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雁
從微處感悟陶行知先生愛的教育的價值
劉雁
陶行知先生“愛的教育”理論一直是激勵教育人前行的旗幟。唯有尊重和愛,才能鼓舞、喚起、激勵,才能催生教育的奇跡;基于信任的尊重與愛,給生命綻放希望的機會;基于成長規(guī)律的尊重和愛,助生命之苗更快成長;基于寬容的尊重與愛,潤澤生命可持續(xù)成長;基于理性的尊重和愛,推開一扇烘焙尊嚴的生命之門。踐行先生“愛的教育”,可以蕩滌師者紫色的靈魂,使教育貼近心靈、走向和諧生態(tài)。
尊重愛成長生命觀照
關于“愛的教育”,早在十八世紀中葉,瑞士著名教育家裴斯泰洛齊就已經談及,“”教育者首先必須具有一顆仁愛之心,以仁愛贏得學生們的信賴和愛。陶行知先生則提出了“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教育詮釋,以睿智的目光、博大的胸懷,倡導并實踐了愛的教育,將“愛的教育”的內涵繼續(xù)延伸。
在崇尚創(chuàng)新的當下,我們依然要高舉“師陶”的大旗,因為這是我們對教育“立德樹人”第一本義的更深刻的認知,如陶行知先生稱學生和學校為“愛人”,這讓我們從心靈深處感動!從陶行知先生身上,我們永遠可以獲取一種火熱的精神力量,從而鼓舞我們在教育的路上堅定信念,用對待生命的態(tài)度做教育。
我們的教育對象是正處在一個非常微妙的“劇變期”,甚至是一個“危險期”的中學生,這一階段對人的一生來說也是重要的“黃金階段”。因此我們有責任培養(yǎng)學生具備健康的人格,引導他們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念和世界觀。顯得格外復雜和關鍵。我們只有高度關愛、尊重未成年人,樹立“心育”意識,在平時的工作中點滴滲透“主旋律”思想,才能收到事半功倍、“潤物無聲”的理想效果。下面我摘取日常教學和班級管理過程中的個案談談自己踐行陶行知先生“愛的教育”思想的三點心得。
一則故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很久以前,亞瑟王快被人滅國了,那個帝國皇帝派人來告訴他,只要他回答一個問題對了,就放過他,問題是,女人最想要的是什么。亞瑟想不出來,但是后來有人告訴他有個巫婆很厲害,讓他去問巫婆。巫婆答應幫他,但是要求跟他手下十二圓桌騎士中最高貴的首席騎士結婚,亞瑟很猶豫,因為那個巫婆是個奇丑無比的老女人。那個騎士聽說以后,自己跑去跟巫婆說答應娶她。然后巫婆跟那個國王說,女人最想要的是把握自己的命運。
在結婚當天,騎士堅強地走進新房,卻發(fā)現一個絕世美女在等他。那個美女告訴騎士,她就是巫婆,但是她每天只能有一半時間是美女形態(tài),另一半時間是丑女形態(tài),她問騎士,究竟是想白天帶著美女出現在朋友面前、晚上面對一個丑陋的巫婆還是白天帶著丑陋的巫婆出現在朋友面前、晚上面對一個美女呢?
騎士想了很久,說,女人最想要的是把握自己的命運,所以他把選擇權交給女巫。女巫聽了很高興,決定以后都用一直用美女形態(tài)出現。
這則故事的寓意顯而易見,外表丑陋的巫婆就如等待我們感化和教育的頑劣學生,而那最帥氣的圓桌騎士則是一位能讀懂學生心靈的教育者。故事有童話般的結果,讓讀者為騎士和巫婆的美好結果而欣慰。作為一名教育者,故事中高貴的騎士的所作所為值得我們深思和學習,他的優(yōu)雅、智慧和寬容讓一位丑陋的巫婆變成了一位人見人愛的美女。正是因為這樣一顆美好的心靈溫暖了因外表丑陋內心卻孤獨的心靈,這一過程中,心靈與心靈之間是平等的,是互相尊重的,而孤獨的心靈因涌入美好心靈的暖流,不僅擺脫了孤獨,讓人欣喜的是看到了美麗取代了丑陋。這難道不是現實生活中的我們都希望看到的教育成果嗎!
