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華麗
(長治學院中文系,山西長治046011)
電影《地氣》中的民俗意象
楊華麗
(長治學院中文系,山西長治046011)
電影《地氣》是根據(jù)葛水平同名小說創(chuàng)作的,它有意識地將“燈”、“鞋墊”、“紅旗”、“土地爺爺”等物象與編導的主觀心靈相契合,呈現(xiàn)出獨特的民俗意象,“燈”的意象讓人們思考城市與鄉(xiāng)村、人氣與地氣以及人們在追逐“城市化”的過程中,自然村落的消失所帶來的后果,“鞋墊”的意象讓人們重新審視愛情的真諦,“紅旗”和“土地爺爺”的意象引導人們探討教育和信仰等話題,用民俗意象的解讀方式為電影《地氣》提供了多種思考角度,并引出了對各類熱門話題的探討。
《地氣》;民俗意象;燈;鞋墊;紅旗;土地爺爺
《地氣》是根據(jù)葛水平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的,它圍繞來魚和德庫兩家展開,當王福順老師來到十里嶺時,故事正式開始,兩家因為來魚耍德庫老婆翠花流氓而互不來往,在王福順的調(diào)解下,兩家暫時和平相處,但隨著兩家男人秋收后要到城里打工,翠花看上了王福順,而來魚老婆李苗為了自己孩子的成績而極力阻撓事情的發(fā)生,兩個女人又產(chǎn)生了矛盾,當真相大白的時候,所有人之間的誤會和矛盾都消失了,但他們也將分開,王福順老師依然要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等待聯(lián)區(qū)的通知,而他唯一的學生狗蛋也要跟著父母親下山了。邱林、雷娟、胡彩虹在電影中真誠而樸素的表演將小說中的鄉(xiāng)土氣息淋漓盡致地表現(xiàn)了出來。
“意象”一詞最早出現(xiàn)在中國古典文論《周易·系辭上》中,“書不盡言,言不盡意,然則圣人之意其不可見乎?子曰:圣人立象以盡意?!边@句話就是對意象的最早闡述。隨后王弼的《周易略例》、劉勰的《文心雕龍?神思》、司空圖的《詩品》中都有關(guān)于意象的論述,而民俗意象則是其中的一種類型,楊義曾經(jīng)指出:“它屬于廣義的社會意象之列,但它不像一般的社會意象那么注重其間的社會歷史價值,而是更注重其間的民間習俗和民間信仰的價值?!盵1]。因此,我們可以說民俗意象取材范圍廣,“舉凡歲時節(jié)日、生育壽誕、喪葬嫁娶、社交禮儀、飲食服飾、勞作方式等都可以成為民俗景觀。”[2]葛水平小說經(jīng)常使用民俗意象來提升作品的內(nèi)涵以及文化價值,小說《喊山》、《甩鞭》則將民俗直接作為標題使用,足見其對民間民俗的重視,一些頗有韻味的農(nóng)村景象讓讀者心靈神往,而電影《地氣》在改編的過程中更加突出了物象的所指,將“燈”、“鞋墊”、“紅旗”、“土地爺爺”等物象與編導的主觀心靈相契合,體現(xiàn)出了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獨特的藝術(shù)魅力,形成所謂的民俗意象。
“燈”的意象最早在電影《地氣》中呈現(xiàn)出來則是村里兩個男性“出走”(到城里打工)后,翠花提議要王老師陪同她和李苗、狗蛋到山上看燈燈火火,當?shù)竭_山頂時,李苗、翠花、狗蛋從未領(lǐng)略過真正的城市風光,狗蛋看到城市燈光在夜里閃爍的時候,發(fā)誓要考到城里去,而王老師卻語重心長地說:“城里人沒有農(nóng)村人實在,城里人有錢的想花錢買一切,沒錢的想辦法掙錢花,很多東西都是換湯不換藥,現(xiàn)在流行的東西都是鄉(xiāng)下傳過去的,比如說地里的曲曲菜,城里人叫苦菜,在飯店里賣十塊錢一斤,在咱鄉(xiāng)下,豬都不大想吃,現(xiàn)在城里人的觀念都轉(zhuǎn)換過來了,都喜歡吃粗糧,有營養(yǎng)、降血脂、降血糖,女人吃了還不容易發(fā)胖呢?!边@是王福順對城市與鄉(xiāng)村的理解,但是城市的魅力并不因為王老師的幾句話就減少在他們心中的份量,他們?nèi)匀粚Τ鞘谐錆M各種幻想。燈紅酒綠、物欲橫流的城市是多少年輕人曾經(jīng)夢想的地方,當他們在城市生活多年后,又會對城市有多少留戀?
