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群,黃平,謝家濱
(深圳市寶安區(qū)松崗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1、婦科2,廣東深圳518105)
子宮內膜采集器、液基細胞學及組織學聯(lián)合檢查在子宮內膜癌篩查中的應用價值
向群1,黃平2,謝家濱2
(深圳市寶安區(qū)松崗人民醫(yī)院中醫(yī)科1、婦科2,廣東深圳518105)
目的探討子宮內膜采集器、液基細胞學、組織學聯(lián)合檢查在子宮內膜癌篩查中的臨床價值。方法選擇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本院中醫(yī)科及婦科收治的子宮內膜病變者100例,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50例。觀察組進行液基細胞學、子宮內膜采集器、組織學檢查,對照組僅進行子宮內膜采集器篩查法檢查;同時進行診斷性刮宮病理檢查進行對照,以診斷性刮宮病理檢查為金標準,觀察子宮內膜采集器聯(lián)合液基細胞學、組織學檢查的診斷準確性。結果觀察組診斷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良性增生性改變、未見上皮內病變和惡性細胞的細胞學檢查結果的總準確性為9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4%,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而與診斷性刮宮病理檢查結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子宮內膜癌患者應用子宮內膜采集器、液基細胞學檢查聯(lián)合組織學篩查,診斷準確性高,效果確切,值得臨床推廣。
子宮內膜癌;組織病理學;液基細胞學;子宮內膜采集器;臨床診斷
子宮內膜癌的高發(fā)群體主要為絕經(jīng)后及圍絕經(jīng)期女性,是在子宮內膜上出現(xiàn)的一組惡性上皮性細胞癌,每年新增病例約20萬,死亡率也在卵巢癌及宮頸癌之后[1]。而子宮內膜癌的病理機制尚在研究中,極早期患者無特異性癥狀,僅在進行其他婦科檢查或健康體檢中發(fā)現(xiàn)。臨床已廣泛應用液基細胞學檢查、子宮內膜采集器法篩查子宮內膜癌。大量研究表明,子宮內膜癌患者進行液基細胞學檢查、子宮內膜采集器聯(lián)合篩查,診斷準確性高,效果確切[2]。本文旨在進一步探討子宮內膜采集器、液基細胞學、組織學聯(lián)合檢查在子宮內膜癌篩查中的臨床價值。
1.1 一般資料選擇2014年7月至2015年6月本院中醫(yī)科及婦科收治的子宮內膜病變者100例。排除標準:生殖道畸形者、宮腔粘連者、宮頸粘連者。患者年齡22~80歲,平均(50.1±2.6)歲;子宮內膜息肉30例,子宮內膜炎26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30例,陰道流血原因待查者14例。根據(jù)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其中觀察組患者年齡22~80歲,平均(50.2±2.5)歲;子宮內膜息肉15例,子宮內膜炎13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15例,陰道流血原因待查者7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2~80歲,平均(50.1±2.7)歲;子宮內膜息肉15例,子宮內膜炎15例,功能失調性子宮出血15例,陰道流血原因待查者7例。兩組患者的臨床癥狀、平均年齡等臨床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觀察組患者以液基細胞學與子宮內膜采集器聯(lián)合篩查法,子宮內膜采集器有一外套管,管芯前端采集環(huán)直徑3 mm、長25 mm,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常規(guī)鋪消毒巾,探針進入宮腔前予以子宮內膜細胞采集,避免宮頸細胞污染標本;在外套管保護下推送細胞采集器至宮底,外套管回縮,采集環(huán)暴露,順時針方向轉動采集環(huán)十圈,采集環(huán)回納,退出宮頸;在SurePath細胞保存液內釋放采集環(huán),涮洗充分;細胞學標本離心沉降將多余的炎性細胞及雜質除去,離心后在沉降室中載玻片予以包埋,95%乙醇固定后常規(guī)予以巴氏染色;宮腔鏡輔助下進行組織學標本分段診刮,10%甲醛常規(guī)固定,石蠟包埋,HE染色;兩位專業(yè)細胞學診斷人員獨立閱片,有異常細胞的標本、有完整保存、數(shù)量足夠的子宮內膜腺上皮細胞者、臨床相關資料完整、準確者、標記明確者為滿意的子宮內膜細胞學標本。對照組患者僅進行子宮內膜采集器篩查法,同時進行診斷性刮宮組織學檢查結果進行對照,以診斷性刮宮病理檢查為金標準,比較液基細胞學、子宮內膜采集器聯(lián)合篩查法、單純液基細胞學檢查法與診斷性刮宮病理檢查的診斷準確性。
1.3 儀器與試劑北京賽普九洲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生產(chǎn)的SAP-1型子宮內膜細胞采集器,美國BD公司生產(chǎn)的SurePath細胞保存液。
1.4 判斷和評估標準[3]子宮內膜細胞學診斷標準: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未見上皮惡性細胞及病變。
1.5 統(tǒng)計學方法應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觀察組與病理學檢查結果比較觀察組診斷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良性增生性改變、未見上皮內病變和惡性細胞的細胞學檢查結果的總準確性與診斷性刮宮組織學病理檢查結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3.09,P>0.05),見表1。
