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卓芝
(廣西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南寧 530004)
?
鄧小平主政西南時期的知識分子工作研究
謝卓芝
(廣西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南寧530004)
摘要:鄧小平在主政西南時期對知識分子問題進行了開創(chuàng)性探索。他充分認識到知識分子問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西南的政權(quán)建立離不開知識分子;西南的經(jīng)濟建設離不開知識分子;西南的社會安定離不開知識分子。鄧小平更明確提出了做好知識分子工作的策略方法:一是救濟知識分子,提高知識分子地位和待遇;二是團結(jié)和爭取知識分子,大膽使用知識分子;三是教育知識分子,開展思想改造運動。重溫鄧小平主政西南時期的知識分子思想,對于當前和今后維護和鞏固共產(chǎn)黨執(zhí)政基礎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意義。
關鍵詞:鄧小平;西南時期;知識分子
1949年9月,中共中央決定委派鄧小平、劉伯承率領第二野戰(zhàn)軍挺進大西南,旨在解放和建設好西南地區(q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不久,在重慶相繼設立了中共中央西南局、中央軍事委員會西南軍區(qū)、西南軍政委員會,鄧小平擔任西南局第一書記、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西南軍區(qū)政治委員等職務。在主政西南局期間,鄧小平充分認識到知識分子問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確提出了做好知識分子工作的策略方法,這一對知識分子工作的早期探索對當前乃至今后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啟示意義。
一、充分認識知識分子問題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正確處理知識分子問題是關涉到解放和建設好西南偉大歷史任務成敗的關鍵所在。正如毛主席所說,革命事業(yè)的成功,是決然離不開革命的知識分子的參加的[1]641。在進軍和主政西南的過程中,鄧小平深刻認識到知識分子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西南的政權(quán)建立離不開知識分子
古往今來,不管是“馬上打天下”還是“馬下坐江山”都少不了“知識分子”的輿論引導和智力支持。知識分子在任何時代和任何社會形態(tài)中都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強大力量。同樣,西南政權(quán)的建立也須臾離不開知識分子的熱心幫助和鼎力支持。建黨以來的歷史經(jīng)驗教訓也告訴我們,“舊知識分子作為領導人領導革命不行,但是離開他們也不行”[2]119。1950年3月,鄧小平在中共川東區(qū)委擴大會議上指出,這些遺留下來的舊有知識分子也是痛恨和反對帝國主義的,因此,我們要把他們吸收到我們的隊伍,團結(jié)他們,發(fā)揮他們的聰明才智為人民服務,否則他們也會反對我們的。知識分子喜歡當軍師,在古代,漢高祖有張良、蕭何,明太祖有劉伯溫,就是現(xiàn)在,土匪中也有不少軍師,這些知識分子的力量不可小覷,丟了他們是辦不好事情的[2]119。也就是說,我們要警惕知識分子跑到敵人的營壘中去壯大敵人的力量,為敵人出謀劃策,那樣是十分危害革命事業(yè)的。要想辦法給他們提供合適的工作崗位,為他們謀出路,安撫好他們。做好了這一點,西南的政權(quán)建立就減少了一大障礙和阻力。
1950年1月29日,鄧小平在重慶市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上說,要推翻長期壓在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即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就必須團結(jié)好“四個朋友”(即工人階級、農(nóng)民階級、小資產(chǎn)階級、民族資產(chǎn)階級和其他愛國分子)。而這“四個朋友”中小資產(chǎn)階級、民族資產(chǎn)階級和其他愛國分子中的大多數(shù)就是知識分子,因此,我們要團結(jié)知識分子站在我們的陣營,爭取知識分子為我們服務或者至少使其不反對我們,從而最大程度分化敵人,取得和鞏固政權(quán)。
(二)西南的經(jīng)濟建設離不開知識分子
