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傳道
(內(nèi)蒙古大學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呼和浩特 010070)
?
·文學研究·
《宋代文學編年史》徐鉉條辨誤*
金傳道
(內(nèi)蒙古大學 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呼和浩特010070)
曾棗莊、吳洪澤二位先生的四卷本著作《宋代文學編年史》出版后,學術(shù)界多有肯定,但該書也存在一些錯誤或問題。僅以書中的徐鉉條來看,就有23處錯誤或問題。辨明這些錯誤或問題,對該書的完善以及學者利用該書,都具有現(xiàn)實意義。
《宋代文學編年史》;徐鉉;辨誤
2010年,鳳凰出版社推出曾棗莊、吳洪澤二位先生的四卷本著作《宋代文學編年史》(以下簡稱《編年》)。該書出版后,學術(shù)界多有肯定。*李相東:《宋代文學史的集大成之作——評曾棗莊、吳洪澤〈宋代文學編年史〉》,《文匯讀書周報》2010年6月18日;湛廬:《評曾棗莊、吳洪澤〈宋代文學編年史〉》,《文學評論》2011年第1期;劉秀瓊:《對古代文學史編著體例和視野的探索——評曾棗莊、吳洪澤先生〈宋代文學編年史〉》,《蜀學》第六輯,巴蜀書社,2011年。筆者贊嘆作者著述格局宏大的同時,也發(fā)現(xiàn)一些問題。作者在前言中說明:“本書力求闡明宋代文學發(fā)展的脈絡(luò),給每位作家勾勒出盡量完整而又簡明的傳記,闡明宋代文學全面繁榮的原因,向讀者提供較為準確的史料?!盵1]僅就第四點來說,《編年》做得似乎還不夠。筆者以其中“徐鉉”條為例說明這個問題。
據(jù)書末所附“人名索引”“徐鉉”之名見于《編年》中的32個頁碼。本文按頁碼順序訂正其中的錯訛。
第一,《編年》將徐鉉扈從李璟遷都事系于建隆元年(960)五月,實際應(yīng)為建隆二年(961)二月。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龍袞《江南野史》卷二、馬令《南唐書》卷四、陸游《南唐書》卷二、《宋史》卷四七八、陳霆《唐余紀傳》卷二、吳任臣《十國春秋》卷一六、畢沅《續(xù)資治通鑒》卷二、陳鳣《續(xù)唐書》卷六等均記載李璟建隆二年遷都南昌。陸游《南唐書》卷二云:“建隆二年春二月,國主遷于南都,立吳王從嘉為太子,留金陵監(jiān)國。國主舟行,旌麾仗衛(wèi),六軍百司,凡千余里不絕,所過勞問高年疾苦,大宴于當涂。至宋家洑,暴風飄國主舟,幾至北岸。翼日,從官皆乘輕舟奔問。三月,國主至南都?!盵2]5483-5484《唐余紀傳》卷二、《十國春秋》卷一六更明確記載李璟離開金陵的具體時間是在建隆二年二月壬午(十八日)。不詳《編年》何據(jù)?;蛟S作者系援據(jù)《九國志》,該書卷四記載李璟“宋建隆元年六月己未薨”。但該書同卷又記載李煜“宋建隆二年六月嗣立”,[2]3269-3270則上條記載顯然有誤,夏承燾先生《南唐二主年譜》已指出其訛。
