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閩南話詞匯主要來源的探討

        2016-03-22 08:25:23張嘉星
        閩臺文化研究 2016年3期
        關(guān)鍵詞:閩南話閩南現(xiàn)代漢語

        張嘉星

        (閩南師范大學 閩南文化研究中心 福建 漳州363000)

        閩南話詞匯主要來源的探討

        張嘉星

        (閩南師范大學 閩南文化研究中心 福建 漳州363000)

        閩南話向來以和普通話差異大著稱,以至于時或被當成外語或民族語來看待。然而實際上,閩南話詞匯的主體是與古今漢語共用的漢語源詞,其中吸收“五四”以來現(xiàn)代漢語的口語詞匯,其詞形和詞義在閩南方言里基本不變,而只將語音轉(zhuǎn)讀為方音即可,此即“對音詞”。閩南話和古今漢語共用、通用的詞匯,與數(shù)量不多的古閩越底層詞和馬來語、歐洲語、日語外來詞的地位大不相同,其重要性自不待言。然而對于古今漢語詞匯在閩南話中的具體表現(xiàn),卻未得到學界的應(yīng)有關(guān)注。

        閩南話詞匯;詞源;古代漢語;現(xiàn)代漢語

        閩南話詞匯按照來源的時代先后,可分為下面幾種情況:第一種是古閩越語底層詞,數(shù)量極少,然而生命力頑強,并且在南方各漢語方言里具有一定的共通性,有的仍看得出與南方少數(shù)民族語言同源;第二種是區(qū)域性漢語特有詞,有些是別的方言少用、不用的古代漢語詞匯,卻是閩南話的基本詞和常用詞,往往具有很強的構(gòu)詞能力,也有中原漢民進入閩南后,運用漢語根詞創(chuàng)造出來的區(qū)域性詞語,多難與古漢語詞“一刀切”;第三種主要是16世紀以來的外來語借詞,大多是從南洋群島流入的馬來語借詞和西方語源外來詞,也包括了后來的日語語源詞;第四是吸收“五四”以來的現(xiàn)代漢語口語詞匯,在方言里詞形和詞義基本不變,只將語音轉(zhuǎn)為方音,運用方便,此即所謂“對音詞”。如果給這四個來源的詞匯量排序,則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對音詞約占閩南話詞匯的2/3,且在當前呈現(xiàn)著日漸上升的趨勢;其次是古漢語遺存詞,而古閩越語底層詞和多語源外來詞的數(shù)量,僅各約200個上下。由此可見,和古今漢語同形同義的詞語占了閩南話詞匯的絕大多數(shù),其重要性不言自明。然而,方言學界大多只關(guān)注方言特有詞,對于和共同語共用、通用的詞語則向少討論。為此,筆者擬對這一問題加以探討,以期引起有關(guān)方面的重視。

        一、普—方共用語匯:方言對音詞及其性質(zhì)

        普,指普通話;方,這里指方言。普通話和方言存在著一大批共用的詞語,數(shù)量龐大,在閩南方言也是如此。這是因為閩南話區(qū)向來有方言與共同語同存并用的好傳統(tǒng),在詞匯方面即表現(xiàn)為方言對共同語的共通共融性。顯然,閩南話詞匯的主體是與所有方言共同繼承自古代漢語的詞匯和與普通話共用的現(xiàn)代漢語詞匯,這一性質(zhì)充分表明閩南話是現(xiàn)代漢語的區(qū)域性分支,而不是獨立的語種或語系。

        方言和共同語普通話共用的詞匯很多,有相當一部分詞語共同直接繼承自古代漢語,比如下面古今通用的基本詞匯中的核心詞,既是古今高頻詞,也是閩南話的高頻詞:

        天文地理:天、地、日、月、山、石、土、風、雨、水、雷、火、草、木、花、果、人、牛、馬、鳥、雞、鴨

        人體部位:頭、身、手、足、耳、鼻、目、口、牙、心、肝、膽、胃、肺、腹

        親屬稱謂:祖、公、父、母、兄、弟、姊、妹、子、孫、叔、伯、舅、姨、娘

        日用器具:飯、菜、鍋、碗、桌、椅、床、門、窗、衣、被、針、線、布、刀、筆

        動作行為:起、立、坐、臥、煮、食、飲、吹、談、吐、生、死、來、去、上、下

        性質(zhì)狀態(tài):大、小、高、低、長、短、正、反、好、歹、冷、熱、老、少、強、弱

        從上面100個高頻單音詞可以看到,它們無論在古代漢語或是現(xiàn)代漢語普通話(臺灣稱“國語”,以下簡稱普通話)及所有漢語方言里,都是使用頻率極高的核心詞,其詞義、詞形固定,表現(xiàn)了語言詞匯的超級穩(wěn)定性。這充分說明古代語詞是現(xiàn)代漢語及其方言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都進入了當今各地方言口語。也有一些諸如“如果”、“而且”等古代漢語關(guān)聯(lián)詞和包含了古代漢語語素的方位詞語“之前、此后、其中”等等,以及典出《山海經(jīng)》神話傳說的“精衛(wèi)填?!?,《周易·恒》“從一而終”,《墨子·修身》“功成名遂”,《論語》“言必有中”、“因人廢言”,《詩經(jīng)·小雅·巧言》“巧言如簧”、《周南·桃之夭夭》“之子于歸”,《莊子》“東施效顰”(天運)、“害群之馬”(徐無鬼)、“失之交臂”(田子方),《呂氏春秋·察今》“刻舟求劍”,《荀子·正名》“約定俗成”,《韓非子·難勢》“自相矛盾”等,《左傳》昭公十七年“除舊布新”、僖公五年“一國三公”,(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入木三分”,(漢)司馬遷《報任安書》“人非草木”等等古代語匯,也都是現(xiàn)代漢語和方言詞匯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其中的常用書面語。即便有些古語詞在閩南內(nèi)地已經(jīng)陌生了,消失了,臺灣話卻還保留著,比如古代、近代、民國年間的【次長】、【里長】、【保正】等詞語[1],臺灣至今仍在使用著。

