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 盧國鋒
復習元素化合物的“十大觀念”
黑龍江 盧國鋒
元素化合物知識以描述性為主,記憶困難,出題角度多樣,學生普遍存在記不住、不會用、用就錯的頑疾。本文結合元素化合物知識的自身特點,總結歸納復習中應樹立的“十大觀念”。
每種物質按以下圖示進行聯(lián)想:
【例1】
(1)鐵是化學界的變色龍,遇到氧化性弱的氧化劑失去2個電子呈+2價,遇到氧化性強的氧化劑失去3個電子呈+3價。
【例2】
①如非金屬(S、I2)、非氧化性酸(HCl、稀H2SO4)、鹽(CuSO4、FeCl3)。反應如下:
②如非金屬(Cl2、Br2)、氧化性酸(HNO3)。反應如下:
鐵與氧化性強的HNO3反應也能生成+2價鐵,這取決于鐵的量,過量的鐵和稀硝酸反應:3Fe+8HNO3(?。?Fe(NO3)2+2NO↑+4H2O。非溶液中不存在此問題,如足量Fe和少量Cl2反應仍為FeCl3。
Fe遇冷或常溫下濃H2SO4或濃HNO3會發(fā)生鈍化反應,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阻止繼續(xù)反應,如果加熱會破壞致密層反應能進行。
③+2價Fe遇到氧化性強的非金屬(Cl2、Br2)、氧化性酸(HNO3)強氧化性的鹽(KMnO4、K2Cr2O7)、過氧化物(H2O2),被氧化成+3價Fe。
(2)同主族元素從上到下原子核外電子層數(shù)依次增多,原子半徑逐漸增大,失電子能力逐漸增強,得電子能力逐漸減弱。金屬性強則其單質與水(或酸)反應置換出氫的越容易,或其氫氧化物堿性強。
【例3】ⅠA族金屬性:Li<Na<K<Rb<Cs<Fr,推知K、Rb、Cs、Fr與水劇烈反應,甚至爆炸;堿性:LiOH<NaOH<KOH<RbOH<CsOH<FrOH。ⅦA族氯、溴、碘非金屬性逐漸減弱,因此氯氣能把溴、碘從它們的鹵化物溶液或氫化物溶液中置換出來,。
(3)同周期元素從左到右核電荷數(shù)依次增多,原子半徑逐漸減小,失電子能力逐漸減弱,得電子能力逐漸增強。非金屬性強則最高氧化物的水化物酸性強,與氫氣反應容易,生成氣態(tài)氫化物穩(wěn)定。
【例4】第三周期Na、Mg、Al、Si、P、S、Cl,金屬性:Na>Mg>Al,推知Na與冷水劇烈反應,Mg與沸水反應迅速,與酸劇烈反應,Al與酸反應平緩。NaOH是強堿Mg(OH)2中強堿Al(OH)3是兩性氫氧化物。非金屬性:Si<P<S<Cl,推知Si→Cl與氫氣反應由難到易,氣態(tài)氫化物穩(wěn)定性:SiH4<PH3<H2S<HCl;最高價氧化物對應水化物(含氧酸)酸性:H2SiO3<H3PO4<H2SO4<HClO4。
物質有哪些微觀粒子,其粒子就會體現(xiàn)相關性質,粒子不同導致性質差異。
【例5】新制氯水的性質可以從以下方面去考慮:
成分 Cl2 HClO H+ Cl -沉淀性,與硝酸銀溶液反應有沉淀生成性質氯水呈黃綠色,與Fe2+、Br-等反應強氧化性,能消毒殺菌,漂白有色物質;HClO不穩(wěn)定,光照分解,氯水避光保存在棕色瓶中,久置氯水變?yōu)辂}酸;弱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弱酸的通性,與碳酸鈣、碳酸氫鈉反應有氣泡生成滴入紫色石蕊,先變紅或褪色,H+和HClO共同作用的結果
【例6】
【例7】
高價氧化低價還,中間價態(tài)兩俱全。
【例8】
【例9】
【例10】硅的特殊性
①自然界中沒有游離態(tài)的硅,以二氧化硅、硅酸鹽等形式存在,不能從硅的原子結構和化學性質不活潑解釋,而從硅是親氧元素解釋。
②非金屬氧化物一般由分子構成的,而二氧化硅卻由原子構成,因此二氧化硅硬度大、熔點高。
②非金屬單質與強堿溶液反應一般不生成氫氣,而硅可與強堿反應:Si+2NaOH+H2ONa2SiO3+2H2↑。
③因硅還有親氟性。非金屬單質一般不與弱氧化性酸反應,而硅能與氫氟酸反應:S i+4HFSiF4↑+2H2↑。酸性氧化物一般不與酸反應,而SiO2能與HF反應:SiO2+4HFSiF4↑+2H2O。
④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卻不能用SiO2與水不反應制備硅酸,一般用可溶性硅酸鹽跟酸作用來制備:Na2SiO3+2HClH2SiO3↓+2NaCl。
⑤較強酸可以把較弱酸從其鹽溶液中制取出來,如Na2SiO3+CO2+H2ONa2CO3+H2SiO3↓,而反應也能進行,因前者為溶液,后者體系為非溶液,并有氣體放出。
【例11】鋁的特性
酸鹽2Al+2NaOH+2H2O2NaAlO2+3H2↑
Al3+只存在于酸性溶液中,只存在于堿性溶液中,兩者之間發(fā)生反應生成沉淀,+Al3++6H2O4Al(OH)3↓。