第二,《編年》謂徐鉉訪史虛白,實際是史虛白被李璟召見,徐鉉與高越共同建議其二子出仕。陸游《南唐書》卷七《史虛白傳》云:“史虛白字畏名,世家齊魯。虛白隱居嵩少著書,中原喪亂,與北海韓熙載來歸?!摪讛?shù)為烈祖言,中原方橫流,獨江淮豐阜,兵食俱足,當長驅(qū)以定大業(yè),毋失事機,為他日悔。烈祖不能從,虛白乃謝病去,南游至九江落星灣,因家焉?!霸谀嫌卧フ?,次蠡澤,虛白鶴裘藜杖,迎謁道旁。元宗駐蹕勞問曰:‘處士居山,亦嘗有所賦乎?’曰:‘近得《溪居》詩一聯(lián)?!拐b之,曰:‘風雨揭卻屋,渾家醉不知?!谧兩?,厚賜粟帛,上樽酒。徐鉉、高越謂之曰:‘先生高不可屈,盍使二子仕乎?’虛白曰:‘野人有子,賢則立功業(yè),以道事明主,愚則負薪捕麋,以養(yǎng)其母。仆未嘗介意也,不敢以累公?!C、越愧嘆?!盵2]5519-5520《唐余紀傳》卷一六、《十國春秋》卷二九、《續(xù)唐書》卷五七本傳所記同。《江南野史》卷八《史虛白傳》則謂李璟幸南昌,“既至星子渚,復使召至”云云,[2]5214馬令《南唐書》卷一四《史虛白傳》所記略同。這兩種記載看似有別,實際上都是李璟召見史虛白,徐鉉當是在李璟召見史虛白時見到他的。
第一,《編年》謂徐鉉保大元年(943)被貶為泰州司戶,保大三年(945)被召還,實際上徐鉉此次被貶是在保大七年(949)三月,保大九年(951)春被召還。《徐公文集》卷一五有《唐故泰州刺史陶公墓志銘》,記陶敬宣保大八年(950)四月十八日卒于泰州刺史任上,明年葬于江都,文中有“鉉昔在朝行,實惟舊好;今從左宦,仰醫(yī)東道”云云,[3]知保大九年徐鉉尚在泰州貶所。而作于保大九年八月一日的《攝山棲霞寺新路之記》署名“兵部員外郎、知制誥徐鉉序”,則該年徐鉉已從泰州回金陵任職。《徐公文集》卷三《還過東都留守周公筵上贈座客》:“賈生三載在長沙,故友相思道路賒。已分終年甘寂寞,豈知今日返京華。麟符上相恩偏厚,隋苑留歡日欲斜。明旦江頭倍惆悵,遠山芳草映殘霞。”此詩記徐鉉自泰州貶所返回金陵途中拜訪東都留守周宗之事,詩中“芳草”云云,顯系春景,則徐鉉當是保大九年春由泰州被召回。詩云“賈生三載在長沙”,《徐公文集》附錄之《徐公行狀》亦謂徐鉉“謫居三年,嗣主知其無罪,征復本官,仍知制誥”,則其被貶當在保大七年?!缎旃募肪砣小短┲莸乐袇s寄東京故人》,作于徐鉉由金陵赴泰州貶所途中,末云:“料君殘酒醒,還聽子規(guī)啼。”同卷又有《亞元舍人不替深知猥貽佳作三篇清絕不敢輕酬因為長歌聊以為報未竟復得子喬校書示問故兼寄陳君庶資一笑耳》,其中云:“一朝削跡為遷客,旦暮青云千里隔。離鴻別雁各分飛,折柳攀花兩無色。盧龍渡口問迷津,瓜步山前送暮春(自注:去年三月三十日瓜步阻風)。”此詩作于徐鉉在泰州貶所的第二年正月,可知徐鉉遭貶當在保大七年三月。
第二,《編年》謂徐鉉由泰州貶所“召為祠部郎中,復知制誥”,實際應(yīng)為主客員外郎、知制誥?!缎旃袪睢吩疲骸八弥鞒?,拜祠部員外郎,知制誥?!喚尤?,嗣主知其無罪,征復本官,仍知制誥?!睋?jù)此,徐鉉于保大元年(943)李璟即位后拜祠部員外郎、知制誥,由泰州貶所返回金陵后似繼續(xù)任祠部員外郎、知制誥,實際不然?!缎旃募肪硪蝗小缎輿芸h文宣王廟記》,末署“于時太歲丁未冬十月九日,尚書主客員外郎、知制誥徐鉉記”?!疤珰q丁未”即保大五年(947)?!缎旃募肪硪话擞小队拼貉┰娦颉罚撔蜃饔诒4笃吣?949)正月,其中亦有“主客員外郎、知制誥徐鉉”云云。由此可知,徐鉉貶官泰州前所任官職為主客員外郎、知制誥,所謂“征復本官”,當指復為主客員外郎。但不久即改官為兵部員外郎、知制誥?!缎旃募肪硪蝗小稊z山棲霞寺新路之記》,末署“其年八月一日,兵部員外郎、知制誥徐鉉記”,“其年”指保大九年?!缎旃募肪砣小端顽妴T外詩序》,該序作于保大九年十月,亦署名“兵部員外郎、知制誥徐鉉序”。此后徐鉉始改官為祠部郎中、知制誥。《徐公文集》卷一九有《游衛(wèi)氏林亭序》,末署“壬子歲夏五月,祠部郎中、知制誥徐鉉躊躇嘅嘆之所作也”,“壬子歲”即保大十年(952)。
