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翠萍 李 萍
210029 南京市 江蘇南京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內分泌科
?
胰島素緊急脫敏治療執(zhí)行單的設計和應用
袁翠萍李萍
210029南京市江蘇南京醫(y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內分泌科
摘要目的:避免胰島素緊急脫敏治療過程中因操作不熟練、計算不準確等人為因素對結果造成的影響,提高脫敏治療的效率。方法:選擇2006年3月~2014年9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9例,使用自行設計的“皮試結果觀察記錄表”和“胰島素脫敏治療執(zhí)行單”,方便臨床護士操作、核對、觀察和記錄。結果:9例患者實施脫敏治療均獲得成功,無明顯低血糖反應發(fā)生。結論 :運用胰島素脫敏治療執(zhí)行單,流程簡單易執(zhí)行、表格簡明易掌握,簡化了護士反復計算的繁瑣過程且節(jié)省大量時間,便于臨床護士快速、熟練、準確地執(zhí)行,提高了脫敏治療的效率,保證了患者的安全。
關鍵詞胰島素;皮膚試驗;脫敏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6.02.024
胰島素是目前治療1型糖尿病和部分2型糖尿病的主要藥物,幾乎不可替代[1-2],但胰島素為生物制劑,具有抗原性,可引起不同程度的過敏反應[3]。有報道[4-5],臨床應用胰島素過敏病例中,對動物胰島素過敏的發(fā)生率為10%~30%,而對重組人胰島素過敏的發(fā)生率不到1%。近年來隨著胰島素制劑種類及應用胰島素人群的增加,過敏反應的發(fā)生率也有所增加[6-7];而患者一旦發(fā)生過敏反應,血糖及并發(fā)癥均得不到有效控制,使病情進展迅速。對于必須使用胰島素治療的過敏患者,脫敏治療是目前較為有效的解決方法。我科2006年3月~2014年9月共收治9例胰島素過敏患者,
經緊急脫敏治療后病情得到控制,取得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本組2型糖尿病胰島素過敏患者9例,男3例,女6例。年齡47~74歲,平均年齡56.1歲。糖尿病病程1~32年,平均11.1年。9例患者出現過敏反應時間分別為初次注射胰島素后2 d~2個月,均表現為注射部位紅腫、硬結、瘙癢等局部反應, 其中3例還伴有上肢、下肢、胸部皮膚散在紅色斑丘疹及全身乏力、出汗、心悸等全身反應,但無過敏性休克等嚴重反應。其中基因重組人胰島素過敏6例,對人胰島素類似物過敏3例,遵醫(yī)囑分別給予緊急脫敏治療。
2方法
2.1皮膚過敏試驗選用諾和靈R、諾和靈N、優(yōu)泌林R、優(yōu)泌林N、諾和銳、諾和銳30、優(yōu)泌樂、優(yōu)泌樂25、來得時共9種藥物進行皮膚過敏試驗。
2.1.1皮試液配置將9種胰島素分別配制成每毫升含10 U的胰島素皮試液[8],并編號做好標記。(1)筆芯裝藥液。原液濃度為300 U/3 ml,分別抽取原液1 ml(即100 U)加入生理鹽水至10 ml。(2)瓶裝藥液。原液濃度為400 U/10 ml,分別抽取原液1 ml(即40 U)加入生理鹽水至4 ml。
2.1.2皮試將標記好的9種皮試液分別在患者左、右前臂和腹部輪流皮內注射0.1 ml(即1 U),各注射點間距均>5 cm, 兩名護士同時進行,在1 min內做完,分別于皮試后15,30 min測量局部硬結及紅暈大小(cm)并觀察全身反應,將皮試結果記錄入表1[9]。
表1皮試結果觀察記錄表
床號姓名住院號日期
編號藥液名稱皮試部位執(zhí)行時間執(zhí)行者簽名結果觀察硬結大小(cm)紅暈大小(cm)全身反應結果判斷15min 30min15min 30min15min 30min1諾和靈R2諾和靈N3優(yōu)泌林R4優(yōu)泌林N5諾和銳6諾和銳307優(yōu)泌樂8優(yōu)泌樂259來得時