西南解放之初,由于長期受到戰(zhàn)亂的影響,整個西南地區(qū)呈現(xiàn)的面貌是千瘡百孔,滿目瘡痍,盡管已經(jīng)取得解放,但人民還生活在貧困和落后之中,可謂百廢待興。西南人民熱切期盼迅速恢復生產(chǎn),盡快改變西南的落后面貌。然而,建設大西南并非易事。正如鄧小平所說,“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在接收新解放的地區(qū)后,各種攤子都要擺開,干部實在是太少,銀行系統(tǒng)、財政系統(tǒng)、貿(mào)易系統(tǒng)、合作社、宣傳系統(tǒng)、組織系統(tǒng)等各行各業(yè)都需要人來管理。鄧小平指出,我們要承認知識分子解決問題的能力強,相信知識分子可以被改造,相信知識分子能為西南的建設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1951年1月,在西南區(qū)宣傳工作會議上,鄧小平指出,我們今后搞國民經(jīng)濟建設主要要靠學習科學技術和專業(yè)技能,“關鍵在于能否團結(jié)大量有學問有能力的教授,這是檢查工作的標準”[2]325。幾天后,他在西南軍政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又提出,要團結(jié)一切可以團結(jié)的愛國知識分子,動員他們?yōu)槿嗣穹?,為“工農(nóng)商學兵”送去精神糧食[2]335??傊?,各行各業(yè)的良好運轉(zhuǎn)都急需大量有知識、有技術、有文化、有才干的知識分子來參與、帶動,可以說,知識分子是建設和發(fā)展西南的一個關鍵著力點和重要驅(qū)動力。
(三)西南的社會安定離不開知識分子
在西南局建立之初,西南的社會局面十分混亂,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在城市中潛伏著大量的敵特分子、反革命分子等國民黨殘余勢力,在農(nóng)村中也有地主、土匪、惡霸和保甲長等封建勢力。他們都在千方百計擾亂社會秩序,唯恐天下不亂,這嚴重影響到城市的發(fā)展建設和老百姓的安居樂業(yè)。為此,1950年12月21日,鄧小平在西南局城市工作會議上將城市工作大體歸納為5個方面,其中就包括要做好知識分子工作。他強調(diào),城市是文化教育的集中點,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是城市革命斗爭中的重要力量,要團結(jié)文化教育界和動員知識分子引導好輿論、教育好青年學生、打退帝國主義和國民黨頑固勢力的反撲[4]289。
在農(nóng)村也要利用好貧苦知識分子的橋梁紐帶作用,依靠他們組織農(nóng)會,從而將地主、惡霸和保甲長的罪惡公之于眾[2]8。此外,關于區(qū)鄉(xiāng)政權(quán)民運工作的干部問題,鄧小平在1951年6月27日向毛主席并中央關于西南局工作情況的電報中提出了這一棘手問題的解決方案:“干部來源主要從農(nóng)村中較好的知識分子和略通文字的農(nóng)民積極分子中找?!盵2]410鄧小平指出,知識分子對西南的社會安定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團結(jié)好他們,就能形成“四兩撥千斤”的良好效果。
總的來說,不管是在解放之初還是解放之后,不管是西南的政權(quán)建立還是在西南的經(jīng)濟建設和社會安定均離不開知識分子的衷心擁護和智力支持。
二、提出做好知識分子工作的策略方法
在主政西南的過程中,鄧小平始終高度重視知識分子問題,并逐漸提出做好知識分子工作的策略方法。
(一)救濟知識分子,提高知識分子地位和待遇
既然知識分子是我們必不可缺的依靠力量,那么對知識分子的生活和工作我們就不能不管不顧,而是要考慮到,要照顧好。鄧小平在不同場合多次表示,一些教授的薪資定得比較低,應該按實際情況核加一點。他指出:“如果有技術有學問的人,抱著為吃飯不得已而教書的情緒,是不能進行教育改革的?!盵2]3251950年7月22日,在中共中央西南局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鄧小平強調(diào)救濟失業(yè)工人和知識分子,做好救災工作,有利于掌握主動權(quán),能夠為做好當年冬天和次年春天開始的反霸、清匪、減租和土地改革工作奠定基礎[2]P209。
鄧小平指出,除了救濟知識分子,為知識分子提供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外,還應該注意,知識分子是著有高文化、高素質(zhì)的群體,他們絕不會僅僅滿足于一粥一飯,他們還有其他方面的訴求。比如:十分熱愛自己的工作,希望勞動成果得到尊重和認同,熱衷于參政議政等。1950年3月,鄧小平在《學會管理城市加強農(nóng)村工作》中深刻地指出,過去,知識分子在蔣介石統(tǒng)治的年代沒有地位,現(xiàn)在已經(jīng)“換了人間”,如果再和以前一樣,會讓他們極度失望[2]118-119。因此,要盡可能地減輕知識分子的生活壓力,讓知識分子心情愉快地貢獻自己的聰明才智;同時,還要注意提高知識分子的地位,讓尊重知識分子在全社會蔚然成風。
