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肉進口大部分來自美國和歐盟,中國真的需要消費這么多的豬肉嗎?
2016年我國豬肉進口量大幅增加,進口均價也快速上漲。其中,美國和歐盟為主要進口貨源地。
我國2016年豬肉進口呈現(xiàn)新特點,外商投資企業(yè)進口量倍增,民營企業(yè)進口量大幅減少。以大連海關和山東口岸的數據為例:2016年1~8月,大連海關外商投資企業(yè)進口豬肉2.7萬t,增加1.6倍,占同期大連海關豬肉進口總量的99.3%;8月份,山東口岸外商投資企業(yè)進口豬肉1.5萬t,增加21.9倍,占同期山東口岸豬肉進口總量75%;民營企業(yè)進口4,849.5t,增加7.3倍,占總量24.6%。
豬肉進口量增加的主要原因:
①上半年豬價大幅上漲,拉動進口豬肉需求。上半年國內生豬市場行情大漲,肉價隨之水漲船高,國外豬肉生產銷售商紛紛來華掘金。國外豬肉價格相對便宜,國內外價差擴大促進了豬肉進口量的快速增長。據了解,目前我國豬肉進口量仍在不斷提升,已經占世界豬肉貿易量的50%左右。
②國內外豬肉價格相差較大,進口豬肉價格優(yōu)勢明顯。據測算,我國生豬養(yǎng)殖成本約為12元/kg,而美國養(yǎng)殖成本則為8~9元/kg。8月份,山東口岸進口豬肉均價僅為14.3元/kg;而國內市場方面,8月22~28日,山東生豬價格為18.05元/kg,豬肉價格為30.35元/kg。
③國際市場豬肉消費疲軟,眾多豬肉出口國瞄準我國市場。全球豬業(yè)面臨的挑戰(zhàn)依然存在,歐盟、美國和加拿大等國都在增加對中國豬肉出口,并得到了所在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國強勁的進口需求和低位的供應或將繼續(xù)驅動國際市場豬價的上升和利潤的恢復。
目前,各地獲批的肉類指定口岸和查驗場、冷庫相繼建設完成,進入啟用階段,相關基礎設施的完善進一步推動國內相關企業(yè)加大進口。
(來源:農產品期貨網)
點 評
我國豬肉進口包括凍肉進口及豬雜碎進口,其中豬肉(凍肉)進口逐年增長,2015年飆升至77.7萬t。我國豬雜碎進口量近幾年相對穩(wěn)定,2010~2015年6年間,年進口量都在70~90萬t,近兩年均在80萬t左右。
從2011年開始,我國豬肉進口量增幅很大,但絕對量不大,2015年凍豬肉進口不到80萬t,加上豬雜碎80多萬噸,共計160萬t左右。
截止2016年10月,我國累計進口豬肉139多萬噸,比2015年同期增加132%。
但是,我國消費結構仍以熱鮮為主,另外由于消費習慣的不斷改變,預計食品加工消費總量也將不斷縮減。
雖然整體處于減少對豬肉波動性干預,但由于國內外生豬養(yǎng)殖成本結構差距巨大(主要因為飼料成本差別巨大),短期難以改變,宏觀政策方面難以完全以市場經濟為導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