陶行知先生曾說過:“我們要做活羅漢……要救苦救難,超度眾生,為平民造福?!痹谕苿悠矫窠逃倪^程中,我們每一位教育者都應懂得讓學生在選擇中綻放生命之美。陶行知先生也說過:“沒有詩的生命,決做不出生命的詩”,當我們把學生當做“小先生”,以“信仰兒童”的視角來與學生一起成長時,就會享受到教育的快樂,體驗到教育帶來的無限奇跡。
記得我做班主任時,班級中曾經有幾個讓老師們“頭疼”的學生,他們從小學開始就是不做作業(yè)、不聽講、不守紀律的問題學生。我經常聽到同事們向我“告狀”,敘說這幾個學生在課堂上的諸多問題,起初我也是滿腔的怒氣,想好好教訓他們一頓,但是當我走出辦公室向教室走去的時候,腳步突然慢了下來,我想起了陶行知先生“三塊糖果”的故事,想起了讀過的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箴言,認識到此時對學生的談話將是帶著情緒的,也許會是反教育的效果。我好好平息了下內心的怒火,當自己完全平和了以后,在腦子中打了點草稿,構思了以激勵和期待為主線條的談話內容,單獨找學生聊天。
如和朱某談起運動會,感謝他為班級作出的貢獻,表揚他敢于拼搏、永不服輸的精神,從而引入到大家向他學習這種精神,更好地為班級前進一起努力,這時他開口檢討了自己的不足,這讓我很是驚訝,他說自己并不是像老師說的那么好,自己身上存在很多的缺點,會罵人、不做作業(yè)、推卸責任等。我趕緊接過他的話聊起來,舉了羅斯福、丘吉爾這兩位二戰(zhàn)偉人,他們的青少年時代也曾經是個浪子,但是他們改正了自己的問題以后,很快走上了健康成長之路,與自己的劣根性做堅決的斗爭,從而成就了一番大事。朱某在我的激勵下,從很容易的小事開始制定目標,我做見證人,經常對他鼓勵,他慢慢開始成為課堂上的積極分子,從不舉手到開始舉手到成為發(fā)言積極分子,任課老師們也慢慢開始喜歡這個學生,他逐漸變得有信心、有興趣加入到學習中來。經過一年多的努力,我以寬松的監(jiān)督方式和積極的賞識鼓勵著他,最終,他在班級競選中成為了班委會的體育委員,為班級做了很多事情,成績也不斷提高,后來考入了一所不錯的高中。
而另外幾個學生,我也是經常讓他們自己選擇喜歡的項目參加社團活動,從而找到了自己的成就感,慢慢地樹立了學習的興趣,從各種不良習慣里走出來,成為老師們所能接受的學生。
若干年后,朱某的父母打電話對我說,孩子最感謝我,說他遇到我是一種幸福,讓他沒有成為浪子。那一刻,我沉醉在教育的幸福中了,教育的力量終于綻放了生命的神奇。
在研讀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過程中,我一直在進行著教育管理理念的轉變,在許多小事中引導我所帶領的德育團隊實施關愛舉措,確實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
金秋之際,丹桂飄香,又是一年新生季,男孩也隨著人流邁入了這從未謀面的校園,臉龐上仍是未退去的稚氣和那汪洋恣肆般的自信。
開學后的不久,在一節(jié)化學課堂上,班主任老師正在新課講授,同學們都專注地聽講,忙碌地記筆記,卻有一個特別的不和諧——正是那男孩,他仰靠在椅背上,十分悠閑地與一旁的同學聊著。老師走到他身邊,看了看他略顯空蕩的筆記本拍拍他的肩膀,提醒他認真聽講。男孩卻昂首說道:“我已經都會了,筆記就不用記了。”老師聽到這話,心理雖有不滿意,然而還是忍住沒說什么,轉過身繼續(xù)上課。在接下來的課堂里,男孩思維依然活躍,再加上夸張的言辭,常常引起了班級其他同學的注意,但是多次打斷了老師的講課進程,又令同學們心里覺得不爽,所有老師只得多次停下講課提醒他約束言行。課后,班主任老師找到男孩,拿出近階段的成績與男孩分析,看著幾次都不理想的成績,男孩似乎甚至毫不在意的樣子,只是不停地說是失誤造成的,盡管老師有些擔心,但看他十分自信的樣子,心想再等等吧。
