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西河
從民間故事中汲取營養(yǎng)
——《冬不拉》教學片段及反思
◇方西河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冬不拉》這篇課文。昨天已經(jīng)預(yù)習了,現(xiàn)在檢查一下大家預(yù)習的情況。請讀下列詞語。
(出示)
稟告 肉醬 哈薩克 狡猾 駿馬 隱蔽 匕首捅向 賞賜 剁碎 埋葬 樂器 凄涼 依戀(生讀)
師:讀得很好??磥泶蠹翌A(yù)習很用心,效果也不錯。(板書課題)請大家說一說,冬不拉是什么?
生:是王子的名字。
師:僅僅是王子的名字嗎?生:它還是一種樂器的名字。師:兩個方面了,能不能把它們連起來說呢?生:冬不拉既是王子的名字,又是樂器的名字。師:為什么會這樣呢?其中一定有故事。大家已經(jīng)預(yù)習了,誰能簡要地說一說?
(生簡述故事,不太準確)
師:通過預(yù)習,能說成這樣也不錯。老師來說一下,大家聽好。很久以前,哈薩克族人生活在一片大森林邊上,可是一只瞎熊經(jīng)常來傷害人和牲畜。國王幾次派獵人去除害,不但沒有成功,反而丟了不少性命。王子冬不拉弄清原委后,自告奮勇去除掉瞎熊,最后與瞎熊同歸于盡。老牧民阿肯用琴聲把事情的經(jīng)過告訴了國王。從此,牧民們就把這種樂器叫冬不拉,以紀念這位可敬的王子。當時阿肯演奏的琴聲到底是怎樣的,我們無法知道。不過,課文用一段文字把它再現(xiàn)出來了。請大家找一找,自己讀一讀。
(生找到第16自然段,讀課文)
生:(讀)琴聲一開始雄渾激昂,如同英雄視死如歸,要上戰(zhàn)場;一會兒低回婉轉(zhuǎn),像是在述說危機到來,戰(zhàn)斗即將爆發(fā);一會兒音韻鏗鏘,好像宣告戰(zhàn)斗已經(jīng)爆發(fā);一會兒又如泣如訴,好像在訴說一個悲劇的結(jié)局和人們對英雄的依戀、懷念……
師:很好。阿肯用琴聲演繹的這個故事,有起因,有發(fā)展,有高潮,也有結(jié)局。那么這段文字有幾層意思?中間使用了什么標點符號?
生:這段文字有四層意思,中間使用了三個分號。
師:我們上學期已經(jīng)學習過分號了,它的停頓比逗號長,比句號短。請大家再讀一讀,讀出分號的停頓來。
(生讀課文)
師:誰能說一說,作者在這段文字里都用了哪些詞語或短語來描述阿肯演奏的琴聲呢?
生:雄渾激昂、視死如歸、要上戰(zhàn)場。
師:不錯,這是第一層用的詞語或短語,其他三層呢?
(生邊找詞語師邊板書)
雄渾激昂 視死如歸 要上戰(zhàn)場
低回婉轉(zhuǎn) 危機到來 即將爆發(fā)
音韻鏗鏘 已經(jīng)爆發(fā)
如泣如訴 悲劇結(jié)局 依戀懷念
師:(指板書)大家看,我們把這段話中重要的詞語或短語都找出來了。大家發(fā)現(xiàn)沒?板書中間有個空缺,也就是說,第三層只有兩個,我們能不能再給補一個呢?
(生沉默)
師:這一層原文就很短,看來只注視這里是不好補的。先別急,我們快速閱讀課文,找到跟這層意思相應(yīng)的段落。
(生讀課文)
師:誰來讀一讀自己找到的話?
生:(讀)王子在隱蔽處拉滿了弓,射出一支利箭,正中瞎熊的脖頸。瞎熊大吼一聲,扔下石頭,朝著箭飛來的方向撲來。王子又射出一支利箭,正中瞎熊的前胸。這時,瞎熊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王子。王子抽出第三支箭,正要射向瞎熊,卻來不及了。瞎熊已經(jīng)躥到他面前,向他撲了過來。王子見狀,急忙拔出匕首。瞎熊巨大的熊掌擊向王子,王子的匕首也捅向了瞎熊……
師:這里有八句話,寫的是王子和瞎熊的搏斗,是故事的高潮部分。請大家數(shù)一數(shù),寫王子和瞎熊的行為各有幾次?
