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彥玲(西藏大學藝術學院,西藏拉薩850000)
?
探析新媒體時代下高校學生工作危機管理機制創(chuàng)新
胡彥玲
(西藏大學藝術學院,西藏拉薩850000)
摘要:教育改革的深化使高校教育發(fā)展方式發(fā)生了轉變,在這個轉變的過程中,由于受到自然、社會環(huán)境以及教育本身等一些潛在的因素的影響,難免會發(fā)生一些突發(fā)性或者災難性的事件危害學生的人身安全。目前以教學質量為重點工作的觀念使得許多高校在學生工作危機管理方面出現諸多問題,而學生數量的增多又讓危機管理工作的復雜性更加嚴重,增加了管理的難度,高校學生工作面臨新挑戰(zhàn)。因此,在現階段的高校學生工作危機管理中,創(chuàng)新管理機制,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和借助有利的新媒體技術,從而實現有效管理變得非常需要。
關鍵詞: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危機管理;創(chuàng)新
隨著高校外部和內部環(huán)境的變化,高校教育工作面臨許多不確定因素,尤其是威脅學生的各種安全事故時有發(fā)生。如何快速應對和處置高校學生危機事件,這是對高校各管理者組織管理能力的檢驗,也是對學生負責任的重要體現。在新的社會發(fā)展背景下,加強學生工作危機管理要進行機制的創(chuàng)新,利用現代多媒體技術,提升對高校危機事件處置的有效性,確保學生在學校內的安全。本文分析了高校突發(fā)性事件的原因,并提出借助新媒體技術,實現對高校學生工作危機管理的機制創(chuàng)新。
(一)新媒體時代信息傳播的特點
1.新媒體傳播者的大眾化
傳統(tǒng)的新聞信息傳播者都是具有專業(yè)性質的新聞媒體人,而傳播的內容大多帶有自身的個人情感和主觀性伴。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互聯網的傳播形式逐漸多元化,社會個體往往可以通過QQ、微博和微信等工具發(fā)表自己對社會現象的看法,甚至對社會現象進行傳播,往往一個社會熱點在短時間內就會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在互聯網的平臺上,通過各種新媒體,各行各業(yè)和各種社會個體都受到信息網絡的影響,即使不同的社會群體有不同的文化信仰,也可以通過開放的網絡平臺對某一新聞進行交流和發(fā)表觀點,進而引起社會對這些現象進行思考??梢哉f,新媒體實現了傳播者的大眾化,真正讓社會民眾參與新聞消息的發(fā)布。
2.新媒體信息傳播的互動性強
(1)傳統(tǒng)的媒體傳播條件只是讓觀眾或者聽眾被動的接受新聞信息,不能及時的進行信息的交流,新媒體具有傳播形式多樣的特點,包括網絡、無線數字移動和大眾傳媒,人們可以通過這些形式進行信息的交換、評論以及互補,從而實現新聞傳播大眾之間的互動。同時,信息傳播的范圍也受空間的限制,但也正是由于新媒體傳播的這些特點,也具有其弊端,如難以控制謠言、留言、信息的扭曲傳播,高校事件容易被夸大。
(2)新媒體信息傳播的互動性特點還表現在新媒體得到傳統(tǒng)媒體的呼應,由于新媒體渠道形式較多,聲像、圖紙和視頻等形式的限制,對信息的傳播速度快,范圍也很廣。往往媒體輿論所產生的一些社會熱點現象會得到傳統(tǒng)媒體的呼應,這種呼應也會讓社會新聞信息從線上轉到線下,從而進一步擴大信息內容的覆蓋面,造成事件影響的深化。
(二)高校學生工作危機管理的新問題
1.高校過度建設帶來的管理問題
伴隨著經濟的發(fā)展,高校規(guī)模也不斷得到的擴大,許多高校都出現一校多區(qū)的現象,雖然有利于教育的傳播,但教育資源的相對匱乏滿足不了教育擴大的速度,造成管理人員的缺乏,加重了高校管理上的難度。同時,高校學生數量眾多,學生也來自于全國各地,觀念上的差異容易導致在學生間和師生間的三觀出現不同而引起突發(fā)事件。社會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價值逐漸多元化,教師的價值觀與學生的價值觀不一致,甚至教師的不適當言行引起學生的不滿,從而引發(fā)不愉快的事情。更為關鍵的是,時下許多高校都出現教師學歷造假、論文造假的現狀,說明高校在各種價值觀的沖擊下出現了信譽危機。
2.媒體傳播的負面影響