(二)大膽使用知識分子,團結(jié)和爭取知識分子
西南解放之初,工作紛繁復雜,一方面要著手接管城市,另一方面要做好公糧征收、剿匪反霸、土地改革、減租退押、春耕生產(chǎn)等農(nóng)村工作,因此,需要大量的干部和管理人員。鄧小平睿智果敢,提出要團結(jié)和爭取廣大知識分子,大膽使用知識分子。1950年元月,鄧小平在重慶市第一屆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上號召大家團結(jié)起來戰(zhàn)勝困難。他認為團結(jié)的最好形式,就是通過各界人民代表會議、人民代表大會以及協(xié)商委員會,對各項事務進行經(jīng)常的協(xié)商,取得共識。他非常重視將群眾路線應用到實踐中去,積極發(fā)動群眾的力量[3]。他強調(diào)指出:“人民代表會議和協(xié)商委員會的工作能否做好,關鍵之一是共產(chǎn)黨員要善于以謙遜誠懇的態(tài)度與黨外人士共事?!盵4]1950年5月2日,鄧小平在西南軍區(qū)高級干部會議上傳達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時針對西南公糧征收工作指出:“凡是積極發(fā)動群眾,善于處理保甲問題,團結(jié)開明士紳,爭取農(nóng)村知識分子的,就辦得好?!盵2]1311950年7月31日,鄧小平在西南軍政委員會第一次全體委員會議第五次大會上強調(diào),我們必須團結(jié)農(nóng)村的革命知識分子和開明士紳參加到反霸、減租和退押運動中來,這對我們的工作益處很大[2]221。
然而,當時在西南,黨內(nèi)存在著關門主義傾向,認為知識分子不可靠,拒絕使用知識分子。針對此種錯誤傾向,鄧小平在中共重慶市第二次代表會議的報告中明確予以批評,他指出:“在農(nóng)村工作中,拒絕與開明士紳、知識分子合作。這些傾向都大大妨礙了黨的任務的貫徹執(zhí)行?!盵5]155他同時指出,相反,我們必須大膽使用當?shù)刂R分子。經(jīng)過短期培訓即可派出去當宣傳員,因為他們對本地情況熟悉,與群眾聯(lián)系有著天然的優(yōu)勢。當然,我們同樣要注意,知識分子中并不全是好的,不要把耳朵封起來、把眼睛閉起來,要把那些工作表現(xiàn)良好、與群眾有聯(lián)系的提拔起來,政治立場不好的清洗出去,工作能力不行的調(diào)去訓練[2]28。
(三)教育知識分子,開展思想改造運動*思想改造運動:指1951年至1952年在我國知識分子中開展的思想改造學習運動。這次運動的主要內(nèi)容是,組織知識分子學習歷史唯物論的基本原理,學習《共同綱領》,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清除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的政治思想影響,劃清敵我界限,樹立為人民服務的觀點。
舊知識分子大多出身于小資產(chǎn)階級和民族資產(chǎn)階級,他們的頭腦充滿著與生俱來的非無產(chǎn)階級意識。因此,我們應時刻、長期地注意教育知識分子。1951年,鄧小平在中共中央西南局召開的“七一”紀念活動上的報告中指出: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在革命斗爭中有一定程度的動搖性,無法想象“一個由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領導的、時而‘左’時而右的政黨能領導革命走向勝利”,毋庸諱言,我們黨的少數(shù)領導人也曾經(jīng)是小資產(chǎn)階級知識分子,但是他們經(jīng)過馬克思列寧主義思想的徹底改造,已經(jīng)成了為無產(chǎn)階級謀利益的忠實踐履者。知識分子若不經(jīng)過徹底的思想改造、革面洗心,“既不可能是一個好黨員,更不可能擔當起領導革命的責任”[2]391。1952年6月,鄧小平在《三反五反運動的總結(jié)》中說,知識分子在其未和群眾融合到一起的時候,他們的行動往往是動搖的,因此革命一到緊急關頭,就會有一部分知識分子脫離革命隊伍,甚至變成革命的敵人,“知識分子的這種缺點,只有在長期的群眾斗爭中才能克服”[2]537-538。
1951年11月,鄧小平針對一些學校只搞學業(yè)輕視政治的傾向指出,我們必須對西南教育界、文化界和各種知識分子廣泛地開展思想改造運動,“肅清帝國主義與封建主義反動思想的影響,批判各種違反人民利益的錯誤思想,確立新民主主義理論與實踐一致的教學方針,以適應國家建設的需要”[2]461。他還強調(diào),思想改造運動首當其沖的就是要對各種知識分子進行思想改造,這是我國在各方面徹底實現(xiàn)民主改革和逐步實行工業(yè)化的一個關鍵條件[2]460。不久,由鄧小平主持召開的西南軍政委員會第三次會議提出并通過了關于知識分子的思想改造運動這一重大事項,并將其作為次年的中心任務之一。鄧小平將會議情況報告至毛主席和中央,得到了毛主席的充分肯定[2]463。
