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 卓,李 輝, 潘小艷, 袁德軍
(河南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河南羅山 464236)
?
白眉姬鹟繁殖行為觀察試驗
潘 卓,李 輝, 潘小艷, 袁德軍
(河南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管理局,河南羅山 464236)
白眉姬鹟(Ficedulazanthopygia)是一種廣布于我國東北、華北、華東和華中地區(qū)的夏候鳥。2015年5月中旬至6月初,對河南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1巢白眉姬鹟的繁殖情況進行了觀察,發(fā)現(xiàn)該巢白眉姬鹟5月16日產卵,窩卵數(shù)為5枚,孵卵主要由雌鳥承擔,每次孵卵時間為(6.1±3.8) min,平均離巢時間為(5.5±2.0) min。在雛鳥約4日齡時,親鳥的喂食頻率為22.5次/h,但雄鳥的喂食頻率高于雌鳥。該研究是對白眉姬鹟在我國華中地區(qū)繁殖資料的首次報道,可為白眉姬鹟繁殖資料提供有益補充。
白眉姬鹟;繁殖行為;河南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白眉姬鹟(Ficedulazanthopygia)為雀形目(Passeriformes)鹟科(Muscicapidae)鳥類,是一種洞巢鳥類,在國內廣泛分布于除寧夏、新疆、西藏以外的各省[1]。白眉姬鹟具有遷徙習性,在東南亞地區(qū)越冬,春季遷徙到韓國、日本、俄羅斯遠東地區(qū)以及我國東北、華北和華中等地區(qū)繁殖[2]。國內對白眉姬鹟繁殖行為的描述大多集中在對其在東北和華北的繁殖種群研究[3-12],而對華中地區(qū)的白眉姬鹟的繁殖情況研究報道較少。筆者于2014年5—6月在河南省南部的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對1巢白眉姬鹟的繁殖情況進行了觀察。
1.1 試驗地概況 河南董寨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位于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南部,豫鄂兩省交界的大別山北麓,地處114°18’~114°30’E,31°28’~32°09’N,是一個以山區(qū)森林珍稀鳥類及其棲息地為主要保護對象的野生動物類型的自然保護區(qū)。該自然保護區(qū)屬于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qū)域,氣溫溫暖濕潤,森林生態(tài)系統(tǒng)良好,生物物種資源豐富多樣。特有的地理位置和氣候特征,使該保護區(qū)成為我國重要的鳥類遷徙停歇地和棲息繁殖地之一。
1.2 試驗方法 在此保護區(qū)內白眉姬鹟一般于4月中旬遷徙而來,隨后雄鳥開始占區(qū)鳴唱,配對后于5月開始筑巢。對1巢白眉姬鹟進行不定期查巢,以確定其產卵日期和出殼日期,并在孵卵期的5月22日、5月25日、5月28日和5月30日08:30—12:00和育雛期的6月7日07:45—09:32分別利用攝像機拍攝白眉姬鹟的繁殖活動。拍攝時將攝像機架設在離巢約3 m處,觀察者則遠離攝像機和巢,避免對親鳥造成干擾。
2.1 巢址 與以往報道的白眉姬鹟利用天然樹洞和人工巢箱[4,10]進行繁殖不同,此次發(fā)現(xiàn)的鳥巢位于一處農村住房西墻外伸出的一根鐵皮煙囪內,煙囪直徑約10 cm,距地面2.2 m,符合白眉姬鹟在洞穴內營巢的習性。
2.2 孵卵和育雛行為 該巢于5月16日產第1枚卵,至5月20日產卵結束,窩卵數(shù)5枚,處于我國其他地區(qū)已報道的白眉姬鹟的3~7枚窩卵數(shù)的范圍內[3-5,10]。
在白眉姬鹟孵卵期間,共拍攝4次視頻,每次拍攝51~79 min,共計266 min。調查發(fā)現(xiàn),白眉姬鹟的孵卵主要由雌鳥承擔,共記錄到進巢孵卵行為19次,每次坐巢孵卵時間為2.4~15.7 min,平均坐巢孵卵時間為(6.1±3.8) min;每次離巢時間為3.22~10.90 min,平均離巢時間為(5.5±2.0) min。我國其他地區(qū)的白眉姬鹟是否具有類似的孵卵節(jié)律,由于缺少相關資料,所以無從比較。但是,該巢白眉姬鹟的坐巢孵卵的時間長度,短于其他一些雀形目鳥類,如畢中霖等[13]報道的云南柳鶯(Phylloscopusyunnanensis)的平均坐巢時間為18.4 min。同時,該白眉姬鹟巢的雌鳥每次離巢時間也短于蔣迎昕等[14]報道的金色林鴝(Tarsigerchrysaeus)離巢時間9.9~18.2 min。
2014年6月7日,發(fā)現(xiàn)白眉姬鹟親鳥已經(jīng)叼蟲回巢,因此推測雛鳥已經(jīng)出殼。由于其他文獻均報道白眉姬鹟的孵卵期在13 d左右,因此此時觀察巢的雛鳥應該在4日齡左右。使用攝像機于07:48—09:32對成鳥的育雛行為進行了為時104 min的拍攝,總喂食頻率為22.5次/h。其中,記錄到雌鳥回巢喂食14次,雄鳥回巢喂食25次,與其他研究中報道的白眉姬鹟雌鳥在育雛早期喂食次數(shù)少于雄鳥[11-12]相一致。由于缺乏后續(xù)觀察,所以該巢白眉姬鹟雛鳥出飛的日期在該研究中未能確定。
該研究中筆者所觀察的白眉姬鹟巢與目前已報道的華北和東北地區(qū)白眉姬鹟種群的繁殖習性相差不多,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生活史特征的保守性。由于該研究僅對1巢白眉姬鹟進行了觀察,所以我國華中地區(qū)白眉姬鹟整個種群的繁殖習性是否與北方種群差異不大,還有待今后進一步研究。該研究是對白眉姬鹟在我國華中地區(qū)繁殖資料的首次報道,可為白眉姬鹟繁殖資料提供有益補充。
[1] 鄭光美.中國鳥類分布與分類名錄[M].2版.北京:科學出版社,2011.
