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一個所謂多義句式的本來面目

        2015-04-11 02:46:53曹國安
        惠州學(xué)院學(xué)報 2015年1期
        關(guān)鍵詞:多義性多義朱先生

        曹國安

        (惠州學(xué)院 中文系,廣東 惠州 516007)

        一、引言

        1980年朱德熙先生在其論文《漢語句法中的歧義現(xiàn)象》(下稱《現(xiàn)象》)的1.1節(jié)里認(rèn)為“V2+的+是+N”是多義句式。朱先生說:“這些句子的‘多義性’是代表這些句子的‘句式’所固有的,并不是組成這些句子的那些具體的詞的詞義引起的。換句話說,這些多義句的存在,反映出句式:V2+的+是+N是多義的。[1][2]”意思是,“V2+的+是+N”是句式,并且多義。

        朱先生的這一觀點被某些人無異議地接受了。如:有人厚顏抄襲朱先生論文的標(biāo)題、觀點和例子[3],有人援引朱先生的觀點[4],有人則模仿朱先生所舉的例子“反對的是少數(shù)人”而舉“反對的是他”,并模仿朱先生所記的句式“V2+的+是+N”而記“動詞+的+是+名詞語”(何言“模仿”?以其參考文獻),且把“多義句式”之名改為“歧義句式”,然后用變換分析法對此句式進行分化[5]。

        但有人對朱先生的這一觀點提出了質(zhì)疑,有人則對它作了修補。1983年,歐陽壽蓀就《現(xiàn)象》所談的五種句式,對朱先生的總觀點“語法上的多義句”的“‘多義性’是代表這些句子的‘句式’所固有的”提出質(zhì)疑,認(rèn)為“語法歧義句的多義性……不是‘多義句式’所固有的[6]”。2004年,王紅廠對朱先生的觀點進行修補,認(rèn)為“當(dāng)N為順序義最高項或最低項時,‘V2+的+是+N’句式一般沒有歧義;當(dāng)N為中間項時,該句式則存在歧義。[7]”然而,歐陽壽蓀沒有指出“V2+的+是+N”不是句式,也沒論述它為何不多義;王紅廠則非但沒指出“V2+的+是+N”不是句式,反而說它有時多義。

        “V2+的+是+N”真的是多義句式(是句式且多義)嗎?如果不是,那是什么?回答這些問題,需要認(rèn)清其本來面目。無異議地接受朱先生的觀點,不去深入認(rèn)識它,那不能認(rèn)清其本來面目。僅像歐陽壽蓀那樣提出質(zhì)疑,或像王紅廠那樣加以修補,不更深入地認(rèn)識它,也不能認(rèn)清其本來面目。只有嚴(yán)遵邏輯,分清概念,深入剖析,才能認(rèn)清其本來面目。其本來面目是:既不是句式,也不多義,只能算是一個短語格式,但并非正常的短語格式。

        二、它不是句式

        (一)以它概括的例子都不是句子

        朱先生在《現(xiàn)象》的1.4節(jié)里舉了兩個英語歧義句的例子:

        They passed the port at midnight.

        They passed the notice at midnight.

        請注意,這兩個句子的末尾都用了英文句號。

        朱先生在該文的1.1節(jié)里舉了10個漢語例子:

        (1)他一天不吃飯也不行

        (2)反對的是少數(shù)人

        (3)看的是病人

        (4)關(guān)心的是她母親

        (5)扮演的是一個有名的演員

        (6)援助的是中國

        (7)相信的是傻瓜

        (8)發(fā)明的是一個青年工人

        (9)關(guān)心的是分?jǐn)?shù)

        (10)反對的是戰(zhàn)爭

        請注意,這10個例子的末尾都沒用中文句號(也沒用其他標(biāo)點符號)。是朱先生大意了嗎?應(yīng)當(dāng)不是??芍煜壬谖闹幸辉俜Q它們?yōu)椤熬渥印薄K鼈兝響?yīng)不是句子。是什么?只能說是短語。

        也許有人要說:這有什么關(guān)系?漢語的短語和句子,結(jié)構(gòu)原則基本一致,末尾沒有句號,加上不就行了嗎?這一說法不嚴(yán)謹(jǐn),因為:第一,如果能加上句號,那等加上以后再說,沒加上的時候它們不是句子,這是事實。第二,能不能都加上句號,還是個問題。有些短語在未進入語境的情況下,并不能簡單地加上句號而成句?;蛟S,這正是朱先生故意一律不給它們加上句號的原因。

        下面不妨看看它們能否都簡單地加上句號。例⑴能加上,如:

