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煜炯, 彭 昕,*, 吉慶勇, 郭巧生(.浙江醫(yī)藥高等??茖W校,浙江寧波500;.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中藥材研究所,江蘇南京0095;.麗水市綠谷三葉青珍稀植物研究所,浙江麗水000)
?
聚類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三葉青氯仿部位HPLC指紋圖譜
張煜炯1, 彭 昕1,2*, 吉慶勇3, 郭巧生2
(1.浙江醫(yī)藥高等??茖W校,浙江寧波315100;2.南京農(nóng)業(yè)大學中藥材研究所,江蘇南京210095;3.麗水市綠谷三葉青珍稀植物研究所,浙江麗水323000)
摘要:目的 建立不同產(chǎn)地三葉青藥材氯仿部位的HPLC指紋圖譜,并進行聚類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方法 分析采用Agi1ent C18色譜柱;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為流動相,梯度洗脫;體積流量1.0 mL/min;柱溫30℃;檢測波長210 nm。結(jié)果 17批三葉青樣品的HPLC指紋圖譜中有15個共有峰,其中3個峰被確認為槲皮素、山萘酚-3-O-新橙皮糖苷和β-谷甾醇。結(jié)論 樣品產(chǎn)地可被聚成5類,并且4個主成分的累計方差貢獻率為85.38%。
關(guān)鍵詞:三葉青;氯仿部位;HPLC指紋圖譜;聚類分析;主成分分析
The ana1ysiswas performed on Agi1ent C18co1umn,mobi1e phase was acetonitri1e-0.1% phosphoric acid aqueous so1ution with gradient e1ution,f1ow ratewas1.0 mL/min,co1umn temperaturewasmaintained at30℃,and detection wave1ength was setat210 nm.RESULTS Therewere fifteen common peaks in the HPLC fingerprints of seventeen batches of Tetrastigma hemsleyanum samp1es,three ofwhich were identified as quercetin,kaempfero1-3-O-rutinoside and β-sitostero1.C0NCLUSI0N The growing areas of samp1es can be c1assified into five groups,and four principa1 componentsmake up 85.38% of the tota1variance.
KEY W 0RDS:Tetrastlgma hemsleyanum Die1s et Gi1g;ch1oroform extract;HPLC fingerprint;c1uster ana1ysis;principa1 component ana1ysis
三葉青Tetrastlgma hemsleyanum Die1s et Gi1g又名有角烏蘞莓、石老鼠、金線吊葫蘆等,為葡萄科崖爬藤屬植物,,可治療高熱、肝炎、風濕性關(guān)節(jié)炎及病毒性腦膜炎等多種疾?。?-2],也是抗腫瘤常用藥物[3-4],含黃酮、有機酸和花青素類等多種活性成分[5],其塊根中分離并鑒定出的化合物有β-谷甾醇、胡蘿卜苷、山萘酚-3-O-新橙皮糖苷等[6],為三葉青中重要的藥效成分[7-8]。本課題組前期從中篩選出抗肝癌細胞毒活性最強的為氯仿提取部分,呈劑量依賴性地誘導肝癌HepG2細胞,呈現(xiàn)典型的凋亡特征性改變,并可改變其細胞周期分布,發(fā)生S期阻滯[9]。
