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秋香,趙曉艷,李婧婧,孫慧卿,豐 艷,李 敏,靳璐璐
?
53例結腸造口病人適應狀況及相關因素調查
宋秋香,趙曉艷,李婧婧,孫慧卿,豐艷,李敏,靳璐璐
摘要:[目的]了解結腸造口病人適應狀況,分析其影響因素。[方法]采用一般資料問卷、造口適應量表和造口相關自我效能問卷對太原市3所三級甲等醫(yī)院53例結腸造口病人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結腸造口病人適應水平為(127.40±18.95)分;②不同年齡、文化程度、造口時間和自理情況的結腸造口病人適應狀況不同(P<0.05或P<0.01);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影響結腸造口病人適應狀況的因素為自我效能、造口時間、文化程度、年齡。[結論]結腸造口病人適應水平處于中等水平,有待于進一步提高,結腸造口病人的自我效能與適應水平密切相關,可通過提升病人自我效能促進其適應造口生活,提高生活質量。
關鍵詞:結腸造口;適應狀況;自我效能
Survey of adaptation and related factors of 53 cases of patients underwent colostomy
Song Qiuxiang,Zhao Xiaoyan,Li Jingjing,et al
( First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Shanxi 030001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know about the adaptive condition of 53 cases of patients underwent colostomy,and analyze its related factors.Methods:A total of 53 cases of patients underwent colostomy in 3 third grade A hospitals in Taiyuan city received questionnaire by using general data questionnaire,colostomy adaptive scale and colostomy related self-efficacy questionnaire.Results:The score of adaptive level of patients underwent colostomy was(127.40±18.95);the adaptive condition of patients underwent colostomy was different who were in different ages,culture levels,colostomy time and self-care situation (P<0.05 orP<0.01);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adaptive condition of patients underwent colostomy were self-efficacy,colostomy time,cultural degree and age.Conclusion: Adaptive level of patients underwent colostomy was at the medium level and needed to be further improved.The self-efficacy of patients underwent colostomy was closely related to adaptive level.The patient's self efficacy could be improved,so as to promote adaption of colon colostomy and improve their quality of life.
Key wordscolon colostomy;adaptive condition;self-efficacy
腸造口是治療早期結直腸癌病人最有效的手段之一[1]。隨著醫(yī)療技術和造口護理水平的完善和發(fā)展,越來越多的腸造口病人生存期延長,結腸造口術雖然挽救了病人的生命,可是由于術后造口的存在給病人身心及社會交往等方面帶來嚴重的影響[2]。美國造口師Fumbull[3]曾提出,不僅要讓造口病人活著,還應重視其生命質量,讓他們活得愉快、活得有尊嚴??梢?,提高結腸造口病人的適應水平、提升其生活質量已經作為醫(yī)護人員共同關注的焦點和面臨的棘手問題。本研究旨在通過調查結腸造口病人的適應現(xiàn)狀,了解目前結腸造口病人的需求,為進一步的護理干預提供參考。