        他一天不吃飯也不行。

        但此例不屬于“V2+的+是+N”,因為它代表被排除的句子。朱先生說:“這種多義句不牽涉句子的結(jié)構(gòu),是詞匯范圍里的事,與語法無關(guān),不在本文討論之列。”屬于“V2+的+是+N”的例(2)-(10)呢?試試看:

        ★反對的是少數(shù)人。

        ★看的是病人。

        ★關(guān)心的是她母親。

        ★扮演的是一個有名的演員。

        ★援助的是中國。

        ★相信的是傻瓜。

        ★發(fā)明的是一個青年工人。

        ★關(guān)心的是分?jǐn)?shù)。

        ★反對的是戰(zhàn)爭。

        顯然,這幾例都不能如此簡單地加上句號,因為它們都不能表達相對完整的意思。為什么不能表達相對完整的意思?因為它們都缺少詞語(“的”后中心語的省略本文姑且不論)。情況分為兩類:

        第一類,缺二者:V后缺和V前缺。(2)-(7)屬于此類。如“反對的是少數(shù)人”,當(dāng)表達“少數(shù)人”為施事的意思時,“反對”之后缺少詞語:“反對……的是少數(shù)人”,意為“少數(shù)人反對(什么)”;當(dāng)表達“少數(shù)人”為受事的意思時,“反對”之前缺少詞語:“……反對的是少數(shù)人”,意為“(誰)反對少數(shù)人”。

        第二類,缺一者:V后缺或V前缺。(8)-(10)屬于此類。如“發(fā)明的是一個青年工人”,只表達“一個青年工人”為施事的意思,故只在“發(fā)明”之后缺少詞語:“發(fā)明……的是一個青年工人”,意為“一個青年工人發(fā)明(什么)”。而“關(guān)心的是分?jǐn)?shù)”,只表達“分?jǐn)?shù)”為受事的意思,故只在“關(guān)心”之前缺少詞語:“……關(guān)心的是分?jǐn)?shù)”,意為“(誰)關(guān)心分?jǐn)?shù)”。

        例(2)-(10)不能簡單地加上句號,這說明它們在未入語境的情況下并不能成句。

        (二)以它概括的例子一般難以入境成句

        例(2)-(10)能否進入語境而成句?分開來看:

        缺二者,個別例子在語境中可以成句,但限于表達某種意思。如:

        甲:反對改革的人多嗎?

        乙:不多。反對的是少數(shù)人。

        此時,“反對的是少數(shù)人”成句了,意思是“反對改革的是少數(shù)人”,其中的“少數(shù)人”為施事:少數(shù)人反對改革。為何此時它能成句?因為此時它進入了語境,所缺的詞語不言而喻,所表達的意思也就相對完整了。若把“少數(shù)人”理解為受事,那么即使在語境中也難成句。如:

        甲:你反對的是少數(shù)人吧?

        乙:是的。(我)反對的是少數(shù)人。

        此時,若缺少“我”,“反對的是少數(shù)人”便難以成句,因為它使人感到“主語殘缺”,實為“我反對的”這個大主語中的小主語“我”殘缺。

        缺二者,其他例子無論表達哪種意思,一般都難以在語境中成句。如:

        甲:看醫(yī)生的是什么人?

        乙:看(醫(yī)生)的是病人。

        甲:醫(yī)生看的是什么人?

        乙:(醫(yī)生)看的是病人。

        甲:關(guān)心她的是誰?

        乙:關(guān)心(她)的是她母親。

        甲:她關(guān)心的是誰?

        乙:(她)關(guān)心的是她母親。

        甲:扮演他的是誰?

        乙:扮演(他)的是一個有名的演員。

        甲:他扮演的是什么角色?

        乙:(他)扮演的是一個有名的演員。

        甲:援助我們的是哪個國家?

        乙:援助(我們)的是中國。

        甲:他們援助的是哪個國家?

        乙:(他們)援助的是中國。

        甲:相信謊言的是什么人?

        乙:相信(謊言)的是傻瓜。

        甲:他相信的那個人是什么人?

        乙:(他)相信的(那個人)是傻瓜。

        以上所有答話,若缺少括號內(nèi)的詞語皆難成句,因為沒有括號內(nèi)的詞語,就會使人覺得是病句:或大主語內(nèi)的賓語殘缺,如“看(醫(yī)生)的是病人”;或大主語內(nèi)的小主語殘缺,如“(醫(yī)生)看的是病人”;甚至大主語內(nèi)的中心語也殘缺,如“(他)相信的(那個人)是傻瓜”中的“那個人”。這說明,例(3)-(7)在一般情況下,不能進入語境而成句。特殊情況(如說話人表達不清楚)除外。

        缺一者,全部例子一般都難以在語境中成句。如:

        甲:發(fā)明這項技術(shù)的是一個什么人?