第三,《編年》謂徐鉉“中興元年(958),再任知制誥,遷中書舍人”,實際徐鉉再任知制誥、遷中書舍人當在建隆元年(960)?!缎旃袪睢吩疲骸懊髂辏谔佑抑I德。未幾復知制誥,拜中書舍人,通署中書省事?!薄懊髂辍敝副4笫迥?957),但未說明徐鉉何時復知制誥、遷中書舍人。《茅山志》卷一二收錄《茅山紫陽觀碑銘并序》,題下注:“朝議郎、守太子右諭德、武騎尉、賜紫金魚袋臣徐鉉奉制撰,朝議郎、守尚書虞部郎中、武騎尉、賜紫金魚袋臣楊元鼎奉制書并篆額。”文末注:“歲己未十二月一日建?!盵4]〔嘉慶〕《新修江寧府志》卷五二亦云:“《茅山紫陽觀碑銘》(正書,在句容):朝議郎、守太子右諭德、武騎尉、賜紫金魚袋臣徐鉉奉制撰,朝議郎、守尚書虞部郎中、武騎尉、賜紫金魚袋臣楊元鼎奉制書并篆額,銀青光祿大夫、行右千牛衛(wèi)兵曹參軍、兼監(jiān)察御史、上柱國臣王文秉刻字。己未歲十二月一日建。己未乃李景中興之次年,周世宗顯德六年也。此時奉周正朔,故不署南唐年號。今碑已佚,只存片石,計四十余字,藏于句曲駱氏。陽湖孫觀察星衍有舊拓完本,現(xiàn)存江寧孫烈愍祠?!盵5]但《全唐文》卷八八四所收《茅山紫陽觀碑銘并序》末尾有如下文字:“歲己未十二月一日建,朝議郎、守尚書祠部郎中、知制誥、武騎尉、賜紫金魚袋徐鉉撰并書。”[6]《全唐文》所記官職見于《茅山志》卷一二所收徐鉉作《唐故道門威儀玄博大師貞素先生王君之碑》題下注,該文作于保大十年,而《茅山志》此文后即是《茅山紫陽觀碑銘并序》,蓋《全唐文》館臣抄撮時誤植。《六朝事跡編類》卷一四著錄南唐《紫陽觀碑》,云:“太子右諭德徐鉉文,尚書虞部郎中楊元鼎書并篆額,在茅山玉晨觀?!盵7]可證《全唐文》之誤?!毒淙萁鹗洝肪砣铡蹲详栍^碑》,后署“朝議郎、守尚書祠部郎中、知制誥、太子右諭德、武騎尉、賜紫金魚袋臣徐鉉奉制撰”,并注“《全唐文》作‘并書’”,[8]則其署名文字顯為拼湊諸書而成。由此可知,徐鉉顯德六年(959)末尚為太子右諭德。《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記載,李璟建隆二年(961)六月薨于南都,則徐鉉復知制誥、拜中書舍人最可能的時間當在建隆元年。
第四,《編年》謂徐鉉“開寶二年,拜尚書左丞,為工部侍郎,充翰林學士”,工部侍郎應(yīng)為兵部侍郎之訛。《編年》所據(jù)當為《徐公行狀》?!稏|都事略》卷三八、《宋史》卷四四一《徐鉉傳》皆載徐鉉李煜時“歷尚書左丞、兵部侍郎、翰林學士、御史大夫、吏部尚書”,《徐公文集》附錄之李昉《徐公墓志銘》亦謂徐鉉“由尚書左丞為兵部侍郎”,則《徐公行狀》的“工部侍郎”當為“兵部侍郎”之誤。
第五,《編年》謂徐鉉“太平興國元年,直學士院。三年,為太子率更令,仍直學士院”,實際是徐鉉太平興國元年(976)正月即為太子率更令,十一月與湯悅并直學士院?!独m(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七載:開寶九年正月“丙子(初九日),以(李)煜司空、知左右內(nèi)史事湯悅為太子少詹事,太子太保徐游、左內(nèi)史侍郎徐鉉為太子率更令,右內(nèi)史舍人張洎、王克貞為太子中允”;[9]362十一月,“以太子少詹事湯悅、率更令徐鉉并直學士院?!盵9]386《編年》所據(jù)不詳為何。
第一,《編年》謂所引史事出自馬令《南唐書》卷五,實際應(yīng)出自陸游《南唐書》卷三。馬令《南唐書》卷五僅載乾德二年正月,韓熙載為鐵錢使、南唐始用鐵錢事,未記韓熙載知貢舉事。