        然而,由于方言的最主要差異是方音差異,使得語音研究成為方言學的主攻方向,其次才研究方言詞匯和語法差異,方言辭書的編撰也大多集中于方言特有詞匯的收集和比較上,這便不可避免地忽略了與共同語共用的對音詞研究。又因為方言對音詞及其與共同語的語源研究、共性研究之不足,以至于古今漢語語詞在各地方言中占著多大的比重,至今仍是一筆糊涂賬。就閩南話詞匯而言,其主體應(yīng)是現(xiàn)代漢語詞,這在漢語北方話閩南話雙語詞典已有所體現(xiàn)[2],然而對于方言詞匯和共同語詞匯的共用性和互融性,仍是少人關(guān)注,更何況漢語高頻字與核心詞匯確實很難古今“一刀切”。

        那么,方言和共同語共用的詞語屬于何種性質(zhì)?我們說,它應(yīng)屬于詞形(主要指漢字的字形)和詞義對等不變的對音詞。這只要同外來語借詞比較一下便不難理解。

        外語詞的轉(zhuǎn)用,通常有意譯、音譯、音意結(jié)合三種方法,其中的音譯屬于別的語種對來源語的語音轉(zhuǎn)寫,和對音詞有些相似,有的學者便把方言對音詞等同為外來借詞或音譯詞。對此筆者不敢茍同,主要理由有三:

        第一,音譯詞通常產(chǎn)生于不同的語種之間,而非產(chǎn)生于方言與共同語之間,后者屬于同一種語種的不同區(qū)域的方言,而不是不同的語種或語言,因而,方言對共同語詞匯的轉(zhuǎn)寫不屬于音譯,而是“對音詞”。

        第二,輸入語對來源語的音譯,要求讀音相同或相似,音譯字的轉(zhuǎn)寫只取其音、不取其義,例如外來音譯詞“沙發(fā)”和“迪士尼”,同記音字“沙”和“發(fā)”的字義無關(guān),也不是什么“迪士”的“尼”或者“迪”的“士尼”或“迪”、“士”、“尼”的組合,而僅僅是用漢字音來模擬來源語的讀音罷了。方言對音詞卻非如此,它的詞形、詞義與共同語完全相同,差別僅在讀音,因而不是音譯詞。

        第三,方言和共同語的字音有的完全相同,有的部分不同,有音差的字詞之間有著整齊的語音對應(yīng)規(guī)律,可以類推;而不同語種的字詞之間卻沒有語音對應(yīng)關(guān)系,也不能類推。

        因此我們說,方言和共同語共用的詞語屬于對音詞,而不是音譯詞,兩者不能混淆,更不能等同。

        閩南話對音詞研究,主要見于廈門大學兩位教授的成果。首先是周長楫做過“對《普通話閩南方言大詞典》所收的58000多個詞條的粗略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閩南話“從普通話接受來的形同義同只是語音差異的所謂‘音譯詞’(即筆者所稱對音詞)有41000多條,占2/3左右;方言特有詞語16000多條,占1/3左右,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頻率是50%以上”[3]。周教授又說:方言特有詞“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頻率和進入基本詞匯范圍的量比普通話進入方言的詞語大”;后來又比較了《現(xiàn)代漢語頻率詞典》的前4000頻率詞目,廈門閩南話實詞只用方言特有詞、不用普通話詞語的,約占詞匯總量的29.8%,必用或只用普通話對音詞的約占詞匯總量的41.9%,普通話對音詞和方言特有詞兩用均可的則占詞匯總量的28.3%[4]??梢钥吹?,周教授的統(tǒng)計結(jié)果是存在詞頻差異的,之所以存在詞頻差異,應(yīng)是因為對象數(shù)據(jù)取材不一,也就是說,若不區(qū)分詞頻高低的話,方言特有詞語“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頻率是50%以上”;如果以《現(xiàn)代漢語頻率詞典》的前4000頻率詞觀照其在閩南話中的使用情況,則閩南話特有詞“約占詞匯總量的29.8%”。此外,周教授的另一成果《普通話閩南話對音詞部首檢字表》[5]收錄閩南話對音詞4313個;廈門大學林寶卿教授《普通話閩南話對音詞部首檢字表》收閩南話對音詞3357字[6],另一著作《閩南話與古漢語同源詞典》[7]則錄閩南話源自古代漢語的詞語約2000條。周、林兩教授的研究成果大致反映了閩南話與普通話共用字詞之大致狀況,即閩南話與古漢語同源的詞匯在2000個以上。對讀兩教授的對音詞研究數(shù)據(jù),可以看出兩者的收詞范圍不同,周表來自閩南話所有對音詞,故其41000個對音詞對應(yīng)著能產(chǎn)性高的根詞——漢字4313個;而林教授只收閩南話常用詞,故其字量為3357個,比周表少了957字,這可能是次常用字的字數(shù)。總之,閩南話詞匯約有50%~70%來自古今漢語共同語,方言特有詞在閩南話總詞匯量中不到1/3。

        作者周長楫林寶卿周長楫林寶卿年度1992 1999 2006 2007著述名 總詞量 對音詞 對音字 內(nèi)容略論閩南話詞匯與普通話詞匯的主要差異 58000 41000 不詳 古今漢語詞閩南話與古漢語同源詞典 2000+-2000+- 不詳普通話閩南話對音詞部首檢字表 不詳 不詳 4313 古今詞根和語素普通話閩南話對音詞筆畫檢字表 不詳 不詳 3357 常用詞根和語素

        然而林連通編審認為《現(xiàn)代漢語詞典》“有90%以上的詞,只要換上閩南話的讀音,就可以作為閩南話詞匯使用”[8],顯然認為閩南話與共同語共用的詞比例要比周教授的統(tǒng)計數(shù)據(jù)更高,只是這類詞在閩南話中占了多大比例,林編審未予說明。

