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翱翔
摘 要:德國歷史法學派是十九世紀德國乃至歐洲最重要的法學流派。它誕生于十九世紀初的德國,以薩維尼等人為核心,極大地影響了西方法學理論研究的發(fā)展。本文對歷史法學派的主要理論觀點進行較為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以期能夠對德國歷史法學派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和評述,同時分析其對中國現(xiàn)代法治建設的啟發(fā)和借鑒意義。
關鍵詞:德意志;歷史法學派;薩維尼;民族精神
歷史法學派是法學研究史上一個非常重要的流派,它誕生于十九世紀初的德國,歷經(jīng)近一個世紀的發(fā)展、分化,在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衰落。它的理論對德國、英國兩國乃至整個西方的法學研究和法律實踐活動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我們要進行法學理論研究,特別是對西方法學思想和法學發(fā)展歷史進行研究,就不能不重新審視德國歷史法學派的思想內(nèi)涵,發(fā)現(xiàn)其進步和不足之處,以達到 “去粗取精,為我所用”的目的。
1 德國歷史法學派的思想內(nèi)涵
歷史法學,指以歷史的觀點和歷史的方法來解釋和研究法律現(xiàn)象的一種思潮。十九世紀初,以薩維尼為代表的歷史法學派誕生,并逐漸發(fā)展成為十九世紀歐洲最重要的法學流派,對西方法學理論產(chǎn)生了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歷史法學派的產(chǎn)生和發(fā)展,歷時彌久,代表人物眾多,每個學者的觀點不盡相同。但是其理論內(nèi)涵是基本一致的,可以通過對其核心代表人物的研究進行分析和整理。以歷史法學派最有影響的代表人物薩維尼的思想為主,我們可以總結出歷史法學派以下幾個主要觀點:
1.法的本質(zhì)
歷史法學派認為法是世代相傳的民族精神的體現(xiàn),而不是立法者根據(jù)理性創(chuàng)制的。薩維尼指出“在人類信史展開的最為遠古的時代,可以看出,法律已然秉有自身確定的特性,其為一定民族所特有,如同其語言、行為方式和基本的社會組織體制。不僅如此,凡此現(xiàn)象并非各自孤立存在,它們實際上乃為一個獨特的民族所特有的根本不可分割的稟賦和取向,而向我們展現(xiàn)出一副特立獨行的景貌。將其聯(lián)接一體的,乃是排除了一切偶然與任意其所由來的意圖的這個民族的共同信念,對其內(nèi)在必然性的共同意識?!笨偨Y而言,薩維尼認為,一個民族的法律的本質(zhì)就是這個民族的民族精神。
在此基礎上,歷史法學派反駁了古典自然法的先驗主義和理性主義法學觀,他們批判自然法期望通過人類理性制定能夠普遍適用的法典的想法是“荒誕不稽”的。立法者的意志不可能成為法律,立法者只能發(fā)現(xiàn)法律并記錄法律。
2.法的淵源
歷史法學派認為,法和民族語言一樣,是一個民族特有的東西。法的來源,也只能是蘊含在民族共同意志中的傳統(tǒng)習慣。立法者不僅不能夠進行立法,甚至也不能修改法律,因為法律是“內(nèi)在的,默默起作用的力量的產(chǎn)物?!绷晳T指導著一個民族的行為,包括法律行為。立法者既然不能修改一個民族的文字、語言和文化,自然也不能修改法律。
3.法學研究方法論
歷史法學派主張用歷史的態(tài)度和方法來研究法律。自然法學派宣揚并相信通過人類理性,可以制定出人類普遍適用的法律。歷史法學派對這一觀點極力反對,他們指出這是自然法學家們的“自我妄想”,指出“歷史精神乃是抵御自我妄想的唯一保障?!?/p>
歷史法學派用歷史的方法追溯法律制度的源頭,從而發(fā)現(xiàn)法的根本原理和原則。他們積極實踐,埋頭于德意志的羅馬法和日耳曼法習慣中,發(fā)掘和整理出了大量的法律資料,取得了巨大成就。
2 對德國歷史法學派的評述