        乙:發(fā)明(這項技術(shù))的是一個青年工人。

        甲:你們關(guān)心的是什么?

        乙:(我們)關(guān)心的是分?jǐn)?shù)。

        甲:百姓反對的是什么?

        乙:(百姓)反對的是戰(zhàn)爭。

        以上所有答話,若缺少括號內(nèi)的詞語同樣皆難成句,因為沒有括號內(nèi)的詞語,也會使人覺得是病句:或大主語內(nèi)的賓語殘缺,如“發(fā)明(這項技術(shù))的是一個青年工人”;或大主語內(nèi)的小主語殘缺,如“(我們)關(guān)心的是分?jǐn)?shù)”。這說明,例(8)-(10)在一般情況下,也不能進入語境而成句。特殊情況(說話人表達不清楚)除外。

        總之,例(2)-(10)都不是句子,且一般難以入境成句。與它們同類而未舉的例子也如此。既然它們都不是句子,那么用來概括它們之結(jié)構(gòu)的“V2+的+是+N”便不是“句”式,而只能說是“短語”格式。

        三、它并不多義

        (一)它不可能多義

        請注意:“格式”與“具體例子”是兩個不同的概念。這里要說的是前者,而非后者。不應(yīng)把二者混為一談。

        “V2+的+是+N”只是一個格式。任何格式都是抽象的,是框架,是空殼??諝ぶ挥写碜饔茫ù砟撤N類型),沒有意義,怎么可能多義呢?對格式只有代表作用,沒有意義的證明:如“學(xué)習(xí)知識、思考問題、承擔(dān)責(zé)任”等有意義(具體動作及其所涉),把它們概括為“V+O”(或“動+賓”),則這一格式?jīng)]有“學(xué)習(xí)知識”等那樣的意義,只有代表“學(xué)習(xí)知識”這一類短語的作用??梢?,“V+O”或“動+賓”是用來概括“學(xué)習(xí)知識”之類的,它只有代表作用,沒有意義。即使某一格式有多種代表作用,那也只能說它有多種代表作用,而不能說它多義,因為它的確沒有意義,更沒有多種意義。

        可能有人會說:事實上例(2)-(7)是多義的,這不就說明了“V2+的+是+N”是多義的嗎?此說不合邏輯。打個比方,有10杯裝在同一種玻璃杯里的水都是苦的,有人說“這10杯苦水的存在,反映出那種玻璃杯是苦的”,此說合乎邏輯嗎?不合,因為縱然有10杯水都是苦的,也不足以說明那種玻璃杯是苦的。同樣,(2)-(7)是具體的例子,而“V2+的+是+N”是抽象的格式,具體的例子多義不足以說明抽象的格式多義,因為具體的例子多義與抽象的格式如何沒有必然聯(lián)系,如同10杯水是苦的與杯子如何沒有必然聯(lián)系一樣。

        如果有人堅信“V2+的+是+N”是多義的,或有時是多義的,那么請指出它的多種意義。注意:(1)是這個格式的,而不是具體例子的;(2)是其意義,而不是其代表作用。

        有人說:只能說不一定多義,不能否認(rèn)有的情況下是多義的。若這一說法是說“V2+的+是+N”這個格式的,那么請指出它什么情況下是多義的,有哪些意義。若這一說法是說屬于這個格式的具體例子的,那就混淆概念了,因為這里說的是格式,不是具體例子。

        (二)它沒被證明多義

        朱先生的論證出了不少問題:

        1.自相矛盾。朱先生先說“句式‘V2+的+是+N’是多義的”,后又說“按照‘V2+的+是+N’這種句式造出來的句子不一定都有歧義”(即不一定都是多義的)。這兩說明顯自相矛盾,因為如果真的是句式多義,那么按此句式造出來的句子必定都多義??砂创司涫皆斐鰜淼木渥佑械牟⒉欢嗔x,這就說明并非真的是句式多義。兩說相悖,可見其自相矛盾。朱先生后面的說法,能否自然修正他前面的說法?不能,因為兩個自相矛盾的說法,沒有相互修正的功能。

        2、誤判原因。朱先生既誤判了(2)-(7)多義的原因,也誤判了(8)-(10)沒有歧義的原因。先說前者。朱先生把(2)-(7)多義的原因歸結(jié)為代表這些句子的句式“固有”多義性。這一觀點,可用歸謬法證明是錯的。既然代表這些句子的句式“固有”多義性,那么屬于這一句式的句子就必定都有多義性。(8)-(10)也屬于這一句式,那么(8)-(10)也應(yīng)具有多義性??桑?)-(10)卻沒有多義性(指各自不多義)。這說明,把(2)-(7)多義的原因歸結(jié)為代表這些句子的句式“固有”多義性,是錯的。