②鋁是活潑金屬,在空氣中或遇到濃硫酸(濃硝酸),表面生成致密氧化膜,起到保護作用。
Cl2↑+2H2O,1mol MnO2與含4mol HCl濃鹽酸加熱反應,隨著反應的進行,濃鹽酸消耗揮發(fā)及水的生成,使?jié)恹}酸濃度降低轉變?yōu)橄←}酸,導致反應停止,生成氯氣小于1mol,溶液中含剩余HCl。
【例13】Cu+4HNO3(濃)Cu(NO3)2+2NO2↑+2H2O,若足量的銅與一定量的濃硝酸反應,同樣隨著反應的進行,濃硝酸濃度減低轉變?yōu)橄∠跛?,反應?Cu+8HNO3(稀)3Cu(NO3)2+2NO↑+4H2O,生成氣體是NO2、NO混合氣體。
物質的性質強弱差異,導致反應物遵循強強優(yōu)先反應原則,即體系中最強氧化劑與最強還原劑優(yōu)先反應;體系中最強堿與最強酸反應;體系中生成溶解度小的優(yōu)先反應。
【例14】(1)向含有Fe3+和Cu2+的溶液中加鐵粉,因為Fe3+的氧化性強于Cu2+,依次發(fā)生:2Fe3++Fe3Fe2+,Cu2++FeCu+Fe2+。
(2)向FeBr2溶液中逐滴加入氯水,因為Fe2+的還原性強于Br-,依次發(fā)生:2Fe2++Cl22Fe3++2Cl—,2Br—+Cl22Cl—+Br2。
連續(xù)反應即反應的生成物能與反應物繼續(xù)反應,使反應滴加順序不同現(xiàn)象不同,可應用在不用任何試劑相互滴加即可檢驗。
【例15】(1)NaOH溶液和AlCl3溶液的反應
①向含有AlCl3溶液的試管中滴加NaOH溶液至過量。
實驗現(xiàn)象:開始時產(chǎn)生沉淀,且逐漸增多,當NaOH足量時,沉淀開始溶解至消失。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②向裝有NaOH溶液的試管中滴加AlCl3溶液至過量。
實驗現(xiàn)象:局部產(chǎn)生白色沉淀,振蕩溶解,AlCl3足量時產(chǎn)生的沉淀不再溶解至產(chǎn)生沉淀最大量。
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化學符號是國際上統(tǒng)一規(guī)定的,用來表示化學物質的組成、結構和化學過程的科學符號?;瘜W符號不僅是中學化學知識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學習化學知識或化學事實的重要表征形式之一,具有知識性和工具性的高度統(tǒng)一。
表示物質的符號:元素符號、離子符號、同位素符號、最簡式、分子式、電子式、原子結構示意圖、離子結構示意圖。
表示化學變化的符號:化學方程式、電離方程式、離子方程式、電極反應方程式。
①切記“所問所答”,書寫哪種表達式;②物質化學式書寫正確,不能漏寫;③有反應條件的必須準確注明反應條件,“點燃、△、催化劑、高溫等”;④原子守恒、電荷守恒、電子守恒;⑤有氣體參加的反應 ,生成物有氣體不標“↑”,有機化學方程式都用“→”。
【例17】①足量的碳酸氫鈉溶液與少量的石灰水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②足量的石灰水與少量的碳酸氫鈉溶液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
NaHCO3與Ca(OH)2反應包含中和與沉淀兩種反應,中要與Ca2+結合為沉淀,則首先解決H+與的電離問題,推斷NaHCO3與Ca(OH)2反應先中和后沉淀,寫兩者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時,遵循少量者為1mol,先中和后沉淀的原則分析粒子的反應。假設①中少量的石灰水Ca(OH)2為1mol,電離出2mol OH-,中和需要2mol,生成2mol H2O和2mol,其中1mol與1mol Ca2+結合生成CaCO3,剩余1mol,①的離子方程式為。同理分析②得離子方程式為。
實驗不僅是一種實踐活動,還是科學方法論的重要組成成分,實驗方法論包括很多具體的實驗方法,如測定、實驗條件的控制、實驗觀察、實驗記錄、實驗數(shù)據(jù)的表格化和線圖化處理??茖W邏輯方法如比較、分類、歸納、概括、模型、假說。
【例18】分離、提純方法選擇。
【例19】鋁熱反應聯(lián)想實驗的引發(fā)物是氯酸鉀和鎂帶,點燃鎂帶釋放熱量引發(fā)反應,現(xiàn)象有耀眼強光、火星四射、熔融物落入盛沙子的蒸發(fā)皿中,此反應可應用在鐵軌焊接高熔點金屬的冶煉。實驗細節(jié)的思考,內層紙漏斗底部剪一小孔用水潤濕的目的是:使熔融物易于落下且防止紙漏斗著火。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大慶市第五十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