院根據自身探索制定了《上海市徐匯區(qū)檢察院檢察官業(yè)務研修實施細則(試行)》(以下簡稱《徐匯細則》)?!缎靺R細則》比較有特色的探索之處有:一是強調新晉檢察官應當在入額一年內參加研修,其他檢察官5年參加一次研修;二是明確研究室對研修成果的初審工作,檢察官提交的研修成果首先要經過學術不端行為系統(tǒng)檢測,復制不能超過1 5 %;三是明確評審委員會由本院檢委會委員與兩名外聘專家組成,外聘專家聘期為2年,聘期結束可以續(xù)聘;四是設置了獎勵措施,研修成績突出的檢察官可以優(yōu)先參加進修培訓、或者推薦赴境外學習交流。徐匯區(qū)院的檢察官研修制度啟動較閔行區(qū)院更晚,目前有2名檢察官正在進行脫崗研修。②《徐匯區(qū)檢察院積極探索司法責任制改革》,《上海司法改革試點工作簡報》第16期。
(二)存在問題
檢察官研修制度是新生事物,沒有較為成熟的操作經驗可供借鑒,各基層檢察院積極探索落實機制,形成了一些可供推廣的具有操作性的工作方法,但是仍然存在一些問題:
1.市檢察院規(guī)定較為原則,各基層檢察院落實情況參差不齊,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認識偏差
據調查,檢察官研修制度確立以來,各基層檢察院落實情況差異明顯,有的基層檢察院從規(guī)范制定到具體操作模式都進行了十分深入的探索和嘗試;但也有基層檢察院對檢察官研修工作重視程度不夠,怠于探索和嘗試,“坐等”市院具體實施細則的出臺,市檢察院規(guī)定下發(fā)1年多來,至今仍未啟動檢察官研修的工作;甚至有的基層檢察院對檢察官研修制度存在一定程度的認識偏差,認為檢察官研修只是一個形式,本質上是變相給忙碌的檢察官一個可以休息調整的時間段,因此研修的方式和方法無需有太高的要求;還有基層檢察院認為檢察官研修制度在基層檢察院落實起來缺乏土壤,基層檢察院檢察官本來就少,案件量又大,如果讓檢察官脫離崗位3個月以上,人少案多的矛盾將進一步加劇,因此在檢察官研修制度落實推進上較為消極。
2.研修方式較為單一、不夠靈活,難以兼顧檢察官的實際需求和差異性
目前市檢察院《辦法》規(guī)定的研修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完成課題,主要是圍繞檢察業(yè)務的重點和難點問題展開;二是完成指定研修科目,主要是案例編撰、立法和司法解釋調研、專項分析、規(guī)范性文件調研和起草等。筆者認為,這兩種方式歸根到底就是一個“寫”字,而且從目前一些基層檢察院組織的研修情況來看,基本是都是讓檢察官寫課題或者調研,這樣的方式顯得比較單一。檢察官離開忙碌的辦案崗位,進行沉淀思考、提升自我的方法可以有很多,不應僅僅局限于寫課題。另一方面,檢察官的個體差異性具體定了他們對提升自我有不同的實際需求,有的擅于用文字總結,有的并不擅長將所思所想用調研的方式表達出來,因此,過于單一的研修方式也難以兼顧檢察官的差異性。
3.評審環(huán)節(jié)設置較為理想,落實起來有一定難度,且存在形式化可能
從目前市檢察院、閔行及徐匯區(qū)檢察院的規(guī)定和一些落實情況來看,檢察官研修的評審主要意見是由研究室初審,評審委員會(一般由負責分管研究室的檢察長及外聘專家組成)最終審核,并且強調評審結果將計入檢察官司法檔案,會對檢察官的晉升產生一定影響。這樣的設置在我們看來是較為理想的,實際操作還是有比較大的困難,比如評審委員會評判的標準是什么?對調研課題或者文章的評價本身帶有很強的主觀色彩,同樣一篇文章,在不同評審面前得出差異較大的分數是很可能存在的。再比如,如果研修成果的評審結果對檢察官的晉升有影響,那么檢察官對評審結果不服是否有申訴的權利呢?評審委員會能夠確保足夠的公正公平嗎?還有另一個令人擔憂的方面,檢察官研修的重要性在廣大基層檢察人員心中并不是十分認同,也許會存在敷衍應付、甚至找人替寫文章的可能。面對敷衍應付的研修成果,出于各種因素的考量,為了不為難檢察官,研修成果到最后可能都能會通過評審,那么所謂的評審環(huán)節(jié)也就是走個形式;面對找人替寫的情況,評審委員會面對提寫的文章又如何發(fā)現呢?因此,總的來說目前檢察官研修制度的評審環(huán)節(jié)設置較為理想,需要進一步完善。