        再說后者。朱先生說:(8)-(10)沒有歧義,“這是因為組成這些句子的詞意義上互相制約,消除了句式本身具有的產(chǎn)生歧義的可能性?!边@一說法不能成立,因為有兩點說不過去:其一,組成(8)-(10)這些句子的詞意義上互相制約,難道組成(2)-(7)那些句子的詞意義上就不互相制約?其二,如果說組成(8)-(10)這些句子的詞意義上互相制約,消除了句式本身具有的產(chǎn)生歧義的可能性,那么組成(2)-(7)那些句子的詞意義上也互相制約,為什么就沒有消除句式本身所具有的產(chǎn)生歧義的可能性呢?這說明,把(8)-(10)沒有歧義的原因歸結(jié)為“組成這些句子的詞意義上互相制約,消除了句式本身具有的產(chǎn)生歧義的可能性”,是不對的。

        其實,(2)-(7)多義和(8)-(10)沒有歧義,都另有原因(詳后“真正原因說明問題”)。

        3.推理不當(dāng)。朱先生的推理基于兩次排除:第一次,通過例⑴與例(2)對比,排除(2)多義是詞匯范圍里的事。朱先生說:例⑴多義是因為其中的“飯”具有多義性,所以⑴多義“是詞匯范圍里的事,與語法無關(guān)”;而例(2)多義“跟‘反對’這個具體的詞的意義無關(guān)”,也就是說,(2)多義不是詞匯范圍里的事。第二次,擴大對比范圍,由例(2)擴大到例(3)-(7),同樣排除(3)-(7)多義是詞匯范圍里的事。朱先生說:“我們把‘反對’換成別的詞,句子還是可能有兩種意思”,例如(3)-(7),并且這些句子的多義性“并不是組成這些句子的那些具體的詞的詞義引起的”。

        朱先生的兩次排除本身都沒有錯,但朱先生基于這兩次排除的推理錯了,因為這兩次排除只能說明(2)-(7)多義不是詞匯范圍里的事,不能說明(2)-(7)多義是“句式”的事,而朱先生卻說:“由此可見,這些句子的‘多義性’是代表這些句子的‘句式’所固有的”。不是詞匯范圍里的事,就斷定是句式的事,可見其推理錯了。道理:(2)-(7)多義不是詞匯范圍里的事,那也不一定就是語法范圍里的事,因為還有其他范圍(如修辭、邏輯)。即便是語法范圍里的事,那也不一定就是“句式”的事,因為語法范圍里的事多著呢。朱先生忽視了這個道理,致使其推理錯了。

        有人或許會說:雖然朱先生的推理不對,但是句式“V2+的+是+N”的確是多義的,因為正如朱先生所說,“多義詞是個別的現(xiàn)象,它們是各自為政的,彼此之間沒有必然的聯(lián)系”,而“語法上的多義句則是‘多義句式’的體現(xiàn)”,換句話說,語法上的多義句是普遍的現(xiàn)象?!癡2+的+是+N”多義就是一種普遍現(xiàn)象,它不僅體現(xiàn)于(2)-(7),也體現(xiàn)于(8)-(10),雖然“(8)-(10)沒有歧義,但(8)‘發(fā)明的’指施事,(9)‘關(guān)心的’和(10)‘反對的’指受事,合在一起仍然反映了這種句式的多義性”(朱先生之說)??梢?,朱先生說句式“V2+的+是+N”是多義的,并沒有錯。

        此說站不住腳:第一,偷換概念。前面說(2)-(7)反映句式“V2+的+是+N”是多義的,是就(2)-(7)各自來說的,而后面說(8)-(10)仍然反映了這種句式的多義性,卻是就(8)-(10)合在一起來說的。二者是兩碼事。打個比方,某某說他家的一只母雞生的蛋都是紅與綠相間的彩蛋。別人看見這只母雞生的蛋有的只是紅的,有的只是綠的,問他是不是彩蛋,他說:一個紅的,一個綠的,合起來不也是彩蛋碼?顯然,他偷換了概念,因為此“彩蛋”非彼“彩蛋”。同樣,說(8)-(10)合在一起仍然反映了這種句式的多義性與說(2)-(7)反映句式“V2+的+是+N”是多義的不同,因為此“多義”非彼“多義”。第二,并非真正的普遍現(xiàn)象。(8)-(10)等許多例子各自沒有歧義,這就說明了“V2+的+是+N”多義不是真正的普遍現(xiàn)象。第三,(2)-(7)有歧義,并不是因為“句式”多義,而是因為其中的“少數(shù)人”等具有語法上的多義性(詳下“真正原因說明問題”)。因此,(2)-(7)的存在不能說明句式“V2+的+是+N”是多義的。第四,如果偏要說句式“V2+的+是+N”是多義的,那么,首先它多義的機理何在呢?朱先生只字未提它多義的機理,他也提不出它多義的機理,別的人同樣提不出它多義的機理,因為它實在是沒有多義的機理。其次它的多種意義何在呢?即:它的第一種意義是什么?第二種意義又是什么?注意:其“意義”不同于其“代表作用”(詳前“它不可能多義”)。朱先生只字未提它的多種意義,他也提不出它的多種意義,別的人同樣提不出它的多種意義,除非把它的“代表作用”與它的“意義”混為一談。前面說過,“V2+的+是+N”只是一個格式,一個空殼。一個空殼怎么會有多義的機理呢?沒有多義的機理,它的多義性從何而來?又怎么會有多種意義呢?