歷史法學派的出現(xiàn),動搖了十九世紀之前在歐洲法學界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的古典自然法思想。如果說十八世紀是自然法的世紀,那么十九世紀就是歷史的世紀。歷史法學派對于法學思想擺脫古典自然法對“理性之神”的崇拜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對法學理論的發(fā)展具有進步意義。而另一方面,歷史法學派由于其出身階級及時代所限,也不可避免地具有保守性甚至反動性。
1.德國歷史法學派的理論貢獻
1.1對古典自然法思想的批判
歷史法學派批判了古典自然法的先驗主義,打破了法學界對于人類理性的迷信,正確地指出了法的起源和發(fā)展過程。如果脫離歷史單獨研究和探討法律,那么我們只是在與自己的“空想”對話,而無法真正發(fā)現(xiàn)法的實質(zhì),也不可能研究出真正實用的法律。歷史法學派還在客觀上否定了自然法學派關于法律永恒性的論述,把法學研究從“僵硬的法”的領域引入到“生動的法”的領域,具有巨大的進步意義。
1.2提供了新的法學方法論
對法進行歷史性研究,雖然并不是歷史法學派的首創(chuàng),但是這種方法的完善和實踐,卻由歷史法學派身體力行所推動。把法視作一種在歷史中持續(xù)發(fā)展的龐大的體系來掌握,已經(jīng)成為當代法學研究的常用方法;而在法的解釋領域,包括概念分析和結構分析等等方法論,也是由歷史法學派的后繼者們提出并運用于實踐中的。
1.3對近代民法學的建立居功至偉
歷史法學派對法律實踐活動意義主要體現(xiàn)在民法領域。德國的歷史法學派學者們通過對羅馬法和日耳曼法的研究,創(chuàng)立了一個龐大的民法體系,形成了近代民法學學科。同時歷史法學派提出了科學的構造法律的結構體系,對于法律發(fā)展特別是民法技術的進步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3 德國歷史法學派對我國法治建設的啟發(fā)
德國歷史法學派的主張有其不科學的地方,但是這并不妨礙我們從中吸取有益的部分來推進我國現(xiàn)代的法制建設。
“法律是凝結的歷史,法律是以人類的史實為依據(jù)而發(fā)展的,所以對法律進行歷史考察,聯(lián)系歷史實際來研究法律和法律現(xiàn)象,是合乎科學的方法。”要想真正做出科學的、先進的法學,就要兼采眾長。歷史法學作為在法學的歷史上占據(jù)重要地位、發(fā)揮過重要作用的法學研究方法,不能被我們遺忘。而且,在中國這樣一個擁有悠久歷史的國家,科學合理地運用歷史研究方法來指導我們的法學理論和實踐,更加具有現(xiàn)實意義。
改革開放以后,我們大量地引進了西方先進法律制度和法律理念。這些法律制度和理念為我國的經(jīng)濟及法制建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進作用,但同時也出現(xiàn)了少量的“水土不服”甚至適得其反的負面影響。經(jīng)驗和經(jīng)驗教訓告訴我們,法律移植對一個國家的法律進步是至關重要的,但并不是所有的法律移植都可以成功,而且單純的法律移植也無法讓我們的法律形成自己的體系。歷史法學所提出的法律的民族性和歷史性已經(jīng)指出了這一問題,并給出了建議:
我們在現(xiàn)代法制建設中,不僅要吸收引進國外先進法律制度和理念,同時也不能完全拋棄自己的某些優(yōu)秀的歷史的法律結晶。我們在進行法律移植之前,要對這些法律制度能否適應現(xiàn)代中國,能否內(nèi)化為自己的東西進行嚴格的深入的考察。只有讓先進法律與我們的社會現(xiàn)實和傳統(tǒng)“接軌”,才能真正讓這些“異域之花在我們的土壤上結出果實”。
參考文獻
[1]孫笑俠主編:《法理學》,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96
[2]嚴存生主編:《西方法律思想簡史》,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
[3]丁建弘:《德國通史》,上海科學院出版社,2002.
[4]【德】薩維尼著,許章潤譯:《論立法與法學的當代使命》,中國法制出版社,2001.
[5]宋宗宇:《歷史法學派評述》,甘肅社會科學,2005.
[6]王謀寅:《歷史法學派的主張及其當代價值》,巢湖學院報,2005.
[7]陳兵,蔡迪:《論德國歷史法學派》,蘭州學刊,2012.
[8]陳愛娥:《薩維尼:歷史法學派與近代法學方法論的創(chuàng)始者》,清華法學,第三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