第二,《編年》謂“后主御殿命題親試”,實際李煜僅親自命題,未嘗御殿親試。陸游《南唐書》卷三云:“乾德二年春三月,……命吏部侍郎、修國史韓熙載知貢舉,放進士王崇古等九人。國主命中書舍人徐鉉覆試舒雅等五人,雅等不就,國主乃自命詩賦題,以中書官蒞其事,五人皆見黜?!盵2]5486-5487
《編年》認為南唐君臣春雪宴集唱和是在李煜在位時的乾德五年(967)二月,實際是在李璟在位時的保大七年(949)元日。
《江表志》卷中:“元宗友愛之分,備極天倫。登位之初,太弟景遂、江王景逷、齊王景達出處游宴,未嘗相舍,軍國之政,同為參決。保大五年元日,天忽大雪,上召太弟以下登樓展宴,咸命賦詩,令中使就私第賜進士李建勛。建勛方會中書舍人徐鉉、勤政殿學士張義方于溪亭,實時和進。元宗乃召建勛、鉉、義方同入,夜分方散。侍臣皆有興詠,徐鉉為前后序,太弟合為一圖,集名公圖繪,曲盡一時之妙。御容高沖古主之,太弟以下侍臣、法部絲竹周文矩主之,樓閣宮殿朱澄主之,雪竹寒林董元主之,池沼禽魚徐崇嗣主之。圖成,無非絕筆。侍宴詩才記數(shù)篇而已?!盵2]5085《江南余載》卷下、郭若虛《圖畫見聞志》卷六、吳坰《五總志》、《十國春秋》卷一六引《清異錄》、《全唐詩》卷八等亦載此事,皆系于保大五年,實誤。
《徐公文集》卷一八有《御制春雪詩序》及《后序》,所記正為此次宴集活動?!队拼貉┰娦颉分械摹皻q躔作噩,序首青陽”和“有唐中興之一紀,皇上御歷之七年”,明確點明了此次宴集唱和的時間。李昪于后晉天福二年(937)代吳稱帝,李璟則于保大元年(943)嗣位,自天福二年下推十二年、保大元年下推七年,正好是保大七年?!稜栄拧め屘臁吩疲骸按簽榍嚓枴保?太歲)在酉曰作噩”。[10]保大七年歲次己酉(保大五年歲次丁未、乾德五年歲次丁卯),則“歲躔作噩,序首青陽”即指保大七年元日。此外序中尚有多處材料可以證明此序作于李璟時而不是李煜時。比如其中提到的此次宴集參與者李弘茂卒于保大九年(951)七月(馬令《南唐書》卷三),李建勛卒于保大十年(952)五月(《資治通鑒》卷二九一),“太弟”李景遂卒于交泰元年(958)八月(《資治通鑒》卷二九四),常夢錫卒于交泰元年(958)十一月(《徐公文集》卷二○《常夢錫行狀》),以上四人均未活到李煜登極時期。李煜建隆二年(961)嗣位,《編年》作者蓋僅據(jù)《御制春雪詩序》中“皇上御歷之七年”一句,遂將此次宴集定在李煜即位后的第七年即乾德五年(967),但何以又定于二月,則殊不可解。
《編年》將李煜君臣游北苑、分題賦詩事系于開寶二年(969)三月,實際應(yīng)為二月。《編年》所引徐鉉《北苑侍宴詩序》對此次宴集時間有明確記載:“歲躔己巳,月屬仲春”?!爸俅骸奔聪臍v二月。筆者又檢索到另外一條材料,可以證明此次宴集確實在開寶二年二月?!独m(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〇載開寶二年正月南唐湯悅罷相為鎮(zhèn)海節(jié)度使事,李燾注云:“悅初罷政,授鎮(zhèn)海節(jié)度,其年月不可知。按《李后主集》載悅所為《北苑侍宴賦詩序》,乃乙巳(按,當為“己巳”之訛)歲,開寶二年二月也。其銜位稱新授太子太傅,必二月初正月末矣?!盵9]216另外,《能改齋漫錄》卷九記載陳喬有《北苑侍宴賦詩序》、李煜有《御制北苑侍宴賦詩序》,《輿地紀勝》卷一七記載徐鉉、湯悅、徐鍇皆有《北苑侍宴賦詠序》,據(jù)此,此次宴集作序者除徐鉉外,尚有湯悅、陳喬、李煜、徐鍇等人。
據(jù)徐鉉文,知此次宴集參與者眾,完成詩作百篇左右?!缎旃募肪砦逵小侗痹肥萄珉s詠詩》五首,其中《風》云:“昨朝才解凍,今日又開花。帝力無人識,誰知玩物華?!本o接《北苑侍宴雜詠詩》是《柳枝詞十首》,題下注“座中應(yīng)制”,其三有“長愛龍池二月時”句。兩組詩當均為開寶二年二月侍游北苑、奉詔應(yīng)制作。
