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湖抒懷
暑假期間,讀高二的外孫提議去衡水湖旅游,這里是記憶中的“千傾洼”。碧波蕩漾與鹽堿干淀,巨大的形象反差,卻激起了我的極大游興。
第二天八時出發(fā),兩小時的車程,自駕車直接開進湖區(qū)公園停車場。下車后,藏青色的門墻映入眼簾,時尚大氣。進門后拐彎就見到開闊的湖面,水清而瑰,波光瀲滟,竟產(chǎn)生了一種久違的隔世之感。
全家租用一艘小艇,幾乎游覽了整個湖區(qū)。萬畝荷花景觀,大多在湖濱淺灘區(qū),碧綠的荷葉層層疊疊,淺紅的荷花亭亭玉立,編織出一幅美妙的畫卷。湖中三生島,居住著幾十種珍貴鳥類,據(jù)說丹頂鶴放飛活動,異常精彩,不知什么原因沒有開放,只能望島興嘆了。一望無際的蘆葦,一片連著一片,密集分布,曲徑通幽,使湖區(qū)靚麗而豐滿。偶見野鴨戲水,成雙成對,動靜相隨,湖水也因此而空靈燦爛,生機盎然。泛舟湖上,倒映出云蒸霞蔚;水天相接處,浮動著流光溢彩。湖色風光兼具秀美精致與開闊雄渾,讓人感嘆大自然對這方土地的情有獨鐘。
這種別具特色的美景,把我引進時空隧道,與五十年前“千傾洼”對接起來。上世紀的1957年夏天,我考入當時的河北省冀縣師范學校。在入學通知書中特別注明赴校乘車路線:乘火車至衡水站,轉(zhuǎn)乘汽車到達目的地。前半程很順暢,后半程卻頗費周折。衡水到冀縣的班車每天一輛,平時客員不多,能夠滿足需求。九月初是學生潮赴校高峰,就與需求相差甚遠了,我就遇上了滿員停售車票的尷尬。無奈中,我和剛結(jié)識的兩位同學,合雇了一輛毛驢車,行李裝車,人要走路。直線最近距離,必須走“千傾洼”湖底。抬頭遠眺,是一望無際的鹽堿地,深黃色的地表上,點綴著一圈圈不規(guī)則的白色圖案,這就是干涸百年的“千傾洼”的基本色調(diào)。從北端走到南頭約五十華里,沒有見到一垅莊稼,沒有聽到一聲鳥鳴,只偶爾看到一束束的堿蓬草、一叢叢的紅荊棵等耐堿植物。正如清代《冀州志》所載:“方四十里,作囟彌望,地不生毛”。經(jīng)過五小時寂寞而又疲憊的跋涉,終于到達將要就讀三年的學校。
我國歷史上,對千傾洼曾多次治理,趨利避害是造福地方、利民成業(yè)的一件大事,唐代和清代的州官,均有治理的記載且有成效。但真正科學規(guī)劃、整體治理,還是新中國成立以后,1958年衡水湖重新治理啟動。在千傾洼內(nèi)筑西圍堤,搞東洼蓄水灌溉,開挖引水渠等,幾年治理初具規(guī)模。我就讀的學校就參加了這次治理工程,把淦陽河水通過開挖渠道注入千傾洼。我校負責的土方工程,時間要求急迫,須晝夜施工。我們以年級為單元,分做三個批次,每批次施工八小時輪換,人休工不停。鏖戰(zhàn)三晝夜,試水暢通才返回學校。之后,又陸續(xù)調(diào)整、擴建,逐步將千傾洼建成了一個能引、能蓄、能排的系統(tǒng)水庫工程,歷史上的“千傾洼”成為時代進步的見證。近年來,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們逐漸認識到,具有豐富生物多樣性的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蘊藏著很高的生態(tài)生產(chǎn)力,能夠產(chǎn)生巨大的綜合環(huán)境效益。衡水湖區(qū)域既有天然濕地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又兼具碧波萬傾的靈性美景。
與湖光水影相對應的,是衡水湖及周邊地域豐厚的歷史底蘊,記載著文明信息的許多古跡遺址。三國時期袁紹曾在湖的南岸冀州古城屯兵百萬,是抗衡曹操的根據(jù)地。袁被曹殲滅后,衡水湖成為曹操南征吳越的水軍基地。冀州古城建于漢高祖年間,距今已有兩千多年。北宋時期將城擴大二十五里,元、明、清各朝也有增修,史有“天下分九州,冀州為首”的殊榮。古城周邊有眾多漢代古墓,民間流傳著古冀州和千傾洼的種種傳說。歷史積淀與自然景觀交相輝映,在親近自然的同時,體悟著歷史文化的厚重。
回憶起來,衡水湖的歷史文化,有的就在我們的視野之內(nèi)。我就讀的學校就座落在古城北部,校園圍墻北面不足十米就是古城墻遺址。站在北教學樓二樓西眺,就能欣賞西段城墻遺址全貌。千百年來,由于風化和雨水浸蝕等原因城墻已殘缺不全,起起伏伏,斷斷續(xù)續(xù),高約二米至四米,基底很寬,頂面有的荊棘叢生,有的夯土裸露,有的成錐體形殘墻,給人以蒼涼之感。每學期一次的勞動周,如果去菜園就要從一個平緩的斜坡上翻越城墻遺址。在翻地或耕種中,常常發(fā)現(xiàn)碎銅爛鐵或建筑殘件,都當做垃圾清理到田邊或地頭,每塊菜地都有一堆或幾堆。其中有的可能就是具有文物價值的唐磚漢瓦,或三國時你征我伐的武器殘跡。但在那個文物沙漠時代,沒有人去觸碰這個“禁區(qū)”。我們的班主任姓趙,是一位歷史教師,對冀州古城的沿革、當?shù)氐墓适聜髡f,進行地收集、整理和研究,這與當時的大背景不相適應,因而受到過不公正的對待,更談不到研究成果,后聽說回原籍江蘇任教了。
如果站在大操場北部城墻遺存最高處,就可遙望“竹林寺”遺址。該寺歷史上曾三面環(huán)水,夏秋季節(jié)時有海市蜃樓出現(xiàn),故名“懸空寺”。據(jù)說晉代“竹林七賢”之一的山濤,曾任冀州刺史,頗有政績,為紀念他而改名“竹林寺”。我在此讀書三年,沒有想也不敢想做些考古方面的功課,回首往事,確是一樁憾事。
衡水湖享有冀中明珠、京津冀最美濕地等美譽。如果用《長恨歌》的詩句概括和比喻,那就是從過去的“美在深閨人未知”的“千傾洼”,顯現(xiàn)天生麗質(zhì),成為今日“回眸一笑百媚生”的衡水湖了。
衡水湖,故鄉(xiāng)的驕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