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瑜++魏靜
眾所周知,只有一個意義的字叫單義字,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意義的字叫多義字。在長期的使用過程中,有些字逐漸出現了一字多義的現象。在小學語文課本中就有這方面的知識,如在人教版一年級下冊“語文園地二”的“讀讀想想”里由“張”組成的詞語,就充分展示了一字多義這一現象。
張貼 一張畫 東張西望
開張 張爺爺 張開嘴巴
在《教師教學用書》上,對于這一練習是這樣說的:一字多義的練習,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不必要求他們說出詞語解釋,只要學生能知道字詞在不同地方的大概意思就行了??梢砸龑W生聯(lián)系生活和學習實際,理解“張”字的意思。如“張爺爺”的“張”是人的姓;“張貼”“東張西望”“張開嘴巴”可以用演示的方法讓學生理解;“一張畫”可以用實物講解;“開張”可以放在句子中理解:某某飯店今天開張了。還可以引導學生根據“張”字的不同意思進行擴詞練習。
這是編者對于我們一字多義教學的要求和希望,但是在現實的識字教學中,一字多義的教學現狀是怎樣的呢?是不是真的像編者所希望的那樣呢?其實不然,在現實的識字教學中,一字多義的教學以及學生對一字多義的掌握運用存在以下一些現象。
一、一字多義的教學現狀
1.N個等于一個
在日常的生字教學中,我們經常讓學生用一個字組多個詞??荚囍?,這樣的要求也經常出現。為什么一字要組多個詞呢?是文字游戲嗎?當然不是。對一個字而言,一般情況下意義是多樣的,即一字多義。一字組多詞是想通過這種形式引導學生對這個字的意義進行全面解讀、全面認識,從而全面運用。但實際教學常常變了味。如學習生字“花”,一個學生組“紅花”,其他孩子便一發(fā)不可收拾:“玫瑰花”“桂花”“菊花”……學生熱情高漲,課堂氣氛活躍。有的教師便表揚學生:組了這么多,真不錯!有的教師會趕緊打?。赫l還會組其他的詞?因為如果這樣組下去,那真的就沒完沒了了。另外,這些詞中“花”的意義相同。這樣的詞,再組出十個八個,也僅僅是意會了“花”眾多含義中的一種。這樣的一字多詞,實質上是一字一詞。這樣的N個詞,實際上只用了生字的一種意思,也就是等于一個詞。
2.音義混淆不清
在多義字中,有一部分是多音多義字。何為“多音多義字”呢?“多音多義字”是指同一個漢字在不同的詞語或句子中有不同的讀音和不同的意思。多音多義字在漢字中占有相當大的比例,而多音多義字的音義情況又很復雜,給學生的學習掌握和使用帶來了很大的困難。如“嚼”在表示“用牙齒咬碎食物”時,若作為自由語素獨立構詞時(如嚼餅、嚼舌、嚼爛),它讀jiáo;若作半自由語素在合成詞中(如咀嚼)讀jué;另外“嚼”在表“反芻”之意的“倒嚼”一詞中還讀jiào。這樣復雜的音義情況讓學生在掌握和運用中著實傷腦筋。
3.一種意思包打天下
有的多義字,學生只掌握了一種常用的意思,或是只清楚一種意思,在考試的時候,學生也就抱著一種意思包打天下的想法去答題,結果錯誤百出。如在一份四年級的試卷上曾有這樣一道題:根據漢字的意思給漢字組詞。“曠”的第一種意思是“空而寬闊”,第二種意思是“耽誤荒廢”。學生根據第一種意思組詞都沒錯,絕大多數組了“空曠”一詞。但是在根據第二種意思組詞的時候,全班百分之九十的學生都錯了,他們組了“曠野”一詞。其實,“空曠”和“曠野”中的“曠”本就是一個意思,而學生并沒有意識到這一點。再如句子:“愛吃大米的老鼠掉進了直徑半米的米缸里。”在這個例句中出現了三個“米”字,不同字義反映在“大米”“直徑半米”“米缸”的詞義當中,大米的“米”指稻米,直徑半米的“米”是公制長度單位,米缸的“米”泛指谷物。但是,很多學生把大米的“米”和米缸的“米”混為一談,這難道不是一種包打天下嗎?