“燈”象征著城市中的文明,在現(xiàn)代文明跨越式發(fā)展的過程中,每年都有許多自然村落消失,國家也力圖采取各種措施保護自然村落,十里嶺就是其中最典型的一個。電影開始時,王福順手拿行李箱,用棍子挑著編織袋艱難地在崎嶇的山路上行走,層巒疊嶂的山峰、郁郁蔥蔥的樹木讓觀眾感受到了“與世隔絕”的清靜。到達十里嶺后,呈現(xiàn)在王福順眼前的玉米地、石板房等讓他又感到無比的親切,原來十幾戶人家現(xiàn)在山上只剩下兩戶,其他有能耐的人早就搬到山下去了,王福順從來沒想到自己到此只教一個學生,用德庫的話說:“三張麻紙糊了個驢頭,臉面挺大”。到山上的第二天,他已經(jīng)準備下山了,但狗蛋流著淚挽留他并喊到“王校長,你別走,我是你的學生狗蛋,你走了我就沒有老師了”,樸實又真情的挽留讓他難以拒絕,他決定留下來改變這里的一切,當所有人都要下山時,只身一人留下來等待調(diào)動的王福順讓狗蛋猜謎,“豆來大,豆來大,一間屋子盛不下,豆來大,豆來大,一間屋子盛不下……”的聲音在寂靜的山谷中回蕩。
“有燈的地方就有人氣,有人氣的地方就有地氣”,燈既是城市的象征,也代表著不散的地氣,人們在不斷追逐“城市化”的過程中,農(nóng)村的文化、建筑、民俗等日益被重視,對城市與鄉(xiāng)村的思考也正被人們津津樂道。
觀看電影《地氣》的過程中,“翠花”這一角色深深地吸引了我,演員胡彩虹表演的樸實真切、感人至深,將一個有情有義的農(nóng)村婦女演繹得淋漓盡致。電影《地氣》中翠花和德庫十幾年沒有生育過一個孩子,他們兩個是有名無實的夫妻,小說中人物的設(shè)置則與電影不一樣,在小說中翠花和一個男人生過一個女孩,德庫一直不知道真相,而電影中將翠花改為一個忍辱負重多年的農(nóng)村婦女,將傳統(tǒng)女性的美德集于一身,但當他遇到王福順時,王福順的彬彬有禮不同于農(nóng)民的粗俗,重要的一個契機則是來魚和德庫一起到城里打工,山上只剩下兩個女人,一個孩子還有一個男老師,翠花在心里暗藏的情愫在此時被激發(fā)出來了,她和李苗一起聽王老師給狗蛋上課,并借此表達自己的情誼,當王老師講到“魅”字的時候,她便直截了當?shù)卣f:“王老師就很有鬼力”,鬧了笑話的同時也將自己的情感真誠地表達了出來,并乘機俯身用手指頭量了王老師鞋的大小,準備為他納鞋墊,在農(nóng)村閑暇時間,婦女們經(jīng)常坐在一起納鞋墊,這不僅可以打發(fā)無聊的時間,同時也可以將此送給家人、朋友、情人,借此表達自己的情意,真可謂是針針含血,線線傳情。在中國古代,婦女們在白天辛勤勞作之余,在晚上昏暗的油燈下,一針一線為自己的親朋好友納鞋墊,希望自己心愛的人無論走到哪里,心中都有自己,都能感受到那份濃濃的愛意。
翠花對王福順的情不僅表現(xiàn)在鞋墊上,“情歌”也具有同樣的功效,而且更直接。當翠花讓王老師送她到山下等車時,看出端倪的李苗讓狗蛋也一起去,三個人無聊的走在山上,翠花自告奮勇地唱起了情歌,“桃花花你就紅來,杏花花你就白,爬山越嶺看你來”唱到這里的時候,因為王福順沒有欣賞和喜悅的眼神,翠花生氣地不唱了。在民俗研究中,民間藝術(shù)是其中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民歌就屬于民間藝術(shù)。同時在電影《地氣》中,當王福順帶著狗蛋吹嗩吶回來后,翠花用羨慕的語氣說:“黃筒筒拿你嘴上就能吹出個調(diào)調(diào)來”,王老師吹了之后用手絹擦了一下嗩吶嘴才遞給翠花,翠花卻埋怨起來,“你的嘴是嘴,我的嘴就不是嘴?”,當然,我們知道,這是王老師出于禮貌的舉動,但是在翠花心目中,她已經(jīng)將王福順當成了自己人,甚至是夢中情人。因此,由“鞋墊”引發(fā)的一場愛情故事中,可以用情歌表達愛慕之情,也可以更實惠地用物質(zhì)如“雞蛋”來表示,雞蛋在物質(zhì)相對匱乏的農(nóng)村是用來招待貴賓的,翠花讓王福順夜里來拿雞蛋,利用這個機會直接表達了自己的情誼,并從后面抱住了他,雞蛋在這里只是一個中介物,翠花對王福順的情感在此時升溫到最高點,但隨著李苗的闖入,這段愛情即將畫上終止符。
由“鞋墊”這一物象引發(fā)了故事中對翠花情感出軌的關(guān)注,她忍辱十幾年,雖然愛慕王老師,但在王福順的一再拒絕下,欣然地為對方送去了祝福,當李苗和翠花早上在井邊打水時看到王福順摟著紅衣女子下山時,兩人會心地笑了,這一笑是發(fā)自內(nèi)心真誠的祝愿,愛情的真諦被翠花這一人物真正地進行了闡釋,愛情是兩情相悅,真心相守,當對方找到幸福時,作為當事人應(yīng)該放手,真心表示祝福,為愛放手也是一種偉大的愛情。
