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小芳, 周 靜, 徐惠明, 周明霞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中醫(yī)醫(yī)院 消化科, 江蘇 蘇州, 215221)
?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特征分析
陳小芳, 周靜, 徐惠明, 周明霞
(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中醫(yī)醫(yī)院 消化科, 江蘇 蘇州, 215221)
上消化道出血; 老年人; 臨床特征
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腸屈氏韌帶以上的消化道出血,是臨床上較為常見的一種癥狀,屬于消化內科急重癥,主要表現(xiàn)為食管、胃和十二指腸的出血。隨著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和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目前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老年人所占比例越來越高。本研究回歸性分析了86例老年患者和79例中青年患者的臨床特點和病因,報告如下。
1.1一般資料
老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6例,年齡在60~89歲;青中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79例,年齡在20~59歲。經胃鏡檢查,所有患者均符合上消化道出血診斷標準[1]。2組患者在性別、病癥、病程等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比性較好。
1.2研究方法
對初入院患者進行病史調查,比較分析2組患者臨床表現(xiàn)。經胃鏡檢查,明確每例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對2組患者病因進行比較分析。經輸血輸液擴容、抑酸護胃、止血等對癥治療后,對2組患者預后情況進行比較分析。
2.1上消化道出血臨床表現(xiàn)比較
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以嘔血、黑便、便血,腹痛及低血壓、失血性休克為主要表現(xiàn)。老年組嘔血或(和)黑便者占93.0%, 腹痛者占32.6%, 低血壓或(和)失血性休克者占45.3%。青中年組嘔血或(和)黑便者占87.3%, 腹痛者占63.3%, 低血壓或(和)失血性休克者占25.3%。
2.2出血病因分布情況比較
上消化道出血常見病因主要有消化性潰瘍(包括胃潰瘍和十二指腸球部潰瘍)、急性胃黏膜病變、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胃癌等。對2組患者進行病因分析,老年組因胃潰瘍出血者占25.6 %, 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出血者占29.1%, 急性胃黏膜病變出血者占14.0%, 肝硬化出血者占12.8%, 胃癌出血者占18.6%。青中年組因胃潰瘍出血者占13.9 %, 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出血者占40.5%, 急性胃黏膜病變出血者占15.2%, 肝硬化出血者占22.8%, 胃癌出血者占7.6%。老年組因胃潰瘍及胃癌出血者比例明顯高于青中年組,因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及肝硬化出血者比例明顯低于青中年組。2組患者急性胃黏膜病變所致出血比較無顯著差異。
2.32組患者預后情況比較
經內科輸血輸液擴容、抑酸護胃、止血等對癥治療后,老年組成功止血者占79.1%,其中住院期間無再次出血者占止血成功者86.8%,出現(xiàn)再次出血者占13.2%。青中年組成功止血者占89.9%, 其中住院期間無再次出血者占止血成功者88.7%, 出現(xiàn)再次出血者占11.3%。由于本院暫不開展硬化劑注射及套扎治療, 部分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者經保守治療48 h內無效者均轉至上級醫(yī)院治療。其中老年組轉上級醫(yī)院治療或死亡者18例,顯著多于青中年組的8例(P<0.05)。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科常見急癥,多數起病急,病情較重,處理不及時往往危及患者生命。老年人因器官功能自然衰退,新陳代謝減慢,內環(huán)境穩(wěn)定性降低,且常合并多種全身慢性疾病,和中青年患者相比,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發(fā)病原因也不盡相同。
本研究顯示,就臨床表現(xiàn)而言,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以無痛性黑便為首發(fā)癥狀,且易出現(xiàn)低血壓甚至失血性休克,其原因可能有老年人的年齡因素、腦功能減退、神經末梢感覺遲鈍、對疼痛不敏感、常被其他癥狀掩蓋而不自覺[1-2]。此外,老年人多合并心腦血管疾病,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等非甾體類抗炎藥,此類藥物具有良好的鎮(zhèn)痛作用,將腹痛癥狀掩蓋[3]。老年患者心肺功能儲備減退是導致其易出現(xiàn)低血壓、失血性休克重要原因[4]。
就病因而言,同青中年一樣,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仍以消化性潰瘍?yōu)橹饕颍渲幸允改c球部潰瘍最為常見,不同的是胃潰瘍所致上消化道出血者遠高于青中年,接近2倍。這可能與胃潰瘍好發(fā)于中老年患者,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好發(fā)于青中年患者有關。老年人的胃黏膜功能減退容易引發(fā)胃潰瘍而出血,老年人多伴有血管動脈硬化,胃黏膜血流量減少,亦影響胃黏膜修復再生;同時老年人合并心腦血管疾病,長期服用阿司匹林等對胃黏膜亦有損傷[5]。此外,老年人因胃癌所致上消化道出血者遠高于青中年組,可見腫瘤因素不可忽視。由于老年患者隨著年齡增長,機體器官老化,免疫功能減退,腫瘤尤其是惡性腫瘤的發(fā)生概率會明顯增加[6]。老年患者因肝硬化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所致上消化道出血者所占比例要遠低于青中年組,這與食管胃底靜脈曲張破裂出血病情危急、病勢兇險、死亡率高、平均壽命短相關。
2組預后相比較,青中年組優(yōu)于老年組。老年組病情復雜,多合并全身性慢性疾病,合并不同程度的血管硬化,黏膜血供差,保護機能降低,易發(fā)生出血,而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藥物應用較廣泛,增加了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概率及嚴重性[7]。
[1]黃映淮, 曹潤湖, 羅彩清.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診治及病因分析[J]. 貴陽中醫(yī)學院學報, 2012(4): 11-13.
[2]李建明, 王韶峰. 非甾體類抗炎藥所致消化性潰瘍特點分析[J]. 基層醫(yī)學論壇, 2008(26): 27-28.
[3]郭明, 徐桂芳, 鄒曉平. 老年非甾體類抗炎藥導致上消化道出血內鏡診治進展[J]. 實用老年醫(yī)學, 2015(3): 76-77.
[4]吳云林, 吳巍, 呂嬋, 等. 上消化道出血性休克的急診內鏡診斷和治療[J]. 內科理論與實踐, 2009(4): 41-42.
[5]安超. 115例老年性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特點分析[J].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5(7): 65-66.
[6]李堅, 向萍, 朱春蘭. 98例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特點分析[J]. 中國醫(yī)藥指南, 2014(25): 47-48.
[7]黃奕森, 張長青, 莊亞瓊. 老年人上消化道出血86例臨床分析[J]. 福建醫(yī)藥雜志, 2014(4): 87-88.
2016-05-12
R 573.2
A
1672-2353(2016)17-181-02
10.7619/jcmp.201617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