第一,《編年》注所引徐鉉使宋史料出自《江南野史》卷三,實際上《江南野史》并沒有記載徐鉉使宋事。徐鉉使宋事,《徐公墓志銘》《徐公行狀》《新五代史》卷六二、《南唐世家》《東都事略》卷二、《太祖本紀二》、卷二三《李煜傳》、卷三八《徐鉉傳》,馬令《南唐書》卷五《后主書》、卷二三《徐鉉傳》,陸游《南唐書》卷三《后主本紀》、卷一五《周惟簡傳》《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六,《宋史》卷三《太祖本紀三》、卷四四一《徐鉉傳》、卷四七八《南唐世家》等均有記載,以《續(xù)資治通鑒長編》所記最詳。
第二,《編年》將徐鉉兩次使宋事混在了一起,從而定徐鉉拒受新職在十一月。徐鉉曾兩次使宋,《東都事略》卷二三《李煜傳》、陸游《南唐書》卷五《后主本紀》、《宋史》卷三《太祖本紀三》、卷四七八《南唐世家》、《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六均有記載。據(jù)《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六,徐鉉與周惟簡第一次使宋是在開寶八年十月,初一日至汴京,初四日辭歸江南;第二次使宋是在同年十一月,初三日對于便殿?!独m(xù)資治通鑒長編》謂徐鉉辭官是在第一次出使前,《徐公行狀》謂在出使后,然無論是出使前還是出使后,都是第二次使宋前之事,即拒受新職應(yīng)在十月或十月以前。
第一,《編年》謂宋太祖詰責徐鉉不勸李煜早降事出自《徐公行狀》,實際上《徐公行狀》并未記徐鉉被責事。其事見于《隆平集》卷一三、《東都事略》卷三八、馬令《南唐書》卷二三、《宋史》卷四四一《徐鉉傳》等。
第二,《編年》第15頁謂徐鉉太平興國三年(978)為太子率更令,此處又言徐鉉開寶九年(976)四月為太子率更令,均未注明史料依據(jù)。筆者前面已經(jīng)辨明,徐鉉開寶九年正月丙子(初九日)被任命為太子率更令。
《編年》將徐鉉《鄧生詩序》系于開寶九年,當是根據(jù)文末署名:“丙子歲秋九月,左散騎常侍徐鉉述?!北託q確為開寶九年,但此年徐鉉剛?cè)胨?,所任官職為太子率更令?!毒幠辍返?5頁已經(jīng)指明,徐鉉太平興國八年(983)授右散騎常侍,端拱元年(988)遷左散騎常侍,淳化二年貶靜難軍行軍司馬??肌短诨实蹖嶄洝肪硭娜?,端拱元年二月“癸丑(二十六日),以右散騎常侍徐鉉為左散騎常侍”。[11]據(jù)此可知,“丙子”當是“戊子”之訛,戊子歲即端拱元年。
《編年》此段據(jù)《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的記載,將徐鉉《奉和御制打毬》、《奉和御制春雨》等詩系于太平興國五年三月;在第102頁又據(jù)李文澤《徐鉉行年事跡考》云:“是年(按,指太平興國五年),徐鉉仍直學士院,撰《奉和御制打毬》《又五言》《奉和御制春雨》等詩?!眱?nèi)容重出,所據(jù)不同,讓人無所適從。實際上,《編年》中提到的徐鉉這三首詩可以準確地系年?!队窈!肪砣枴疤脚d國新茶詩”條云:“五年三月戊子(十五日),會鞠于大明殿,上獲多算。己丑(十六日),御制《擊毬》五七言詩各一首,詔近臣屬和。辛卯(十八日),御制《擊毬詩》,賜近臣屬和?!彪S后“太平興國喜春雨詩”條云:“五年三月丙申(二十三日),御制《喜春雨詩》一首,賜近臣,俾屬和。”[12]《徐公文集》卷二一將《奉和御制打毬》與《又五言》收在一起,可斷定作于三月十六日。據(jù)《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一及《玉海》,可定《奉和御制春雨》作于三月二十三日。