        總之,朱先生的論證問題不少,因而說服力不強,沒能證明“V2+的+是+N”多義。

        (三)真正原因說明問題

        先看例(2)-(7)多義的真正原因。下面用“對比法”和“類比法”把真正原因揭示出來。

        朱先生用過例⑴,這里借用一下?!八惶觳怀燥堃膊恍小庇衅缌x。若把“飯”換成“面條”,說“他一天不吃面條也不行”,那就沒有歧義了。為何前者有歧義,后者沒歧義?對比一下,便知原因:前者中的“飯”具有多義性(既能指“飯食”,又能指“米飯”),而后者中的“面條”沒有多義性(只能指“用面粉做的條狀食品”)??梢?,導(dǎo)致“他一天不吃飯也不行”多義的原因是其中的“飯”多義,而不是代表它的“句式”多義。本段用了對比法。

        同樣,“反對的是少數(shù)人”有歧義。若把“少數(shù)人”換成“戰(zhàn)爭”,就成了“反對的是戰(zhàn)爭”,沒有歧義。為什么前者有歧義,后者沒歧義?對比一下,便知原因:前者中的“少數(shù)人”既可以是“反對”的施事,又可以是“反對”的受事,具有兩種語法意義,即具有語法方面的多義性,這也屬于具有多義性。(提示:語法意義的類別叫語義范疇,也叫語法范疇??梢?,語義范疇是分門別類的語法意義。“施事、受事”是語義范疇,也叫語義角色,自然是分門別類的語法意義。)而后者(“反對的是戰(zhàn)爭”)中的“戰(zhàn)爭”只能是“反對”的受事,沒有兩種語法意義,即沒有語法方面的多義性??梢姡瑢?dǎo)致“反對的是少數(shù)人”多義的原因,其實是其中的“少數(shù)人”具有語法方面的多義性,而不是代表它的“句式”多義。本段也用了對比法。由上段對比到本段對比,則用了類比法。

        就是說,導(dǎo)致“反對的是少數(shù)人”多義的原因,如同導(dǎo)致“他一天不吃飯也不行”多義的原因。雖然“飯”多義是詞匯方面的事,而“少數(shù)人”多義是語法方面的事,但原因都是某個詞語具有多義性,道理是一樣的。

        例(3)-(7)多義的原因與例(2)相同,分別是其中的“病人、她母親”等具有語法方面的多義性。因此,(3)-(7)多義的原因也如同“他一天不吃飯也不行”多義的原因,即道理一樣。

        順便指出:A.正因為“反對的是少數(shù)人”中的“少數(shù)人”具有語法多義性,所以其中的“反對”相對于“少數(shù)人”而言才可作兩種解釋:當(dāng)“少數(shù)人”是施事時,解為“反對”(少數(shù)人反對);當(dāng)“少數(shù)人”是受事時,解為“被反對”(少數(shù)人被反對)。[注意:如果說“(我)反對的是少數(shù)人”,那其中的“反對”相對于“我”而言也不能解為“被反對”,而須解為“反對”(我反對)。這是相對于“我”而言的。現(xiàn)在說的是相對于“少數(shù)人”而言。]也就是說,“反對的是少數(shù)人”中的“反對”相對于“少數(shù)人”而言可作兩種解釋,這是由“少數(shù)人”具有語法多義性決定的,因為一旦把“少數(shù)人”換成沒有語法多義性的詞語(如“戰(zhàn)爭”),那么“反對”相對于“戰(zhàn)爭”而言就不可作兩種解釋了。這說明,只有當(dāng)N項具有語法多義性時,“V2+的+是+N”中的“V2”相對于“N”而言才成其為“V2”(雙向動詞)。