三、鄧小平主政西南時期知識分子工作的當代啟示
鄧小平在主政西南時期對知識分子問題進行了深入的理論思考與實踐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識分子工作思想方法,對后來鄧小平開啟改革開放歷史征程以及當下的推進全面深化改革新征程有著重要的啟示意義。
(一)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形成尊重知識分子的良好風尚
知識分子是國家的寶貴財富,理應“像對待眼珠那樣”關心愛護。然而,在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知識分子往往抬不起頭,說不上話,地位十分低下。鄧小平敏銳地洞察到這一問題后強調(diào),知識分子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重要依靠力量之一,要極端重視和愛護知識分子。隨之實施了一系列提高知識分子社會地位和工資待遇的措施,充分調(diào)動了廣大知識分子投身于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6]。
當前,我國精英人才外流情況十分嚴重,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資料:1978—2014年,出國留學人員321.464 8萬人,學成回國留學人員170.415 1萬人,流失46.99%[7]。僅2014年出國留學人員就高達45.98萬人,而2014年學成回國留學人員為36.48萬人,流失20.66%[8]。雖然相較于過去,流失率呈現(xiàn)出逐年遞減的趨勢;但相較于世界上其他國家,中國仍然是最大人才流失國。造成這種情況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一些留學人員覺得在中國發(fā)展空間比國外更狹小,工資水平更低,待遇提不上來。這極大地影響了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進程。基于此,我們應該從鄧小平重視和愛護知識分子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中汲取智慧,切實提高知識分子的物質(zhì)和精神雙重待遇,減輕他們的就業(yè)和生活壓力,在全社會形成崇尚知識、尊重知識分子的良好風尚。唯有如此,才能挽留住我們的優(yōu)秀人才,同時也吸引更多的海外杰出人才,從而改變這種巨大的人才逆差狀況。
(二)要吸納黨外知識分子參政議政,形成踴躍建言獻策的生動局面
鄧小平在主政西南期間,始終注意團結(jié)知識分子和征求知識分子的意見,充分運用各界人民代表會議及其協(xié)商委員會,“使各種情況更容易了解,各種意見更容易集中”[2]351,各項工作更容易推進。鄧小平在西南的工作實踐雄辯地證明,凡是在敢于讓黨外知識分子參政議政、與他們充分協(xié)商的地方,工作都比較順利。這些都是鄧小平批判性思維付諸實踐的結(jié)果[9]。
現(xiàn)階段,我國經(jīng)濟正處于“三期疊加期”,發(fā)展面臨諸多突出矛盾和挑戰(zhàn),諸如安全生產(chǎn)問題、生態(tài)環(huán)境問題、就業(yè)問題、食品藥品安全問題等。解決這些矛盾的最好辦法是,通過各級人民代表大會、各級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專家聽證會、民主座談會、專家論證會等多種形式,給廣大知識分子提供一個暢通的利益表達的渠道和建言獻策的平臺,這樣既有利于爭取和團結(jié)知識分子,又有利于提高決策的科學性。
(三)要加強對黨外知識分子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形成同舟共濟的密切關系
在鄧小平看來,使黨外知識分子“參加思想改造運動,努力改造和提高自己,確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2]461極端重要。因為他們立場各異、思想觀點紛呈,有的并不信仰甚至排斥馬克思主義和共產(chǎn)主義,而且其言論對社會各界的影響大;所以如果改造知識分子的工作做不好,黨內(nèi)黨外的思想不能統(tǒng)一,任他們“胡言亂語”,對黨的事業(yè)危害極大。
在當今意識形態(tài)逐漸多元化的世情下,一些黨外知識分子信奉的是西方政治理論,崇尚的是西式話語體系下的“自由”“民主”,甚至公開制造一些反共言論,煽動群眾,提出“輪流坐莊”的無理要求,這正中西方敵對勢力的圈套。因此,我們要提高警惕,積極應對,加強和鞏固馬克思主義的政治領導地位,花大力氣做好黨外知識分子這一“關鍵少數(shù)”的思想政治工作,與黨外知識分子齊心協(xié)力、同舟共濟,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共同奮斗!