大量研究表明,不同產(chǎn)區(qū)、品種三葉青有效成分的含有量及藥理活性差異懸殊,如不同產(chǎn)地野生及栽培三葉青中總黃酮含有量相差最多7倍[10],而個別產(chǎn)區(qū)幾乎檢測不到[11],嚴重影響了臨床療效,故建立三葉青藥材質(zhì)量評價體系,以確保其臨床應用顯得極為迫切。目前,有關(guān)對三葉青藥理作用和藥材質(zhì)量的報道僅以總黃酮或其中幾個黃酮成分的定量分析為參考指標[12],難以全面反映和區(qū)分該藥材的整體質(zhì)量。近年來,HPLC指紋圖譜以其快速準確的特點,被廣泛應用于中藥生產(chǎn)、質(zhì)量控制等方面[13],其反映的化學成分,包括中藥有效部位及種類,成為控制中藥材質(zhì)量的可靠技術(shù),文獻[14]對三葉青HPLC指紋圖譜進行了初步探索,但其取樣僅局限于浙江產(chǎn)區(qū),而且未對共有化學特征峰等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信息非常有限。為更全面地控制三葉青藥材的質(zhì)量,本實驗建立了以其氯仿活性部位為基礎(chǔ)的HPLC指紋圖譜,測定17個不同產(chǎn)地的藥材,并結(jié)合聚類分析和主成分分析[15],對其模式進行識別研究,可為更全面評價該部位活性物質(zhì)的質(zhì)量提供科學依據(jù)。
1.1 儀器 Dionex U1timate 3000高效液相色譜儀,包括四元泵、在線脫氣機、自動進樣器、柱溫箱、DAD檢測器;XS105DU電子分析天平(瑞士Mett-1er-To1edo公司);6202高速粉碎機(臺灣欣鎮(zhèn)企業(yè)有限公司);LABOIOTA 4000旋轉(zhuǎn)蒸發(fā)儀(德國Heido1ph公司);Mi11ipore Simp1icity超純水機(美國Pa11公司);SB-5200D超聲波清洗機(寧波新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藥材 三葉青藥材由浙江省麗水市綠谷三葉青珍稀植物研究所提供,并經(jīng)吉慶勇高級農(nóng)藝師鑒定為三葉青Tetrastlgma hemsleyanum Die1s et Gi1g的塊莖,樣本保存于麗水市綠谷三葉青珍稀植物研究所,具體信息見表1。
1.3 試劑 乙腈(美國TEDIA公司)、甲醇(天津四友精細化學品公司)為色譜純;氯仿、磷酸、95%乙醇為分析純;水為超純水。β-谷甾醇(批號ZN1113BA14)、山萘酚-3-O-新橙皮糖苷(批號IF0228FA14)、槲皮素(批號TP60448FC23)對照品,均購自上海源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2.1 色譜條件 Agi1ent C18色譜柱(4.6 mm× 250 mm,5 μm);流動相為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梯度洗脫(0~10 min,20% A; 10~40 min,20~80% A;40~80 min,80~95% A);體積流量1.0 mL/min;柱溫30℃;檢測波長210 nm;進樣量20 μL。
表1 三葉青藥材信息及相似度Tab.1 Information and sim ilarities of T.hemsleyanum samples
2.2 供試品溶液制備 藥材除去雜質(zhì),自然晾干,高速粉碎過60目篩,精密稱取3.0 g,置于250 mL圓底燒瓶中,精密加入95%乙醇70 mL,超聲30 min(250 W、40 KHz),80℃水浴回流提取1.0 h,過濾,重復3次,合并濾液,濃縮揮干。加20 mL水超聲溶解,100 mL石油醚(60~90℃)萃取1次,棄去石油醚部分,再用50 mL氯仿萃取3次,合并氯仿部分,濃縮揮干。甲醇定容于5 mL量瓶中,0.22 μm微孔濾膜濾過,即得。2.3 對照品溶液制備 精密稱取β-谷甾醇3.06 mg、山萘酚-3-O-新橙皮糖苷2.95 mg、槲皮素2.42 mg,置于10 mL量瓶中,甲醇定容,超聲,0.22 μm微孔濾膜濾過,即得。
2.4 方法學考察
2.4.1 精密度試驗 取湖北恩施產(chǎn)地(S7)三葉青藥材,按“2.2”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在“2.1”項色譜條件下進樣6次,以第6次進樣所得指紋圖譜為對照,導入中藥色譜指紋圖譜相似度評價系統(tǒng)(2004年A版),計算相似度。結(jié)果,相似度均不小于0.98,符合指紋圖譜相關(guān)要求(不小于0.95)[16],表明儀器精密度良好。