(一)全面提升對研修重要性的認識
上海檢察官研修制度的創(chuàng)制有著良好的制度遠景,但是我們卻發(fā)現,無論是市檢察院、基層檢察院還是檢察官個體對研修制度的重要性認識都存在一定的不足,有必要從態(tài)度認知及工作機制上全面提升對研修重要性的認識。
1.應進一步加強對該制度的宣傳和推廣
市檢察院作為檢察官研修制度的創(chuàng)制者,理應進一步加強對該制度的宣傳和推廣。具體工作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一是適時總結經驗成效,進一步爭取最高檢察院的支持。檢察官研修制度是上海檢察機關首創(chuàng),目前已經試點運行也有1年多的時間,1年多來上海不同基層院的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市檢察院可以及時的將這些經驗和成效進行總結分析,進一步論證檢察研修制度的可行性、可操作性及重要性,并且有必要將分析情況上報最高檢察院,說明研修制度的重要性及推廣必要,爭取最高檢察院對研修制度推行的支持。二是積極調研試點情況,進一步推進研修制度的落實。上海檢察官研修制度沒有可供借鑒的操作先例,可謂是“摸著石頭過河”,因此市檢察院有必要針對各基層檢察院的試點探索情況進行調研,一方面可以總結成功經驗,形成一些規(guī)范性的實施細則,給基層檢察院下一步的落實工作做參考;另一方面,調研要重點分析落實中存在認識偏差和操作上遇到的實際問題,及時糾正認識,并提出修改和完善意見,確保檢察官研修制度能夠在正確的軌道上深入運行。三是加強宣傳動員工作,進一步深化研修制度的影響。檢察官研修制度的推行有賴于基層檢察院及每一位檢察官的理解與支持,筆者認為市檢察院目前在研修制度的宣傳及動員工作方面有一定的欠缺,導致部門基層檢察院在落實方面缺乏激情、不明方向。因此,市檢察院可以在總結分析前段時間研修制度推行情況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宣傳和動員,表明推行檢察官研修制度的堅定決心,給基層院在落實研修制度上增添動力和助力。
2.應積極探索和實踐合適的工作機制
基層檢察院作為檢察官研修制度的實踐者,理應進一步加強對研修制度的正確理解,積極探索和實踐合適的工作機制。一項新制度的生命在于實踐和運行,否則就是束之高閣、一紙空文,檢察官研修制度也是如此,各基層檢察院理應積極貫徹市院要求,認真落實研修制度,努力探索合適的工作機制和管理方法,讓檢察官研修制度可以真正的“動”起來。一方面,要糾正“研修制度可有可無”、“研修加重了檢察官的負擔”、“研修是給檢察官一個休息的時間”等錯誤認識,明確檢察官研修的正確定位及制度價值;還要改變“等等市檢察院細則”、“看看其他區(qū)檢察院的情況”等的惰性思維,要敢于探索、勇于嘗試,及時啟動并開展檢察官研修工作,即使實踐過程中可能出現一些問題也沒關系。另一方面,基層檢察院之間可以加強互相的學習交流,分享各自在落實檢察官研修制度中的一些操作經驗、管理方法、遇到的問題等。比如,可以通過聯(lián)合召開研討會的形式,擴大研修制度的影響,可以邀請專家學者參與研討會,談談對檢察官研修制度的看法以及他們對制度落實的意見建議。
3.應認識到檢察官研修制度的重要價值與必要性
檢察官個體作為檢察官研修制度的親歷者,理應進一步端正態(tài)度,要認識到檢察官研修制度的重要價值及必要性。檢察官是檢察官研修制度落實的核心角色,再好的宣傳動員、再強大的上級支持、再勇敢的探索實踐,都離不開檢察官的積極參與,也只有檢察官真正的參與其中、提升和成長,才能體現制度的終極價值。因此,每一位檢察官都應當端正態(tài)度,正確認識到研修制度是為提高檢察官綜合素質“量身定做”的一個制度,不僅彌補了傳統(tǒng)檢察系統(tǒng)教育培訓的不足,還為檢察官提供了一個能力量變到質變的平臺。檢察官應當理解并支持研修制度的推行,并積極參與其中,對于研修任務要認真對待,不能拖沓馬虎,甚至趁機休息。
