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多病,面黃肌瘦,我就像霜打的茄子一樣。為了能夠養(yǎng)活我,父母是煞費苦心,特意給我取名為“狗蛋”。據(jù)說,叫“貓娃”“狗娃”的孩子都好養(yǎng)。
說來神奇,自從有了“狗蛋”這個名字,我的病就痊愈了,人也精神了,而且能量過剩,“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痛定思痛,我一直懷疑是這名字有問題,一個光輝形象的人,偏偏貼著一個狗一樣的標簽。名字是父母取的,這是不容易改變的。乳名“狗蛋”,受之父母,不敢毀棄。何況,叫“狗蛋”以后是立竿見影,就更不容易改變,就像淘氣、干壞事以后,受點皮肉之苦的結果不能改變一樣。
我就是“狗蛋”,“狗蛋”就是我。村莊里,大人小孩兒都是這樣稱呼我的,只是和我在一起的小狗每次都條件反射地豎起了耳朵聽;學校里,老師同學也是這樣稱呼我,只是每次點名的聲音總是怪怪的腔調—“楊狗蛋”。
后來,我漸漸長大了,我想著,應該給自己取一個高端、大氣的官名了。請教過老先生,翻過閱字、詞典,終得一大名—楊清蕭,如雷貫耳!問題是,這大名只有我自己在使用,課本的封面上、作業(yè)本的封面上都是大名。工作后,單位的同事叫我的大名;父母喊我還是“狗蛋”,村莊里的人們喊我還是“狗蛋”,伙伴們喊我還是“狗蛋”。我知道,“狗蛋”好像烙印,已經深深刻在他們的記憶了。
從此,在外面,我就是楊清蕭,說“狗蛋”,他們不知道;在村莊里,我就是“狗蛋”,說楊清蕭,他們也不知道。
后來,我碰到一位多年不見的遠房親戚,他認不出我了,于是我自我介紹,說我就是“狗蛋”。親戚恍然大悟:“狗蛋呀,你都長這么高了,我那個時候見你才這么高?!庇H戚饒有興趣地用手在地平線上比畫著我當年的身高。
父母一直叫我“狗蛋”,村莊里的老年人一直叫我“狗蛋”,我的孩子都上學了,他們還異口同聲地叫我“狗蛋”。他們叫習慣了,我也聽習慣了,只是我的孩子們尷尬了,他們好奇素來不茍言笑、高大威武的父親怎么有這樣一個不倫不類的名字。以后,他們只能避諱地把小狗叫“汪汪”,就如同村莊里大人叫“貓娃”“兔娃”名字的孩子稱呼“咪咪”“長耳朵”一樣。
一次,父母來城市里看我,他們好不容易找到了我的單位,在樓底下大聲呼喚:“狗蛋—狗蛋—”我誠惶誠恐地往樓下跑,我在單位還有個一官半職,大家都知道我叫“狗蛋”,顏面何在?父母卻不以為然:“怎么了?我們的兒子就叫狗蛋,狗蛋就是我們的兒子。”沒錯,“狗蛋”這個名字是他們取的,他們就有呼喊“狗蛋”這個名字的權利。
現(xiàn)在,我都老了,父母還是叫我“狗蛋”。每次回家,父母總是忙前忙后:“狗蛋,喝水嗎?爸給你熬罐罐茶?!薄肮返埃氤允裁达??媽給你做?!贝迩f里的老年人還是叫我“狗蛋”,一聲“狗蛋”,像三月的春風,暖暖的,一下子拉近了我們之間的距離。他們熱情地和我打招呼:“狗蛋,回來了?!薄肮返?,閑了到我們家里來吃飯?!薄肮返啊保俏掖蟀胼呑勇牭降淖疃嗟姆Q呼,也是我大半輩子聽到的最親切的鄉(xiāng)音,熟悉的鄉(xiāng)音溫暖著、慰藉著我那淡淡的鄉(xiāng)愁。
我喜歡父母叫我“狗蛋”,我喜歡村莊的人們叫我“狗蛋”。我仔細地琢磨過,“狗蛋”這名字很親切,很溫暖,很樸素,很接地氣,粘著泥土,帶著露水,冒著熱氣,“狗蛋”這名字好!更重要的是,他們叫我“狗蛋”,我覺得我一下子年輕了許多。即使我的年齡再大,在他們面前也永遠是孩子。
父母相繼去世了,村莊的老人都走了。從此,這個世界上再也沒有人喊我“狗蛋”了,我孤獨、寂寞,我有些惆悵若失的感覺,不禁黯然淚下。
我去祭奠父母,在花圈的落款處鄭重地寫著“狗蛋”。父母只知道他們的“狗蛋”,我寫楊清蕭,怕父母不認識,不知道是他們的“狗蛋”在深深地思念著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