        二、方言特有詞的主要來源

        閩南話特有詞包括別的方言未見和少用的古漢語詞、區(qū)域性漢語詞,以及少數(shù)閩越族遺留的底層語詞匯和馬來語借詞、西語借詞、日語借詞等,其主要來源是不同時期的古代漢語,又可分為:

        (一)源自古漢語常用詞

        閩南話向以“存古”著稱,以單音詞為主的詞匯系統(tǒng)也顯示其繼承于古代漢語的詞匯比別的方言多,上文有關(guān)天文地理、人體部位、親屬稱謂、日用器具、動作行為、性質(zhì)狀態(tài)五個門類共100個單音詞即其力證,為揭示詞匯的歷史層次提供了重要的佐證,具體的例證可謂不勝枚舉,因篇幅關(guān)系,茲以歷史時代為序略舉詞證于下:

        1、甲金文字詞遺存

        閩南話有些常用詞或常用義保留了商周時代的語義,在此基礎(chǔ)上產(chǎn)生一定的詞義演變,例如:

        【面】是臉中有目的樣子,人們熟悉的象形字,大致在中古時期被替換為“臉”。然而閩南話沒有接受“臉”,其“面”[bin6]仍是常用詞,可構(gòu)成很多和臉面有關(guān)的詞語:“面模、面形、面框、面水(“水”是名詞后綴)”都指臉盤、臉形,“面肉”指面部肌肉和容貌,“面色”既指臉色、也指面部表情,“面昌”則指面部表情,“面神”指神情,“面巾、面布”指洗臉的毛巾,“面桶、面盆”指洗臉盆,“面皮、面體皮”原指臉面、后來引申為“面子”,“無面、無面體皮”則指沒權(quán)沒勢四處失“面子”,“扳面”指翻臉,“漚屎面”比喻不高興的面部表情,“小七仔面”指滑稽的表情,方言成語“笑頭笑面”指笑臉迎人,“憂頭苦面”形容滿面憂愁;諺語“人面較好大印,薰支(煙卷)贏過介紹信”,其“面”正是臉面、面子的意思。

        【目】本義眼睛,也是人們耳熟能詳?shù)南笮巫?,約在中古時期被替換為“眼睛”,但閩南話仍沿用“目”字不變,構(gòu)詞能力強。例如“目蕊、烏目蕊”分別比喻眼睛、黑眼窩,“目白、白目”即眼白,“目仁”指眼珠或黑眼仁,“目色”既指顏色、也指眼界,“目沙”指沙眼,“目箍”指眼眶,“目尾”是眼角,“目毛”指睫毛,“目眉”指眼眉,“目蚶”比喻浮腫的下眼瞼,“目油、目汁、目滓”喻指眼淚,“目屎”即眼屎,“刺目”即刺眼,“目澀”指眼睛疲勞,“目花、目醪”指眼花,“目翳”即白內(nèi)障,“風目”、“目針”分別指遇風就流淚、“麥粒眼”等眼疾,“目鏡”即眼鏡,“目藥水、目藥膏”指分別眼藥水、眼藥膏,“倒吊目”形容吊眼梢,“紅目、赤目、赤目呆”原指紅眼病、后來比喻眼饞,“目色巧”夸贊觀察力強,“無目”罵人缺少觀察力,“大細目”指偏心眼,“好目神、好目色、目色巧”贊人察言觀色很細致,“目頭高”指眼界高,成語“嘴笑目笑”指喜笑顏開?!澳俊币惨隇樾】吡完P(guān)節(jié),前者如“網(wǎng)仔目”指網(wǎng)眼,“米篩目”原指篩子的小洞,后來用于指稱民間用米篩礤制以大米為原料的副食品,是有名的地方小吃。“目”的關(guān)節(jié)義則有“甘蔗目、腳目、手目”等,都指事物的關(guān)節(jié)處。

        【冊】象形字,甲金文為竹簡編串起來的樣子,義典冊,在秦漢以后漸漸被書面語“書”所替代,而在閩南話里既是高頻常用詞,又是區(qū)分閩語內(nèi)部方言歸屬的“特征詞”[9],凡說“讀冊”的是閩南話,說“讀書”的是閩東話和閩北話。閩南話的“冊”[tsheh7]字構(gòu)詞能力強,可以構(gòu)成“古冊”(古書)、“尫仔冊”(圖畫書)、“尫仔古冊”(連環(huán)畫小人書)、“冊店、古冊店”(書店、 舊書店)、“冊紙”(可以寫書印書的紙張)、“冊皮”(書的封面)、“佮冊”(給新書包書皮)、“冊簽”(書簽)、“冊包”(書包)、“教冊、教冊仔”(教書、教書匠)、“寫冊”(寫書)、“印冊”(印書)、“出冊”(出版圖書)、“印冊館”(印書館)、“看冊”(看書)、“讀冊”(讀書)、“買冊”(買書)、“借冊”(借書)、“還冊”(還書)、“新華冊店”(新華書店)等詞語,其中的“冊”都是“書”的代名詞。值得注意的是“讀冊”一詞原指讀書,后引申為上學,并出現(xiàn)了反義詞“放冊”——放學。

        【走】閩南音[tsau3],象形兼會意字,金文上部原為雙臂擺動的“大”,是人甩臂大步疾走的樣子,后來用腳形的“止”來增加示動功能,表示快步疾奔,與三只腳的“奔”(下面的“卉”是三個“止”的變形)為同源字。現(xiàn)普通話“走”指兩腳交互向前移動(《現(xiàn)代漢語詞典》),閩南話則用其原始義快步走,又引申為離開、躲避,構(gòu)成“走撞”(盲目奔波)、“走路”(逃跑、退路)、“走反”(逃難)、“走賊”(原指躲避盜賊,引申為躲藏)、“走命”(逃命)、“走閃”(躲避)、“走跳”(奔突、闖蕩)、“走拽、走精”(走樣)、“走腹肚”(拉肚子跑廁所)、“走關(guān)把關(guān)”(一種類似于捉迷藏的游戲)等,方言成語“行船走馬”則描寫了可快速行駛的代步工具船和馬。

