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人民醫(yī)院西院二病區(qū)(西安 710068) 衛(wèi) 娜 尚 亮 張超峰 楊小麗
?
葉酸對老年H型高血壓患者療效及炎癥反應、大動脈彈性的影響
陜西省人民醫(yī)院西院二病區(qū)(西安 710068) 衛(wèi) 娜 尚 亮 張超峰△楊小麗
目的:觀察葉酸干預治療對老年H型高血壓患者降壓作用以及對血同型半胱氨酸、炎癥因子、大動脈彈性的影響。 方法:選取老年H型高血壓患者80例,隨機分為試驗組與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降壓治療,試驗組在常規(guī)降壓治療之外加用葉酸0.8mg/d治療,共計觀察16周,試驗結束后比較兩組患者血壓水平,血同型半胱氨酸(Hcy)以及白細胞介素6(IL-6)、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炎癥因子的水平,并測定兩組肱踝脈搏波傳導速度(baPWV)。 結果:結束治療后,兩組患者的收縮壓、舒張壓水平均較前明顯下降,試驗組的血壓水平與對照組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治療后的Hcy較前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治療前后無明顯變化。治療后兩組的IL-6、MMP-9水平均較治療前下降,試驗組各指標較對照組下降更明顯,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的baPWV均較前下降,試驗組的baPWV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結論:對于老年H型高血壓患者,葉酸治療可有效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減輕炎癥反應并改善動脈彈性。
我國高血壓患者中約有四分之三伴有高Hcy血癥,高血壓及高血同型半胱氨酸血癥是心血管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H型高血壓即定義為伴高Hcy血癥(Hcy≥10μmol/L)的原發(fā)性高血壓。降Hcy與降壓協同治療是現階段我國重要的高血壓防治策略[1]。對于H型高血壓患者很多臨床醫(yī)生主張在給予降壓治療同時聯合應用葉酸以此來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風險。本研究旨在觀察葉酸治療對老年H型高血壓患者血壓、血Hcy、炎癥因子及大動脈彈性的影響。
1 一般資料 選擇在我院就診的老年H型高血壓患者80例,根據《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0》標準進行原發(fā)性高血壓診斷,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根據血Hcy≥10μmol/L水平診斷為H型高血壓。將選取80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以及對照組,每組各40例。對照組男22例,女18例,平均年齡67.86±5.95歲,平均收縮壓165.3±12.7mmHg,平均舒張壓96.8±8.6mmHg。試驗組男20例,女20例,平均年齡69.86±7.03歲,平均收縮壓166.7±13.6mmHg,平均舒張壓97.6±7.4mmHg。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治療方法 對照組給予調節(jié)飲食,生活方式調整,并服用常規(guī)降壓藥物。試驗組在對照組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葉酸片0.8mg,1次/d,口服,兩組用藥共計時間為16周。
3 觀察指標
3.1 血壓測量: 試驗開始及結束后由專業(yè)人員按統(tǒng)一規(guī)范測量所有對象的血壓,測量前安靜休息10min以上,使用袖帶汞柱式血壓計測量,取坐位右上臂血壓,連續(xù)測量3次,每次間隔時間5min,取3次測量的平均值作為最后數據。
3.2 血液學指標測定: 試驗開始前及治療16周時,所有研究對象均抽取空腹外周靜脈血,離心后取血漿-20℃冷藏,使用循環(huán)酶法測定受試者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炎癥因子指標主要包括白細胞介素6(IL-6)、基質金屬蛋白酶9(MMP-9),使用酶聯免疫吸附法對其測定。以上所有方法均按照說明書進行操作。
3.3 肱踝脈搏波傳導速度baPWV測定: 患者靜息15min,使用日本OMRON公司科林動脈硬化測定儀VP-1000測定肱動脈-踝動脈脈搏波傳導速度(baPWV),取左右兩側肱踝脈搏波傳導速度的最大值。
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水平比較 試驗組和對照組治療16周后收縮壓、舒張壓與治療前比較均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結束后試驗組的收縮壓、舒張壓水平與對照組相比無明顯差異,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兩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比較 治療16周后,試驗組患者的血Hcy較治療前明顯下降(13.1±5.9vs24.7±8.7μmol/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患者的血Hcy較治療前無明顯變化(22.4±9.3vs 23.5±10.6μmol/L,P>0.05)。
