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 倩
(江蘇省南通大學附屬醫(yī)院,江蘇 南通 226000)
·護理教育·
CCU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對其心理問題改善效果及對護理滿意度的影響
瞿 倩
(江蘇省南通大學附屬醫(yī)院,江蘇 南通 226000)
目的 研究和探索CCU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后心理問題改善的情況和對臨床護理滿意度。方法 選擇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接收的CCU患者160例,隨機分為使用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施行心理護理干預的觀察組,各80例。對比和分析兩組患者心理問題改善情況和對臨床護理滿意度等。結果 護理前,兩組患者心理狀況評分無明顯差異;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心理問題改善程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對臨床護理滿意度為98.75%;對照組患者對臨床護理滿意度為82.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CCU患者施行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明顯改善患者抑郁、焦慮、人際關系敏感和偏執(zhí)等心理問題,提高患者對于臨床護理的滿意度,避免醫(yī)患糾紛和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具有推廣價值。
CCU患者;心理護理干預;心理問題;護理滿意度
CCU(冠心病監(jiān)護病房)是醫(yī)院用于監(jiān)護和治療重癥心血管疾病的場所,接收的患者病情危重且需要接收復雜長期的護理和治療,CCU能夠將所有重癥的患者集中,最大程度地給予患者醫(yī)療保障和服務,以期提高整體護理效果[1]。在治療和護理期間,由于周期較長,長期受到疾病的折磨,患者情緒波動較大且臨床不良反應的發(fā)生情況較高,因此常規(guī)的護理模式無法適用于CCU患者。近年來,相關的臨床實踐和研究文獻表明,對CCU患者施行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有效地改善其心理問題,同時提高患者對于臨床護理的滿意度,減少醫(yī)患糾紛的發(fā)生率?;诖耍疚闹饕芯緾CU患者實施心理護理干預的臨床應用效果和價值,詳細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我院2014年6月~2015年6月接收的CCU患者160例,男72例,女88例,年齡38~69歲,平均年齡(61.5±6.9)歲,病程1~4年,平均年齡(2.9±0.7)年。隨機分為使用常規(guī)護理的對照組,男36例,女44例,年齡38~69歲,平均年齡(61.8±7.1)歲,病程1~4年,平均病程(2.7±0.9)年;施行心理護理干預的觀察組,男36例,女44例,年齡38~69歲,平均年齡(61.3±6.5)歲,病程1~4年,平均年齡(3.0±0.7)歲,且兩組患者性別、年齡和病程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措施,主要方法包括:①24 h安排醫(yī)護人員對病房進行巡邏,實時關注患者的各項生理指標,一旦發(fā)現任何異常情況,立刻通知主治醫(yī)生進行搶救治療;②耐心詳細地向患者和家屬講解治療護理的方法、過程和注意事項等,提高患者對疾病治療的認知水平,減少臨床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機率;③根據醫(yī)生的囑咐按時服用藥物和進行輔助護理措施,若出現嚴重的藥物過敏和排異反應,立刻停止用藥并進行緊急治療。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的基礎上,施行心理護理干預措施,主要方法包括:①住院前,詳細地帶領患者和家屬熟悉病房環(huán)境,消除對于陌生環(huán)境的緊張和抵觸心情,營造一個良好的治療分為;②CCU患者需要長時間住院治療,在治療期間,定期對患者進行心理指導和干預,消除患者緊張、抵觸和焦慮的心情,提高患者對于治療的信心,以樂觀的態(tài)度面對治療過程;③定期組織CCU患者進行溝通和交流,培養(yǎng)患者之間的友誼,分散患者對于治療的注意力,相互溝通和交流病情的進展和生活,以消除低落和孤獨等不良心理;④在使用儀器和用藥時,注意傾聽和了解患者的需求,以患者的感受為第一考慮要素,避免強行進行治療,所有的治療和用藥過程必須詳細告知患者和家屬;⑤陪伴家屬對患者進行安慰和輔導,讓患者體會到來自家庭和社會的關懷,加強患者對于治療的信心;⑥增加患者的娛樂活動時間,閱讀娛樂類書籍可以提高患者的快樂指數[2];⑦定期對所有醫(yī)護人員進行培訓和考核,對于操作技能和專業(yè)素養(yǎng)不過關的人員,停崗培訓,考核過關后方可上崗工作等;⑧耐心地傾聽和了解患者和家屬的需求,評估治療過程中可能存在的問題,并給予相應的指導。在傾聽和溝通時,應該敏銳地察覺到患者的反映和情緒波動,針對性地做出一系列改進措施,減少臨床護理中意外事件的發(fā)生率;⑨注意和尊重家屬的知情權,對于所有的治療手段和費用等,必須提前告知并詳細地進行講解。對于病情進行描述時,應該注意措辭,避免使用過于刺激的言語,所有醫(yī)護人員的口徑應該一致,穩(wěn)定家屬的情緒,消除臨床醫(yī)患糾紛的發(fā)生率[3];⑩一旦臨床發(fā)生不良反應和意外事件等,以穩(wěn)重的心態(tài)第一時間進行應急處理,同時注意安撫患者的情緒,保持工作的效率和秩序等。