        【行】閩南音[ki~a2],甲骨文像四通八達的路口,引申為通行、行。普通話指兩腳交互向前移動的“走”的意思,閩南話用“行”表示,是一般的行走,比如“行路”指走路,“行動”即走動,“行徙”是行動、移動,“行踏”指親友間的相互探訪和往來,“行行”指隨意走走,“行山”指探風水、掃墓,“行拳、行拳頭”指練拳術(shù),“行倒退、倒退行”則指反向行走,“行會振動”指走得動,“行好”即走好,“行會去、行勿會去”,分別指走得動、走不動,“行短路”是尋短見“行運”指走運,“行氣”指管用有效果,“行棋”即下棋。

        【經(jīng)】象形字,原指織布機的縱線?!俄n非子·外儲說右上第三十四》:“吳起……使其妻織組而幅狹于度。吳子使更之。其妻對曰:‘諾。’及成復(fù)度之,果不中度,吳子大怒?!崾冀?jīng)之,而不可更也?!眳瞧薜囊馑际强棛C的經(jīng)線一旦設(shè)置好,便無法中途改變,“經(jīng)”用的是引申義。閩南話“經(jīng)”[k~i1]多近引申為編織動作,例如諺語“娘著親生,布著親經(jīng)·”指親娘最好,親自紡織的布最佳,都強調(diào)親力親為的重要性;“蜘蛛經(jīng)·絲”里則引申為纏繞。

        【古】《說文》:“古,故也,從十口,識前言者也?!卑自挵妗墩f文解字》釋:“古,故舊,字形采用‘十、口’會義,表示能記憶先人圣語的人?!惫P者認為“古”之所以從“十”會義,是因為“十”字代表著縱向的時間概念和橫向的空間概念,用現(xiàn)代語言來說,即自古以來口耳相傳的先人事跡和言談。閩南話“古”保留的正是原始義、古義,引申為故事傳說,而“故事”的本義即過往的“前人言”、“先人圣語”等流傳于各地的歷史事跡,既可單用表示故事傳說,也可構(gòu)成動賓詞組【講古】、【聽古】,還可表示名詞性詞組,例如笑話義的【暢[thi5]古】、【笑古】,吹??鋸埖墓适隆綶ham5]古】和童話故事【囝仔古】等。

        2、先秦語匯遺存

        【糜】閩南音[be2],粥、稀飯?!抖Y記·問喪》:“水漿不入口,三日不舉火,故鄰里為之糜粥以飲食之。”(唐)孔穎達疏云:“糜厚而粥薄?!币馑际侵啾取懊印鼻逑?,“糜”比稀粥濃稠,閩南人用【糜】來指代北方話的粥、稀飯,是每日必用的常用口頭語,如“菜糜、肉糜、雞仔糜、鴨仔糜”分別指摻了菜、肉、雞肉鴨肉煮成的美味粥品,“龍眼干糜”是摻了桂圓干的甜食補品,“貓仔糜”則是米和肉、菜、各種海鮮合煮的著名地方小吃,味道鮮美。

        【潘】、【米潘】閩南音[phun1]、[bi3 phun1],都指淘米水,《禮記·內(nèi)則》:“其間面垢,燂潘請靧;足垢,燂湯請洗?!保h)鄭玄注:“潘·,米瀾也?!泵诪懠疵诇?。(晉)呂忱《字林》亦稱:“淅米汁也,江南名‘潘·’?!碧拼p音節(jié)化,成為“米潘”。《新唐書·南蠻傳·南詔上》:“歲中紐莎縻之,飲以米·潘·,七年可御,日馳數(shù)百里。”現(xiàn)閩南話既單說“潘”,也說“米潘”。閩南諺語“做豬著食潘·,做嬤著惜孫”,意為祖母疼愛、管帶孫子就像豬喜歡吃淘米水一樣出自天然,看來直接繼承了《禮記》的說法。

        【有身】閩南音[u6 sin1],義懷孕,是閩南話常用口頭語,語見《詩經(jīng)·大雅·大明》:“大飪有·身·,生此文王?!遍}臺地區(qū)賀新婚的“四句聯(lián)”有云:“現(xiàn)在有·身·三月日,包你會生莫嫌遲”,用法同《詩經(jīng)》,可見歷時久遠。

        3、漢魏六朝口頭語遺存

        【姐】《說文》:“蜀謂母曰姐?!薄敖恪弊謴呐畯那遥扒摇笔悄懈南笮?,引申為祖先,后來增添示義的偏旁“示”和“女”,分化為男、女始祖的“祖”和“姐”。(宋)葉紹翁《憲圣不妒忌之行》載:“宋高宗與吳后語,稱其母韋后為姐姐?!保?0]。這一稱謂在閩南地區(qū)一直保留到“文革”前,大部分中老年人和農(nóng)村人都把母親叫【阿·姐·】[a1 tsia3],改稱“阿媽”則是“文革”以來的事。另外,閩南民間信仰也把庇佑幼兒的神明床母娘·娘叫做“床姐、姐母、姐婆祖”等,“姐”都用其初始義。

        【大家】閩南音白讀[tua6 ke1],婆婆,丈夫的·母·親?!丁x書·烈女傳·孟昶妻周氏》曰:“事之不成,當于奚官中奉養(yǎng)大·家·?!遍}南話日常都管婆婆叫“大家”,民諺云:“大·家·有嘴,新婦無嘴”,意思是婆媳產(chǎn)生矛盾時,媳婦應(yīng)尊重、謙讓婆婆,即便受了委屈,也不得言語頂撞。

        【新婦】[sin1 po6],閩南指兒媳,語見《后漢書·列女傳》:“郁父偉謂阿(人名,偉的兒媳)曰:‘新·婦·賢者女,當以匡道夫。郁之不改新·婦過?!保ㄇ澹S生《義府·新婦》注:“漢以還,呼子婦為新·婦·?!爆F(xiàn)閩南話不但公婆喚兒媳為“新婦”,而且是表示兒媳婦的當用詞語。

