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南一鵬
?
回憶父親南懷瑾
文/南一鵬
小學畢業(yè),我跟父親說我想考軍校,父親也沒有反對。他問我想考什么,我說我想考空軍。
還記得父親帶我去體檢的時候,衣服脫掉,我就是一根竹竿。別人家的小男孩,個個都很強壯。沒有想到視力檢查查出我有近視,學校就不要了,我于是錯失了進軍校的機會。
臺灣地區(qū)當時的教育真是競爭激烈,小學畢業(yè)之后,并不可以直接上中學,是要聯(lián)考的。小學畢業(yè)后要考初中,初中畢業(yè)后要考高中,高中畢業(yè)后要考大學,全部都要由各級學校聯(lián)合招生考試。我每級的聯(lián)考父親都有陪考。因為是炎夏,我們也叫陪考作“陪烤”。我出生年份的那一屆,正好趕上臺灣教育想要大力改革。小學考初中的那一年竟然還要加考體育??墒羌涌嫉捏w育又不算分,只是要試驗一下,看看是否能夠德智體群并重。我記得我們那時候課間去廁所,不能直接去。每個人從操場跑過去,看到單杠要上去拉兩下,看到爬竿要去爬一下,然后再去上廁所。聯(lián)考考體育的時候,要加考三樣東西,爬竹竿、單杠還有跳繩。跳繩在第三下和第七下還要交叉。反正就是這樣無聊,最后又不算分。
當年是我父親陪我去考聯(lián)考的,考場在松山中學。父親陪我在操場上,大太陽下看我考這些東西。那個熱,那個濕,那個汗水,讓我無盡地感恩。我那一屆還有一個不公平的地方,臺北市“教育局”把臺北市的初中分區(qū),一分為二。一個叫忠區(qū),一個叫禮區(qū)。你要報考其一就不能報考其二。原先四所學校的選擇變成了一區(qū)兩校。那一次的聯(lián)招就剛好做了這么一堆實驗,叫人應(yīng)接不暇。更悲催的是,我下一屆就變成國中了。所謂國民中學制度,就是免試上初中,而我就是臺灣地區(qū)最后要考試上初中的那一屆。雖然悲催,現(xiàn)在想起來也蠻好玩的。
初中開始,父親每月都會發(fā)零用錢。我們家的小孩一直有存錢的習慣,打小起就用存錢筒。那是一種竹筒,在竹節(jié)上面割開一個口,就可以丟銅板進去。到年底的時候把它破開來,好過癮,可以去買鞭炮。我上學途中會經(jīng)過一個信用合作社,叫“十信”。當時十信信用合作社有這么一個活動,叫“一天存一塊,一年給你四百塊”,不壞的利息。我記得我每天都會過去存一塊。這樣存了兩年,拿了兩次四百塊錢。父親給我的觀念是在用錢方面,自己打理自己的財務(wù)。我非常感謝他有這樣開明的想法。
父親在我小時候有教我包書,因為他最愛書了。我們小時候愛惜書本,怕翻壞了,所以每本都要包起來讀,什么書一拿到手上,第一件事情就是包書。我們那個時候最喜歡的就是月歷,月歷來了好高興,趕快拿來包書。沒有錢去買那么好的紙張,拿月歷來包書是最好不過的。父親還教過我縫書,我還縫過線裝書。其實也挺簡單的,就是要有點邏輯觀念,你用線縫,怎么樣可以不重復(fù),從哪邊下手,盡量少重復(fù),很有趣的。
父親愛書,愛看書,愛收藏書。不過父親說“書不讀的時候,只是世界上最貴的裝飾,裝飾墻壁而已”。而且書是很重的東西。自初中開始,每一次搬家我都有參與。背著一箱一箱的書要不斷地上上下下。實在是鍛煉身體的好方法?,F(xiàn)在很多人買了所謂的大部頭的書,其實只是用來裝飾了墻壁,沒有在讀。我每次看到買精裝書的人就想,這種人一定不讀書,誰會拿精裝本的書來讀啊,又不好拿,又不好折頁,多不方便。所以你看到那些家里一大堆精裝書的人,你就知道這應(yīng)該是不讀書的人。
有兩副對聯(lián)是掛在家中客廳多年的,一幅是:“上下五千年,縱橫十萬里;經(jīng)綸三大教,出入百家言”。另一幅是:“海納百川,龍奮風云開宇宙;天容萬物,鵬飛蒼茫啟東西”。自小就覺得這是父親的志向,也熏陶了我的心胸,尤其其中還有自己的名字,更是倍感親切。在父親成立東西精華協(xié)會以后,這兩副對聯(lián)就拿去掛在協(xié)會的大廳了。這些家里的私人文物,目前竟然為人所占,尚待追索。慚愧,慚愧。
高中念的是夜間部,白天就在父親的書架上找書,看書。這曾經(jīng)數(shù)年單獨的時刻,是心理上的歷練,也是知性上的盛宴,就如同父親的峨眉經(jīng)驗,我一個人單獨而不孤獨地過完三年的高中時期。