2.4.2 穩(wěn)定性試驗 取湖北恩施產(chǎn)地(S7)三葉青藥材,按“2.2”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在“2.1”項色譜條件于0、2、4、8、12、24 h檢測指紋圖譜,以第8 h進樣所得指紋圖譜為對照,導入中藥色譜指紋圖譜相似度評價系統(tǒng)(2004年A版),計算相似度。結(jié)果,相似度均不小于0.98,表明供試品溶液在24 h內(nèi)穩(wěn)定。
2.4.3 重復性試驗 取湖北恩施產(chǎn)地(S7)三葉青藥材,按“2.2”項下方法平行制備供試品溶液6份,在“2.1”項色譜條件檢測指紋圖譜,以第1次進樣所得指紋圖譜為對照,導入中藥色譜指紋圖譜相似度評價系統(tǒng)(2004年A版),計算相似度。結(jié)果,相似度均不小于0.98,表明該方法重復性良好。
2.5 指紋圖譜的建立與技術(shù)參數(shù)
2.5.1 指紋圖譜的建立 將17批三葉青藥材按“2.2”項下方法制備供試品溶液,在“2.1”項色譜條件下進行測定,記錄各產(chǎn)地三葉青的HPLC圖。以AIA(*cdf)格式導入中藥色譜指紋圖譜相似度評價系統(tǒng)(2004年A版),設定樣品S10色譜圖為參照圖譜,對保留時間的色譜峰進行多點校正,自動匹配,時間寬度為0.1 min,經(jīng)系統(tǒng)自動匹配,生成對照指紋圖譜I,并建立17批次三葉青氯仿部位的指紋圖譜,見圖1。
圖1 17批三葉青藥材氯仿部位指紋圖譜Fig.1 Fingerprints of the chloroform extract of 17 batches of T.hemsleyanum sam ples
2.5.2 共有峰的標定 根據(jù)17批次三葉青指紋圖譜的檢測結(jié)果,利用中藥色譜指紋圖譜相似度評價系統(tǒng)(2004年A版)的數(shù)據(jù)匹配功能,在對照指紋圖譜上標定15個共有指紋峰(占總峰面積90%以上),見圖2(A)。通過進樣混合對照品,發(fā)現(xiàn)β-谷甾醇、山萘酚-3-O-新橙皮糖苷、槲皮素在各產(chǎn)地樣品圖譜中均有發(fā)現(xiàn),保留時間均一致,故確定2號峰為槲皮素,3號峰為山萘酚-3-O-新橙皮糖苷,15號峰為β-谷甾醇,見圖2(B)。其中,4號峰分離度良好,保留時間適宜,故選為參照峰,而且各共有峰較穩(wěn)定,具有指紋圖譜特征,故擬定為三葉青藥材氯仿活性部位的活性成分群。各產(chǎn)地藥材的共有峰保留時間與相對峰面積見表2。
圖2 樣品和混合對照品的HPLC色譜圖Fig.2 HPLC chromatogram s of sam ples and m ixed reference substances
2.5.3 相似度評價 采用中藥色譜指紋圖譜相似度評價系統(tǒng)(2004年A版),計算17批三葉青藥材氯仿活性部位HPLC指紋圖譜的相似度,以生成的共有模式為對照,相似度在0.816~0.985之間,表明各產(chǎn)地藥材氯仿部位均有良好的相似性。
2.5.4 三葉青藥材聚類分析 以不同產(chǎn)地三葉青藥材的15個共有峰峰面積為原始數(shù)據(jù),SPSS19.0軟件對藥材進行系統(tǒng)聚類分析,采用組間平均數(shù)聯(lián)結(jié),以夾角余弦為樣品相似度的距離公式,聚類分析結(jié)果見圖3。由圖可知,三葉青藥材被分為5大類,Ⅰ類包括S3、S11、S12、S15;Ⅱ類包括S2、S10;Ⅲ類包括S4、S14;Ⅳ類包括S5、S6、S7、S13、S9、S8、S16、S17;V類包括S1。以各共有峰為變量,得到指紋圖譜得分圖,可見5類樣品緊密地聚集在一起,而且各自分散在不同區(qū)域(圖4),使不同產(chǎn)地三葉青藥材之間得到了一定區(qū)分。同時,通過聚類分析發(fā)現(xiàn),各產(chǎn)地三葉青藥材之間的相關(guān)性與相似度分析結(jié)果較為一致。
