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青
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郭沫若是杰出的浪漫主義文學家,他在浪漫主義的理論探索和創(chuàng)作實踐方面功不可沒,他開創(chuàng)了現(xiàn)代中國的浪漫主義的先河。雖然郭沫若的詩學體系不斷變動,但浪漫的情愫以及強烈的情感氣脈卻始終貫徹其思想發(fā)展歷程。他說:“‘詩的本質(zhì)專在抒情‘情緒的律呂,情緒的色彩便是詩。詩的文字便是情緒自身的表現(xiàn)”。在郭沫若早期詩歌創(chuàng)作中,真實情感的潮水洶涌澎湃?!杜瘛贰缎强铡贰镀俊范际枪粼缙谠姼璧募Y(jié),都帶有鮮明的浪漫主義色彩,具有強烈的主觀抒情性。本文將重點分析這三部詩集所體現(xiàn)的濃厚浪漫主義色彩以及所蘊含的豐富情感。
一、詩集所體現(xiàn)的浪漫主義色彩
在我國新詩以及現(xiàn)代文學中,詩人1920年出版的《女神》率先舉起浪漫主義的大旗,產(chǎn)生了深刻長遠的影響。而后的《星空》和《瓶》也被浪漫主義氣息所圍繞。主要表現(xiàn)在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從詩歌的選材上看,《女神》《星空》和《瓶》往往以神話傳說、自然萬物、歷史故事等為題材,突破了傳統(tǒng)的束縛,根據(jù)主題需要,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各種題材,充分表達詩人的情感。
其次,從作品的自我形象看,《女神》《星空》以及《瓶》中的自我形象都帶有浪漫主義色彩?!杜瘛分械淖晕倚蜗蠡旧鲜鞘芊荷裾摰挠绊懚茉斓?,“個體”不再消融在“類”之中,而是凸現(xiàn)在世界萬物之上得到肯定和尊重,是頂天立地、所向無敵的英雄,是披著神話外衣的自我形象?!缎强铡分械淖晕倚蜗箅m然或多或少受到了泛神論的影響,但是《星空》中的“我”已不是那個“開辟鴻荒的大我”,而是“帶的雁鵝”,“受了傷的勇士”。而《瓶》中的“我”則是一個狂熱追求愛情,多愁善感,終于覺醒奮起,投身正義事業(yè)的形象。郭沫若通過自我形象來傳達自己的心路歷程,抒發(fā)自己的理想,表現(xiàn)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追求。
最后,從藝術手法的采用上看,神奇的想象、大膽夸張以及在形式上打破了傳統(tǒng)的束縛,也體現(xiàn)了《女神》《星空》和《瓶》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而P凰涅梁》《立在地球邊上的放號》《天上的市街》《洪水時代》等都充分顯示出詩人高超的藝術虛構(gòu)才能和想象力。
二、詩集所蘊含的情感真實
被浪漫氣息和狂飆突進精神包裹著的郭沫若,他的感情自然比一般人豐富多彩,對人生的追求也富有層次。既有火一般的激情,又有細膩的個人情感。他說道:“我們知道文學的本質(zhì)是始于感情終于感情的。文學家把自己的感情表現(xiàn)出來,而他的目的——不管有意識的或無意識的——總是要在讀者的心中引起同樣的感情作用的。那么作家的感情愈強烈,愈普遍而作品的效果也就愈強烈,愈普遍。這樣的作品當然是好的作品”。(出自郭沫若《革命與文學》)從中,我們可以窺見一浪漫主義者對情感的真實崇拜,激烈的情感性始終是郭沫若詩歌跳動的精魂,是其生命感悟的觸發(fā)點。這表現(xiàn)在下面幾個方面:
1.《女神》抒發(fā)強烈的時代情感
郭沫若處身于一個讓人熱血澎湃,情緒激昂的“五四”時代,在那個地震式的大變革時代,新民主主義的狂風巨浪猛烈地沖擊著舊中國的泥污。此時此刻屬于膽質(zhì)型心理特征的郭沫若也變得更加熱情高昂、想象豐富、喜愛沖動,形成了他獨具特色的浪漫主義豪放型的詩歌創(chuàng)作個性。強烈的愛國主義激情和破舊立新的時代精神促進了詩人思考,激發(fā)了他火山爆發(fā)般涌溢的真實情感。例如:在《鳳凰涅槃》中,詩人用五百歲的鳳凰集香木自焚,在熊熊烈火中死去,象征了舊中國在五四運動中被埋葬。鳳凰火葬后復從死灰中獲得再生,鮮美異常,不再死,歌頌了再生后的祖國充滿了新鮮、華美、歡樂、和諧的光明景象。我們可以深深地感受到郭沫若詩歌中那強烈的時代精神以及一種有感于時代的不可抗拒的情感:反抗黑暗,追求光明,反對舊社會,向往新中國。
2.《星空》寄情愫于自然萬物
繼《女神》后,郭沫若在1921年9月至1922年12月寫了第二本詩集《星空》。這段時間正逢五四運動退潮后不久,中國革命此時正處于暫時的低迷期,中國黑暗的社會現(xiàn)實以及中華民族渺茫的前途都刺痛著郭沫若的心靈。面對這一切,詩人那五四高潮期的熱情、奔放的情感很快地冷靜下來,產(chǎn)生了憂思連綿、難以排遣的苦悶。詩人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也發(fā)生了變化,設想一個心事悠悠的人怎么還會激情澎湃。詩人情感的力度是強是弱,內(nèi)心世界是相對開放還是相對閉合,會受著客觀環(huán)境的影響。于是,詩人以浪漫主義情懷和靈感體驗的超然姿態(tài),將目光由社會投向了優(yōu)美質(zhì)樸的大自然,移情自然以尋求心靈的寄托?!缎强铡分厥惆l(fā)詩人因理想破滅而產(chǎn)生的痛苦、彷徨和探索的思想情緒。詩集通過對身邊的自然景物以及日常生活瑣事的描寫來表達情感,抒發(fā)詩人的理想和追求,體現(xiàn)了那一特定歷史時期詩人的情感真實。
3.《瓶》掀起一場愛情風暴
寫于1925年初的《瓶》,是郭沫若繼《女神》《星空》之后,獻給20年代中國詩壇的又一部閃耀著爭取個性解放思想光輝的優(yōu)秀詩作,全詩42首,在當時文壇上屬于空前的抒情長詩。郭沫若“直抒情感”的特點在《瓶》中體現(xiàn)無遺,詩集中大量充斥著透露詩人充盈情感的詩句,側(cè)重于抒寫詩人心靈痛苦和情感變化?!拔摇泵繒r每刻都盼望著姑娘的來信,等不來信,勾起了“我”的火辣的愛及苦悶、煩躁的心情。當“我”盼信盼不來時,甚至怨恨起了郵差,當姑娘遞來了一枝梅花,“我”又神魂顛倒,無比的幸福。就這樣,反復變化,傳遞出了詩人對少女火一般熱烈的情感。詩人通過“我”的內(nèi)心活動,把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通過文字暴露在讀者面前。
總之,一切文學藝術都是表現(xiàn)人類情感的外在的形式,都是用以審美的精神產(chǎn)品,浪漫主義文學也不例外,從郭沫若的早期詩歌創(chuàng)作我們也可以看出這一點。一個人只要有了強烈而又真實的感情,就具備了成為浪漫主義作家的可能,而情感真實也是浪漫主義文學作品的一個顯著特征。當然,浪漫主義文學所表達的情感多以直接的宣泄代替間接的表達,但也要看到過度情感化有可能削弱作品的文學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