生:寫王子的有五次,寫瞎熊的有四次。
師:請大家兩人一組分別讀寫王子和瞎熊的句子,看你能發(fā)現(xiàn)什么,特別要注意標點符號。
生:我發(fā)現(xiàn),課文都是按“王子—瞎熊”這樣的順序來寫的。
生:我發(fā)現(xiàn),前面寫完王子和瞎熊的行為后用的都是句號,最后寫瞎熊和王子的那句中間用的卻是逗號。
師:真厲害!我們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寫作的秘密了。今后如果寫兩位同學之間的活動場面時,也可以這樣一人一句地寫,顯得很有條理。當初老師在讀這一段的時候,也發(fā)現(xiàn)了這一細微的變化,這個逗號有什么作用呢?我們一起來研究一下。請大家把這個逗號改為句號,再讀一讀。有什么發(fā)現(xiàn)嗎?
生:我讀后,覺得如果用句號,就表達不出王子與瞎熊搏斗的緊張程度,也是不合情理的。
師:有道理。哪位同學再補充?
生:我覺得瞎熊的動作和王子的動作幾乎是同時的,因為當時情況很緊急,所以用逗號。
師:哦,我明白了。看來,一個小小的標點,也蘊含著很深的學問。我們以后寫作時一定要注意喲。后面的省略號,又表示什么呢?
生:表示王子和瞎熊扭打在一起,最后同歸于盡了。
師:(指第3行板書)那這里補上“同歸于盡”可以嗎?大家讀一讀。
生:不太好,“音韻鏗鏘、已經(jīng)爆發(fā)、同歸于盡”,感覺沒有寫出戰(zhàn)斗的激烈,可以補“異常慘烈”。
師:請大家把這個詞語補上去,再把全段讀一遍。
師:剛才我們學習了戰(zhàn)斗的場面,把課文中欠缺的詞語也補上去了?,F(xiàn)在,我們回到課文的開頭,學習第一部分的內(nèi)容。請讀第1~3自然段。
(生讀)
師:下面我們來表演一下。我當國王,哪位同學當王子?
(指名表演)
生:父王,您為什么整天愁眉不展呀?
師:唉,還不是那只瞎熊,經(jīng)常出來傷害牧民和牲畜,昨天派出去的獵人,又被它咬死了。這可怎么辦呀!
生:父王,讓我去除掉它吧!
師:好吧。兒子,謝謝你為父王分憂?。?/p>
生:(齊嚷)不對不對,不是這么回事!
師:為什么不對?
生:國王不同意王子去。
師:為什么?
生:那只瞎熊太兇殘狡猾了,國王不愿意讓王子冒這個險。
師:王子有這個能力呀!
生:雖然有這個能力,但是風險太大了,國王當然不愿意啦!
師:剛才同學們用了“雖然”“但是”,很好。不過,要把道理講清楚,也不容易,請大家讀第4自然段,看作者使用了哪些關(guān)聯(lián)詞語。
生:(讀課文)雖然……但是……,既……又……也……,所以……
師:這么多關(guān)聯(lián)詞語連在一起,不簡單。大家讀一讀,體會體會。
(生讀第4自然段)
師:王子只請求了一次嗎?
生:王子多次請示,國王“說什么都不答應(yīng)”。
師:是別人要王子去的嗎?
生:不是,是他自己要去的。課文中說了“自告奮勇”。
師:王子自告奮勇去為民除害,但國王說什么也不同意。他只好不辭而別了。我們繼續(xù)往下讀課文的第二部分,看王子是怎樣做的。
(師故意將課文讀錯)
師:王子帶著弓箭和捕獸夾,騎著駿馬,翻過一座高山(生糾正“一座座高山”),涉過一道河流(生糾正“一道道河流”),穿過一片樹林(生糾正“一片片樹林”),終于在通往夏季牧場的一條條小路上(生糾正“一條條小路”)發(fā)現(xiàn)了瞎熊的足跡。大家聽得很仔細。為什么不能像老師讀的那樣寫呢?
生:王子尋找瞎熊的足跡,并不是一下子就找到的?!耙蛔呱健敝傅氖呛芏嘧呱?,“一道道河流”指的是很多道河流,“一片片樹林”指的是很多片樹林。最后發(fā)現(xiàn)了瞎熊的足跡是在 “一條小路”上,因此不能說“一條條小路”。
師:說得很有道理。那王子是如何做的?
