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中學 蔡 青
教師要善于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江蘇省鹽城中學 蔡 青
要想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要從多方面入手,引導學生發(fā)現不一樣的數學,從多個角度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主動探索數學知識。本文對此進行了分析研究。
教師;培養(yǎng);學生;數學;學習興趣
高中階段的數學,越往后學習知識量越大,知識點難度也越大,很多學生會覺得數學很枯燥無聊、晦澀難懂,從而導致不喜歡學習數學的想法。興趣是學習的動力,一旦出現了障礙,就會影響學生的數學成績。因此,我總結出以下三點建議來幫助學生提高對數學的興趣:
有人說,自信心和學習是無關的,其實不然,學生只有對自己有了自信,對學習數學有了積極向上的信心,才能認真地對待數學,才可以再討論怎樣學好數學,只有對數學有了興趣,才能談后續(xù)的事情。如果一個學生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一直處于聽不懂、不會做、做錯題的狀態(tài)下,那么這名學生對數學的熱情肯定是越來越小,甚至會發(fā)展成排斥數學,從而導致嚴重的后果。不管是平時的課上教學還是布置課后習題,教師一定要注意方式方法,不要一味的追求教學進度和習題難度,要讓學生能聽懂、會做題才是最重要的。因此,在課堂教學時,教師要注意學生接受知識的實際情況,要隨時關注學生的反應,如果學生覺得這一塊知識很簡單,那教師就可以不在這一塊浪費時間了,但是學生認為這一個知識點很難懂,不是很好理解,教師一定要停下腳步,細心的講解。布置習題時,要注意難易程度的結合,學生在做題過程中,做幾道錯幾道,那么學生的自信心肯定會受到打擊,就不再想繼續(xù)做題了。所以,教師一定要注意課后作業(yè)的布置,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學生對數學的興趣才能提升上去。
如在講解“集合間的基本關系”時,要注意“包含”和“含于”的定義和應用,以及“子集”和“真子集”的區(qū)別,這幾個知識點一直都是學生易混淆的地方。在講解的過程中,教師發(fā)現學生沒有明白“子集”和“真子集”的區(qū)別和聯系,教師這樣講道:“如果有兩個集合A和B,集合A中任意一個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們就說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如果,A已經是B的子集了,B中含有的元素,不屬于A,那么就說A是B的真子集。”學生聽完這段話,馬上就出現了恍然大悟的表情,這樣,教師才能繼續(xù)講解,保證學生每一塊內容都聽懂了,做題的時候才能熱情飽滿,才能有信心地去做題。
一提到美,可能想到的是文字的美、音樂的美、圖畫的美,仿佛“美”和數學沒有什么關系,但是,當你細細品味數學知識的時候,你會發(fā)現它的美是一種神奇的美。著名哲學家羅素說過:“數學,如果正確地看它,不僅擁有真理,而且也擁有至高的美”。事實就是如此,數學的美恰恰就是蘊含在這些定理之中的。教師要引導學生發(fā)現數學中的美,可以幫助學生獨辟蹊徑,讓學生看到數學的另一種特性,不再是死板的定理和冰冷的數字,而是一種神奇而又嚴謹的美。數學的美首先是簡潔的,愛因斯坦說過這樣一句話:“美,本質上終究是簡單性”,結合數學,我們才能達到美學準則中的簡單;數學中的對稱美,相信很多學生都可以發(fā)現,這種美反映著自然界的和諧,并不只是停留于數字之上;在平時的教學和學習中,不得不提的就是數學的嚴謹美,其他學科的題目可能會有很多種答案,但是數學只能有一個,不管是用什么方法,最終的結果肯定是一樣的。教師要讓學生發(fā)現這些美,不僅能提高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還能讓學生形成一個嚴謹的數學性思維方式。
從“空間幾何體”的構造一直到“三角函數圖像”問題,處處表現出了數學中的“對稱美”。在學習三角函數圖像內容時,先讓學生觀察余弦和正弦函數圖像的特點,讓學生發(fā)現其中的規(guī)律,了解周期和奇偶性,從而方便掌握這兩個函數的相關概念,讓學生可以通過“對稱美”掌握函數知識。
數學課本中有很多定理、概念、公式等,這些知識都有它們的來歷,有他們的歷史,現在的教學目標只是為了讓學生掌握知識而已,而忽略了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從而把很有趣的數學史拋棄了。數學史可以說是激發(fā)學生興趣的重要方式,它可以激發(fā)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可以滿足學生對未知探索的渴望,這些就足以調動起學生的學習動力了,教師在課上講述關于數學的小故事,也可以使課堂的氣氛變得更加活躍。所以,教師根據教材內容,在課上適時地向學生介紹一些古今中外數學家的故事,或者是一些關于數學的趣聞,激發(fā)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并且開闊學生的視野。
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會經常用到圓周率π,很多學生認為這是西方數學家研究出來的,其實不然,圓周率最早是由我國劉徽發(fā)現的,并且利用割圓術進行了理論推論和實踐,開創(chuàng)了中國數學發(fā)展史上的研究新紀元。而且,阿基米德用來計算π的不等式既要用到圓的內接正多邊形又要用到圓的外切正多邊形,而劉徽只需要用圓內接正多邊形,可以說是事半功倍,而他后續(xù)之人祖沖之把圓周率的近似值精確到小數點后七位數??梢钥闯觯覈糯嗣竦臄祵W能力就已經很強了,所以學生可以深切地體會到古代人的智慧,并且以此激勵自己認真學習數學。
總之,要想培養(yǎng)學生對數學的興趣,要從多方面入手,引導學生發(fā)現不一樣的數學,從多個角度吸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能主動探索數學知識,從而提高對數學的興趣。
[1]尹艷萍.談學習數學的三種方式[A].新世紀中國教育發(fā)展論壇(第二卷)[C],2007.
[2]劉淑艷.淺談小學數學小組合作學習[A].2016年1月全國教育科學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6.
[3]黃衛(wèi)民.培養(yǎng)特殊學生學習興趣做法探索[A].基礎教育理論研究成果薈萃上卷(三)[C],2005.
[4]龍丹玲.讓學生快樂的學習數學的探究[A].2016年2月現代教育教學探索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2016.
[5]楊維剛.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A].基礎教育理論研究成果薈萃(下卷)[C],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