現代科技的發(fā)展讓信息傳播的形式多樣化,網絡的興建和多媒體的各項整合,給信息傳播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空間。但是,在科技帶來的便利的同時,我們也不難發(fā)現它的負面影響,以互聯網為平臺的廣闊信息網中,所容納的各種各樣的信息和事物擴大了人們的視野,但正是大量的信息充斥著整個網絡,許多學生由于媒體素養(yǎng)不夠,加上世界觀和價值觀不成熟,自身缺乏對事物本身具有客觀性判斷的能力,更容易受到這些信息的負面影響。比如校園暴力事件的發(fā)生很大程度上都受到媒體虛擬網絡游戲的大肆宣傳的影響,同時對西方暴力文化的不過濾吸收,都不同程度上讓高校學生的價值觀受到影響,或多或少的對其進行角色的模仿。
3.危機事件預防和處理機制不完善
受現代教育商業(yè)化的影響,許多高校工作重點都放在學生升學或者就業(yè)方面,過分關注提升教學質量,忽視了學生安全管理工作,在學生危機管理方面缺乏足夠的預防意識,在事件發(fā)生后處理事件的能力又比較弱,事件得不到控制往往造成較大的影響延續(xù)。正是由于意識的缺乏,許多高校根本沒有完善的預防和處理機制與部門,即使建立了相關的部門,也沒有完整的機構人員進行管理,不具備學生危機事件的操作性。
4.新媒介素養(yǎng)的缺失
學生在學校中學到的基本能力就是聽說讀寫,新媒體時代下要求學生在基本能力的基礎上做到能力延伸,要對各種媒體新聞信息的解讀進行判斷。但面對社會形形色色的各類信息,高校學生、甚至是教師的媒體素養(yǎng)的缺失非常嚴重,難以判斷媒體報道中社會新聞是否具有客觀現實性,這種對媒體嚴重的依賴且盲目使其對待問題帶有很大的主觀性。另外,這種新媒體素養(yǎng)的缺失也容易被人利用,諸如西方國家的媒體攻擊,許多高校內部危機事件的發(fā)生,大多因為學生自身思想出現問題,或者對事件本身產生較強的主觀判斷,率先擴大事件的爆發(fā),使危機事件的嚴重性進一步升級。
(三)新媒體時代高校危機管理策略研究
新媒體時代下的高校學生工作危機管理日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而新媒體又是推動突發(fā)事發(fā)生的一種輿論力量,針對新媒體時代突發(fā)事件的特點,高校學生工作的危機管理應該在原有管理體制的基礎上應做出以下調整和創(chuàng)新。
1.設立專門機構,構建協(xié)調機制
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是一項復雜的工程,對于危機事件的管理必須有專門的機構與人員來應對,針對目前多數高校危機管理薄弱的現狀,高校要建立專門的危機管理機構,利用新媒體資源進行有效的組織保證。比如獨立機構與協(xié)調機構的建立,獨立機構主要專門負責學生危機事件管理工作,時刻關注危機事件的動態(tài),并制定預防危機事件的相關決策與方案;協(xié)調部門負責危機管理部門與其他部門的聯絡,加強組織成員的日常訓練,提高部門之間的整體配合與協(xié)調。
2.樹立危機意識,建立危機管理機制
高校應該在原有管理機制的基礎上,加強高校教師與學生的危機意識教育,比如可以舉辦相關的專題講座,講解危機事件發(fā)生前與后應該如何預防和怎么做。充分利用現代新媒體的資源優(yōu)勢,收集輿論信息、關注潛在危機事件的動態(tài),在危機事件發(fā)生前做好防范。高校要改變之前只注重升學或就學的辦學理念,要加大對學生安全管理工作的力度,對危機事件的突發(fā)性要有預判性和防范意識。首先是建立危機監(jiān)控機制,了解新媒體時代下的網絡文化和學生網民行為的變化,通過建立高校自己的媒體平臺,構建高校內部官網、微博、微信公眾號,從而擁有網絡話語渠道,并在這個基礎上,規(guī)范高校學生網絡行為和語言,形成良好的社會大眾互動關系;其次,要完善危機處理機制,危機事件發(fā)生時做到快速反應,考慮不斷變化的網絡文化等情感因素,重視學生意見,尊重他們在社交平臺上的發(fā)言,并利用技術手段將正面信息進行整合和傳播;最后,在危機事件后,利用學校網絡平臺對各種傳言以及謠言進行更正,對危機事件產生的問題進行合理的解答,安撫學生內心焦躁的心態(tài)。并要善于總結危機事件處理的經驗,規(guī)范新的處理程序,優(yōu)化媒體時代的組織內部結構,提升今后處理事件的能力,避免相關事件再次發(fā)生。
3.明確責任,敢于承擔責任
許多高校在面對學生危機事件發(fā)生后,相關領導害怕承擔事件的責任而將事件進行隱瞞,或者對外報道不屬實,延緩事件處理的及時性,造成事件后果的更加嚴重。因此,高校要明確學生危機事件的責任,要敢于承擔責任,不管危機事件的發(fā)生是否與學校本身有關,都應該表明承擔責任的態(tài)度,讓學生和社會相信學校有能夠處理好的能力。危機事件發(fā)生后,高校要盡快、主動和不斷的提供事件的進展情況,公開信息,比如在復旦大學“投毒案”事件中,復旦大學盡早發(fā)布事件的消息,并不斷報告事件進展,對受害者的受害情況進行跟蹤報道,正確引導當時社會輿情,最大限度的減少了社會負面效應。又比如中南大學教師沖撞教官的事件中,高校對媒體資源的利用是個非常好的案列,學校利用各種媒體渠道,通過線上線下的互動,三天內就對事件進行了有效處理,并在事后通過各種渠道將整個事件進行報告,讓社會能夠了解事件的真相和學校的誠意,最終讓事件得以平息。