第一,《編年》此處謂徐鉉等人奉詔編修《文苑英華》是在太平興國六年(981)九月,但第106頁又將此事系于太平興國七年(982)九月。考《宋會要輯稿》崇儒五之一:“太平興國七年九月,命翰林學士承旨李昉,學士扈蒙,直學士院徐鉉,中書舍人宋白,知制誥賈黃中、呂蒙正、李至,司封員外郎李穆,庫部員外郎楊徽之,監(jiān)察御史李范,秘書丞楊礪,著作佐郎吳淑、呂文仲、胡汀,著作佐郎、直史館戰(zhàn)貽慶,國子監(jiān)丞杜鎬,將作監(jiān)丞舒雅,閱前代文集,撮其精要,以類分之,為千卷。雍熙三年十二月書成,號曰《文苑英華》。”[13]2247《文苑英華》卷首《纂修文苑英華事始》引《三朝國史藝文志注》及《國朝會要》所記同??芍煦C等人奉詔編修《文苑英華》是在太平興國七年九月。
第二,《編年》謂《太師相公挽歌詞》作于太平興國六年,實際作于太平興國七年秋。“太師相公”指王溥?!独m(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二三載:太平興國七年“八月庚申朔,太子太師、贈侍中、謚文獻王溥卒”。[9]524徐鉉詩中有“北邙原上寒云結(jié)”句,正與溥卒時間相合。
此段有關(guān)徐鉉被貶情況的敘述頗為混亂。既謂道安“訴訟鉉弟婦姜氏不贍養(yǎng)母姑”,又說“道安所訟即曾文照之妻姜氏,當時姜氏孀居”。實際姜氏并非徐鉉弟媳,而是徐鉉妻之甥女;道安所訟并非曾文照之妻姜氏,而是蕭獻臣之妻姜氏。
《宋會要輯稿》職官六四之八載:淳化二年“九月二日,左司諫、知制誥、判大理寺王禹偁,庫部員外郎、知制誥、判刑部宋湜,秘書丞、權(quán)大理正李壽,左贊善大夫、刑部詳覆趙曦,左散騎常侍徐鉉,開封府判官、左諫議大夫張去華,皆免所居官,仍削一任。續(xù)責禹偁商州團練副使,湜均州團練副使,鉉靜難軍節(jié)度行軍司馬,去華安遠軍節(jié)度行軍司馬。坐廬州尼道安嘗請開封府訟兄蕭獻臣、嫂姜氏不養(yǎng)母姑,府不為理,械系道安送本郡。至是,道安復擊登聞鼓,自言嘗訴兄嫂不孝,嫂姜氏徐鉉妻之兄女,鉉以尺牘請托張去華,故不為治,且誣鉉與姜奸。帝頗駭其事,以道安、獻臣、姜氏及鉉、去華屬吏。獄具,大理寺以鉉之奸罪無實,刑部詳覆,議與大理寺同,尼道安當反坐。帝疑其未實,盡捕三司官吏系獄而有是命。”[13]3824這里記載的非常清楚,道安所訟為其兄蕭獻臣、嫂姜氏。但說姜氏為徐鉉妻之兄女,當有誤。徐鉉無姜姓妻子,其妻名王畹??肌稏|都事略》卷三八《徐鉉傳》及《宋史》卷三〇六《張去華傳》,均謂姜氏為徐鉉妻之甥,則姜氏當為徐鉉妻姊妹之女。
第一,《編年》謂徐鉉貶謫邠州時,被知州事柳開輕慢,實際上這是誤傳。《編年》所記當是據(jù)《鐵圍山叢談》卷三:“江南徐鉉歸朝,后坐事出陜右。柳開時為州刺史。開性豪橫,稍不禮鉉。一日,太宗聞開喜生膾人肝,且多不法,謂尚仍五季亂習,怒甚,命鄭文寶將漕陜部,因以治開罪。開得此大懼,知文寶素師事鉉也,遲文寶垂至,始求于鉉焉。鉉曰:‘彼昔為鉉門弟子,然時異事背,弗能必其心如何,敢力辭也。’于是開再拜,曰:‘先生但賜之一言足矣,毋恤其聽不?!C始諾之。頃文寶以其徒持獄具來,首不見開,即屏從者,步趨入巷,詣鉉居以覲鉉,立于庭下。鉉徐出座上,文寶拜竟,升自西階,通溫凊,復降拜。鉉乃邀文寶上,立談道舊者久之,且戒文寶以持節(jié)之重,而鉉閑慢廢,后勿復來也。文寶方力詢其所欲,鉉但曰:‘柳開甚相畏爾。’文寶默然出,則其事立散?!盵14]據(jù)祝尚書《柳開年譜》考證,柳開淳化元年(990)由知全州移知桂州,二年(991)春返京師,三年(992)三月責授復州團練副使,四月移滁州團練副使,四年(993)出知環(huán)州,五年(994)春始由環(huán)州移知邠州。則柳開求托徐鉉說情云云,斷非事實。