我念高三的時候來了一個學生叫古國治,輔仁大學哲學系的學生。他就是老古出版社名字的起源。古國治很年輕,可是大家都叫他老古。他念輔大的時候,很多女孩子喜歡他喜歡得不得了。因為他留著一臉絡(luò)腮胡,穿著一身中山裝,一副民國才子的模樣。女孩子就是喜歡這樣氣息的才子,老古炙手可熱。后來老古到我家來,父親就叫他整理藏書。這是父親的圖書整理得最精細的一次。他把書全部做了目錄,每一本書后面還像圖書館一樣貼了分類的標簽。由于老古做這個工作,我們常見面,逐漸就比較熟了。我倆的關(guān)系也很好,像兄弟一般。我考大學時,父親陪考,老古就為我父親撐傘遮陽。
大學時期,父親身邊又有幾位優(yōu)秀的臺大大學生來聽課。不過當時自己每天上學出門得早,和他們很少有機會交談。直到當兵時,因為是在南臺灣的高雄地區(qū),靠近臺大的李慈雄家,曾經(jīng)還去打擾過一次。慈雄后來也赴美,在加州斯丹佛大學念完博士學位,非常優(yōu)秀。因為我父親遠赴美東,他也就改向美國東部發(fā)展。長期在父親身邊執(zhí)弟子禮,是一位真正尊師如父的年輕人。后來慈雄成為我最敬重的蕭伯伯的女婿,我們才有機會再見過幾次面。
慈雄在1989下半年,聽我父親對中國的前途看法,在當時全世界撤離中國時,毅然舉家自美返回中國發(fā)展。這一個魄力和遠見是令我非常佩服的。那時中國的生活環(huán)境與其他地區(qū)差異甚大,慈雄不但夫妻回國,還將在美國出生的兩個女兒一起帶回國,這種義無反顧的決定,不是一般唯利是圖的舉動,而是少有的報國盡瘁的行為。所以我一直視其為君子。后來他將所學報效中國的發(fā)展,也把自己的企業(yè)開拓成跨領(lǐng)域的集團公司,成就非凡。如今在上海浦東建立“恒南書院”,努力推廣父親的教化,實在是很了不起。
在我的觀念里,因為父親視天下人如子女,我真的也把父親的學生們當做兄弟姐妹來看待,至少在臺灣地區(qū)都是如此。別人有沒有把我們這些子女,當成兄弟姐妹來看待,則是別人個人修養(yǎng)的問題。反正父親說過,能依教奉行的,本來就不多。自小到大,父親身邊的學生們都換了好幾代,以往在臺灣地區(qū)的學生都跟我們這些子女相處得好,大概是傳承的中華文化氛圍較濃吧,對老師的家人也懂尊重。
當然父親周圍也有幾位以師友相稱的友人,既不是學生,又稱父親為南師的朋友。往往是因為做過幾件事,又因為年長,受父親尊重,也就倚老賣老起來??墒窃谧鋈俗鍪律希Y不符合儒家所教,理也不明佛家所說,心里藏著私念,嘴里帶著口業(yè),實在不好相處。很多人聽過父親說他沒有學生,往往不能理解父親為什么這樣說。明明是有眾多的跟隨者和更多的讀者群,怎么會說是沒有學生呢?我覺得父親此說,其實是有三層意義的:
第一,父親已經(jīng)視天下人如子女,只有子女,哪有學生?一切以慈悲法喜,平等對待。在南師身邊跟隨過的,大家可以推敲一下,父親對待大家,關(guān)心生活起居,身體健康,視同家人否?既然南師視天下人如子女,何來學生?
第二,父親是大乘修行人,《金剛經(jīng)》有言,“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學生是眾生,無眾生相,也無學生相,自然是無學生了。所以自己也不要妄自菲薄,你是,就是;你不是,就不是。修行多年的,到底自己有沒有在學在修的,自己知道。
第三,是因為他知道沒有傳承。雖然大家都尊稱他國學大師,學習他講的儒家的理念??墒窃S多人以為南師對子女家庭漠不關(guān)心,這豈是儒家所為,對南師就有錯誤的理解。每次我們子女在座,父親一定介紹我們給其他人認識,這豈是漠不關(guān)心。儒家尊師,也尊重老師家屬,許多人沒有學到做到,還口頭污蔑,儒教無傳承可知。佛法固然以修持為重,但心法為上;理上未明,行上不果。常常是周邊者迷,遠行者靈。眾人把方法當佛法,自得其樂。禪門講求驗證,可有一人向南師求證,通過南師驗證否?我就不知道了。
父親有一位易經(jīng)老師,我們都稱他老人家胡公公。胡公公會卜卦,父親叫他自己的學生也跟胡公公學,學得最好的就是朱文光。我和國熙弟出生的時候,胡公公都替我們算過八字也卜過卦。我還記得,父親跟我講過,胡公公算了我跟弟弟的八字,說“奇怪哦,中國是不是還要亂?”我父親問說為什么,胡公公說“怎么現(xiàn)在生的孩子都殺氣很重”。應(yīng)該不是聽了這話的影響,但是我自己的確從小就想當軍人。