然而,事情的發(fā)展是這樣的,之后的幾乎所有的學科課堂上,男孩都會有不分場合不斷打斷老師話語的情況出現,令人擔憂的是,班主任老師接到了男孩所在宿舍被要求停宿的通知,原因也是因為熄燈后宿舍依然大聲喧嘩不能正常休息。令人覺得意外的是,當男孩得知停宿的消息,他的表現與宿舍其他同學截然不同。之前瀟灑狂妄不羈的神情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他痛哭流涕,并懇求老師自己是無論如何也不能退宿的,如果一定要退宿是否可以讓他晚上在教室休息。老師問起原因,他緩緩道來:“我們是新蘇州人,爸爸媽媽辛苦打拼竭盡全力在在離學校較遠的鄉(xiāng)鎮(zhèn)上買了一套不大的房子,所以入學時選擇了住宿,因為工作原因他們是沒有時間送我的,我也不能打擾到他們。”而入學后課堂內外種種異常的表現也是有原因的,那是因為他在初中時是學校的佼佼者并且是學校的學生會主席,在學校里總是能夠贏得數不盡的贊揚,老師們對他也給予很高的期許。但是自從上了高中以后,所有同學成績都很優(yōu)異,出類拔萃者更是數不勝數,男孩覺得自己被淹沒在了茫茫人海中,但仍希望得到初中時那般多的關心,于是就想盡辦法引人關注。
在男孩真情流露的話語中,老師有了新的發(fā)現,原來男孩的身上也有不為人知的閃光點:他為了父母考慮,而寧可自己被退宿而住在教室,也不愿回去讓辛苦工作的長輩們操心。此次退宿也會令對他期望滿滿的父母傷心與失望的,這是他最不愿意看到的和接受的。班主任老師才明白并理解男孩之前的所作所為,在接下來的日子里,班主任老師與男孩多次促膝談心,不僅關注學業(yè),更是從生活和思想上對他進行細細地引導和幫助,男孩漸漸懂得了該如何正確表達自己的自信,該如何更好地適應高中的學習與生活,該如何正確地與人交往......令人驚喜的是,男孩的成績在期中考試中就有了明顯的進步,自信與笑容都回來了。育人需育心,只要有真愛,真心和真情,哪怕是再頑固的小石頭,也可以被點石成金。正是老師這樣潤物細無聲的關愛產生了微妙的效應,如同撐起一把大傘,為學生健康成長護航。
陶行知先生說過:“沒有愛的教育將會使之枯燥,像山泉枯竭一樣?!痹诮虝酥?,育人是最根本的,這就要求教師有堪為人師的人格和品德,有著對學生的一種無私奉獻的愛,樹立心育理念。
他是一個來自高二理科尖子班的男生,成績中等,性格就比較內向,在這樣的班集體中是不起眼的,因此內向與自卑就成了雙胞胎,學習壓力隨高考將近越來越大,于是他的脾氣變得日益煩躁,心情愈加沉悶。
省信息技術計算機考試在周六進行,大家在教室里復習著,鴉雀無聲。按照學校要求,教學區(qū)是禁止使用手機的,然而這位男生卻懷著僥幸心理帶來了手機。他隨意地翻著課本,并沒有認真復習的意思,趁老師不在的時候拿出了手機,班主任老師在巡視中,發(fā)現了他的可疑舉動,走到了他身后。當他被老師發(fā)現后,先是嚇了一跳,隨即迅速將手機扔進桌洞。老師并沒有非常生氣,而是用平和的語氣讓他把手機交出來,周圍的同學都盯著他,但是他沒有把手機交出來的意思,老師催促著,他倔強地握緊手機,滿臉通紅并大聲說:“我不玩了?!