2.2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組織細胞學檢查結果比較觀察組診斷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良性增生性改變、未見上皮內病變和惡性細胞的細胞學檢查結果的準確性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13.56,P<0.05),見表2。
表1 觀察組與病理學檢查結果比較[例(%)]
表2 觀察組和對照組的組織細胞學檢查結果比較[例(%)]
子宮內膜癌的病因尚在研究中,可按照生物學行為特征及病理機制分為非雌激素依賴型及雌激素依賴型[4]。患者多見于未婚、少產(chǎn)、肥胖、合并高血壓、糖尿病女性,極早期患者可無顯著癥狀,僅在普查或其他原因進行婦科檢查時偶然發(fā)現(xiàn)[5]。早期盆腔生殖器官多無顯著變化,子宮正常者占40%作用,合并肌瘤或病變至晚期者,可出現(xiàn)子宮增大?,F(xiàn)代研究表明,肥胖是子宮內膜癌的誘發(fā)因素之一,脂肪過多可增加雌激素的儲存,增加血漿中雄烯二酮轉化為雌酮,雌酮活性強,且具有游離性,是子宮內膜癌的致癌因子[6-8];同時,合并糖尿病、高血壓、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患子宮內膜癌的高危風險是正常人的2.8倍[9-10]。目前,對于子宮內膜癌進行液基細胞學、子宮內膜采集器、組織細胞學聯(lián)合篩查法的準確性已成為醫(yī)學學者的重要研究內容。
本研究探析對子宮內膜癌患者進行組織細胞學檢查、液基細胞學、子宮內膜采集器聯(lián)合篩查法,結果顯示:觀察組診斷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良性增生性改變、未見上皮內病變和惡性細胞的細胞學檢查結果的準確性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診斷子宮內膜癌、子宮內膜不典型增生、良性增生性改變、未見上皮內病變和惡性細胞的細胞學檢查結果的準確性與診斷性刮宮病理檢查結果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劉冰潔等[11]的研究結果大體一致,細胞學檢查法與診刮術比較,出血量少,創(chuàng)傷風險低,患者痛苦小,可作為高危人群的主要篩查方式,絕經(jīng)后患者應用子宮內膜采集器無需擴大宮口;而液基細胞學檢查制片提高了細胞涂片的質量,是一種較佳的惡性腫瘤篩查方式,假陰性率較低[12];子宮內膜采集器獲取的宮腔細胞學檢查法具有無痛、可靠、安全的早期篩查子宮內膜癌的方式;且組織學檢查、液基細胞學檢查、子宮內膜采集器聯(lián)合篩查的診斷準確性較高,與病理診斷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子宮內膜癌患者進行液基細胞學檢查、子宮內膜采集器、組織學聯(lián)合篩查,診斷準確性高,效果確切,值得臨床推廣。
[1]李美艷,盧靜,韓新彥,等.蛋白酪氨酸磷酸酶Shp2與接頭蛋白Gab2在子宮內膜癌中的表達及意義[J].海南醫(yī)學,2016,27(1): 10-13.
[2]任玉蘭,王華英,單波兒,等.子宮內膜癌患者腹腔細胞學陽性的臨床意義及對預后的影響[J].中華婦產(chǎn)科雜志,2011,46(8):136-138.
[3]楊曦,廖秦平,吳成,等.子宮內膜細胞學檢查在子宮內膜癌篩查中的應用[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1,19(4):183-185.
[4]王利娟,楊玉琮,茍文麗,等.青蒿琥酯抑制人子宮內膜癌HEC-1B細胞增殖及誘導其凋亡的機制[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3,34(1):93-97.
[5]王瑋,寧紅梅,張建平,等.宮腔細胞學檢查診斷早期子宮內膜癌的臨床應用[J].中國優(yōu)生優(yōu)育,2013,19(1):32-34.
[6]姜翔,陳悅,周燁,等.子宮內膜采集器在篩查子宮內膜病變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計劃生育學雜志,2013,21(9):624-626.
[7]Yasuda M.Immunohistochemical characterization of endometrial carcinomas:endometrioid,serous and clear cell adenocarcinomas in association with genetic analysis[J].J Obstet Gynaecol Res.,2014,40 (12):2167-2176.
[8]朱琳,辛剛,杜鵑.防止子宮內膜癌漏診的臨床分析[J].中華醫(yī)學雜志,2010,90(43):173-175.
[9]楊曦,廖秦平,吳成,等.子宮內膜細胞學檢查在子宮內膜癌篩查中的應用[J].中華婦產(chǎn)科雜志,2013,48(12):884-890.
[10]Urabe R,Hachisuga T,Kurita T,et al.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overexpression of p53 in uterine endometrioid adenocarcinomas with an analysis of nuclear grade[J].J Obstet Gynaecol Res,2014,40(3): 812-819.
[11]劉冰潔,李小平,趙麗君,等.子宮內膜癌細胞中干細胞樣細胞對醋酸甲羥孕酮的抵抗作用及其機制[J].中華婦產(chǎn)科雜志,2013,48 (10):772-777.
[12]周蓉,沈丹華,王朝華,等.子宮內膜采集器在子宮內膜癌及不典型增生患者保守治療隨訪中的應用[J].中華婦產(chǎn)科雜志,2013,48 (12):183-185.
R737.33
B
1003—6350(2016)21—3567—02
2016-05-29)
廣東省深圳市寶安區(qū)科技計劃項目(編號:2015269)
向群。E-mail:23148292@qq.com
10.3969/j.issn.1003-6350.2016.21.0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