4.推行新媒體素養(yǎng)教育
新媒體素養(yǎng)教育能夠培養(yǎng)個人更好適應新媒體時代下的社會環(huán)境能力,包括環(huán)境和社會關系兩個方面,高校要多方面、多渠道的開設公共課、講座、專題報告,培養(yǎng)師生在互聯網時代下對社會信息的判斷能力以及良好的社會公德心。開展新媒體素養(yǎng)教育,讓師生能夠正確使用媒體工具,了解媒體形式的基本知識,并形成對媒體信息的客觀認識,最大可能杜絕危機事件從高校內部發(fā)生。
綜上所述,新媒體時代對高校學生工作的危機管理有利有弊,高校要利用新媒體的有利資源,在輿情上進行引領,在源頭上進行把控,做到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并從危機意識的樹立,危機機制的建立,危機事件的處理和新媒體素養(yǎng)教育這四個方面入手,提高高校在危機事件方面的處理能力。最后,高校應該充分應用新媒體的正面優(yōu)勢,讓其成為高校未來發(fā)展的動力。
參考文獻
[1]帥啟梅.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工作危機管理機制初探[J].青春歲月,2015.
[2]蔡火鳳.新媒體時代高校學生突發(fā)事件的危機管理研究[D].江西農業(yè)大學,2014.
[3]陳晨.新媒體時代下高校危機管理的溝通問題研究——以H高校罷餐事件為例[D].華東理工大學,2012.
Abstract:The deepening of education reform shifts in the way the education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develops. In the process of the transition,due to the natural and social environment and education itself and some other potential factors,some sudden catastrophic events will inevitably occur to bring harm to students' personal safety. At present,the work with emphasis on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leads to many problems in the crisis management of the student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d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the students makes the complexity of the crisis management more serious,increasing the difficulty of management,students work in universities faces new challenge. Therefore,at this stage of crisis management in university students' work,it is necessary to innovate management mechanism,and use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o realize effective management.
Keywords:New media era;college students;crisis management;innovation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6)11-0170-02
作者簡介:胡彥玲(1987,7-),女,漢族,山西省呂梁市,助教,碩士,研究方向:學生思政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