第二,《編年》謂“鉉寄書都官郎中胡克順,求其料理后事”出自《徐公墓志銘》,實際出自《玉壺清話》?!缎旃怪俱憽吩疲骸瓣兾鞯擂D(zhuǎn)運副使鄭(文寶)適來邠州,遂出家財,竭力襄事,即以其年十月,奉遷靈柩還京師,權(quán)厝于板橋東南之佛舍?!懊髂昶咴?,洪州奉新縣義門胡仲堯,自豫章具舟檝迎公之喪,葬于洪州新建縣西之鸞岡原,奉遺令從先塋也。”《玉壺清話》卷一〇云:“徐常侍得罪竄邠,平日嘗走書托洪州永新都官胡克順曰:‘仆必死于邠,君有力,他日可能致我完軀,轉(zhuǎn)海歸葬故國,侍先子于泉下,即故人厚恩也?!磶?,果遣訃來告,順感其預托,創(chuàng)巨舟,赍厚費,親自往邠迎之?!盵15]此段記載有誤,胡某迎喪于開封,而非邠州?!缎旃袪睢芬嘣疲骸凹匆阅衬暝氯?,洪州胡某以舟至京護載公之柩歸西山,從理命也?!?/p>
《編年》第164頁已明言徐鉉淳化三年(992)八月二十六日卒,此處又系其《成氏詩集序》作于咸平元年(998)正月,頗令人費解。實際上,《成氏詩集序》中的“戊戌歲”指的并不是咸平元年,而是南唐升元二年(938)。《郡齋讀書志》(衢州本)卷一八著錄成彥雄《梅頂集》一卷,后謂:“右偽唐成彥雄,江南進士。有徐鉉序?!盵16]《崇文總目輯釋》卷五著錄“成文幹《梅嶺集》五卷”,按語云:“舊本訛作頂,今校改?!盵17]《通志》卷七〇《藝文略八》亦著錄“成文幹《梅嶺集》五卷”,注“偽唐”。[18]由此可知,徐鉉此序是為南唐進士成彥雄詩集《梅嶺集》而作。
上述問題的出現(xiàn),或是由于《編年》作者搜集的材料不夠充分,或是由于對已有的研究成果沒有加以利用,或是由于對史料的解讀不夠細致,或是由于對全書前后相關(guān)材料未作仔細梳理協(xié)調(diào)等,雖不足以影響全書的學術(shù)價值,但白璧微瑕,終覺遺憾。有鑒于此,筆者不揣谫陋,將一管之見草成小文,以向《編年》作者和有關(guān)方家請教。
[1]曾棗莊,吳洪澤.宋代文學編年史[M].南京:鳳凰出版社,2010:8.
[2]傅璇琮,等.五代史書匯編[Z].杭州:杭州出版社,2004.
[3]徐鉉.徐公文集[A]//四川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宋集珍本叢刊[Z].北京:線裝書局,2004:109-110.
[4]劉大彬.茅山志[A]//續(xù)修四庫全書(第723冊)[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96-98.
[5]呂燕昭,姚鼐. 〔嘉慶〕新修江寧府志[A]//續(xù)修四庫全書(第695冊)[Z].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752.
[6]董誥,等.全唐文[M].北京:中華書局,1983:9240.
[7]張敦頤.六朝事跡編類[M].北京:中華書局,2012:186.
[8]楊世沅.句容金石記[A]//石刻史料新編[Z].臺北:新文豐出版公司,1979:6462.
[9]李燾.續(xù)資治通鑒長編[M].北京:中華書局,1979.