生:王子先在瞎熊必經(jīng)之路上安裝好捕獸夾,又做好偽裝,然后自己隱蔽起來。
師:(板書:先 又 然后)王子是非常聰明的,我們再來看瞎熊的表現(xiàn)。請大家讀一讀,哪些句子表現(xiàn)了瞎熊的狡猾?
生:它開始是敏捷地走著,在離捕獸夾十多步的地方就站住了,說明它已經(jīng)嗅到了王子留下的氣味,另外,它破壞捕獸夾也很小心,很有經(jīng)驗,可以看出它確實是一只狡猾的瞎熊。
師:這里有幾個字或詞語是不能去掉的,“仔細”“小心翼翼”“輕輕”“亂”“猛”。 另外,“亂”和“猛”能不能調(diào)換位置呢?請大家討論一下。
生:(討論后)不能調(diào)換。因為捅捕獸夾時,沒有十分準確的位置,只能是亂捅,而捕獸夾已經(jīng)夾住了樹枝,樹枝又被它拿著,因此就可以用力去猛砸了,如果是亂砸的話,說不定就砸到自己,那就倒霉了。
師:正是遇到了這樣狡猾的瞎熊,王子在除掉它的同時,也獻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于是,人們在安葬王子之后,一直沒有想出一個好辦法,告訴盼望王子平安回來的國王,最后還是一名叫阿肯的老牧民想出辦法,他用琴聲向國王講述了這樣一個凄涼而悲壯的故事。就是因為這件事,哈薩克族就有了冬不拉這種彈撥樂器,琴聲就永遠陪伴著哈薩克族人民,王子的故事也就永遠銘記在哈薩克族人民心中。同學們,剛才,我們用心地讀了《冬不拉》這個凄涼而悲壯的民間故事。我們知道,民間故事是各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既承載著豐厚的民族文化,也蘊藏著豐富的寫作技巧。以后我們閱讀民間故事,在了解故事的同時,也這樣細細地讀一讀、品一品,讓民間故事滋養(yǎng)我們的心靈吧!
反思:剛開始接觸這篇課文時,我覺得沒有太多的東西可以講。民間故事易懂,學生閱讀起來也沒有太大的難度。但是在熟讀課文之后,我慢慢地品出了這篇課文的美妙之處。
故事講的是冬不拉這種彈撥樂器的來歷,這是哈薩克族流傳已久的民間故事。故事本身當然易懂,但其中巧妙的表達方式,卻不易引起學生的注意,這正是我們應(yīng)該引導學生去品味的重點。
首先,列出可以訓練的“點”。在不斷朗讀課文直至背誦的同時,一個個可以訓練的“點”慢慢地向我走來。理解詞語的意思、補充欠缺的詞語、體會標點符號的用法、領(lǐng)悟場面的寫法等,都可以作為訓練的“點”。還有第4自然段,一句話中,使用了“雖然……但是……,既……又……也……,……所以……”三組關(guān)聯(lián)詞語,也不能放棄。原以為平平淡淡一讀就懂的民間故事,其實很有嚼頭,是難得的學習范本。
其次,精選合適的訓練內(nèi)容。自己閱讀、背誦時所列出的這些“點”,當然不能全部作為訓練的內(nèi)容,畢竟課堂時間有限,再說教學應(yīng)該考慮學段特點。根據(jù)學生實際,在眾多訓練“點”中精選合適的訓練內(nèi)容,這樣教學目標更加集中,教學效果也會更加明顯。
最后,讓教學設(shè)計更加緊湊。課堂教學應(yīng)講究結(jié)構(gòu)合理、緊湊有致。在確定了訓練“點”后,如何把它們有機地整合起來呢?我的想法是,由題入手,引出故事,再直奔描寫音樂的段落,由它總領(lǐng)全文。這樣,王子除害的四個環(huán)節(jié)一目了然,省時省力。此外,阿肯與國王的對話大膽舍去,又節(jié)省了一點時間。因此,整節(jié)課結(jié)構(gòu)緊湊,一氣呵成。
總之,把語言的運用作為重要方面,既關(guān)注故事,又關(guān)注表達,這就是民間故事閱讀教學的基本策略。我這樣做,目的就是讓學生既能愛上民間故事,又能從中學到表達的技巧,從課堂教學效果來看,這個目的達到了。相信他們在以后的民間故事閱讀中,也會按這樣的方式去品讀。那時,語文教學的效果就充分體現(xiàn)出來了。
(作者單位:湖南岳陽市岳陽樓區(qū)朝陽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