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敏
【內容摘要】高中政治必修一《經濟生活》內容多處涉及到金錢的問題,培養(yǎng)年輕人樹立正確的金錢觀、消費觀、理財觀、創(chuàng)業(yè)觀是社會和時代發(fā)展的必然要求。一線政治教師利用現(xiàn)有教材及輔助性校本教材,結合社會經濟生活實際,對高中學生進行財商教育,并適當加以實踐,以便他們在未來社會生活中正確看待金錢,合理支配錢財,懂得投資盈利與風險,對他們事業(yè)的成功和人生的幸福也會產生積極影響。當然,對高中生的財商教育也要防止出現(xiàn)過分關注金錢而影響學業(yè),注意不夠影響班級不同家境學生之間的關系,以及風險意識不足而導致投資明顯失誤等誤區(qū)。
【關鍵詞】財商教育 理財誤區(qū)
一、高中生財商教育的現(xiàn)狀和意義
在國外尤其發(fā)達國家,由于市場經濟發(fā)展較早,對孩子財商的培養(yǎng)自小就開始,從家庭到學校都有相關的內容和教育計劃。如英國在各個學段對孩子有不同的理財學習要求,從5歲開始到16歲,涉及到錢的來源、消費、管理、投資預算等知識。鄰近的日本,他們學校更是把理財教育放在重要的位置,并付諸實踐,讓市場進校園,安排學生參與校園內商業(yè)機構的市場活動,培養(yǎng)其積極的財富觀念和理財意識,以及敬業(yè)精神。然而我國市場經濟發(fā)展比較晚,財商教育的觀念滯后,社會公眾的理財意識普遍比較淡薄,對于兒童和青少年財商的培養(yǎng)更顯不足。隨著我國經濟不斷發(fā)展,家庭財富不斷積累,金融事業(yè)的發(fā)展日新月異,培養(yǎng)中學生樹立正確的理財觀念,學會合理獲得和使用金錢,對于未來積累財富,發(fā)展事業(yè),實現(xiàn)人生幸福都具有重要意義,對我國市場經濟的發(fā)展也必將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新的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高中政治課教學要“引導學生緊密結合與自己息息相關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活”,并“切實提高參與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能力”。這說明國家已經意識到并要求教育要面向生活,而政治課教學必須結合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實際,培養(yǎng)學生的真實本領,這就為我們對學生進行財商教育提供了方向性指導。
二、《經濟生活》教材中的財商教育
目前江蘇高中普遍采用人教版教材,在必修一《經濟生活》中,涉及到錢財方面教育內容有很多。
第一課“神奇的貨幣”,從認識貨幣的起源開始,到理解貨幣的職能,最后落腳點是引導年輕學生正確的金錢觀,明白對待金錢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益。
第二課“多變的價格”,通過學習價格方面的知識,讓學生明白市場競爭中商品價格變動的來龍去脈,懂的自己的消費和市場上商品價格的變化密切相關,加深他們對貨幣職能的認識,引導他們理解經濟生活中最基本的市場行為。
第三課“多彩的消費”,從影響制約消費的因素學起,懂的收入水平是影響消費的決定性因素,恩格爾系數大小能直接反映家庭消費水平,不同的消費方式會形成不一樣的結果,最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消費觀,即適度消費、理性消費、綠色消費和勤儉節(jié)約。
第五課“企業(yè)與勞動者”,這一課實質講的是賺錢的“道”,即取之有道,對于立志創(chuàng)業(yè)的學生而言,需要明白如何制定正確的經營戰(zhàn)略,如何在不斷創(chuàng)新占據優(yōu)勢地位,如何樹立品牌意識,重視產品和服務的信譽形象,為企業(yè)積累寶貴的無形資產。對于多數將來要參與社會工作的一般勞動者的學生而言,明白就業(yè)的艱難,樹立正確的擇業(yè)觀,懂的維護個人勞動權益的合法途徑,也是未來生存和發(fā)展的基本要求。
第六課“投資和理財的選擇”,直接涉及到理財的內容。教材簡要介紹了四種理財方式:存款儲蓄、債券、股票、商業(yè)保險。教師在具體教學中,還可以適當補充關于基金的知識,以及家庭投資理財的其他方式,如網絡投資平臺p2p、余額寶等,還有不少家庭通過投資房地產獲益的收益與風險問題,引導學生梳理科學理財觀。
