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平光
《新課程標準》提倡:“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要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都應得到不同的發(fā)展”,因此,我們應創(chuàng)設開放的課堂教學,努力營造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充分挖掘學生的思維潛力,發(fā)揮學生的創(chuàng)造才能,讓學生在輕松、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中張揚個性,實現課堂活動的多姿多彩。
一、創(chuàng)設情境——開放式教學的前提
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學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師精心設計問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可以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為主動學習、快樂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結合教學設計,在激疑——引疑——設疑——解疑過程中,以學生的心智狀態(tài)出發(fā),抓住學生理解數學內容可能產生的疑惑,精心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鼓勵學生自主質疑,設法在學生與問題之間構架起一座橋梁,引導學生從中發(fā)現問題,提出問題,從而逐步養(yǎng)成會問,善問,會解答、善解答。
2、創(chuàng)設故事情境:創(chuàng)設成功的故事情境,把數學知識編成故事用于導入新課,不僅能集中學生的精神,而且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其興趣盎然地探究新知。
教學中,通過創(chuàng)設各種教學情境,喚起學生的學習動機,明確學習方向,使學生在愉快的心情中跨進知識的大門,由“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的開放式教學中,體現了“在愉快中求發(fā)展,在發(fā)展中求愉快?!弊寣W生更進一步親近數學。
二、自主探索——開放式教學的基礎
《新課程標準》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有個性的過程,自主探索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币虼?,我們應營造開放、學習的學習環(huán)境,引導學生投入到自主探索的學習活動中去,從而讓學生獲得數學知識,讓學生大膽地把個性展現出來,真正做到讓學生在探究中學習,在交流中升華,形成勇于探索,勇于創(chuàng)新的精神。
例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時,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的方法探索三角形的內角和問題。我先讓學生畫出銳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三種不同類型的三角形,然后全班學生通過畫一畫、量一量、算一算,去探索三角形的內角和問題。通過學生不斷的探索、操作、討論、驗證,最后,老師引導學生探索得出結論: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度。
通過這樣開放式的教學,留給學生自主探索的時間和空間,把“學”的權力還給學生,把“想”的時間交給學生,把“做”的過程留給學生,促進學生自主探索學習,使每個學生都獲得成功的學習體驗。
三、合作交流——開放式教學的途徑
《新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之一是:“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和記憶,動手實踐、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學中,教師要充分挖掘教材可利用的因素,通過小組討論、提問、補充的形式,讓學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維過程,互教互學,切磋琢磨,做到“一人教大家,大家教一人”,各展所長,集思廣益,為學生的學習搭建了更為開放的舞臺,做到了“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fā)展”。
在教學中,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合作交流這個開放學習舞臺,讓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培養(yǎng)了群體意識和活動能力,讓學生有話可說,有話想說,有話能說,學會與人合作,與人交流,培養(yǎng)了學生自主探索的能力,也大大提高了合作學習的效果。
四、實踐應用——開放式教學的目的
《新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現實中去,以體會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價值。所以,數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學以致用,這是我們學習的根本目的,在課堂教學中,引導學生把課堂中所學的數學知識和方法應用于生活實際,把抽象的數學還原于生活,使學生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逐步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周圍的事物,讓學生養(yǎng)成應用數學的習慣。
在課堂教學中,我還開設了“生活數學課”,給學生創(chuàng)造實踐機會,培養(yǎng)應用數學的習慣與能力。如“生活中的數字”、“生活中的圖形”、“生活中的測量”等實際問題,無一不體現著數學的實用性,充分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一個開放的學習平臺,從而培養(yǎng)了學生應用數學的習慣與創(chuàng)造能力。
五、重視評價——開放式教學的升華
1、教師對學生的評價: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用賞識的眼光、發(fā)展的眼光來看學生,善于捕捉學生的點點智慧火花,對學生提出的問題不失時機地肯定和表揚,使學生時時有一種愉悅的心理過程,感受到思維勞動的成功和樂趣,給予他們自信心和成就感。
2、學生個體的自我評價:學生對自己進行評價,既是知識的再現,同時又使學生對自己的能力和方法進行全面的反思,重新認識和評價自我,努力做到長善救失,揚長避短。例如:“通過本節(jié)課,我懂得了(學到了)……”。
3、學生相互性的評價:學生的互評,有利于學生善于聽、認真想、積極說的良好習慣的形成。例如學生之間的評價:“今天他進步了,我想表揚他,希望他再接再厲。” “他能用自己的話概括,真棒!”等評價語言。
開放式的課堂教學,能讓學生在一個開放的教學中體驗樂趣、體驗自主、體驗過程、體驗創(chuàng)新、體驗成功,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思維活力和創(chuàng)造才能,給學生搭建了一個積極思維、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實踐應用、積極評價,個性得到張揚發(fā)展的舞臺,實現了課堂活動的多姿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