1對象與方法
1.1調查對象本研究采取便利抽樣的方法于2015年2月—2015年4月對太原市3所三級甲等綜合醫(yī)院就診的結腸造口病人進行調查,共發(fā)放問卷60份,回收有效問卷53份,有效回收率為88.3%。納入標準:①意識清楚;②無嚴重精神疾病及其他嚴重器官疾病者;③知情同意參加本研究。本組研究對象年齡30>歲~82歲(54.00歲±14.18歲);性別:男27例>(50.9%),女26例(49.1%);宗教信仰:無50例(94.3%),有3例(5.7%);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4>例(26.4%),初中11例(20.8%),高中11例(20.8%),??萍耙陨?7例(32.1%);工作狀態(tài):在職20例(37.7%),非在職33例(62.3%);婚姻狀況:已婚47例(88.7%),非婚6例(11.3%);家庭關系:好42例(79.2%),一般11例(20.8%);醫(yī)療保險:公費4例(7.5%),醫(yī)保44例(83.0%),自費5例(9.4%);居住地:農村21例(39.6%),城鎮(zhèn)32例(60.4%);造口時間:≤10個月27例(50.9%),11個月~20個月14例(26.4%),20個月以上12例(22.6%);自理情況:完全自理11例(20.8%),大部分自理33例(62.3%),大部分依賴9例(17.0%);并發(fā)癥:無34例(64.2%),有19例(35.8%)。
1.2方法
1.2.1調查方法本研究采用問卷調查法,調查問卷使用統(tǒng)一指導語,由研究小組成員親自發(fā)放問卷并當場收回。
1.2.2調查工具
1.2.2.1一般資料問卷采用自行設計的一般資料問卷,包括研究對象的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工作狀態(tài)、宗教信仰、并發(fā)癥、自理情況、造口時間、居住地、醫(yī)療保險、家庭關系等12項。
1.2.2.2造口適應量表(Ostomy Adjustment Scal,OAS)該量表由Olbrisch于1983年研制而成,用來測量腸造口病人術后適應狀況。該量表有3個維度:生理適應、心理適應和社會適應,共34個條目,均采用正向計分。采用6級計分,1分~6分分別表示“極不同意”“很不同意”“稍不同意”“稍同意”“很同意”“極同意”,量表總分范圍34分~204分,分數(shù)越高表示結腸造口病人適應水平越高。依據得分高低分為高度適應(5.01分~6.00分)、中度適應(3.50分~5.00分)、低度適應(2.01分~3.50分)、不適應(1.00分~2.00分)。該量表中文版由中山大學學者翻譯并評價,具有較好的信度和效度[4]。本次研究中總量表的Cronbach’s α為0.886。
1.2.2.3造口相關自我效能問卷該問卷由Bekkers等[5]研制,內容包括造口照顧效能(13個條目)、社交效能(9個條目)2個維度和6個單獨條目(飲食選擇的效能、對性生活的信心、對性生活滿意度的信心、從事重體力勞動的信心、保持活力的信心、造口自理的信心),共28個條目。采用5級計分,1分~5分分別為“沒有信心”“有一點信心”“有信心”“很有信心”“非常有信心”,該問卷總分為28分~140分,依據得分的高低分為3個等級:65分及以下為低效能,66分~102分為中度效能,103分~140分為高度效能。本次研究中總量表的Cronbach’s α為0.955。
1.2.3統(tǒng)計學方法將收回問卷統(tǒng)一編號,所得數(shù)據檢查后錄入Excel數(shù)據庫,采用SPSS17.0軟件包進行統(tǒng)計分析。資料采用均數(shù)、標準差、構成比等描述;采用t檢驗、單因素方差分析、多元逐步回歸分析法和Pearson相關分析。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結腸造口病人適應狀況得分情況本組結腸造口病人適應狀況得分為(127.40±18.95)分,各維度得分按降序排列。見表1。
表1 53例結腸造口病人適應狀況得分情況±s) 分
2.2結腸造口病人自我效能得分情況結腸造口病人自我效能總分為(78.83±21.09)分,各維度得分為:造口照顧效能得分為(39.96±9.54)分,社交效能得分為(23.02±7.97)分。6個單項得分:造口護理信心得分為(2.96±1.26)分,飲食選擇的效能得分為(2.77±1.07)分,保持活力的信心得分為(2.77±1.23)分,從事重體力勞動的信心得分為(2.74±1.29)分,對性生活的信心得分為(2.38±1.18)分,對性生活滿意度的信心得分為(2.23±1.22)分。