第七課“個人收入的分配”,主要讓學生明白財富以何種方式分配到每一個人手中,如何的分配才能公平合理,引導學生懂的財富的積累離不開自己的辛勤勞動,進一步明白公平和效率的關系。
第八課“財政和稅收”,通過學習財稅方面的基本知識,引導學生要樹立納稅人意識,既要在符合條件下自覺履行納稅義務,不偷稅、欠稅、騙稅、抗稅,又要學會積極行使納稅人權利,關注稅收的征管和使用。
從以上的內容可知,《經濟生活》教材的編寫非常注重學生財商的培養(yǎng),如何用好這些資源,有效對學生進行財商教育是每個政治老師都應關注的問題。
三、《經濟生活》教學中財商教育的具體實踐
作為一線政治學科教師,筆者在教學實踐中對這一問題進行了積極有效的探索。除了給學生傳授相關知識外,我不斷嘗試把實踐活動納入學生的財商教育中,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體會積累成長。
在樹立正確金錢觀和消費觀的教育中,針對學生亂花錢的現(xiàn)象,我設計了三個活動。第一,找時間跟著爸爸媽媽去上班一天,體會工資來之不易;第二,算算自己生活開銷,和父母用于個人的生活開銷比較,體會父母用錢的“度”;第三,鼓勵學生至少參與一次公益活動,用自己的零錢力所能及幫助需要幫助的人。三次活動之后,學生相互之間交流,感觸很深,紛紛表示不再亂花錢了,之后這些孩子們到學校小店買零食的現(xiàn)象的確減少,家長也紛紛向老師反映自己的孩子懂得節(jié)約了。
在理財方面的教學過程中,我布置了一項作業(yè),請所有同學回家請教父母,了解自己家庭的理財狀況,并為家庭投資理財設計一個合理方案,然后就這一方案和父母交流,修正家庭原有不合理投資項目。所有學生都嘗試著去做,最后有一多半同學的家長愿意和孩子一起制定方案,并對投資風險和受益重新評估,一定比例的家長改善了原來的投資結構。針對有條件的學生,建議家長給予一定量投資基金,讓孩子進行投資理財,平時適當關注,年底評估。不少家長表示對這一活動很有興趣,并進行了有效的嘗試。最后的結果證明,孩子的理財的收益率不低于家長的理財收益。
在收入分配教學中,我安排學生從身邊的親戚朋友開始,進行不同職業(yè)、不同崗位收入情況的調查,并了解被調查的滿意度。調查的結果是低收入者(3000元/月以下)愿意講自己的收入狀況,并普遍表達對分配不公的抱怨。中等收入者(3000~8000元/月),對收入的滿意率約占一半左右,抱怨程度也在一半左右。還有一些感覺收入比較高的親戚朋友大都不愿暴露自己的收入狀況,而且對收入現(xiàn)狀比較滿意。再結合不同水平收入者的學歷、技術、工作勤奮程度,學生們對收入的不公平現(xiàn)象,收入高低的原因都有了一定直觀的感受。
此外,對于擇業(yè)觀、財政稅收等內容的學習,我都盡可能安排一些學生可以參與的實踐性活動,他們參與活動的熱情都比較高,覺得自己學的都是可以用得上的知識,不僅可以幫助家庭進行財務方面提供參考意見,還能對自己未來的成長能起到積極的作用。
四、高中生財商教育的誤區(qū)
相對于日常的教學內容,因為涉及到財富的積累和使用,更容易引起學生的興趣,積極有效的教育和引導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財富觀念,正確引導他們的經濟行為。同時,基于高中學生的心理成長特點,財商教育稍有不慎,他們就可能會走入誤區(qū),產生不良后果。
誤區(qū)一,引導不當,會強化部分學生的拜金主義思想。目前的社會本就物質化傾向明顯,功利意識,拜金主義的行為也時有耳聞,如果我們在財商教育中把握不好方向,極有可能強化那些原本就有較強拜金思想學生的觀念。可能會導致他們對于金錢財富過度關注,進而影響到學業(yè)的順利完成,對他們的人生也會產生持久的不良影響。針對這一潛在風險,政治教師必須對財商教育有清新的認識,在內容和方法的安排上,注重積極正能量的引導。努力做到不影響學業(yè),不誤導人生。
誤區(qū)二,注意不夠,可能會在不同類型學生之間產生交往隔閡。財商的前提是財,班里的學生家庭條件各異,對金錢的概念和支配方式都會受到自身家庭的影響,財商教育中教師注意不夠的話,很可能產生學生因家庭條件自動分化成群的現(xiàn)象,這就需要教師在處理這些問題的時候盡可能要顧及到各類家庭的學生,不宜過分渲染財富的差異和獲得財富能力的差異。
誤區(qū)三,在培養(yǎng)理財觀念的實踐活動中,風險意識強調不夠的話,可能會帶來學生或者家庭投資明顯損失。教師不是專業(yè)理財師,在引導學生學習和參與理財實踐活動時一定要強調投資的風險性,強調學生實踐以學習為主,并建議家長控制額度,設置止損線,避免出現(xiàn)較大損失。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樂余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