        【腡】指紋的一種形狀。(晉)葛洪《西京雜記》卷四云:“衛(wèi)將軍青生子,或有獻馬者,乃命其子曰腡·,字叔馬?!保ㄋ危稄V韻》注:“指紋形也?!比祟惖闹讣y有多種形狀,閩南人把手指肚兒的螺旋狀手紋叫做“腡”[lue2],把類似逗號狀的手紋叫做“畚箕”,還流傳著版本不一的《手腡歌》,以說明人的命運同十指的“腡”數(shù)息息相關(guān)[11]。

        【雅】劉淇《助字辨略》釋:“猶云極也?!比菰捰米鞅硎咀罡叱潭鹊母痹~,詞義略有變化,例如“雅好、雅快、雅急心”分別表示很好、很快、很著急。

        4、唐宋口頭語遺存

        【青盲】閩南音[tsh 1 mi2],指目盲、眼瞎?!对姟ご笱拧れ`臺》:“矇瞍奏公?!保ㄌ疲┛追f達疏:“有眸子而無見,曰矇,即今之青盲者也?!边@是孔疏用唐時語注古書的例子,說明“青盲”通行唐代。閩南至今沿用這一說法,例如“·青盲·?!敝肝拿?,“青·盲·呣驚銃”意如眼不見為凈,“掩青·盲·間”是蒙眼捉迷藏游戲。在閩南語俗諺里,“青盲”的動物是有福氣的,比如“青·盲·雞啄著蟲”、“青·盲·雞啄好米”說瞎眼雞反而有啄到蟲子享受好米的好福分。

        【舊年】閩南話把新舊年之交的那段時間稱為“新年頭,舊·年·[ku6 ni2]尾”,表示去年的意思。(唐)張說《蘇幕遮》詩云:“惟愿圣君無限壽,長取新年續(xù)舊·年·?!保ㄌ疲┩鯙场洞伪惫躺较隆吩唬骸昂H丈鷼堃?,江春入舊·年·。”兩個“舊年”都指去年。閩南話沿用了唐代這一說法,是常用詞。

        【保庇】閩南音[po3 pi5],意思是庇護、庇佑?!顿Y治通鑒·唐肅宗至德二載》:“安祿山所署河南尹張萬頃,獨以在賊中能保庇百姓不坐。”由于閩南人有著泛崇拜民俗文化心理,因而該詞在閩南語區(qū)運用廣泛,尤其在巡廟、進香和哺育嬰幼兒階段,家人和自己有了“身苦病痛”(指生病)時,“保庇”這個詞便時時掛在嘴上。閩南人認為,“有點香,有保·庇·;有燒金,有香味”,只要敬奉神明,就會得到庇蔭和回報。

        (二)方言新創(chuàng)特有詞

        閩南話的根詞大多古今漢語通用,有的用其新創(chuàng)詞語,有的采用了同形異讀異義詞,有的用其稀用義項或轉(zhuǎn)義來表達新的意義,只有少數(shù)為低詞頻稀用詞。北方人對此可能聽不懂,然而通過書面的交往,一般能夠“見字”而知義,例如:

        1、以漢語常用根詞創(chuàng)新詞

        閩南話【娘爸】、【娘禮】分別是父親、母親,【母舅】指舅舅,【母姨】是姨母,【叔爺】指叔叔,【鼻】則有鼻子、鼻涕、聞嗅三個基本義,【大頭拇】指大拇指,【批】指書信,【煞神】、【白腳蹄】、【烏腳蹄】均指不吉利的人,【娘仔】稱年輕姑娘,【鶯哥】是鸚鵡,【挽】是摘取,【現(xiàn)世、泄敗】義丟人現(xiàn)眼,【越頭】指回頭,【拍無去】意丟失,【心適】指風趣而又新奇,【有影】的意思是真實的,【無影】指假的,【拍折鼓柄】的字面義是折斷鼓槌,因“鼓”與表示故事的“古”諧音,便成為打斷別人話頭的雙關(guān)語。再如農(nóng)耕詞匯的【摔桶】是打谷桶,【桶梯】是放在【摔桶】里摔打稻草、為水稻脫粒的短梯形的農(nóng)具。動詞【呵咾】指夸獎。常用虛字眼【局】表示必然、必定,【局不局】指不得已而又必須,只好;“姑”有姑且暫且義,構(gòu)成【姑不將】、【姑不二將】,意指姑且、不得已、只好。不難看到,這些詞語的構(gòu)詞成分大多都是古代漢語、現(xiàn)代漢語高頻根詞,卻能組合成區(qū)域性很強的方言特有詞語。更典型的如下面三例:

        【細】位列現(xiàn)代漢語6763字頻第575位,古籍用字(11522)字頻表列為第1093位,義與“粗”相對,其“小”義普通話不常用。閩南話【細】[sue5],幾為“小”的代名詞,可組成“大細”(大?。ⅰ凹殏€”(體積小)、“細位”(占地?。?、“細班”(人數(shù)少的小班級)、“細空”(洞孔?。ⅰ凹毩Α保庑。?、“細姨”(小老婆)、“細姑”(小姑)、“細叔”(小叔子)、“細病”(罵人話,飯桶)等。由【細】構(gòu)成的詞語具有一定的能產(chǎn)性,一如“細漢”指個子小或年齡小,可以組成“細漢囝”(末子)、“細漢時”(小時候)等詞語;二是“細只”指個體小,可構(gòu)成“細只?!?、“細只馬”、“細只田蛤仔”(小青蛙)等;三如“細尾”也指個體小和小的條狀物,可用在一些名詞前面組合成“細尾魚”、“細尾鰻”、“細尾蛇”等詞組;四如“細?!敝割w粒小,也可構(gòu)成“細粒米”、“細粒子”(身材瘦?。ⅰ凹毩LO果”、“細粒龍眼”等詞組;“細囝”即兒女、兒童,可以構(gòu)成“細囝歌”(兒歌、童謠)、“細囝物”(兒童用品)等詞組。