[10]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0:2607-2608.
[11]范學輝.宋太宗皇帝實錄校注[M].北京:中華書局,2012:565.
[12]王應(yīng)麟.玉海[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573.
[13]徐松.宋會要輯稿[M].北京:中華書局,1957.
[14]蔡絛.鐵圍山叢談[M].北京:中華書局,1983:46.
[15]文瑩.玉壺清話[M].北京:中華書局,1984:97.
[16]孫猛.郡齋讀書志校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948.
[17]王堯臣,等.崇文總目[M].上海:商務(wù)印書館,1937:351.
[18]鄭樵.通志二十略[M].北京:中華書局,1995:1771.
責任編輯:朱學平
The Corrections of Xu Xuan's items inTheSongDynastyLiteraryChronicle
JIN Chuandao
(CollegeofLiteratureandJournalism,InnerMongoliaUniversity,Huhhot010070,China)
The four-volume masterpieceTheSongDynastyLiteraryChroniclewritten by Zeng Zaozhuang and Wu Hongze was published by Phoenix Press in 2010. Academia gave most of positive evaluation after pressing. According to name index which is attached to the end of the book and the comprehensive checking about items of Xu Xuan which are scattered in thirty-two pages, the author found some mistakes or problems. This article identifies and corrects twenty-three mistakes or problems in this book.
TheSongDynastyLiteraryChronicle; Xu Xuan; correction
1004-8332(2016)02-0040-05
2015-06-23
10.13698/j.cnki.cn36-1037/c.2016.02.012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2&ZD154)
金傳道(1974-),男,安徽壽縣人,內(nèi)蒙古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講師,文學博士,研究方向:唐宋文學與文獻。
I206
A
網(wǎng)絡(luò)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6.1037.C.20160411.1031.0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