(二)多方位拓展檢察官研修方式
從現有制度規(guī)定及實踐操作情況來看,目前上海檢察官的研修方式較為單一,主要包括完成調研課題和指定研修項目兩種,集中在一個“寫”字上。筆者認為,為了提高檢察官的思考能力和理論研究水平,“寫文章”是十分有必要的,一篇高質量的實務調研文章可以充分反映檢察官對某個問題的詳細調查和深入思考。但是筆者認為,在為期不低于3個月的研修期間,不應該只是停留在寫文章的表面,應當探尋寫文章背后更加深層次的制度設計原意,可以以寫文章為核心縱向、橫向全方位拓展更多更為靈活的研修方式,提高檢察官的綜合素質。
1.縱向擴展
注重寫文章的前期準備及后期成果應用,將檢察官研修方式縱向擴展。一方面,注重寫文章的前期準備工作,將研修方式向上拓展。檢察官研修寫文章不是為了寫而寫,而是對執(zhí)法辦案過程中有思考、有總結才寫,離開執(zhí)法實踐的“空談”意義不大。因此,在研修期間可以鼓勵檢察官“走出去”,針對要完成的課題或指定研修項目積極參與前期的調查準備工作,并將其視為研修的重要組成部分。比如可以去公安、法院、區(qū)政府機關、監(jiān)獄、看守所等單位或者市檢察院、本條線的其他區(qū)縣檢察院業(yè)務部門進行相關情況的調查和資料收集工作,還可以通過召開研討會或者采訪訪談的形式,對某個調研問題進行前期的考察等。這樣一個向上拓展的過程,可以鍛煉檢察官溝通協(xié)調能力、問題意識、思考能力以及分析總結、歸納收集材料的能力等。另一方面,注重寫文章的后期成果應用,將研修方式向下拓展。如果僅以寫完文章為標準來衡量調研課題或指定研修項目是否完成顯得有些局限,其實寫完文章之后還可以延展很多其他的工作,同樣可以拓展檢察官研修的方式。比如,檢察官可以在調研成果或指定研修項目的基礎上,提出制度規(guī)范或方案的起草意見,并在研究室的推動下,為院領導決策咨詢提供一定的參考。還可以院內編發(fā)、院領導批示的形式肯定調研成果的決策咨詢價值,鼓勵檢察官向著更加務實、更有價值的研修方向努力。再比如,檢察官可以以寫好的調研課題或指定研修項目為基礎,將其轉化為公開的教學課程,讓檢察官在備課、授課中發(fā)現的新問題,促進深入調查研究,進一步放大研修成果的應用價值等。這樣一個向下延展的過程,不僅可以鍛煉檢察官成果轉化和語言表達能力,還培養(yǎng)檢察官的大局意識和管理意識。
2.橫向推展
將研修與業(yè)務培訓、掛職鍛煉等能力培養(yǎng)工作有機結合,將檢察官研修方式橫向擴展。一方面,上海檢察官培訓體系經過多年發(fā)展已經較為成熟,擁有一定的專家資源庫和精品課程,特別是業(yè)務條線的“套餐式”培訓,更是針對不同業(yè)務部門量身定做。檢察官研修可以與市檢察院業(yè)務條線的培訓向融合,發(fā)揮條線職能上的系統(tǒng)性優(yōu)勢,通過市檢察院業(yè)務部門對所屬條線檢察官的了解和熟悉,加強對檢察官專業(yè)辦案研究的引導、指導和評價,使檢察官從研修方向、具體選題和內容研究等方面始終保持正確的軌道,保證研究成果的針對性、實用性,以及研修活動的有效性。比如,檢察官可以將培訓中發(fā)現的有興趣的課題作為自己的研修課題,請培訓中心的老師或條線業(yè)務專家進行指導和把關;同一條線不同區(qū)縣檢察院的檢察官也可以結合本條線業(yè)務培訓的內容,在培訓期間形成合作和分工意向,聯(lián)合完成研修課題等。
另一方面,檢察機關為了鍛煉干部每年都會設置一部分到區(qū)委、區(qū)政府、法院、公安、監(jiān)獄農場等單位掛職鍛煉的機會,這也是培養(yǎng)高素質綜合性檢察官的一種方式。我們認為,檢察官研修也可以一定程度上與掛職鍛煉有機結合,拓展檢察官發(fā)現問題、思考問題的視角和維度。比如,檢察官在掛職鍛煉期間,可以選取有研究興趣的課題意向,充分聽取掛職單位的意見,還可以借助掛職單位的一些資源力量,共同完成課題;也可以將掛職期間參與的社會管理、規(guī)范起草、信訪處理等情況作為研修基礎,對此進行進一步的思考和研修等。
