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平
在中職開展《弟子規(guī)》教育的策略
李安平
班主任工作中,筆者探索出一套以開展《弟子規(guī)》班會課教學為主線的行之有效班級教育的模式。抓好“讀”的環(huán)節(jié),讓《弟子規(guī)》班會課教學的課堂充滿朗朗的讀書聲;注重課堂提問的藝術,引入競爭機制,讓學生上課積極思考;探索研究新教法,新模式,全面提高學生的德性與人文素養(yǎng);運用多媒體教學,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
中職班級 《弟子規(guī)》教育 班級教育模式 策略
古語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xiàn)”。上《弟子規(guī)》班會課的時候,筆者重視引導學生誦讀,力戒張口不發(fā)聲“假讀”的發(fā)生。從誦讀方式上來說,“讀”分為“個體讀”,“組讀”,“領讀”,“搶讀”,“競讀”。學生最喜歡“競讀”。具體操作如是:把全班學生分為四組,以組為單位進行比賽。一個組“讀”,別的組傾聽;這個組讀完,其它組指出該組讀錯的字。錯一字扣5分,之后把最后得分記入該組的學期總分里,一學期結束進行獎勵。這樣一個富有張力的競爭機制,使學生上課的參與激情高漲。學生能把別的組讀錯的大部分字找出來,到自己讀的時候能吸取教訓,及時提高誦讀水平。實踐證明,這樣讀,能取得良好實效。
《弟子規(guī)》上課時,教師應不斷提出問題。上課提問要講藝術,教師提的問題不能太大、太泛、太難,這樣才會激起學生思維的火花。為了搞好課堂提問,筆者在每一堂班會課上課前,進行了扎實而認真的準備過程,將上課時要提的問題準備到心中一清二楚。正式上課提問題的時候,筆者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讓掌握狀況不同的學生分別進行回答。因為提問藝術,問題設計得當,學生接受的速度就快多了。為了激發(fā)學生上課參與回答問題的積極性,筆者經常采取競賽法讓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并解決問題。做法也是把全班學生分為四組,以組為單位進行比賽。一個組回答,別的組傾聽;這個組答完,其它組指出該組答錯的地方。錯一處扣6分,然后把最終得分記入該組的學期總分里,學期末進行獎勵。這種方法學生很歡迎。他們?yōu)榱私o自己的組爭光,人人深入思考,組內討論十分熱烈。上課回答問題的積極性高了,回答準確性提高了,《弟子規(guī)》上課實效也增強了。
《弟子規(guī)》的品德教化性質決定了這門課靠死記硬背是學不好的。它體現(xiàn)的并不是你明白了多少知識,而是一種品德素養(yǎng)的全面提高。這種素質的提高,單單靠班會課的課堂教學是不夠的。在參與式教學理念的促使下,筆者不斷探索和嘗試新的教法、新的教育模式。在一學年內,筆者有計劃不間斷地圍繞《弟子規(guī)》開設諸如“誦讀比賽”、“演說比賽”、“背誦比賽”、“默寫比賽”、“翻譯比賽”、“接龍比賽”、“講故事比賽”、“征文比賽”等等。這些生動有趣的教育模式的落實,既補充了課堂教學的必要內容,又激發(fā)了學生對《弟子規(guī)》課程的喜愛。學生的文言文修養(yǎng)、品德素養(yǎng)在一種充實奮進、活潑輕松的氛圍得到了提升。事實說明,學生們很喜歡這樣上《弟子規(guī)》,這也成為筆者今后不斷探索、繼續(xù)努力的方向。
近年來,多媒體教學在課堂教學中廣泛運用。多媒體教學集聲音、圖象、動畫、文字于一體,可感性、趣味性極強,受到學生的極大歡迎。筆者也順應教學信息化的潮流和趨勢,不斷推進信息化教育鉆研,不懈追求,較好地將這種教育教學技術運用到課堂教學中來,讓《弟子規(guī)》班會課教學取得了預期效果。
例如,《弟子規(guī)》中的章節(jié)內容豐富、思想深刻。《入則孝》是傳誦幾百年的名篇,本章以“孝”為主線,思想深邃,情感真摯,深深感染著人們。然而,存在的一個關鍵問題是,“孝”是非常抽象的一個范疇,學生不容易深刻理解。為了增強學生的感知能力和體驗能力,應該讓“孝”畫面化。如果此時不加深學生對“孝”直接感知,即使學生對《入則孝》的內容了如指掌,也達不到對其內容的深度把握,那么這堂班會課就很失敗。為了深化學生對“孝”的認知能力,筆者從網上下載了許多有關“孝”的視頻資料,然后制作成課件,上課時演示。這樣的教學,既有良好的教學情境,也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教學結束,學生顯得意猶未盡,這就是現(xiàn)代信息技術教學帶來的獨特效果。
(作者單位:甘肅平涼師范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