        B.同樣,正因為“反對的是戰(zhàn)爭”中的“戰(zhàn)爭”沒有語法多義性,所以其中的“反對”相對于“戰(zhàn)爭”而言不可作兩種解釋,只能解為“被反對”(戰(zhàn)爭被反對)。[注意:如果說“(百姓)反對的是戰(zhàn)爭”,那其中的“反對”相對于“百姓”而言也不能解為“被反對”,而須解為“反對”(百姓反對)。現(xiàn)在說的是相對于“戰(zhàn)爭”而言。]這說明,當(dāng)N項沒有語法多義性時,“V2+的+是+N”中的“V2”相對于“N”而言并不成其為“V2”,而是“V1”,即實際上并非雙向動詞,而是單向動詞。注意:不能誤解雙向動詞。雙向動詞應(yīng)就同一對象而言。如果認(rèn)為“百姓反對的是戰(zhàn)爭”中的“反對”就“百姓”而言為一向,就“戰(zhàn)爭”而言為另一向,那任何及物動詞都成了雙向動詞。

        C.聯(lián)系一下朱先生的例子(8)-(10),就不難看出,其中的“發(fā)明、關(guān)心、反對”分別相對于各例中的N項而言,并非雙向動詞??梢?,朱先生所記的“V2+的+是+N”中的“V2”并不都是真“V2”。是否為真“V2”,不由其代表的動詞自身決定,而由后面的N所代表的名詞語決定。如果后面的名詞語具有施事和受事兩種語法意義,則前面的動詞為真“V2”,否則不是。以上三點,朱先生未明,且關(guān)乎原因,故而指出。

        總之,上面用“對比法”和“類比法”揭示了(2)-(7)多義的真正原因。它們多義的真正原因,說明“V2+的+是+N”不多義,因為真正原因在于(2)-(7)中的“少數(shù)人”等具有語法方面的多義性,而不在于句式如何。

        釋疑:“V2+的+是+N”不多義,那為什么“少數(shù)人”用于“少數(shù)人反對”和“反對少數(shù)人”時不多義,偏偏用于“反對的是少數(shù)人”時多義?難道不正是因為“V2+的+是+N”多義嗎?不是。第一,“少數(shù)人”用于“反對的是少數(shù)人”時多義,是由它固有兩種語法意義決定的。它既可以是施事,又可以是受事。假如它不固有兩種語法意義,那么即便用于“反對的是 ”中時也不會多義,“反對的是戰(zhàn)爭”已經(jīng)說明了這一點。

        第二,“少數(shù)人”用于“少數(shù)人反對”時不多義,僅為施事,用于“反對少數(shù)人”時也不多義,僅為受事,分別是因為“N+V”沒給它提供成為受事的外部條件,“V+N”沒給它提供成為施事的外部條件。而“少數(shù)人”用于“反對的是少數(shù)人”時多義,兼為施事和受事,是因為“V2+的+是+N”給它提供了成為施事和受事的外部條件。請注意:嚴(yán)格地說,外部條件并非原因,只是機會。就算把外部條件說成“外因”,那也還是外部條件,改變不了其性質(zhì)。如果不是“少數(shù)人”這樣的固有兩種語法意義的詞語,而是只有一種語法意義的詞語(如:戰(zhàn)爭、賭博),那么即便用于“V2+的+是+N”(如:反對的是戰(zhàn)爭、反對的是賭博),也不會產(chǎn)生兩種語法意義。這說明,“V2+的+是+N”只是“少數(shù)人”這樣的固有兩種語法意義的詞語兼為施事和受事的外部條件,而不是原因。就算把它說成“外因”,那也還是外部原因,說明不了它本身多義。外部原因與本身多義是兩碼事,不應(yīng)混為一談。

        現(xiàn)在看例(8)-(10)沒有歧義的真正原因。先說例(10)“反對的是戰(zhàn)爭”。上面說過,“反對的是少數(shù)人”有歧義,原因是其中的“少數(shù)人”具有兩種語法意義。而由于其中的“少數(shù)人”具有兩種語法意義,因此其中的“反對”相對于“少數(shù)人”而言才可作兩種解釋。對比可知,“反對的是戰(zhàn)爭”沒有歧義,原因則是其中的“戰(zhàn)爭”沒有兩種語法意義。而由于其中的“戰(zhàn)爭”沒有兩種語法意義,因此其中的“反對”相對于“戰(zhàn)爭”而言才不可作兩種解釋。與(10)一樣,(8)(9)沒有歧義,原因也是其中的“一個青年工人、分?jǐn)?shù)”沒有兩種語法意義。而由于它們沒有兩種語法意義,因此(8)中的“發(fā)明”和(9)中的“關(guān)心”分別相對于“一個青年工人、分?jǐn)?shù)”而言才不可作兩種解釋??梢?,(8)-(10)沒有歧義,原因是其中的“一個青年工人、分?jǐn)?shù)、戰(zhàn)爭”沒有語法上的多義性,并非“組成這些句子的詞意義上互相制約,消除了句式本身具有的產(chǎn)生歧義的可能性”。