[2] DEL HOYO J,ELLIOTT A,CHRISTIE D A.Handbook of the birds of the world.Volume 11: Old world flycatchers to old world warblers[M].Barcelona:Lynx Edicions,2006.
[3] 范忠民.白眉[姬]鹟繁殖習性的研究[J].動物學雜志,1981,16(2):19-21.
[4] 張興錄, 張良吉.長白山地區(qū)白眉姬鹟的一些繁殖生態(tài)[J].生態(tài)學報,1983,3(4):332.
[5] 王俊田, 趙文麗, 楊向明.白眉[姬]鹟生態(tài)的初步研究[J].動物學雜志,1993,28(1):20-22.
[6] 趙淑梅, 李雨澤, 秦瑀.白眉姬鹟卵生命表及存活曲線的研究[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03,24(6):60-62.
[7] 王寧, 張雁云, 鄭光美.黃眉姬鹟和白眉姬鹟繁殖期的棲息地與活動區(qū)特征[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6,42(3):295-299.
[8] 張維, 王海濤, 楊志杰.人工巢箱條件下白眉姬鹟的繁殖參數(shù)[J].動物學雜志,2008,43(6):123-126.
[9] DENG Q X,DENG W H, GAO W.Breeding biology of the yellow-rumped flycatcherFicedulazanthopygiain northeast China[J].Ardeola,2010,57(1):103-110.
[10] 曹長雷, 高瑋, 由玉巖,等.人工巢箱條件下白眉姬鹟的繁殖習性和巢址選擇[J].生態(tài)學雜志,2010,29(6):1193-1197.
[11] 彭立群, 郭夢嬌, 丁長青, 等.一對人工巢箱內繁殖的白眉姬鹟育雛習性研究[J].四川動物,2012,31(6):923-927.
[12] 魏忠民, 姜云壘, 張立世,等.人工巢箱條件下白眉姬鹟育雛期雙親投入[J].東北林業(yè)大學學報,2012,40(6):141-143.
[13] 畢中霖, 孫悅華, 賈陳喜,等.蓮花山云南柳鶯的孵卵行為[J].動物學雜志,2003,38(6):33-36.
[14] 蔣迎昕, 孫悅華, 畢中霖.四川瓦屋山金色林鴝的繁殖生態(tài)及孵卵節(jié)律 [J].動物學雜志,2005,40(2):6-10.
Observation Experiment on the Reproductive Behavior ofFicedulazanthopygia
PAN Zhuo,LI Hui,PAN Xiao-yan et al
(Dongzha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of Henan Province,Luoshan,Henan 464236)
Ficedulazanthopygiais a summer migrant broadly distributed in northeast China, North China,East China and Central China.The reproductive situations of a nest ofF.zanthopygiain Dongzha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of Henan Province were observed from middle May to early June in 2015.The first egg of the nest was laid on May 16 and the clutch size was five.Eggs were incubated by female birds with the average duration of each incubation of (6.1 ± 3.8) min,and the time of leaving nest was (5.5 ± 2.0) min.When nestlings were about 4 days old, the feeding frequency of parent birds was 22.5 times per hour and the feeding frequency of male parent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female parent.This research is the first report on the reproduction ofF.zanthopygiain Central China, which can provide helpful supplements for the reproduction data ofF.zanthopygia.
Ficedulazanthopygia;Reproductive behavior;Dongzhai National Nature Reserve of Henan Province
潘卓(1980- ),男,河南羅山人,助理工程師,從事野生動植物保護工作。
2016-09-30
S 865
A
0517-6611(2016)32-011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