2.3結腸造口病人適應狀況的單因素分析不同性別、婚姻狀況、工作狀態(tài)、宗教信仰、并發(fā)癥、居住地、醫(yī)療保險、家庭關系的結腸造口病人適應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不同年齡、文化程度、造口時間和自理情況的結腸造口病人適應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53例結腸造口病人適應狀況的單因素分析±s)
2.4結腸造口病人適應狀況與自我效能的相關性分析(見表3)
2.5結腸造口病人適應狀況的回歸分析本研究將結腸造口病人適應狀況得分作為應變量,將性別、年齡、文化程度、婚姻狀況、工作狀態(tài)、宗教信仰、并發(fā)癥、自理情況、造口時間、居住地、醫(yī)療保險、家庭關系、自我效能作為自變量,利用多元逐步回歸分析對結腸造口病人適應狀況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見表4。結果顯示,自我效能、造口時間、文化程度、年齡是結腸造口病人適應狀況的影響因素,根據標準化偏回歸系數(shù)的大小,影響程度依次為造口時間、文化程度、自我效能、年齡。
表4 結腸造口病人適應狀況的多元逐步回歸分析
3討論
3.1結腸造口病人適應狀況適應是指個體自我調整適合環(huán)境的能力、維持個體身心的最佳狀態(tài),即內環(huán)境的平衡。適應是一個全身性反應過程,包括生理、心理、社會文化和技術層次[6]。本研究調查顯示,結腸造口病人適應狀況處于中等水平,與胡愛玲等[7]調查的結腸造口適應水平相當,而與鐘瑤等[8]的研究結果不同,可能與其調查的結腸造口病人處于圍術期不同階段有關。由結果可見,生理適應總分最高,心理適應總分次之,社會適應總分最低,表明在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對結腸造口病人的生理方面較為關注,生理適應是病人出院后首要面對的問題,是保證其生活質量的前提,而對于結腸造口病人心理和社會適應方面易被忽略。國外Sprangers等報道,直腸癌行Miles術病人術后能恢復工作者僅占20%[9]。國內陸麗明等[10]在對160例造口病人的調查中也發(fā)現(xiàn),50%以上的病人從未參加社交活動。本研究結果提示,護理人員應幫助提高病人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
3.2結腸造口病人適應狀況的影響因素
3.2.1自我效能對結腸造口病人適應水平的影響自我效能對結腸造口病人適應水平有預測作用,即自我效能越高,其適應水平越高。本研究與鐘瑤等[8]的研究結果一致。Kim等[11]通過對自我效能促進項目的研究結果顯示:自我效能能促進心理適應和自我護理。本研究結果提示護理人員應幫助結腸造口病人提升自我效能,積極應對結腸造口帶來的一系列問題,盡快適應生理、心理和社會的變化,提升生命質量。
3.2.2造口時間對結腸造口病人適應水平的影響造口時間對結腸造口病人適應水平有預測作用。有研究報道,由于永久性腸造口病人在術后的4個月內對腸造口的適應存在明顯的困難,隨著時間的推移,部分病人才逐漸適應腸造口的存在[12],與本研究結果相似,隨著時間的推移,結腸造口病人適應水平也在不斷提高。
3.2.3文化程度對結腸造口病人適應水平的影響文化程度對結腸造口病人適應水平有預測作用。本研究將結腸造口病人文化程度分為:小學及以下、初中、高中、??萍耙陨?,進一步兩兩比較顯示:文化程度高中以上的病人適應水平高于初中及以下病人,與鐘瑤[13]的研究相似,分析原因可能為文化程度相對較高的病人對疾病知識及生活保健等接受程度較快,可減輕對疾病未知的顧慮,更易接受結腸造口。
3.2.4年齡對結腸造口病人適應水平的影響年齡對結腸造口病人適應水平有預測作用。本研究將結腸造口病人年齡劃分為:40歲及以下,41歲~60歲,61歲及以上,進一步兩兩比較結果顯示:40歲及以下結腸造口病人與40歲以上結腸造口病人的適應水平有統(tǒng)計學意義,40歲以上的結腸造口病人適應水平明顯高于40歲以下病人。分析原因可能為40歲及以下病人是家庭中的頂梁柱,處在事業(yè)發(fā)展的黃金階段,承擔的家庭責任和社會責任更為重大,在生活中面臨的問題可能更多,承受的壓力更大,結腸造口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發(fā)展;此外也可能與調查人群造口時間較短有關,與預想的結果不同,與鐘瑤[13]的研究不同,有待于進一步擴大樣本量進行研究。本研究結果提示應關注40歲以下結腸造口病人的適應水平,促進其適應造口新生活,更好地回歸家庭和社會。
4小結