        以上揭示了(8)-(10)沒有歧義的真正原因。它們沒有歧義的真正原因,也說明“V2+的+是+N”不多義,因為真正原因在于(8)-(10)中的“一個青年工人”等沒有語法方面的多義性,而不在于句式本身的多義性被消除了。

        可能有人就是不想放棄對“V2+的+是+N”多義這一觀點的支持,于是換一種提法:可不可以這樣說,當(dāng)N具有兩種語法意義,從而使前面的動詞為真“V2”時,“V2+的+是+N”是多義的?不可以,因為這種提法(引言中提到的王紅廠的觀點與之相似)混淆黑白,把具體的“短語”看成了抽象的“格式”。實際上,當(dāng)N所代表的詞語(可簡稱N詞語)具有兩種語法意義時,多義的是具體的短語,而不是抽象的格式。因此,應(yīng)該這樣說:當(dāng)N詞語具有兩種語法意義時,屬于“V2+的+是+N”這一格式的短語是多義的,或者說,屬于這種結(jié)構(gòu)類型的短語是多義的。而這恰好說明,真正多義的是屬于這一格式的某些具體的短語(N詞語具有兩種語法意義的短語),并非用以概括這些短語之結(jié)構(gòu)的抽象的格式。

        以上兩部分分別論證了“V2+的+是+N”不是句式,也不多義。這說明“V2+的+是+N”不是什么多義句式。既然它不是多義句式,那么有人模仿它而記的“動詞+的+是+名詞語”同樣不是什么歧義句式,因為后者與前者實則相同。

        四、它不是正常的短語格式

        (一)以它概括的例子都是有所殘缺的短語

        何謂正常?不殘缺謂之正常。所謂“不殘缺”,就是應(yīng)有的不缺少。若應(yīng)有的而缺少,則有所殘缺。既有殘缺,則不正常。

        前面第二部分說過,“V2+的+是+N”所概括的例子,在未入語境的情況下都不是句子,而只能說是短語。因此,“V2+的+是+N”只能算是一個短語格式。

        假如這個格式所概括的例子都是無所殘缺的短語,那倒也罷了,就是說,把它看作正常的短語格式倒也名副其實。可是,例(2)-(10)以及與它們同類而未舉的例子,都是無所殘缺的短語嗎?不是,因為它們都缺少詞語。

        前面第二部分之(一)說過,例(2)-(10)都缺少詞語,情況分為兩類(詳前)。由于它們都缺少詞語,因此在這類短語中,動詞與“的”實際上未直接搭配。如:

        “反對(改革)的是少數(shù)人”,其中“反對”與“改革”直接搭配,“反對”與“的”未直接搭配。省略“改革”,就成了“反對的是少數(shù)人”。其中與“反對”直接搭配的其實仍是“改革”(只不過它未出現(xiàn)),而非“的”。

        “(我)反對的是少數(shù)人”,其中“反對”與“我”直接搭配,“反對”與“的”未直接搭配。省略“我”,也成了“反對的是少數(shù)人”。其中與“反對”直接搭配的其實仍是“我”,而不是“的”。

        “發(fā)明(這項技術(shù))的是一個青年工人”,其中“發(fā)明”與“這項技術(shù)”直接搭配,“發(fā)明”與“的”未直接搭配。省略“這項技術(shù)”,就成了“發(fā)明的是一個青年工人”。其中與“發(fā)明”直接搭配的其實還是“這項技術(shù)”,而非“的”。

        可見,(2)-(10)以及與它們同類而未舉的例子,都是有所殘缺的短語。

        釋疑:例(2)到(10)都包含了主謂賓,怎么能說有所殘缺?包含了主謂賓,不一定無所殘缺。如果主語內(nèi)部缺少詞語,那也是有所殘缺。而例(2)到(10)恰好都是主語內(nèi)缺少詞語,這點已在第二部分中作了充分論證。

        (二)有所殘缺的短語不是正常的短語

        有所殘缺的短語,是正常的短語嗎?不是,甚至可以說是有缺陷的短語,因為“短語是由語法上能夠搭配的詞組合起來的沒有句調(diào)的語言單位[8]”,而在此類短語中,由于有所殘缺,因而動詞與“的”并未直接搭配,且不能直接搭配,可見此類短語不是正常的短語。

        順便一提,有的現(xiàn)代漢語教材模仿“反對的是少數(shù)人”而舉“反對的是張主任”之例,稱其為多義短語[8],但未指出它是不完整、不正常的短語。稱其為多義“短語”,說明編者不把它視為句子,這是對的。未指出它是不完整、不正常的短語,說明編者沒想到或并不認(rèn)為它是不正常的短語,而把它視為了正常的短語,這是不對的。

