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龍崗區(qū)坂田街道寶崗小學李錫堅
?
低級錯誤引發(fā)的教訓——“搭積木比賽”案例與反思
?深圳市龍崗區(qū)坂田街道寶崗小學李錫堅
為迎接區(qū)教研室小學數學教研員來校指導教學,匆匆一晚時間準備的新課題“搭積木比賽”羞愧登場。這個課題對于經驗淺薄的我來說,沒有聽過課例,更沒有自己上過公開課,可謂是一個挑戰(zhàn)。定好課題后忙和同級教師研究教材、查找資料、準備課件。簡要教學設計如下——
一、畫出淘氣擺的立體圖形,從上面、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平面圖形
二、比賽二“搭一搭”(分成三個回合)
課件出示第二項比賽:根據從給定的兩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確定搭成這個立體圖形所需要的小正方體的數量范圍。
1.從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狀如圖:
2.第一回合:請擺出這個立體圖形(板書:立體<――平面)。
3.第二回合:還可以怎么擺?看誰擺的方法多。(有多種擺法,不說具體多少種)
4.第三回合:搭這樣的立體圖形,最少需要幾個小正方體?(5個)最多可以有幾個小正方體,看誰搭得多。
在上課時,筆者在第二回合提問時因一時口誤說成:“看共有幾種擺法”,語一出,學生動手開始擺。學生開始回答“有無數種”、“10種”……此時已發(fā)現問錯了,卻不好糾正說“老師問錯了,我要問的是看哪個小組搭的方法多”,但一想反正自己心里有數,是14種擺法,將錯就錯吧,讓學生都擺一擺也可以。學生進一步探究后,出乎我的預料,不止14種,于是亂了計劃,最后沒有給出確定的答案,此環(huán)節(jié)有問無答,混亂無比,失敗告終。
其實,之前,我的公開課絕不會出現這情況,因為針對關鍵問題,我一定會仔細斟酌后打在屏幕上。這次也許因為自己“老油條”了自以為可以駕馭課堂,當發(fā)現錯誤后想將錯就錯結果鑄就大錯,這是自己都難以原諒的低級錯誤。正因這個低級的錯誤,浪費了課堂時間,誤導了孩子,搞砸了課堂,降低了形象,甚至壞了學校名聲。當然,最大的受害者是學生,是學校。
失敗者找借口,成功者找方法。我認為先分析成因還是很有必要的。一方面是自己思想上不夠重視,態(tài)度不夠端正,沒有深入研究教材。雖說備課時間緊,但自己并沒有以精益求精的態(tài)度面對。另一方面確實也因為自己能力和經驗不足,鉆研學生和教材的能力、課堂應變能力有待加強。
要感謝這次失誤,感謝領導和老師們直言的批評教育,在付出慘痛教訓的同時,讓我更重視課前研究教材、研究學生的重要性,讓我更重視課堂調控和應變能力的重要性。
現把本課改正過的設計附后——
“搭積木比賽”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32~33頁“搭積木比賽”。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辨認從不同方向觀察到的立體圖形的形狀,并畫出草圖。
2.能根據從正面、左面、上面觀察到的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
3.能根據給定的從兩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的形狀,確定搭成這個立體圖形所需要的小立方塊的數量范圍。
通過觀察、操作和想象等活動,觀察立體圖形的形狀或根據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
培養(yǎng)學生勤于動手、動腦的良好習慣和小組合作的能力。
【教學重點】能根據立體圖形畫出相應觀察點的平面圖形。