        【拍】閩南音[phah7],是近古后起字,古籍不常見,現(xiàn)代漢語6763字頻位列第692位?!芭摹钡默F(xiàn)代義是用手掌拍打,所構(gòu)詞拍打、拍案而起、拍巴掌、拍板、拍電報、拍馬屁的動作具有直觀性?!九摹吭陂}南語里卻相當于“打”。因而,閩南話把打架叫“相拍”,打手叫“拍手”,打人叫“拍人”,打字叫“拍字”,打針叫“拍針”,打仗稱“拍戰(zhàn)”,打翻在地叫“拍倒去”,東西掉落稱“拍交落、拍交溜”,丟失稱“拍無去、拍呣見”,轉(zhuǎn)圈稱“拍箍、拍遨、拍大環(huán)”,說白了稱“拍白講”,打招呼稱“拍招呼”等,是詞義泛化的“萬能動詞”?!堕}南方言大詞典》共收“拍”字頭正式詞條89條,可見其構(gòu)詞能力之強。

        【食】位列6763個現(xiàn)代漢語字頻第1015位,古籍用字(11522)字頻表位列第1093,閩南文讀[sit8]只用于“食物、食品、食堂”等書面語,白讀音[tsiah8],既是普通話“吃”的替代語,同時也兼指吸、喝,例如“食薰”(抽煙)、“食水”(喝水),并且增加了“以某種技術(shù)、手段為生”的新義,構(gòu)詞能力強,除了《閩南方言大詞典》所收“食”字頭75個詞條外,尚有“食錢”、“食鐳”(貪財;費錢)、“食會消”(吃得消)、“食勿會消”(吃不消)等詞語?!笆场币部蓸?gòu)成“乞食”(乞丐)、“趁食、賺食”(賺錢維生)、“大食”(食量大)、“細食”(飯量小)、“小食”(小吃;淺嘗即止)、“好食”(好吃)、“歹食”(難吃)、“款款仔食”(慢慢吃)、“緊食”(趕快吃)等詞語,在此基礎(chǔ)上派生出“大食神”、“大食虎”(食量大的人、貪吃的人)、“食食叫”(整天把吃掛在嘴上)、“食錢仔老爹”(貪官)、“食便用現(xiàn)”(吃現(xiàn)成飯、花現(xiàn)成的錢)、“老食新”(欺生)、“食祖公業(yè)仔”(靠祖產(chǎn)生活)、“食爸母”(啃老族)、“食兄弟”(靠兄弟養(yǎng)活)、“食家己”(自己養(yǎng)活自己)、“食健”(靠才干安身立命)、“食命”(靠好運氣過日子)等詞群。

        2、啟用漢語稀用詞

        閩南話也啟用了一些古今漢語不常用的字詞來充當自己的常用詞,比如名詞【晡】指半天,【埔】是平地;【脯】本指肉干,意義擴大后,可構(gòu)成“菜脯”(蘿卜干),“衫仔脯”指不成形的破衣爛衫,【粙】是稻子,【粿】指米糕,【粢】指糍粑,【鵠、鵠、鴣】都指老鷹,【簳】指容器的蓋子,【笚】指小魚簍,【簳仔】、【笳篛】、【笳籮】是大小不一的竹編匾具,【箢仔】指秤盤,【谷笪】為竹編曬谷用的席子,【粟木盛】為裝稻谷的小倉房。動詞如【箠】指小棍,【抔】指將細瑣雜物歸攏在一起;【揾】是蘸、沾,【揕】指扔,【搦】是捉捕,【】以物擊打,【嗵】是可以,【扂】是在和躲藏的意思,【】也指躲藏;【趖】原義走走坐坐,后來引申為閑逛、拖拉延遲。形容詞如【】指身材高,【痟】、【倥】指瘋癲,【痡】指身體干瘦,【冇】指空而不實,【瘕痀】形容駝背等。也有些閩南方言詞表達的是古義,比如【筅】,《廣韻》:“筅帚,飯具”,原指鍋刷,閩南話泛指小刷子,可構(gòu)成“鼎筅”、“竹筅”、“尿桶筅”、“筅仔”等。再如【墘】字,邊緣的意思,《現(xiàn)代漢語詞典》注:“車路墘,地名,在臺灣”,表明它是閩南話詞語,可組成“碗墘”(碗沿)、“鼎墘”(鍋邊)、“硶墘”(屋檐下的臺階)、“溪墘”(河邊)等詞語?!緢帷苛x水田,《現(xiàn)代漢語詞典》標為方言,“塍”的異體字,閩南音[tshan2],訓讀字“田”,可構(gòu)成“山堘、水堘、堘地、堘底、堘園、堘岸、堘墘、瘦堘、堘水、好堘、歹堘、堘土”和“堘主、堘租、堘丘、買堘、賣堘、分堘、做堘、做堘人、做堘兄”等詞語,“堘蝧”、“堘螟”是蜻蜓。三如【垟】,《現(xiàn)代漢語詞典》標為方言用字,釋“田地”,所舉帶“垟”字的地名均在浙江,閩南話或作“洋”[i 2],指大片平坦的田園,可構(gòu)成“草”、“山”、“?!?、“溪”、“沙”、“大小”等詞語。【枋】閩南音[pa1],《現(xiàn)代漢語詞典》釋“古書上說的一種樹”,閩南話指平整的木板,可構(gòu)成“柴枋、床枋、堵枋、壁枋、隔枋、鐐枋(鋸成木板)”等詞語。四如形容味覺清淡無味的【漸食】[tsi 3],《廣韻》注“子冉切,食薄味也”,《集韻》注“食無味也”,可謂音真義切。

