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嬌
英美文學教學與人文思想滲透
劉嬌
英美文學教學的目的就是要提高學生對文學作品的鑒賞力和分析能力,比較注重學生在情感上的發(fā)展,也是大學英語這門課程較為重要的學習內容之一。雖然英美文學教學在實施的過程中,存在著很多的困難,但是這門課程的開設卻有著深遠的意義。
英美文學教學人文思想滲透現(xiàn)狀舉措
英美文學教學工作在英語專業(yè)教學的老師看來是最為艱巨性任務之一,這門課程在教學的過程中,由于教學內容涉及面廣,而且需要學生掌握的知識點非常的復雜,知識點的歷史背景也比較悠久長遠。英美文學教學本就是以對學生進行人文主義思想教育為主題的,塑造學生的人格,提高其人格魅力,同時,這門課程的開設,作為人類精神文明的載體形象出現(xiàn),促進了人類文明的傳承,生生不息。
教學中,我們的老師會遇到很多的問題,但是,為什么會出現(xiàn)學生不主動學習的這種不良狀況呢?
1.英美文學的研究工作十分枯燥。英美文學作品眾多,有歷史悠久長遠的古文學,又有具有現(xiàn)代化氣息的文學,文學作品的研究過程中,會涉及到大量的內容,對于一些較難理解的文學作品,會讓學生感到疲倦、沒有耐心,甚至是厭惡的情緒,進而導致學生們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態(tài)度不認真,積極性差,學習的效果不明顯,最終導致教學工作開展不易。
2.英美文學思想理解困難。由于地域化的差異,東西方人之間的思想差異也非常的大。如我們經常會遇到一些國外的笑話,人家覺得很好笑,但是我們就會覺得沒有笑點,考慮問題差異化十分明顯。在教學的過程中,沒有能夠有效地把握好作者在文學作品中想表達的情感,只是機械化的將這些內容進行記憶,學習負擔加重,學習效果卻得不到提高。
1.課程設置不適宜學生的發(fā)展。英美文學這門課程開展的目的就是促進學生人格成長和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但是,自新課改以來,大學英語教學中的工作,漸漸傾向于語言的教學工作,忽視了人文思想方面的教學。
2.教學方法不適宜。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但是在英美文學的教學過程中,老師占據了主體性的地位,學生變成了被動接受的載體。如一些老師在整堂課之中,只是單一的灌輸知識,學生在課堂中沒有思考、討論、探究的時間,學生的大腦得不到有效的運轉,知識點的認知不夠,課后沒有預留時間去復習、探究,進而導致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嚴重的降低,老師的教學工作也難以開展。
3.英美文學教學的重視度不夠。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一些高校根本就沒有設置英美文學和人文思想結合的學科的課程,更別說進行相關的教學了。我國教學中,過多的將目光注視在學生的成績上,忽視了學生在成長中的情感方面的引導,導致一些學生情感表達方式錯誤,甚至造成嚴重的后果。如復旦大學發(fā)生的投毒案事件,僅僅是因為同學間的關系處理不恰當,導致林森浩同學做出不可原諒的行為。學生在成長中的情感沒有得到有效的疏解和表達,從而引發(fā)的后果卻是讓人感到遺憾。
1.提高英美文學教學與人文思想的滲透的重視度。英美文學的內容自身是沒有過多的限制的,因此,在教學上的目標并不是非常明顯的。在教學中,老師可以根據自身設定的教學目標來制定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促進社會進步和發(fā)展。
2.改進英美文學教學與人文思想的滲透的教學方式。英美文學教學設計的內容涉及面廣泛,都是社會發(fā)展過程中的智慧結晶和時代的特色之一。學生在學習英美文學的過程中,必須要將自己的主體地位確定,要參與到英美文學的鑒賞和評析之中,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和認知,逐漸的提高自己的鑒賞力和評價能力。老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特別注意教學內容對人文思想的闡述。如我們也可以通過多媒體這個媒介,將不同時期的文學作品的情景進行視頻展示,學生可以從不同的教學方式中感受到不同的情感詮釋,學生在視野開闊、陶冶情操的同時,還加深了學生對英美文學作品的理解。
1.時代的產物。英美文學課程的開設,主要原因是英語在社會中的運用的越來越頻繁,是相對于中文教學以外的另一種文學提升。英美文學作品是其民族文化精髓的載體和傳承,是不同時期的優(yōu)秀作家遺留的文化產物,也是時代的寫照。
2.提高學生的能力。英美文學的學習過程中,通過辯證的思維對其進行思考和理解,進而加深他們對于人生、社會和世界的思考和認知。學生的鑒賞能力和評析能力得到有效提高的同時,對其自身文化修養(yǎng)和人格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也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最重要的是,社會的思想道德水平程度發(fā)展到一個新階段。
綜上所述,在英美文學教學的活動中,學生對于英美文學作品的鑒賞能力和分析能力始終是教學的最終目的。老師有意識性的去培養(yǎng)學生對于英美文學的情感,不僅有助于學生在文學素養(yǎng)方面得到有效的提升,而且豐富他們的思想情感。進而通過人文思想的滲透和陶冶,推動學生完美人格的形成,從而促進社會的進步和發(fā)展。
(作者單位:石家莊科技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