比欢蠋焾猿衷瓌t,依然要求他交出手機,并表示如自己不拿出,老師會親自從桌肚里取出手機的,正當老師伸手要取時,他用力擋開老師的手,并作出了要打老師的舉動,周圍的同學及時勸住了他。老師取出了手機并請他到辦公室單獨談心,然而令人驚呆的一幕出現了,他瘋狂沖出了教室,不一會兒不知從哪兒撿了一塊紅磚,走近教室并沖了進去,舉起磚頭向老師是的頭部砸去,老師下意識地用手臂擋住了頭部,但是手上瞬間出現了有一道深深的口子,獻血流了出來。同學們都驚呆了,趕緊上去拉開了他,他也愣住了,覺得有點后悔了,瀕臨奔潰的他逃離了教室。
對于一個內心十分敏感的孩子,一點點的心靈創(chuàng)傷都會造成嚴重的后果,再加上高中階段的各種壓力,煩躁的情緒,使他已經喪失了理智,而發(fā)泄所有的不滿。但發(fā)泄后的他,清醒了就陷入了深深地自責中,雖已悔不當初,但恍惚中卻不知該怎么辦。最終,在所有人的努力下,他被找回來了。之后,學校校長室、德育處、年級組、班主任和男孩家長經過多方多次會談商量溝通,讓孩子本人對整個事件的經過和自己的言行進行認識,并鼓勵他從自責中盡快走出來,坦然面對所發(fā)生的一切,正視自己不適當的言行和過錯,深刻反思導致這些問題產生的原因,并思考今后如何端正自己的言行舉止,如何冷靜正確地處理與他人之間產生的矛盾和問題。男孩和家長一起對班主任老師表示了真誠的道歉,令人感動的是班主任老師的寬容和仁愛不僅接收了男孩的道歉,并以信任幫助男孩盡快從這件事情中走了出來。在經歷了這件事后,男孩變了,變陽光了,變得自信了,變得更有責任與擔當了,令人欣慰的是,他明白了成長中總有困惑與問題,而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是面對它,并學會用正確的方式去解決它處理它,懂得了陽光總在風雨后。
通過這件事,我認識到:老師和學校的信任和理解給了學生改過自新,重新認識自我改正自我的的機會。十分慶幸的是我們的老師當初沒有采取簡單和暴風驟雨式的批評,也沒有因為他曾經傷害過老師的過激欣慰而不管不問。教育的最好的方式就是從學生的情感深處去觸動,去感化,用寬容和愛去重塑一個人格健康的好學生。
俄國教育家烏申斯基也說過:“教師的人格對于年輕的心靈來說,是任何東西都不能代替的、有益于發(fā)展的陽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業(yè)的一切。”作為我們在教育中應保持良好的工作心態(tài),用一顆愛心去引導學生健康發(fā)展,在教育學生的同時奉獻自我,升華自我,在和風細雨的育人心境中,感受和諧之美。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多次提及“創(chuàng)新”,基礎教育改革也多次提及“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我們在弘揚陶行知先生“愛的教育”的精神的同時,可以在實踐中融入時代元素,用師者的靈魂與溫度去關愛學生,譜寫我們無悔的教育田園詩,讓更多的孩子因為我們的愛而享受生命關照下的人生幸福。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工業(yè)園區(qū)西安交通大學蘇州附屬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