        3、用漢語詞構(gòu)成異義詞

        閩南話利用漢語詞讀音和詞義的變化,可創(chuàng)造出新的詞義,從而構(gòu)成不同的異義詞。請看:

        共同語原詞原義 閩南話對音特有義

        【麥穗】[beh8 sui6]麥子結(jié)的穗 玉米

        【豆油】[tau6 iu2]黃豆壓榨出來的油(閩南稱豆仔油) 醬油

        【手指】[tshiu3 tsi3]手指頭 戒指

        【大官】[tua6ku 1]級別高的官員 公公

        【后頭】[au6 tshau2]后面 娘家

        【得失】[tik7 sit7]所得和所失 得罪

        【精神】[tsi 1 sin2]人的思維、意識和精神狀態(tài) 醒,警覺

        【雕琢】[tiau1 t k7]雕刻;修飾 管教、督促

        【大氣】[tua6 khi5]地球外圍的氣體 形容很生氣

        【冤家】[uan1 ke1]仇人;死對頭 吵架

        4、用漢語詞構(gòu)成異讀異義詞

        如前所言,閩南話文白兩讀豐富,可以利用這一特點而創(chuàng)作漢語異讀異義詞,從而形成同形異音異義的一形二音多義詞,下面聊舉幾例:

        文讀現(xiàn)代義 白讀古義/方言義

        【鼓吹】[k 3 tshui1]宣傳、倡導 [k 3 tshue1]喇叭

        【節(jié)目】[tsiat7 b k8]戲曲目錄;媒體的項目 [tsat7 bak8]關(guān)節(jié);事物的關(guān)鍵處

        【老師】[lau6/lo3 su1]傳授知識文化的人 [lau6 sai1]老師傅

        上例的【鼓吹】白讀音是名詞性偏義詞,指喇叭,而后起的書面義則用文讀音表示,義為動詞性的宣傳與倡導,兩義判然?!竟?jié)目】的白讀音保留了關(guān)節(jié)、關(guān)鍵處的古義,而文讀音才承載現(xiàn)代義。略有不同的是【老師】一詞,其文讀音是后起義傳授知識文化的人,白讀音則表達方言義(詳細內(nèi)容可參見下文的文白異讀構(gòu)詞法)。

        5、新創(chuàng)漢字詞

        閩南話有幾個使用頻率高,卻沒有相應(yīng)漢字的單音節(jié)方言詞,學術(shù)界和民間通常認為其中有一些是閩越語言底層詞,也有一些因為古今音變關(guān)系而認不出其原本是哪個字。由于這類詞語大多沒有相應(yīng)的漢字可記錄,民眾便用自造字的辦法來書寫。比如高頻否定詞[bue6]是“勿”與“會”的合音,便采用了會意的方法創(chuàng)造【勿會】字;相似的是“勿”和“愛”[mai5]的合音字,用自造字【勿愛】;和肩部、手部動作有關(guān)的[giah8]表示舉高、扛起的意思,造出會意的【扌舉】字;爬高的[peh7]用會意的【】,眨眼睛的[nih7]用【目聶】,腮幫子的[phue3]用【卑頁】,聲音響起和響亮用【耳真】[tan2],舵手“[tai]公”用【舟代公】,復(fù)數(shù)第三人稱代詞“他們”之[in1]寫為【亻因】,女仆義的[kan3]用【女簡】,系繩子拴牛羊的用小木樁【木土】[khik8],稱贊別人能干的【敖力】[gau2],表示石落水中聲音之“丼”[th m1],都是閩南話新創(chuàng)漢字詞。這些閩南地區(qū)的自創(chuàng)會意漢字,早在以《荔鏡記》為代表的1566年以來的通俗劇本里,就已廣泛運用。這些俗字、土字甚至進入了西班牙多明我會傳教士Juan Cobo(1541~ 1592)所編Doctrina Christiana en letra y langua china,據(jù)稱這本閩南語《漢語基督教教義書》的年代僅略晚于1566年建陽麻沙本閩南戲文《荔鏡記》,“兩者漢字的選用相當近似”[12]。

        綜上所論,閩南話詞匯的主體是與現(xiàn)代漢語共用的對音詞。閩南方言特有詞有相當一部分保留了甲金文時代、秦漢、唐宋各個歷史時代的用法,也有用古今漢語通用詞作根詞所創(chuàng)造的新詞,以及采用異讀方法產(chǎn)生的新詞,用古今漢語的稀用義項或轉(zhuǎn)義來表達新義,新創(chuàng)俗字來適應(yīng)方音表達的需要等。至于閩南話常用語匯還包括了一些殘存的百越底層詞語,例如爛泥田的【畓】[lam],物體邊沿的【墘】[k 2],青蛙【蛤】[kap7]等,似乎為數(shù)不少,然而方言學專家李如龍教授曾坦言說:“在數(shù)以萬計的詞語之中,真正經(jīng)得起推敲的百越‘底層’詞恐怕很難上百?!保?3]至于馬來語、歐洲語、日語外來詞的總量不會超過300個,在詞匯的大海洋里可謂滄海一粟。這里就不一一列舉了。

        注釋:

        [1]【次長】,北洋時期官名,凡中央政府各部部長稱總長,副部長為次長,國民政府時期改稱部長,臺灣從1937年起改回總長、次長稱謂。【里長】,大陸鄉(xiāng)鎮(zhèn)的村長或村委書記,城鎮(zhèn)的街道居委會主任;【保正】,古代農(nóng)村每十戶為一保、設(shè)保長,每五十戶設(shè)一大保,設(shè)大保長;每十大保五百戶設(shè)都保,由都保正、副保正管轄,大約上相當于現(xiàn)在的鄉(xiāng)長。