2.5.5 三葉青藥材共有峰主成分分析 主成分分析法是一種應用廣泛的多元統(tǒng)計方法,用于簡化數(shù)據(jù),快速實現(xiàn)模式或關(guān)系的可視化識別[17]。SPSS 19.0軟件對原始數(shù)據(jù)進行標準化處理,以主成分的特征值及貢獻率為依據(jù),對17個不同產(chǎn)地三葉青藥材的15個共有峰(變量)進行主成分分析,結(jié)果見表3。
表2 共有峰的相對峰面積Tab.2 Relative peak areas of common peaks
圖3 聚類分析樹狀圖Fig.3 Dendrogram of cluster analysis
圖4 HPLC指紋圖譜得分圖Fig.4 Score p lots of HPLC fingerprint
表3 特征值表Tab.3 Table of characteristic values
由表可知,主成分個數(shù)的提取原則為其對應的特征值大于1,故取前4個(A1~A4)作為主成分,其累計貢獻率達到85.38%。其中,第一主成分特征值為5.897,貢獻率為39.311%;第二主成分特征值為3.321,貢獻率為22.138%;第三主成分特征值為2.009,貢獻率為13.394%;第四主成分特征值為1.581,貢獻率為10.537%。
旋轉(zhuǎn)后的公共因子載荷矩陣見表4,可知每個載荷量表示主成分與對應變量的相關(guān)系數(shù)。4個主成分與15個共有峰指標的線性組合模型如下,計算綜合得分。
表4 旋轉(zhuǎn)后的公共因子載荷矩陣表Tab.4 Load matrixes of postrotational common factors
A1=-0.019 8P1-0.011 5P2-0.004P3+0.010 3P4-0.031P5+0.080 7P6+0.061 0P7+0.035 8P8-0.002 9P9+0.075 8P10-0.041 6P11+0.081 5P12+0.185 0P13+0.057 7P14-0.009 1P15
A2=0.137 7P1-0.007 7P2+0.148 2P3-0.016 5P4+0.015 4P5-0.011 0P6-0.018 7P7+0.040 1P8+0.124 6P9-0.007 7P10-0.003 3P11-0.011 5P12-0.007 1P13-0.035 1P14+0.084 5P15
A3=0.014 8P1+0.036 0P2+0.010 6P3-0.043 7P4+0.273 0P5-0.072 0P6+0.065 6P7+0.139 0P8+-0.030 3P9-0.040 2P10+0.319 6P11-0.086 8P12-0.077 6P13+0.071 3P14-0.032 5P15
A4=0.054 1P1-0.016 7P2-0.014 3P3+0.410 4P4-0.109 8P5-0.060 4P6+0.161 4P7+0.007 2P8-0.222 7P9+0.112 9P10-0.005 6P11-0.112 1P12-0.151 9P13+0.153 5P14+0.241 8P15
以第一、第二主成分為變量,得到二維投影圖,見圖5。以X軸為例,在投影圖中選取距離原點較遠的幾個點,得到第一主成分中變量的權(quán)重值,權(quán)重值越大,該化合物在三葉青藥材中的作用越大。其中,前5名變量的權(quán)重值分別為0.940、0.934、0.911、0.891、0.851,對應6、12、10、13和7號峰。從對照品色譜圖可知,此5個峰為未知成分,需要進一步的分析確認。
圖5 HPLC指紋圖譜的二維投影圖Fig.5 2D projection map of HPLC fingerprint
3.1 實驗條件的優(yōu)化 本實驗考察了超聲提取、冷浸提取、加熱回流以及超聲加熱回流4種提取方式,同時比較了60%、80%和95%乙醇的提取溶劑,發(fā)現(xiàn)以95%乙醇為提取溶劑,超聲加熱回流提取的效果最佳。再對甲醇-水、甲醇-0.1%磷酸水、乙腈-水和乙腈-0.1%磷酸水溶液4組流動相系統(tǒng)進行篩選,發(fā)現(xiàn)乙腈-0.1%水溶液的梯度洗脫效果最佳,得到的色譜峰最多,峰型和分離度較好,基線平穩(wěn)。在氯仿萃取之前,先用100 mL石油醚萃取1次,可有效去除三葉青醇提物中色素的干擾。同時,為盡可能多得到可供分析的色譜峰,應用紫外光譜對樣品進行190~400 nm的全波長掃描,發(fā)現(xiàn)200~230 nm波段處有較大吸收,結(jié)合DAD檢測器,對200、210、218、230 nm的波長進行考察,發(fā)現(xiàn)在210 nm處色譜峰信息較多,基線較平穩(wěn),色譜峰響應值相當。因此,選擇檢測波長為210 nm。