2.1.3皮試結果判斷根據表1記錄,比較9種藥液中局部硬結、紅暈大小及全身不良反應情況,遵醫(yī)囑選擇反應最輕或無反應的藥物進行緊急脫敏治療。本組9例患者中選用優(yōu)泌樂2例,來得時2例,選用諾和靈R 1例,諾和靈30R 1例,優(yōu)泌林R 1例,諾和銳1例,優(yōu)泌樂25 1例做脫敏治療。
2.2脫敏藥液配置
2.2.1筆芯裝藥液(1)抽取原液0.1 ml加生理鹽水至10 ml,配成每0.1 ml含胰島素0.1 U的A液。(2)抽取A液0.1 ml加生理鹽水至10 ml,配成每0.1 ml含胰島素0.001 U的B液。(3)抽取A液0.5 ml加生理鹽水至5 ml,配成每0.1 ml含胰島素0.01 U的C液。
2.2.2瓶裝藥液(1)抽取原液0.1 ml加生理鹽水至4 ml,配成每0.1 ml含胰島素0.1 U的A液。(2)抽取A液0.1 ml加生理鹽水至10 ml,配成每0.1 ml含胰島素0.001 U的B液。(3)抽取A液0.5 ml加生理鹽水至5 ml,配成每0.1 ml含胰島素0.01 U的C液。(4)抽取原液0.25 ml加生理鹽水至1 ml,此時每0.1 ml含胰島素1 U的D液。
2.3脫敏治療自0.001 U開始, 無不良反應即每隔15 min劑量增加1倍,直至醫(yī)囑需注射的劑量(一般4~6 U)[10]。根據此原則,本科室將操作流程設計成“胰島素脫敏治療執(zhí)行單”和“筆芯裝和瓶裝執(zhí)行單”,用于臨床護士做脫敏治療的操作、核對、觀察和記錄,見表2、表3。
表2筆芯裝胰島素脫敏治療執(zhí)行單
床號姓名住院號 脫敏藥物日期
累計時間(min)所用藥液抽取劑量(ml)胰島素(U)執(zhí)行時間執(zhí)行部位執(zhí)行者簽名結果觀察0B0.10.00115B0.20.00230B0.40.00445B0.80.00860C0.150.01575C0.30.0390C0.60.06105A0.10.1120A0.20.2135A0.40.4150原液注射筆1165原液注射筆2180原液注射筆4
表3瓶裝胰島素脫敏治療執(zhí)行單
床號姓名住院號脫敏藥物日期
累計時間(min)所用藥液抽取劑量(ml)胰島素(U)執(zhí)行時間執(zhí)行部位執(zhí)行者簽名結果觀察0B0.10.00115B0.20.00230B0.40.00445B0.80.00860C0.150.01575C0.30.0390C0.60.06105A0.10.1120A0.20.2135A0.40.4150A0.80.8165D0.151.5180D0.33195原液0.156
3結果
本組9例患者實施脫敏治療均獲得成功,其中6例選用人胰島素類似物做脫敏,另3例選用基因重組人胰島素做脫敏。脫敏治療前伴有全身反應的3例患者,脫敏過程中硬結與紅暈的范圍有所縮小,患者訴癢感有所減輕,隨著時間推移,配合抗過敏藥物開瑞坦治療,局部反應逐漸減輕,至次日完全消退;另6例患者脫敏過程順利,無明顯局部和全身反應。
脫敏治療過程中,為防止因多次注射胰島素后劑量疊加導致低血糖反應的發(fā)生,須每小時檢測1次毛細血管血糖, 并詢問患者有無心慌、出汗等不適[2,11]。本組9例患者在整個脫敏治療過程中均未發(fā)生低血糖反應,僅有1例于治療后3 h左右出現血糖4.2 mmol/L,經及時處理后好轉;9例患者均遵醫(yī)囑采用所脫敏成功的胰島素治療,血糖控制平穩(wěn)后出院繼續(xù)治療;出院后1,3個月分別電話回訪,均未再出現局部或全身過敏癥狀,血糖控制較理想。
4討論
胰島素過敏反應可在治療開始或在長期治療過程中發(fā)生,一般認為與胰島素制劑中的污染物、延遲劑、雜質蛋白或個體差異有關[12]。普通脫敏治療存在一定局限性,如需要多次、多點注射胰島素,皮試及脫敏液的配制操作繁瑣、過程耗時等[3,12-15];而注射過程中護士熟練掌握皮試技術及脫敏試劑的準確配制、皮試后過敏癥狀的觀察和密切的血糖監(jiān)測,是保證脫敏治療順利進行的關鍵[1,9-10]。