【教學難點】能根據平面圖形還原立體圖形或根據平面圖形確定組成立體圖形的小正方體的數量范圍。
【教具準備】PPT課件,比賽計分冊。
【學具準備】若干個小正方體,正方形格子紙。
【教學過程】
師:同學們,我們之前都玩過搭積木吧?今天我們來進行一場搭積木比賽,我想同學們一定會從中學到很多知識。(出示比賽規(guī)則,板書課題:搭積木比賽)
1.比賽一“畫一畫”。出示第一項比賽:根據淘氣搭出的立體圖形,畫出從三個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
(1)明確比賽規(guī)則。觀察搭出的立體圖形,分別畫出從上面、正面、左面看到的形狀。(板書:立體――>平面)
(2)(課件出示教材32頁淘氣搭出的立體圖形)觀察淘氣搭出的立體圖形,看一看有什么特點。
①學生觀察,小組內交流、討論,教師對學習困難的同學進行適當指導。
②學生匯報觀察到的結果。(這個立體圖形是由5個小正方體搭成的)
(3)從上面、正面、左面三個方向觀察搭成的立體圖形,并畫出看到的形狀。
①學生動手畫一畫。
②小組展示,并說一說是從哪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引導學生說出只要畫正確即可,和畫的位置無關)
③引導學生將畫出的從三個不同方向看到的平面圖形與搭成的立體圖形進行比較,看是否符合要求。
用教具擺出這個立體圖形時,正面看學生能看到,但從上面看,學生看不到。老師可以自己或引導學生自己把這五個立方體用手抱著拿起來把它的上面朝向學生給他們看,抱的時侯會發(fā)現手不夠用,進而得出把最上面那個拿走再抱,看到的平面圖是一樣的。這樣可以引導學生得出,或讓學生來抱起這個立體圖形。
(4)統計各組的得分情況。注意點:在讓學生抱起這個立體圖形教具的同時,要引導學生,其實這是為了讓同學們好觀察才把它們抱起來的,而真正在觀察物體時,物體是不能動的(如下一課天安門廣場),只能讓自己的觀察角度變化,而不能移動物體。
2.比賽二“搭一搭”(分成三個回合)
(1)從正面和左面看到的形狀如圖:。
(2)第一回合:請擺出這個立體圖形(板書:立體<――平面)。
(3)第二回合:還可以怎么擺?看誰擺的方法多。(有多種擺法,不說具體多少種)
(4)第三回合:搭這樣的立體圖形,最少需要幾個小正方體?(5個)最多可以有幾個小正方體?(8個)(有學生可能會說最少四個也可以擺成,但小學階段教材要求為降低難度,只用棱相接的情況不作考慮,只需考慮用面相接的情況,所以最少五個正方體)
(5)學生小組合作:先交流,再動手操作。
(6)各小組展示搭好的立體圖形。(鼓勵不同的擺法)
(7)提問:你們搭出的立體圖形各不相同,你從中發(fā)現了什么?教師小結:題目給的條件,雖然不能確定這個立體圖形的具體形狀,但可以確定擺這個立體圖形需要的正方體數量的范圍(5~8個)。想一想,加上哪個角度的平面圖,可以把這個立體圖形確定下來?加怎樣的平面圖形?
(8)實物投影展示學生自己加的條件(選一個錯的再選一個對的,看情況給小組加分)。
(9)統計各組的得分情況。在第二場比賽中,學生上來演示擺法,要讓上臺的學生站在和下面學生一樣的位置(即面向黑板站在講臺前,而不是在黑板前面)。本次課上學生是站在黑板前面,這樣和下面的學生是面對面,展示的角度就不同了。
3.比賽三“看誰搭的多”。課件出示第三項比賽:根據從上面觀察到的形狀,用6個小正方體搭一個立體圖形。從上面觀察到的形狀如圖:
(1)提問:用6個小正方體搭成像上面這樣的立體圖形,你有多少種不同的搭法?
(2)學生在小組內邊交流,邊操作。
(3)各小組展示不同的搭法,看哪個小組搭的方法多。(4)說一說自己是怎樣設計的?
(5)師小結:根據從給定的一個方向觀察到的平面圖形搭立體圖形,即使給出的小正方體的數量是固定的,也有很多種不同的搭法。
(6)統計各組的得分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