3.2 指紋圖譜結(jié)果差異分析 建立全面、系統(tǒng)、特征性的指紋圖譜,是三葉青質(zhì)量評價的有效辦法。通過建立17個不同產(chǎn)地三葉青氯仿部位HPLC指紋圖譜,確定15個共有峰,以共有模式為對照,相似度在0.816~0.985之間,表現(xiàn)出良好的相似性,各色譜峰相對保留時間基本一致,符合指紋圖譜要求,所含化學成分基本相同。但由表2可知,各成分的色譜峰有較大差異,說明有效成分含有量差別較大,各產(chǎn)地三葉青藥材因品種資源、生態(tài)環(huán)境、生長年限、地域性等條件,均可能影響藥材的品質(zhì),這為該藥材的質(zhì)量控制提供了參考。
3.3 聚類分析和主成分結(jié)果分析 由于相似度計算無法準確鑒定三葉青藥材的產(chǎn)地來源,同時考慮各共有峰之間的差異,本實驗再通過聚類分析和主成分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其中,聚類分析能將不同基源的三葉青藥材進行分類鑒定,結(jié)果分為5大類,如寧波鄞州、麗水蓮都、遂昌和慶元產(chǎn)地的三葉青藥材聚在一起,說明這4個產(chǎn)地三葉青的品種、生長環(huán)境、生長年限相當,同時其指紋圖譜相似度接近。而且,它與相似度分析結(jié)果較為一致,得到了相互驗證。
利用主成分分析,得到了4個主成分,累計方差貢獻率為85.38%,說明這4個主成分可表達全部三葉青藥材化學成分的85.38%,只有14.62%的信息丟失。其中,第一主成分方差貢獻率最大,為39.31%,是三葉青藥材最重要的成分群,它所包含的化學成分基本反映出各產(chǎn)地三葉青藥材化學成分之間的相似性。另外,由于藥材受生長環(huán)境、種質(zhì)資源、經(jīng)緯度等各因素的影響,其質(zhì)量存在較大的差異,反映在色譜圖上,就是在同一保留時間處有不同的峰面積。主成分分析能篩選出共有的特征成分,并指導發(fā)現(xiàn)決定性作用的化學成分,但本實驗篩選出的特征成分未知,故需要結(jié)合質(zhì)譜等手段作進一步確定。綜上所述,運用聚類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實現(xiàn)快速分析,發(fā)揮各自優(yōu)勢,互相驗證和補充,多角度綜合評判三葉青藥材的質(zhì)量。
有關(guān)三葉青藥材的指紋圖譜研究較少,本實驗建立了不同產(chǎn)地三葉青藥材氯仿活性部位的HPLC指紋圖譜,并對其化學模式進行識別。結(jié)果,樣品的出峰數(shù)目、分離度均較理想,并標定出15個共有峰,對其中3個峰進行了確認,通過相似度計算、聚類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對藥材進行綜合評價,得到較理想的結(jié)果。同時,進行了HPLC方法學考察,發(fā)現(xiàn)精密度、穩(wěn)定性、重復性都符合指紋圖譜的要求,為三葉青藥材的質(zhì)量控制提供了更全面的參考。今后,本課題組將通過譜效學實驗,進一步尋找三葉青藥材“化學譜-藥效”之間的對應關(guān)系,確定其質(zhì)量控制的關(guān)鍵成分,構(gòu)建三葉青抗腫瘤譜-效關(guān)系方程及生物活性指紋圖譜。
參考文獻:
[1] 陳麗蕓,郭素華.三葉青的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浙江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2,36(12):1368-1370.
[2] 楊雄志,巫 軍.三葉青提取物對抗乙肝病毒活性的研究[J].南京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9,25(4):294-296.
[3] 王小莉,曾 娟,周 輝.三葉青提取物對肺癌細胞株A549的影響[J].腫瘤藥學,2012,2(5):347-350.