我院胰島素脫敏治療每年平均1~2例,屬于不常見的??撇僮?,日常對于臨床護士的培訓和考核均不易開展,護士掌握后也容易生疏或遺忘;而往往患者需要做脫敏治療時情況都比較緊急,幾乎是當時狀況的唯一可行性方法,必然要求護士能及時、準確地實施,防止對患者的診治造成延誤。在此情況下我們設計了“皮試結果觀察記錄表”和“胰島素脫敏治療執(zhí)行單”并應用于臨床,該方法流程簡單易執(zhí)行、表格簡明易掌握,簡化了護士反復計算的繁瑣過程且節(jié)省大量時間,更便于臨床護士快速、熟練、準確地執(zhí)行,避免了因操作不熟練、計算不準確等造成的差錯隱患,杜絕了人員操作因素對結果的干擾和影響,大大提高了脫敏治療的效率,保證了患者的安全,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姚慧,黃金.胰島素過敏及其防治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11,25(11):2840-2841.
[2]余佳菲,張笑燕,朱云燕.胰島素脫敏治療過程中護理問題的探討與體會[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11,32(5):810-811.
[3]劉學梅,宋敏娟.胰島素制劑過敏反應11例臨床分析[J].醫(yī)學理論與實踐,2007,20(9):1064-1065.
[4]于桂賢.人胰島素過敏6例治療體會[J].實用糖尿病雜志,2006,2(2):63.
[5]馮尚錦,陳惠珍.15例人胰島素過敏脫敏治療療效觀察及護理[J].齊齊哈爾醫(yī)學院學報,2008,29(13):1634.
[6]Messaad D,Outtas O,Demoly P.Hypersensitivity to insulin[J].Presse Med,2004,33(9):631-638.
[7]劉美強.胰島素過敏的處理策略[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08,8(29):10.
[8]李小娜.對胰島素過敏患者進行脫敏治療的護理[J].現代護理,2013,5:149-151.
[9]耿英杰,于翠云.1例胰島素強化泵在胰島素脫敏治療中的應用及護理[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6):127-128.
[10]袁翠萍,劉煜.1例人胰島素過敏患者緊急脫敏的配合與護理[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07,3(2):11-13.
[11]蘆志娟,劉敏,李東環(huán).31例胰島素皮試過敏患者的脫敏治療與護理[J].護理學雜志,2011,26(21):44-45.
[12]承瑛,劉秀英.賴脯胰島素混合注射液致變態(tài)反應1例[J].護理研究,2010,24(2):313.
[13]Sola-Gazagnes A,Pecquet C,Radermecker R,et al.Successful treatment of insulin allergy in a type 1 diabetic patient by means of constant subcutaneous pump infusion of insulin[J].Diabetes Care,2003,26(3):2961-2962.
[14]張寧,楊華.1例胰島素過敏的2型糖尿病患者脫敏治療[J].江蘇醫(yī)藥,2010,36(14):1740-1741.
[15]張曉茹,宋穎,劉智平,等.胰島素泵脫敏在治療胰島素過敏中的應用[J].重慶醫(yī)學,2011,40(19):1897-1898.
(本文編輯崔蘭英)
(收稿日期:2015-01-20)
袁翠萍:女,本科,副主任護師,護士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