由于“新肛門”的存在影響病人的自身形象、日常生活方式、心理狀態(tài)及社會功能等,容易產生諸多的適應問題,嚴重影響了結腸造口病人的生活質量。本次調查研究顯示,結腸造口病人適應狀況處于中度適應水平,均存在著不同適應問題,自我效能對結腸造口病人適應狀況會產生正面積極的影響。本次調查研究僅作為干預研究的前期工作,初步了解目前太原市結腸造口病人的適應水平,在今后的研究中應擴大樣本量進行大范圍的調查。目前對腸造口病人調查和干預研究均受到醫(yī)護人員的重視,但引入智能手機應用程序進行結腸造口護理的研究較為少見,尤其在當今信息技術革命時代,智能手機作為新興的健康管理工具,在醫(yī)療領域疾病管理方面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具有現(xiàn)實應用價值。本課題下一步的研究將引入智能手機應用程序為結腸造口病人造口護理及出院后的生活適應和面臨的各種問題進行跟蹤干預,探討造口智能應用軟件對其適應水平的影響。
參考文獻:
[1]劉硯燕,袁長蓉.腸造口患者術后適應水平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4):379.
[2]阮卉.直腸癌永久性結腸造口患者生活質量與自我效能的相關性研究[D].廣州:中山大學護理學院,2007:1.
[3]Fumbull GB.Quality of life vertase quantity of life helies[J].Juamala,1995,5:4.
[4]胡愛玲,張美芬.結腸造口患者的適應與自我護理能力、社會支持相關性研究[D].廣州:中山大學,2008:1.
[5]Bekkers MJ,Van Knippenberg FC,Van Den Borne HW,etal.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psychosocial adaption to stoma surgery:the role of serf-efficacy[J].Psychosom Med,1996,58(2):183-191.
[6]Andrews H,Roy C.The roy adaptation model:the definitive statement[M].Norwalk:Appleton & Lange,1991:22-59.
[7]胡愛玲,張美芬,張俊娥,等.結腸造口患者適應狀況及相關因素的調查[J].中華護理雜志,2010,45(2):109-110.
[8]鐘瑤,吳艷平,鄒月香,等.結腸造口患者圍術期自我效能與適應水平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2,27(20):32-33.
[9]喻德洪.腸造口治療[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4:27.
[10]陸麗明,林倩君,米鉆冰,等.南海市造口病人生活質量調查研究[J].南方護理學報,2003,10(1):4.
[11]Kim KM,Back ES.Kang NH,etal.Effects of self efficacy promoting programs on self efficacy,self care behavior and psychosocial adaptation in patients with a colostomy[J].J Korean Acad Fundam Nuts,2007,14(3):288-296.
[12]Bekkers MJ,van Knippenberg FC,van Dulmen AM,etal.Survival and psychosocial adjustment to stoma surgery and nonstoma bowel resection:4-year follow up[J].J Psychosom Res,1997,42(3):235-244.
[13]鐘瑤.ADOPT模式對結腸造口患者自我效能和適應水平的影響[D].衡陽:南華大學,2013:1.
(本文編輯范秋霞)
(收稿日期:2015-05-23;修回日期:2016-02-02)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9-6493.2016.08.015
文章編號:1009-6493(2016)03B-0946-04
作者簡介宋秋香,副主任護師,本科,單位:030001,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趙曉艷、孫慧卿、豐艷、李敏、靳璐璐單位:030001,山西醫(yī)科大學第一醫(yī)院;李婧婧單位:030012,山西省中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