        [2]閩臺地區(qū)的漢語北方話閩南話雙語詞典,如郭后覺:《閩粵語和國語對照集》,上海:上海兒童書局,1938年;詹鎮(zhèn)卿:《白話注釋國臺音小辭典》),臺灣:嘉義蘭記書局,1947年;李春霖等:《國臺對照臺灣話》,臺南:經(jīng)緯書局,1950年;臺灣“國語會”:《國臺通用詞匯》,臺北:國語日報社,1952年;蔡培火:《國語閩南語對照常用辭典》,臺北:正中書局,1969年;黃典誠主編:《普通話閩南方言詞典》,香港:三聯(lián)書店,1981年;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等。

        [3]周長楫:《略論閩南話詞匯與普通話詞匯的主要差異》,北京:《語言文字應(yīng)用》,1992年第3期;黃典誠主編:《普通話閩南方言詞典》,香港:三聯(lián)書店,1981年;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82年。

        [4]筆者按:關(guān)于方言特有詞在閩南話詞匯系統(tǒng)的比例,周文后來說約在30%。見周長楫、歐陽憶耘:《廈門方言研究》第224頁,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7年。

        [5]周長楫主編:《閩南方言大詞典·普通話閩南方言對音詞部首檢字表》,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以下簡稱《對音字表》。

        [6]林寶卿:《閩南方言常用小詞典·普通話閩南方言對音詞筆畫檢字表》,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7年。以下簡稱《對音字表》。

        [7]林寶卿:《閩南方言與古漢語同源詞典》,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9年。

        [8]林連通:《加強閩南話研究 做好對臺廣播》,漳州師范學院:《閩臺文化交流》,2008年第6期。筆者按:林連通,原《中國語文》編審,閩南永春人。

        [9]方言特征詞,指方言語種詞匯具有內(nèi)部的一致性和對外排他性的區(qū)別性特征,參見劉曉梅、李如龍:《官話方言特征詞研究》,李如龍主編:《漢語方言特征詞研究》,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2001年。

        [10](宋)葉紹翁:《憲圣不妒忌之行》,見《四超聞見錄·乙》。

        [11]漳浦縣版《手腡歌》作:一腡一咧咧,二腡走腳雞,三腡有米煮,四腡有飯炊,五腡五厭厭,六腡做乞食,七腡富,八腡富,九腡起樓仔起大厝,十腡十囝十新婦,十一腡賣某做大舅;十個攏畚箕,欠食又缺衣。長泰縣版為:一螺走飛飛,二螺行相綴,三螺有轎坐,四螺有女簡綴,五螺五野野,六螺做乞食,七螺七富富,八螺起大厝,九螺九空空,十螺做手工。廈門版作:一腡坐低低,二腡走腳皮,三腡無米煮,四腡無飯炊,五腡五厭厭,六腡做乞食,七腡窮到底,八腡富上天,九腡九安安,十腡去做官??梢娡瑯拥氖帜T數(shù),在閩南的不同地區(qū)“命運”不一樣,足見其說不科學。

        [12]洪惟仁:《16、17世紀之間呂宋的漳州方言》,《歷史地理》第三十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

        [13]李如龍:《序》,林寶卿:《閩南方言與古漢語同源詞典》,廈門:廈門大學出版社,1999年。

        〔責任編輯 吳文文〕

        On the Main Source of Minnanese Vocabulary

        Zhang Jiaxing

        Minnan dialect is well known for its big difference from mandarin Chinese,often regarded as a foreign language or an ethnic language.However,most of Minnanese words,in fact,derived from the ancient and modern Chinese vocabulary,some of them from modern Chinese spoken words since “May 4th”,with their forms and meanings in Minnan dialect invariable,though locally pronounced.Such words,distinguished from those in small number from the ancient Fujianese,Malay,European and Japanese language,should deserve the attention of the academics,due to its insufficient study,the study of the ancient and modern Chinese vocabulary in Minnan dialect.

        Minnanese vocabulary,source of vocabulary,ancient Chinese,modern Chinese

        張嘉星(1952~ ),女,福建漳州市人,閩南師范大學閩南文化研究中心研究館員。

        猜你喜歡
        閩南話閩南現(xiàn)代漢語
        閩南文化傳承
        快樂語文(2021年11期)2021-07-20 07:41:48
        “楞”“愣”關(guān)系及“楞”在現(xiàn)代漢語中的地位
        吳松柏的閩南威士忌小鎮(zhèn)
        海峽姐妹(2020年10期)2020-10-28 08:08:20
        鄉(xiāng)音情濃
        閩南,閩南
        商周刊(2018年12期)2018-07-11 01:27:24
        評《現(xiàn)代漢語詞典》(第6版)
        閩南話
        揚子江詩刊(2017年5期)2017-11-13 21:05:42
        閩南拍胸舞迎來臺灣小弟子
        海峽姐妹(2017年8期)2017-09-08 12:16:45
        現(xiàn)代漢語中詞匯性的性范疇
        閩南話文白異讀的獨特之處
        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日本视频| 久久久久亚洲av无码专区桃色| 乱码午夜-极品国产内射| 亚州AV成人无码久久精品| 国产自产自现在线视频地址| 男女做那个视频网站国产| 老师开裆丝袜喷水视频| 日本三级欧美三级人妇视频黑白配|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国产AvkTV| av高清视频在线麻豆免费观看| 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免费视频| 永久亚洲成a人片777777| 精品人妻伦九区久久aaa片69| 亚洲欧美中文v日韩v在线| 日本一区二区在线看看|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精品一区| 国产欧美亚洲精品第一页| 一区二区传媒有限公司|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免费a∨不卡|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老熟女少妇|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乱码| 真实国产老熟女无套中出| 日本a级特黄特黄刺激大片| 国产人妖一区二区在线| 一区二区三区日本高清| 亚洲av高清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码蜜桃 | 免费亚洲老熟熟女熟女熟女| 国产精品兄妹在线观看麻豆| 中国亚洲女人69内射少妇| 亚洲最新中文字幕一区| 日本亚洲系列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av在线| 国产精品麻豆aⅴ人妻| 一区二区特别黄色大片| 亚洲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免费看| 亚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小说| 亚洲乱码av中文一区二区| 国产美女精品AⅤ在线老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