以上教學現狀在我們的日常教學中隨處可見,比比皆是。那么,像這樣的一字多義,我們究竟該如何教學才能更好地達到教材的要求,同時也能讓學生輕松掌握運用呢?針對以上現狀,我覺得可以采用如下策略來幫助我們的教學。
二、一字多義的教學應對策略
1.明確指向與集中比較
這兩個策略主要是解決第一種現狀“N個等于一個”的,主要就教師在字義教學的時候應該怎么提出建議。
●明確指向。
在識字教學的擴詞練習中,我們一定要清楚:一字組多詞的真正內涵是讓學生從字的多種意義上組詞,從而實現對字的多種意義的全面理解,而非單純追求數量。所以,我們可以把“誰還會組其他的詞”指向再明確些:“‘花還可以表示其他意思,比如用花或花紋裝飾的——”這樣一引,學生立即心領神會,腦袋瓜兒也一下子轉過來了:“花布”“花車”“花燈”……如果我們繼續(xù)從意義上引導:“花”還可以表示(眼睛)模糊迷亂,所以,還可以組“眼花”“昏花”……這樣組出來的詞語帶給學生的信息更豐富,學生對“花”的理解更全面,詞匯積累更扎實,詞語的運用會更靈活。詞組完了,我們還可以要求學生挑幾個表示不同意義的詞寫在書上。這樣天天留意,課課積累,我們還愁學生說話、寫作時無詞可用或詞不達
意嗎?
●集中比較。
比較,對于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培養(yǎng)其能力,具有很大的教學意義。我們在語文教學中,用集中比較的方法加強訓練,提高了學生認識事物的正確程度。如理解“光”字的多種意義,可以首先將幾個句子集中板書出來:
(1)媽媽不光為我做飯洗衣,還教我讀書。( )
(2)我把碗里的飯吃光了。 ( )
(3)明亮的燈光,灑在我的作業(yè)本上。( )
(4)奧運健兒為國爭光。
( )
(5)我光著一只腳就急忙趕來了。( )
(6)臨陣磨槍,不快也光。
( )
(7)明媚的春光,永遠值得人們留戀。( )
接著要求學生認真讀一讀這些句子,聯(lián)系內容查字典,比較分析各個句子中“光”的意思,得出答案:(1) 只,單; (2) 一點兒不剩;(3)光線;(4)榮譽;(5)身體露著;(6)光滑; (7)景物。
通過這樣的集中比較,不僅可以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理解“光”字的多種意義, 而且進一步認識到某些漢字的多義特點,懂得正確理解字義不能脫離語言環(huán)境,從而掌握正確理解字詞的方法。
2.以音定義與以義定音
這一策略主要針對多音多義字。多音多義字不同的讀音表達不同的意義,不同的意義對應不同的讀音。對于這一類多義字,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去分析歸納,發(fā)現不同字音對應的不同的意義的規(guī)律,并加以歸類總結,這樣就能較好地掌握并運用這類字了。例如“似”這個字,有shì和sì兩個讀音,而“表示跟某種事物或情況相似”這一義項只在翹舌音的時候才有,這樣就可以很好地引導學生去理解和掌握這個多義字了。再如“打”:dǎ,敲打;dá,一打。一打的“打”(量詞)是英文dozen的音譯字,跟敲打的“打”毫無關系。學生只要清楚dá這個讀音只出現在“打”字作為量詞,表示“十二個叫一打”這一種情況,那么運用起來就不會存在問題了。
3.趣味表演與實物圖比
這兩種策略主要在學生初學生字時運用,通過有趣的、多種形式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掌握生字的不同意義,為他們更好地掌握和運用生字奠基。
●趣味表演
趣味表演是用實例或聯(lián)系小學生的思想、生活實際,讓學生親自參與趣味活動或進行表演,使學生身臨其境,進行會話、表情、動作等表演,幫助學生理解一些抽象或生疏的字詞含義。如教學“花”時,教師可以拿出鮮花,讓學生三人一組上臺表演買賣花的情景。這樣既有實物“花”的展示,又讓學生在表演中明白“花錢”的“花”就是“用”的意思,還可以利用花籃、花布等道具理解“花”的其他意思。這種方法既可以使說話的、觀看的學生全部進入角色,使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又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在輕松快樂的氣氛中增長知識,提高認識字義的能力。
●實物圖比
實物圖比就是利用實物、標本、模型、圖片、幻燈片或簡筆畫以及動作、表情及形象化的語言來解釋字義的方法。教師要組織學生認知、問答、辨認,利用這些直觀手段使學生對字的音義建立直接聯(lián)系,更好地理解和記住字、詞義。圖表的特點簡單明了,它能把分散零亂的知識按一定規(guī)律對號入座,使知識系統(tǒng)化,便于教與學,尤其適用于復習和鞏固。如教“美”字,可以通過六幅圖畫展示它的六種意思,分別是美景圖幫助理解“美麗好看”這一意思,美容圖幫助理解“使美麗”這一意思,超市物價圖幫助理解“令人滿意”這一意思,學生獲獎圖幫助理解“得意”這一意思,世界地圖幫助理解“美洲”這一意思,美國國旗圖幫助理解“美國”這一意思。
采取多種策略,重視一字多義的教學,充分發(fā)揮生字的使用功能,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掌握、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這正是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不變的初衷,也是識字教學永恒的旋律。
(作者單位:重慶市南岸區(qū)江南小學校/重慶市南岸區(qū)南坪實驗小學校)
責任編輯 郝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