(三)積極完善檢察官研修評審機制
科學合理的檢察官研修評審機制可以有效促進檢察官研修制度的有效落實,督促檢察官自覺認真完成研修項目,確保檢察官研修不異化為一場“作秀”。目前的評審機制較為簡單理想,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完善:
1.構建動態(tài)性評價機制,對檢察官整個研修過程進行全方位評價
檢察官研修一般不少于3個月時間,這么長的一個時間段,如果不對過程進行評價,只對最后的提交成果進行評價,略顯偏頗,因此有必要建立動態(tài)性的評價機制,對檢察官整個研修過程進行跟蹤評價。通過設置《檢察官研修情況動態(tài)評價表》,將檢察官研修分為初期、中期、后期3個階段,由不同部分負責人進行階段性評價。其一,在前期資料收集階段,可以由相關部門的領導對檢察官的調查能力、溝通協(xié)調能力進行評價;或者由相應條線的培訓機構老師、掛職單位的領導等對檢察官研修過程中的前期準備活動中反映的能力進行評價。其二,在中期寫作階段,由研究室對檢察官的寫作進展情況進行指導、督促和評價,并且對研修成果初稿進行初審。其三,在后期成果應用階段,由研究室對研修成果的轉化情況作出客觀記錄和相應評價,比如是否發(fā)表、是否轉化為授課課程、是否為領導決策提供助力等。這樣一份動態(tài)評價表格,可以較為全面的反映檢察官在整個研修過程中所展示的能力,為下一步的綜合評審提供基礎。
2.構建綜合性評審機制,對檢察官研修情況進行綜合考量
對檢察官研修情況的評審應當考量多方因素,由科學設置的評審委員會進行最終評審。其一,評審委員會我們認為由5人組成較為合理,包括檢察長或副檢察長、檢察業(yè)務專家、檢委會委員各1名、外聘學者2名。每位評審根據檢察官提交的《檢察官研修情況動態(tài)評價表》和研修成果,對檢察官研修過程的表現、研修成果的內容、研修成果的應用價值進行綜合性評分。其二,評分標準設置上,以百分制考評,研修過程表現占比2 5 %、研修成果占比50%、研修成果轉化占比25%。5位評審最后打出的分數將去掉一個最高分一個最低分后取平均分,作為該名檢察官最終研修成績。最終成績90分以上為優(yōu)秀、75分—90分為良好、60分—75分為合格、60分以下為不合格。其三,可以固定一些客觀評分標準,比如一些知名或檢察系統(tǒng)的發(fā)表載體、課題中標、參加檢察系統(tǒng)征文比賽取得的具體名次等都可以固定評分標準。
3.構建適當的獎懲機制,督促激勵檢察官更好地完成研修
檢察官研修制度最終都會落實在每一位檢察官身上,設置適當的獎懲機制,對檢察官進行督促和激勵,有利于擴大研修制度的落實效果及認同影響。其一,可以將研修評審結果的分數作為檢察官個人業(yè)務考核的重要參考因素,并記入檢察官個人執(zhí)法檔案。與現在正在設計討論階段的檢察官業(yè)務考核制度相結合,將研修評審結果量化為一個較為重要的因素,一定程度上能夠影響檢察官的考核,提高檢察官對研修的重視程度。其二,設置適當的懲罰措施。比如,對于研修評審成績低于60分的檢察官,進行內網通報,并且由相關分管領導對其進行勸解教育,讓其能夠端正態(tài)度,認真對待檢察官的研修;同時,對于研修不合格的檢察官,還可以加大研修任務,再次“回爐”進行研修。其三,設置適當的激勵措施,為認真研修的檢察官提供更多的能力增長機會。比如,對于研修評審成績高于9 0分的檢察官,進行全院表揚,并且可以發(fā)放一定的物質獎勵,還可以給與一定的調休假期,從精神上和物質上鼓勵認真研修并取得好成績的檢察官。同時,明確研修成績突出的檢察官可以優(yōu)先參加檢察系統(tǒng)組織的進修培訓、法學機構組織的相關研討會等,還可以推薦赴境外學習交流。
(責任編輯:丁亞秋)
●案例分析
中圖分類號:DF8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502(2016)03-131-08
收稿日期:2016-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