因為胡公公會卜卦,我好像是從小學到初中每一年,父親都會叫我在過年的時候去找胡公公卜個年卦,也就是去算當年的運勢。我們小時候也好高興,總覺得要算命啦,就去找胡公公。小時候反正只是覺得好玩,每一年都要算命。雖然講的都是一些抽象的、關(guān)于讀書的叮囑,但是玩玩卜卦也很有趣。胡公公拿出三個銅錢,交給我,要我撒到桌子上。他那個或許是湖南的口音,特別好玩,撒出銅錢,然后看正反,說著“一個卯、兩個卯?”等等詞句,我就跟著撒。撒完了六次,出個卦象了。他嘴里念念有詞一番,就鼓勵我一下,叫我好好念書之類的話。記錄了卦象、卦辭,拿給我?guī)Щ厝?。我們說謝謝胡公公,然后把紅包給他。稍長以后回想起,才曉得這是父親的用心啊。胡公公是他的老師,父親只是叫我們孩子每一年去送一個紅包給胡公公,也探望一下老人家,讓他開心。我們小孩子有什么命好算的,都只是在讀書罷了。這就是父親對我的身教,父親不要讓胡公公覺得只是拿一個紅包,好像是在照顧他老人家似的,而是以一種有尊嚴的做法,讓他高興。我領(lǐng)會父親的用心,學到父親的為人。
同樣的,父親還有一個老朋友魯居士,也是我每年要去探望的。魯居士的名字我小時候本來記得的,現(xiàn)在想不起來了。魯居士跟我父親一樣,從我認識他開始,他就一年四季穿著長袍馬褂,很傳統(tǒng)的那種穿法。是個大光頭,住在基隆。我小時候常??吹剿?。我讀中學的時候,魯伯伯應(yīng)該是年紀很大了,不大出門了。我還記得有好幾年,父親都叫我去看他。我想魯伯伯一定是在父親艱苦的時候,有幫助過我們,父親對他感恩,也一直關(guān)懷魯居士到他過世為止。
蕭政之先生和他的夫人,是我一生最感謝的長輩。他們對我們?nèi)沂欠浅5暮?,是我父親朋友中讓我印象最深、感恩最多的長輩。他的孩子跟我們是世交,年紀相仿,相處甚好。小時候蕭伯伯在金門任事的時候,我們家就有機會吃到黃魚,真正是東海的那種黃魚,非常好吃。蕭伯伯對我們家,不單是對父親的尊重,他們對我母親、對我們這些孩子都是最好、最親的。
父親開辦老古出版社,整理演講錄音成書。許多書都是劉雨虹女士幫忙整理成冊的。劉雨虹女士與父親為好友,雖然常聽父親講課,但是不能說是學生。她很有才華,也管理過老古出版社,是父親的教誨得以傳播的大功臣,我們都以劉老師稱呼之。劉老師不但為人幽默風趣,也能和年輕人打成一片。她子平八字的推斷功力深厚,曾經(jīng)在父親那兒開過傳授子平算命的課。
有一本叫《金粟軒詩詞楹聯(lián)詩話》的薄冊子。我記得是父親跟佛光山的星云法師相互往來的時候,星云法師請我父親到佛光山去,說佛光山的許多大殿的柱子都還沒有楹聯(lián),請我父親幫忙寫。所以佛光山很多的楹聯(lián)都是我父親寫的。星云法師有一次來到臺北,父親帶著我去見法師,還叫我跟星云法師叩過頭。佛法僧嘛,我也趕緊拜見星云法師。
但是父親本人,任何人向他叩頭,他都會馬上回拜,因為父親是居士,不是和尚。有一次在上海,一個年輕的出家人,也是我父親的鐵粉,想見我父親。這個年輕出家人知道我來了,希望透過我們的相識,要我?guī)ヒ姼赣H。我這個人沒什么其他的功用,就是可以被人利用見見我父親。利用利用,表示我還有用。我的功用就是門神,帶著他們?nèi)タ次腋赣H。我平常很少帶人去,不過我也知道,很多人見一下他們的偶像,對他們都有砥礪作用?;谄斩缺娚模液髞砭蛶У枚嗔?。這個年輕師父好高興啊,看到我父親,他馬上說:“南老師,我是您的粉絲啊,真的,你對我……”然后馬上跪下了,行大禮。結(jié)果我父親也馬上跪下來還禮,父親是不受禮的。這是平等性,這是身教,父親絕對是言行如一,怎么教就怎么做。父親的接引手法絕對是平等的。所以他不受禮。
很多人會批評我父親,說南老師三教九流的人都交往。其實這些人也不過是這三教九流中的其中一員,只是不知道他自己定位在哪一教,哪一流。父親真的是以平等心待人,以無分別心待事。任何人到南老師前面來,想跟南老師講話,都沒有問題。一個有學問的人更是要謙和,因為一個農(nóng)民都可以用他懂得的事理,耕種出糧食,來喂飽社會大眾;而很多人往往做學問一輩子,卻不一定能對其他人有什么貢獻。不要把學問當做一種身份地位的差別劃分,而是要把學問當做是可以影響和改變、幫助別人成功的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