“紅旗”這一物象在電影《地氣》中出現(xiàn)過三次,第一次是狗蛋將自家被面做成紅旗,第二次是王老師到山下買回了紅旗,第二天早上升國旗、唱國歌,最后一次是來魚和德庫兩家準備下山時,全村六個人一起升國旗,這次的升國旗更多飽含了離別之意。王福順曾說:“有學校有學生的地方就應(yīng)該有國家意識”,五星紅旗是中國的國旗,自然是國家的象征,在中國,“家國同構(gòu)”的思想深入人心,王福順上山只為一個學生,這本身就是對教師的贊美,隨著小村莊的消失,原來山上的學校也隨之荒廢,王福順初到十里嶺去看學校的時候,里面堆滿了雜物,這是目前很多鄉(xiāng)村小學的真實寫照。
王福順老師參與的三次有關(guān)紅旗的故事卻成為他的一大污點,校長常明光讓王福順下山來,拿出一封舉報信,上面列舉了他的三大罪狀,一是讓學生喝酒,二是自做國旗,三是在嶺上睡女人,其中王福順解釋說:“自做國旗則是為了讓學生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當國旗升起的那一刻,作為旁觀者,我們都會為有這樣的鄉(xiāng)村教師而驕傲。
“紅旗”這一意象讓我們再次重審教育,優(yōu)質(zhì)教育資源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對于邊遠山區(qū)來說是一種奢望,隨著國家從多方面關(guān)注農(nóng)村教育問題開始,《地氣》中令人唏噓的場景即將成為歷史,新的教育現(xiàn)狀正走向公正、公平、合理。
電影《地氣》中兩次出現(xiàn)土地爺爺,第一次是翠花送德庫到城里打工后,立刻來到土地爺爺面前將心里的愿望說出來,希望德庫掙錢后能將自己的病看好,她將來也能生個兒子。第二次是李苗在狗蛋即將和老師到山下參加考試的時候她到土地爺爺面前禱告,希望兒子能考出好成績,兩個女人的期盼都是關(guān)于“兒子”,一個希望生兒子,一個希望自己兒子有個好成績。古人云“不孝有三,無后為大”,在廣大的中國農(nóng)村流行著多子多福,養(yǎng)兒防老等古訓,因此,《地氣》中的兩位女主角到土地爺爺面前許下的愿望都和兒子有關(guān)。
在鄉(xiāng)村生活中,“土地爺爺”這樣的“神”在日常生活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當人們有期盼、希望時,往往寄托在它身上,來魚因為有兒子,所以處處理直氣壯,在背后恥笑德庫“日能個啥,種地的在老婆肚子里一粒糧食也種不下”,李苗也當眾罵德庫是“絕戶頭德庫”,這是對德庫和翠花莫大的侮辱,沒有兒子讓他們說話都沒有底氣,德庫曾埋怨翠花說“母雞還知道下蛋,貓狗還知道個二八月,甚東西能把你的肚子弄大?”傳統(tǒng)的生育觀在農(nóng)村根深蒂固,電影《地氣》將這一現(xiàn)象真實地呈現(xiàn)出來。
在民俗研究中包括民間信仰,對“土地爺爺”的崇拜是當?shù)厝说囊环N精神寄托,現(xiàn)代社會人與人之間越來越冷漠,無話不談的親朋好友越來越少,在電影《花樣年華》中,主人公就是將埋藏在心中的秘密對著樹洞傾訴,李苗和翠花則選擇跪在土地爺爺面前祈禱,不同的行為方式但都指向人類心靈中共有的企盼。
電影《地氣》通過將燈、鞋墊、紅旗、土地爺爺?shù)纫庀蟮拿枥L,深入闡述有關(guān)城市與鄉(xiāng)村、愛情、教育、信仰等讓人們深思的話題,民俗意象的設(shè)置讓人們領(lǐng)略到濃濃鄉(xiāng)土氣息的同時,更多是帶給我們一些值得探討和深思的話題。
[1]楊義.中國敘事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295.
[2]陳培湛.新時期中國電影民俗意向描寫的啟示[C].中國高等院校影視學會第十一屆年會暨第4屆中國影視高層論壇文集,2006.107.
(責任編輯史素芬)
I207.351
A
1673-2014(2016)03-0048-03
長治學院校級科研課題“葛水平小說影視改編現(xiàn)象研究”(201503)。
2016—02—19
楊華麗(1979—),女,山西昔陽人,碩士,講師,主要從事電影及廣播電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