[4] Xu C J,Ding GQ,F(xiàn)u JY,etal.Immunoregu1atory effectsof ethy1-acetate fraction of extracts from 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1s et.Gi1g on immune functions of ICI mice[J].Biomed Environ Sci,2008,21(4):325-331.
[5] 彭 昕,汪榮斌,何軍邀,等.三葉青顆粒愈傷組織懸浮培養(yǎng)系的建立及培養(yǎng)條件的優(yōu)化[J].中成藥,2012,34 (5):961-965.
[6] 李瑛琦,陸文超,于治國.三葉青的化學成分研究[J].中草藥,2003,34(11):982-983.
[7] 彭 昕,吉慶勇,張煜炯,等.瀕臨藥用植物三葉青ISSI分子標記的建立[J].中成藥,2015,37(7):1507-1513.
[8] 丁 麗,紀其雄,呂雯婷,等.三葉青水提物體內(nèi)、體外抗腫瘤作用的研究[J].中成藥,2013,35(5):1076-1078.
[9] Peng X,Zhuang D D,Guo Q S.Induction of S phase arrest and apoptosisby ethy1acetate extract from Tetrastigma hemsleyanu in human hepatoma HepG2ce11s[J].Tumor Biol,2015,36(4):2541-2540.
[10] 范世明,許 文,林 婧,等.不同產(chǎn)地三葉青中總黃酮含量的比較[J].福建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3,23(3):44-45.
[11] 許 文,傅志勤,林 婧,等.UPLC-MS/MS法同時測定三葉青中10種黃酮類成分[J].藥學學報,2014,49 (12):1711-1717.
[12] 許 文,傅志勤,林 婧,等.HPLC-Q-TOF-MS和UPLCQqQ-MS的三葉青主要成分定性與定量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4,39(22):4465-4371.
[13] 劉瀟瀟,周潁儀,楊立偉,等.清開靈系列制劑的氨基酸色譜指紋圖譜[J].中成藥,2014,36(12):2537-2542.
[14] 程 林,胡軼娟,浦錦寶,等.三葉青的高效液相色譜指紋圖譜研究[J].浙江中醫(yī)雜志,2013,48(4):296-298.
[15] 吳偉建,王 燕,王 斌,等.基于聚類、主成分和判別分析的海龍紅外指紋圖譜研究[J].中國藥學雜志,2013,48(18):1540-1545.
[16] 楊素德,王 偉,李家春,等.蓯蓉總苷膠囊HPLC指紋圖譜研究[J].中國中藥雜志,2014,39(20):3955-3957.
[17] 李效賢,熊耀康,余陳歡,等.高效液相色譜指紋圖譜法分析南方紅豆杉藥材的氯仿提取物[J].色譜,2010,28 (11):1067-1070.
HPLC fingerprint of the chloroform extract of Tetrastigma hemsleyanum by cluster analysis and principal com ponent analysis
ZHANG Yu-jiong1, PENG Xin1,2 *, JIQing-yong3, GUO Qiao-sheng2
(I.ZheJiang Pharmaceutical College,Ningbo 3I5IOO,China;2.Department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Nan-Jing 2IOO95,China;3.Lishui Institute of Tetrastigma Hemsleyanum,Lishui323OOO,China)
ABSTRACT:AIM To estab1ish the HPLC fingerprint of ch1oroform extract of Tetrastigma hemsleyanum Die1s et Gi1g from different growing areas and to make c1uster ana1ysis and principa1 component ana1ysis.METH 0DS
*通信作者:彭 昕(1980—),女,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分子生物學。E-mai1:px4142@163.com
作者簡介:張煜炯(1982—),男,碩士,實驗師,研究方向為中藥材質(zhì)量控制。Te1:15958298818,E-mai1:sshhjj23@163.com
基金項目:浙江省中醫(yī)藥科技計劃A類項目(2013ZA119);浙江省教育廳科研項目(Y201432548);浙江省新苗人才計劃項目(2013I 433007);浙江醫(yī)藥高等專科學校校級課題(ZPCSI 2014005)
收稿日期:2015-08-30
doi:10.3969/j.issn.1001-1528.2016.03.028
中圖分類號:I28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1-1528(2016)03-06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