3 各組IL-6、MMP-9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IL-6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的IL-6水平較各組治療前均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結束時試驗組IL-6水平較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前血清MMP-9無明顯統(tǒng)計學差異,治療后兩組患者的MMP-9水平較各組治療前均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結束時試驗組MMP-9水平較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4 各組baPWV的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baPWV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16周時兩組患者的baPWV水平較各自治療前均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結束時試驗組的baPWV水平較對照組更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現有的研究顯示,中國高血壓患者中普遍存在著高同型半胱氨酸以及低葉酸現象[2-3]。同時也發(fā)現葉酸代謝過程中的調節(jié)酶亞甲基四氫葉酸還原酶基因的677TT基因型在我國人群中頻率高于其他國家[4],以上因素大大增加了腦卒中的發(fā)生的危險。高血壓合并高Hcy定義為H型高血壓。中國腦卒中預防研究顯示我國高血壓患者中H型高血壓比例為80.3%[5]。高血壓與高Hcy在心腦血管事件上有顯著的協同作用[6],中國人群中高血壓與高Hcy如同時存在,則腦卒中風險增加11.7倍。
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的代謝產物,是一種含硫氨基酸,血Hcy增高對機體血管系統(tǒng)造成許多不利影響,是動脈硬化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國外薈萃研究顯示血Hcy與腦卒中及冠心病的發(fā)病風險顯著相關。國內調查顯示Hcy水平升高是我國人群中除年齡、血壓外卒中發(fā)生的獨立危險因素。體內的血Hcy水平受到遺傳及環(huán)境因素的雙重影響,遺傳因素主要包括甲硫氨酸合成酶、甲硫氨酸合成酶還原酶等血同型半胱氨酸代謝相關基因的多態(tài)性,環(huán)境因素包括維生素B6、葉酸、維生素B12等物質的缺乏。有研究發(fā)現葉酸可降低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葉酸聯合瑞舒伐他汀鈣可進一步降低頸動脈硬化程度[7]。
本研究發(fā)現經葉酸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較治療前明顯下降,并且顯著低于對照組,這說明在常規(guī)降壓治療同時補充葉酸,可顯著降低老年H型高血壓患者的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進而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風險,改善患者的預后,降低高血壓危害。
Hcy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的機制主要有代謝過程中發(fā)生了自身氧化,產生氧自由基加重血管內皮細胞損害,從而促進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發(fā)揮促炎因子功能,進而加重內皮細胞炎癥反應;改變脂質代謝,加速了脂質在動脈內膜沉積。其核心環(huán)節(jié)是炎癥反應引起的內皮損傷,IL-6是炎癥反應的重要因子,MMP-9是基質金屬蛋白酶家族的重要成員,在心腦血管事件的發(fā)病中發(fā)揮了重要作用。在本試驗中以IL-6、MMP-9為炎癥觀察指標。目前一些無創(chuàng)性檢測指標能客觀的反映大動脈彈性,如脈搏波傳導速度(PWV),其與血管彈性、管壁厚度等關系密切,血管僵硬度增加以及大動脈彈性減弱,脈搏波傳導速度就會增加。
本研究發(fā)現兩組患者治療后血壓下降水平無明顯差異,但葉酸組患者的血Hcy水平較常規(guī)治療組明顯下降。本試驗亦觀察到葉酸組與對照組治療后炎癥因子、baPWV均較前下降,但葉酸組下降的更明顯,說明葉酸片能更進一步減輕體內炎癥反應及降低動脈硬化程度。
綜上所述,對于老年H型高血壓患者,應用葉酸片干預治療,雖不能進一步降低患者血壓水平,但是可顯著降低血Hcy水平,減輕體內炎癥反應,改善動脈彈性,這對降低心腦血管事件,改善預后方面有一定意義。
[1] 李建平,盧新政,霍 勇,等.H型高血壓診斷與治療專家共識[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6,24(2): 123-127.
[2] Cui HC,Wang F,Fan L,etal.Association factors of target organ damage:analysis of 17682 elderly hypertensive patients in China[J].Chin Med J, 2011, 124(22): 3676-3681.
[3] 汪國海,霍 勇,王夢德,等.中國六城市輕中度高血壓患者血清葉酸水平調查[J].衛(wèi)生研究,2007,36(3): 305-307.
[4] Xu X,Li J,Sheng W,etal.Meta-analysis of genetic studies from journals published of China of ischemic stroke in the Han Chinese population[J].Cerebrovasc Dis, 2008, 26(1): 4-147.
[5] Huo Y,Li J,Qin X,etal.Efficacy of folic acid therapy primary prevention of stroke among adults with hypertension in China:the CSPPT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 JAMA, 2015, 313(13): 1325-1335.
[6] Sun Y,Chien KL,Hsu HC,etal.Use of serum homocysteine to predict stroke,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d death in ethnic Chinese 12 year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 Circ J, 2009, 73(8): 1432 -1430.
[7] 林小娟,任 騫,閻嬌娟,等.葉酸治療伴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的頸動脈粥樣硬化患者療效觀察[J].陜西醫(yī)學雜志,2015,44(10): 1413-1414.
(收稿:2016-08-11)
高血壓 葉酸 半胱氨酸
R544.1
A
10.3969/j.issn.1000-7377.2016.12.033
△通訊作者:西電集團醫(yī)院心內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