        釋疑:短語本來就是從語境中提取出來的,離開語境表意不明確很正常,那就說明短語不正常嗎?那短語就沒有是正常的,都是有缺陷的?不能籠統(tǒng)地說短語如何,也不能以“表意不明確”替換“有所殘缺”。應(yīng)該這樣說:正常的短語本來就是從語境中提取出來的。正因為如此,所以正常的短語都能順利地回到語境中去。而例(2)-(10)不能順利地回到語境中去,因為它們在一般情況下既不能入境成句,也不能用于句中,這說明它們不是正常的短語。

        (三)概括有所殘缺的短語的格式不是正常的格式

        既然(2)-(10)以及此類例子都是不正常甚至有缺陷的短語,那么把用來概括它們的“V2+的+是+N”看作正常的短語格式,便不名副其實了,就是說,嚴(yán)格地說,它連正常的短語格式都不是,因為以它概括的短語都是不正常的。

        五、結(jié)語

        “V2+的+是+N”既不是句式,也不多義,所以它不是多義句式。它只能算是一個短語格式。屬于這一格式的某些短語具有多義性,但原因不是這一格式固有多義性,而是其中的N詞語有時具有施事和受事兩種語法意義。當(dāng)其中的N詞語具有兩種語法意義時,屬于這一格式的短語是多義短語;而當(dāng)其中的N詞語沒有兩種語法意義時,屬于這一格式的短語便不是多義短語。認(rèn)清“V2+的+是+N”的本來面目,還其真相,這對現(xiàn)代漢語語法研究來說,是必要的。

        [1]朱德熙.現(xiàn)代漢語語法研究[M].北京:商務(wù)印書館,2001:169-192.

        [2]朱德熙.朱德熙選集[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xué)出版社,2001:339-358.

        [3]馬力.漢語句法中的歧義現(xiàn)象[J].現(xiàn)代語文:語言研究,2008(9):42-43.

        [4]吳媛媛.由朱德熙先生的《漢語句法中的歧義現(xiàn)象》說開去[J].語文學(xué)刊,2009(3):88-89.

        [5]陸儉明.現(xiàn)代漢語語法研究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2003:95-97.

        [6]歐陽壽蓀.歧義和結(jié)構(gòu)[J].南昌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1983(2):69-75.

        [7]王紅廠.“V2+的+是+N”歧義格式補議[J].社科縱橫,2004(5):157-158.

        [8]黃伯榮,廖旭東.現(xiàn)代漢語:下冊[M].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44-54.

        猜你喜歡
        多義性多義朱先生
        新疆高速公路多義性路徑識別系統(tǒng)解決方案探析
        路徑識別要“精確”——高速公路多義性路徑識別技術(shù)及應(yīng)用探討
        基于5.8GHz自由流的高速公路多義性路徑識別系統(tǒng)探討
        悼朱光潛先生
        老先生扮演病人為哪般
        談如何詮釋新聞價值的多義性
        新聞傳播(2015年4期)2015-07-18 11:11:28
        維吾爾語動詞“t∫iqmap”多義范疇的語義延伸機制
        語言與翻譯(2015年2期)2015-07-18 11:09:55
        《錦瑟》賞析
        多車道自由流技術(shù)在多義路徑識別領(lǐng)域的應(yīng)用
        俄語動詞隱喻的語義解讀*——兼動詞多義的分析
        亚州无吗一区二区三区| 窝窝影院午夜看片| 久久久99精品成人片中文字幕| 国产亚洲曝欧美不卡精品| 激情久久av一区av二区av三区| 国产免费人成视频在线播放播| 亚洲午夜久久久久中文字幕久| 风韵丰满妇啪啪区老老熟女杏吧| 中文日本强暴人妻另类视频| 色综合天天综合欧美综合| 9 9久热re在线精品视频| 欧美极品少妇性运交|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少妇av| 91羞射短视频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 国产小受呻吟gv视频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2019免费观看| 国产一级黄色片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 精品9e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人妻少妇不满足中文字幕| 免费观看成人稀缺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女同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va欧美va精品发布| 欧洲人妻丰满av无码久久不卡| 中文字幕国产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伦一区二区三区久久| 久久综网色亚洲美女亚洲av| 丁香六月久久婷婷开心| 国产午夜无码视频免费网站| 日韩精品有码中文字幕在线| 好看的国内自拍三级网站| 亚洲一区二区国产激情| 少妇内射兰兰久久| 最新亚洲人成无码网站| av在线免费播放网站| 日本一二三区免费在线 | 人日本中文字幕免费精品| 精品国产精品三级在线专区| 欧美黑寡妇特a级做爰| 狠狠噜天天噜日日噜视频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