1.3 觀察指標
統(tǒng)計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對心理情況評分,包括抑郁、焦慮、人際關系敏感度和偏執(zhí)狀況等,十分制評分,分數越高代表患者的心理狀況越差,存在嚴重的心理問題。同時,以調查問卷的形式統(tǒng)計兩組患者對臨床護理滿意度情況,分為滿意、一般和不滿意三種水平,臨床護理滿意率=滿意率+一般率。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17.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況對比
護理前,觀察組患者抑郁指數(7.1±0.5)分,焦慮指數(6.4±0.9)分,人際關系敏感度(5.5±1.2)分,偏執(zhí)狀況(6.2±1.1)分;對照組患者抑郁指數(7.2±0.8)分,焦慮指數(6.6±1.0)分,人際關系敏感度(5.4±1.0)分,偏執(zhí)狀況(6.1±1.5)分,兩組患者心理狀況評分無明顯差異。護理后,觀察組患者抑郁指數(4.2±0.9)分,焦慮指數(3.4±0.5)分,人際關系敏感度(2.8±0.4)分,偏執(zhí)狀況(3.8±1.5)分;對照組患者抑郁指數(5.9±1.2)分,焦慮指數(4.7±0.8)分,人際關系敏感度(3.9±1.1)分,偏執(zhí)狀況(4.6±0.9)分,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者對臨床護理滿意度情況對比
研究表明,觀察組患者滿意44例,一般35例,不滿意1例,對臨床護理滿意率為98.75%;對照組患者滿意26例,一般40例,不滿意14例,對臨床護理滿意率為82.50%,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CCU病房處于封閉式的管理,家屬的探訪和問候都受到一定的限制,許多患者和家屬無法理解限制探訪的意義,導致臨床出現糾紛[4]。對此,所有醫(yī)護人員在患者住院前,應當詳細耐心地向病患和家屬告知護理治療的方法和注意事項等,提前報備能夠給予他們足夠的心理準備,更好地配合醫(yī)院的治療。CCU患者需要接收長期的治療和看護,許多患者始終對環(huán)境充滿陌生感,無法適應且充滿無助和孤獨感,嚴重影響治療的順利進行。同時,由于住院期間缺乏溝通和與外界的聯系,許多患者會產生抑郁和厭世的情緒,對疾病的治療產生消極的影響,影響治療的順利進行。針對此,醫(yī)護人員應該提前帶領患者了解治療環(huán)境,幫助患者認識同病房的患者,加強患者間的溝通和交流,消除孤獨和無助的感覺,讓患者體驗到賓至如歸的感覺。CCU護理工作十分繁重,醫(yī)護人員需要傾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難免出現一系列的失誤。因此,醫(yī)院應當安排足夠的人手,避免由于人員不足造成的工作超負荷運作,以飽滿的精神面對每天的工作;同時,定期對醫(yī)護人員進行考核和心理指導,提高專業(yè)技能水平和素養(yǎng),消除患者自身的負面情緒,以樂觀和積極的心態(tài)面對病患。心理護理干預治療,旨在以患者的心理感受為第一要素,使用良好的溝通技巧提高患者對于治療的信心和對服務的滿意度,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5]。綜上所述,對CCU患者施行心理護理干預,能夠明顯改善患者抑郁、焦慮、人際關系敏感和偏執(zhí)等心理問題,提高患者對于臨床護理的滿意度,避免醫(yī)患糾紛和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具有推廣價值。
[1] 殷 潔,陳雪萍.對CCU患者行心理護理干預對患者滿意度的影響[J].現代護理,2015,12(13):110-111.
[2] 屈春風,劉 煒,郭志云.CCU護理責任組長與患者家屬的溝通[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3,2(4):731-732.
[3] 趙國華.探討舒適護理在CCU護理中的應用[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2013,8(2):57-58.
[4] 李立萍.心理護理對改善CCU患者心理情緒的價值[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5,7(15):217-218.
[5] 馬春蘭.舒適護理在CCU護理中的應用分析[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2,4(31):645-647.
本文編輯:吳宏艷
R473.6
B
ISSN.2096-2479.2016.02.13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