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
貧窮是一種生活方式
王小波
國外有位研究發(fā)展的學(xué)者說:貧窮是一種生活方式——這話很有點意思。他的意思是說,窮人不單是缺錢。你給他錢他也富不起來,他的主要問題是陷到一種窮活法里去了。這話窮人肯定不愛聽——我們窮就夠倒霉的了,還說這是一種生活方式,這不是拿窮人尋開心又是什么。
我本人過夠了苦日子,到現(xiàn)在也不富裕,按說該有一個窮人的立場,但我總覺得這話是有道理的。貧窮的確是種生活方式,這種生活方式還有很大的感召力。
我現(xiàn)在住在一樓,窗外平房住了一位退休的大師傅,所以有機(jī)會對一種生活方式作一番抵近的觀察:這位老先生七十多歲了,是農(nóng)村出來的,年輕時肯定受過窮,老了以后,這種生活又在他身上復(fù)蘇了。每天早上五點,他準(zhǔn)要起來把全大院的垃圾箱搜個遍,把所有的爛紙撿到他門前——也就是我的窗前。這地方變成了一片垃圾場,飛舞著大量的蒼蠅。住在垃圾場里,可算是個標(biāo)準(zhǔn)窮光蛋,而且很不舒服。但這位師傅哪里都不想去,成天依戀著這堆垃圾,撥拉撥拉東,撥拉撥拉西,看樣子還真舍不得把這些破爛賣出去。
我的屋里氣味很壞,但還不全是因為這些垃圾。老師傅還在門前種了些韭菜,把全家人的尿攢起來,經(jīng)過發(fā)酵澆在地里。每回他澆過了韭菜,我就要害結(jié)膜炎。
二十年前我在農(nóng)村,有一回走在大路上,前面翻了一輛運氨水的車,熏得我頭發(fā)都立了起來——從那以后我再沒聞到過這么濃烈的臊味。這位老先生撿了一大堆廢紙板,不停地往紙板里澆水——紙板吸了水會壓秤。但據(jù)我所見,這些紙板有一部分很快就變成了霉菌……我倒希望它長點蘑菇,蘑菇的氣味好聞些,但它就是不長。
我覺得這位師傅沒窮到非撿垃圾不可的地步,勸他別撿了,但他就是不聽。現(xiàn)在我也不勸了。不但如此,我見了垃圾堆就要多看上一眼——以前我沒這種毛病。
王小波
我知道舊社會窮人吃糠咽菜,現(xiàn)在這世界上還有不少人吃不上飯、穿不上衣服。沒人喜歡挨餓受凍——誰能說饑餓是生活方式呢?
但這只是貧窮的一面,另一面則是,貧窮的生活也有豐富的細(xì)節(jié),令人神往。就拿我這位鄰居來說,這些細(xì)節(jié)是我們院里的五六十座垃圾箱。他去訪問之前,垃圾都在箱里,去過之后,就全到了外面,別人對此很是討厭,常有人來門前說他,他答之以曖昧的傻笑。另外,他搜集的紙板不全是從垃圾里撿來的。有些是別人放在樓道里的紙箱,人家還要呢,也被他弄了來。物主追到我們這里來說他,他也傻笑上一通。
其實他有錢,但他喜歡撿爛紙,因為這種生活比待著豐富多彩——羅素先生曾說,參差多態(tài)乃是幸福的本源。也不知是不是這個意思。
回收廢舊物資是項利國利民的事業(yè),但這么撥拉著撿恐怕是不對的。撿回來還要往里加水,這肯定是種欺詐行為。我很看不慣,決心要想出一種方法,揭穿這種欺騙。我原是學(xué)理科的,馬上就想出了一種:用兩根金屬探針往廢紙里一插,用一個搖表測廢紙的電阻。如果摻了水,電阻必然要降低,然后就被測了出來。
我就這么告訴鄰居。他告訴我說,有人這么測來著。但他不怕,攙不了水,就往里面夾磚頭。搖表測不出磚頭來,就得用X光機(jī)。廢品收購站總不能有醫(yī)院放射科的設(shè)備吧……
我插隊時,隊里有位四川同學(xué),外號叫波美,但你敢叫他波美他就和你玩命。他父親有一項光榮的職業(yè):管理大糞場。每天早上,有些收馬桶的人把大糞從城里各處運來,送到他那里,他以一毛錢一擔(dān)的價格收購,再賣給菜農(nóng)。這些收馬桶的人總往糞里摻水——這位大叔憎惡這種行徑,像我一樣,想出了檢驗的辦法,用波美比重計測大糞的比重。
你可能沒見過這種儀器:它是一根玻璃浮子,下端盛有鉛粒,外面有刻度,放進(jìn)被測液體,刻度所示為比重。我想他老人家一定做過不少試驗,把比重計放進(jìn)各種各樣的屎,才測出了標(biāo)準(zhǔn)大糞的比重。但是這一招一點都不管用:人家先往糞里摻水,再往糞里摻土,摻假的大糞比重一點都不低了。結(jié)果是他老人家貽人以笑柄,還連累了這位四川同學(xué)。
大概你也猜出來了,波美就是波美比重計之簡稱,這外號暗示他成天泡在大糞里,也難怪他聽了要急。話雖如此說,波美和他的外號曾給插友們帶來了很多樂趣。
如果說貧窮是種生活方式,撿垃圾和挑大糞只是這種方式的契機(jī)。生活方式像一個曲折漫長的故事,或者像一座使人迷失的迷宮。很不幸的是,任何一種負(fù)面的生活都能產(chǎn)生很多亂七八糟的細(xì)節(jié),使它變得蠻有趣的。人就在這種趣味中沉淪下去,從根本上忘記了這種生活需要改進(jìn)。用文化人類學(xué)的觀點來看,這些細(xì)節(jié)加在一起,就叫作“文化”。
有人說,任何一種文化都是好的,都必須尊重。就我們談的這個例子來說,我覺得這解釋不對。在蕭伯納的《英國佬的另一個島》里,有一位年輕人這么說他的窮父親:“一輩子都在弄他的那片土、那只豬,結(jié)果自己也變成了一片土、一只豬。”要是一輩子都這么興沖沖地弄一堆垃圾、一桶屎,最后自己也會變成一堆垃圾、一桶屎。
所以,我覺得總要想出些辦法,別和垃圾、大糞直接打交道才對。
(選自《我的精神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