總之,鄧小平在主政西南時期對知識分子問題進行了開創(chuàng)性探索,提出了一系列精辟的知識分子工作的思想和觀點,閃現(xiàn)出絢爛的思想火花,取得了豐碩的理論和實踐成果,彰顯出鄧小平高超的戰(zhàn)略眼光和博大的胸襟,為西南地區(qū)繁榮穩(wěn)定做出了卓越貢獻,更為當前和今后開展知識分子工作提供了理論指南和思想啟迪。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重慶市委員會.鄧小平西南工作文集[M].重慶:重慶出版社,2006.
[3]吳鎮(zhèn)清.鄧小平主政西南局時期對群眾路線的實踐[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14(6):34-38.
[4]鄧小平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5]鄧小平.團結(jié)起來 戰(zhàn)勝困難[N].新華日報,1950-01-31.
[6]袁冬梅.中共西南局民族工作的歷史實踐與現(xiàn)實啟示[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4(7):16-21.
[7]中華人民共和國統(tǒng)計局.中國統(tǒng)計年鑒——2014[EB/OL].[2015-06-25].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4/indexch.htm.
[8]中華人民共和國統(tǒng)計局.國家數(shù)據(jù)·出國留學人員[EB/OL].[2015-06-22].http://data.stats.gov.cn/search.htm?s=出國留學人員.
[9]林勝強,周曉敏.鄧小平批判性思維的生成及其實踐[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4(7):7-11.
(責任編輯張佑法)
Study on DENG Xiao-ping’s Work on Intellectuals’ Issues During His Administrating the Southwest of China
XIE Zhuo-zhi
(College of Marxism,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4, China)
Abstract:DENG Xiao-ping made a groundbreaking exploration of the intellectuals’ issues under his administrating the southwest of China. He fully recognized the importance and urgency of the intellectuals’ issu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outhwest area’s regime is inseparable from intellectuals; Southwest area’s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inseparable from intellectuals; Southwest area’s social stability is inseparable from intellectuals. DENG Xiao-ping put forward clearly the strategies and approaches towards intellectuals: first, relief intellectuals and improve their status and treatment; second, unite and employ intellectuals; third, guide the intellectuals and launch a Thought Reform. Reviewing DENG Xiao-ping’s thoughts on intellectuals during his administrating the Southwest of China has a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maintaining and consolidating the foundation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s ruling position both in the present and future.
Key words:DENG Xiao-ping; Southwest period; intellectual
收稿日期:2015-10-28
基金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西部項目“新中國成立初期黨領導社會建設的歷史經(jīng)驗研究”(12XDJ016)
作者簡介:謝卓芝(1993—),男,湖南漣源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共產(chǎn)黨領袖人物。
doi:10.3969/j.issn.1674-8425(s).2016.05.014
中圖分類號:A8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8425(2016)05-0106-05
引用格式:謝卓芝.鄧小平主政西南時期的知識分子工作研究[J].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6(5):106-110.
Citation format:XIE Zhuo-zhi.Study on DENG Xiao-ping’s Work on Intellectuals’ Issues During His Administrating the Southwest of China[J].Journal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ocial Science),2016(5):106-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