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崇恒
根據對貨幣上位知識的研究,筆者認為這一內容的教學還缺少一些細節(jié)的呈現(xiàn)和刻畫,如等值原則、面額設置、貨幣演變、理財和誠信教育、人民幣名稱的由來、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的貨幣、數(shù)字貨幣等內容。本文從學生活動層面來談談人民幣素材的挖掘,試圖補上這些欠缺。
人民幣中到底蘊含怎樣的學生活動呢?筆者認為有看、算、摸、印、掂、量、讀、講、想、悟等。其中“看”是觀察人民幣上的數(shù)字、漢字、顏色、人物、風景等內容,后續(xù)的活動一般是把多種人民幣進行分類和根據局部圖案推斷是何種面額的人民幣?!八恪敝饕侵高M率、兌換、找零、四則運算等教學。這兩者是當前課堂教學中體現(xiàn)較為充分的地方。后面的幾個方面大都欠缺的,摸一摸,印一印,感受凸凹感,知道防偽手段;掂一掂,量一量,知道人民幣的重量及尺寸;讀一讀、講一講貨幣史料;想一想,悟一悟,重點是感受貨幣意義及德育因素。這里給出《認識人民幣》第一課時的幾個教學模塊,供大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和整合。
談話:同學們,買東西需要什么呢?(錢)出示幾種不同國家的錢,在這些錢里哪些是我們使用的錢呢?你知道我們國家的錢叫什么嗎?(人民幣)
教師:我們國家的法定貨幣是人民幣,是由中國人民銀行發(fā)行的,是人民的貨幣,是為人民服務的,所以叫人民幣。人民幣符號為“¥”。(板書:人民幣¥)
教師:你們能將這些人民幣分一分嗎?想到了幾種分法?
學生分小組交流分類。教師巡視。
學生匯報,并在實物投影臺上分一分。
學生:分為兩類,長方形的一類,圓形的一類。
學生:分為紙幣和硬幣。
教師:紙幣是什么形狀的?(長方形)硬幣是什么形狀的?(圓形)
學生:我們分三類,幾元的,幾角的,幾分的。
教師:元、角、分是人民幣的單位。
學生:我是按人民幣上面有沒有人頭像來分的。
學生:我是按數(shù)字來分的,有數(shù)字1的,有數(shù)字2的,有數(shù)字5的……
小結:在分類的時候,可按照單位、數(shù)字和材質來分。
1.教師:(實物投影)這些是我們還在使用的人民幣,你都認識嗎?
追問:你是怎樣知道這張人民幣是1元的?
生:因為上面有“壹圓”兩個字。
生:因為上面有“1”字。
生:上面有拼音1YUAN。
教師:一起來看看,這里有數(shù)字“1”表示人民幣的面值。這里有“壹圓”兩字,這個“壹”是漢字大寫的1,這個“圓”是人民幣的單位,通常寫作“元”。(板書:壹圓,1元。隨后逐一板書:貳、伍、拾、佰)
教師小結:把文字和數(shù)字結合起來,就能知道人民幣的面值了。
2.教師:哪種人民幣你沒有找到或者不好找?
教師說明:現(xiàn)在,分幣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很少了,在老師小時候分幣是常常使用的。那時經常唱的一首兒歌叫《一分錢》。想不想聽一聽這首歌?播放歌曲:“我在馬路邊撿到一分錢……”現(xiàn)在,2角、2元的紙幣中國人民銀行也停止發(fā)行,所以找到它們真不容易。(如果教師課前已經兌換好數(shù)量足夠多的分幣,可以提前放入學具袋,這時由小組長取出即可)
觀察發(fā)現(xiàn):一個一個仔細看一看,摸一摸,你有什么發(fā)現(xiàn)?
學生交流:人民幣上面有國徽、漢字、面值、拼音、維文、藏文、盲文、人物、風景、水印、金屬線、凸凹、年號等。
教師說明:(備選)紙幣上除了漢字外還有四種少數(shù)民族文字,分別是蒙古文、藏文、維吾爾文、壯文,方便了少數(shù)民族人們的使用。
教師說明:我國從第四套人民幣開始,票面卷別上使用了盲文數(shù)字,這是我國的獨創(chuàng)。在人民幣上印制盲文,體現(xiàn)了國家對盲人的尊重,方便了盲人的摸讀和使用。
看圖明理:第一幅是“清潔工人在馬路邊撿到錢包等候失主”,第二幅是小朋友在人民幣上亂涂亂畫,第三幅是網絡上燒紙幣點煙(備選)。
學生交流。
教師說明:要愛護人民幣,不亂寫亂畫,還要節(jié)約用錢,不浪費。故意毀損人民幣的行為是違法的。
談話:元、角、分是好朋友,有著同樣的本領,不過這得靠你們去發(fā)掘它們的本領。
出示情景圖:小明到商店買鉛筆,售貨員告訴他要1元錢。想一想,如果你是小明會怎樣給錢呢?我們來看看小明是怎樣給的?(我付10角可以嗎)阿姨會怎樣回答他?
教師:10個1角的硬幣比1元的人民幣要重很多啊,售貨員為什么就答應了呢?
學生:1元=10角。這是規(guī)定。(板書:1元=10角)
學生說一說:10角就是1元。
教師:剛才大家看到的1分的硬幣有一些是老師周末在銀行特別兌換的,你知道1枚1角的硬幣可以兌換幾枚1分的硬幣嗎?(10枚)你們的根據是什么?
學生:1角=10分。10個1分是10分,就是1角。(板書:1角=10分)
教師:1枚1角的硬幣可以兌換幾枚2分的硬幣?(5枚)兌換幾枚5分的硬幣?(2枚)
教師:用1角的硬幣可以兌換10枚1分的硬幣,我用1角的紙幣可以換到幾枚1分的?(也是10枚)
教師:(備選)用1元的紙幣可以兌換多少枚1分的?
學生:100枚。因為1元等于100分。(板書:1元=100分)
1.猜一猜。教師課件出示人民幣的局部圖案,讓學生猜一猜是哪種人民幣。
2.摸一摸。兩人一組,猜的人閉上眼睛,摸一摸另一個同學遞過來的人民幣,比一比誰摸對的次數(shù)多。根據具體情況給出游戲時間。
3.印一印。白紙覆蓋在硬幣上面,用鉛筆在紙上輕輕摩擦,紙上會顯現(xiàn)出下面硬幣的圖案。比一比誰拓印的硬幣圖案最清晰。
關于貨幣史料的內容介紹,可以設計為“你知道嗎”欄目。下面內容可以二選一,適時安排。
1.貨幣發(fā)展史。可以是課件出示,以圖片為主;也可以是學生語音介紹。
可以放在課初,也可以安排在課尾。
2.人民幣發(fā)行史。課件呈現(xiàn),五套人民幣的圖案。建議安排在課尾。
布置分小組探究性作業(yè):有3元的人民幣嗎?為什么面額都是 1、2、5?(可參考“一課研究“的微信公眾號2016年2月13日的內容)
組織學生及部分家長志愿者,布置錢幣主題展,教師要因地制宜去設置,可以是打印的展板,可以是數(shù)學手抄小報,也可以是實物圖片文字相結合的展出。
內容至少要覆蓋貨幣發(fā)展史、五套人民幣、數(shù)字貨幣(銀行卡、網絡支付、微信紅包等)、最新版人民幣的招貼畫、港澳臺貨幣、世界主要貨幣等。不建議展出大面值的人民幣或珍稀的錢幣實物。這樣的主題展是很好的教學補充,學生在本單元學習后閱讀,能夠拓展視野,提升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