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華盛頓·歐文《紐約外史》中的反啟蒙思想

        2016-03-18 15:25:00黃賀
        關鍵詞:外史博克歐文

        黃賀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外語教學部,北京100048)

        華盛頓·歐文《紐約外史》中的反啟蒙思想

        黃賀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外語教學部,北京100048)

        《紐約外史》通過對紐約歷史的詼諧評述,諷刺了小說創(chuàng)作時美國的諸種社會現(xiàn)象和文化心態(tài)。小說背后的思想主線是對啟蒙思想的諷刺和抨擊,包括對進步主義歷史觀的否定,對自由主義政治的批評以及對理性主義的嘲諷。這些反啟蒙思想構成了小說的思想基調。

        華盛頓·歐文;《紐約外史》;反啟蒙思想

        《紐約外史》(A History of New York,1809)的出版是時年26歲的華盛頓·歐文在文學舞臺上的正式首秀,為歐文贏得了巨大的聲譽。小說雖然標榜為書寫紐約歷史,但絕非嚴肅的歷史敘事,而是歐文借歷史研究者“迪德里?!つ峥瞬┛恕保―iedrich Knickerbocker)之名以戲謔的口吻講述紐約在荷蘭人殖民統(tǒng)治時期的紐約歷史人物和事件,中間充塞了諸多逸聞趣事,行文風格譏誚夸張,是一部趣味十足的漫話式野史。對于這部“外史”,評論者一般認為其中的種種幽默諷刺絕非漫不經心的談笑打趣,如劉榮躍就在其譯本序中指出,小說的內容“既具有歷史意義又具有現(xiàn)實意義”(劉榮躍《紐約早年的那些事兒》[1])。也有Inkso等國外評論者通過對小說的文本探究,挖掘歐文在荒誕不經、充滿插科打諢的敘述中透露出的思想傾向和政治、文化心態(tài)。這些傾向和心態(tài)不僅迎合了當時的思想潮流,也通過小說的流行深度影響了公眾的社會立場。正如Inkso所說,“作為作家的歐文不僅被其作品創(chuàng)作時代的意識形態(tài)沖突和文化焦慮所塑造,也幫助塑造了這些沖突和焦慮”[2]。本文結合之前的研究,認為作品中最為顯著的一條思想暗流是對啟蒙思想的諷刺和批判,這些反啟蒙思想構成了小說的話語基調,是小說思想內涵的核心組成部分。

        一、華盛頓·歐文的反啟蒙思想

        啟蒙思想和反啟蒙思想在歷史上從來都不是獨立和平行的存在,而是在社會思想中互相交織、撕扯。啟蒙思想在英國發(fā)端,興盛于18世紀的法國,繼而形成了一場席卷歐美的政治思想運動。啟蒙思想家們高舉理性的旗幟,主張用知識掃除蒙昧,用科學代替神學,宣揚自由、平等、進步、法制等觀念。這些思想波及社會政治與文化藝術的方方面面,產生了廣泛而深遠的影響,推動了西方世界的歷史進程,確立了現(xiàn)代文明社會的基本思想框架。

        然而,如以賽亞·柏林所說:“對法國啟蒙運動及其在歐洲各國的盟軍和弟子的核心觀念的抵抗,與這場運動本身一樣古老?!盵3]啟蒙思想自一開始,就有諸多反對者。他們質疑啟蒙思想宣揚的理性求知方式和事物的普遍規(guī)律性,否定啟蒙思想者持有的進步主義信條和他們支持的民主政體,認為啟蒙思想所鼓吹的理性、自由、人權等信念抹殺了人類神圣的精神力量,帶來了道德的墮落和欲望的泛濫,從而致使社會陷入暴虐和腐敗的無秩序狀態(tài)。到十八世紀末,法國大革命作為啟蒙思想的直接政治實踐,帶來了種種暴力、流血和恐怖事件,加之革命并未能兌現(xiàn)它所宣布的目標,使得這些反啟蒙話語開始聚力,擁有廣泛的支持者。

        歐文在創(chuàng)作《紐約外史》時,同樣作為啟蒙思想直接產物的美國革命已經塵埃落定,以自由、人權和法制等啟蒙理念為立國根基的共和國開始蹣跚起步。小說出版的1809年恰好是杰弗遜政府執(zhí)政十年的結點,而杰弗遜作為啟蒙思想者在北美的代表人物更是以其信奉的啟蒙思想為執(zhí)政圭臬,被稱為“最有民主做派的美國國父”。杰弗遜在執(zhí)政中堅決捍衛(wèi)民主和平等的理念,堅持平民立場,施行的政策方針同當時持精英主義立場的商人、銀行家和工業(yè)企業(yè)主的利益多有抵觸。代表這些群體利益的聯(lián)邦黨作為反對黨自然同杰弗遜領導的民主-共和黨處處針鋒相對。出身富商家庭的華盛頓·歐文便是一位激進的聯(lián)邦黨人,同杰弗遜分處政治光譜的兩端,加之家族的生意受到了杰弗遜政府出臺的《禁運法案》的巨大沖擊,對于杰弗遜任上的諸多內政外交政策都頗有怨懟。在批評民主-共和黨人在一系列事務上的政策立場的同時,歐文也難免流露出對于啟蒙思想的部分理念及其影響的反思和質疑。

        此外,歐文所懷有的反啟蒙思想也和當時尚未結束的法國革命浪潮有關。到了《紐約外史》創(chuàng)作的十九世紀初,大革命洗禮下的法國經歷了暴力革命的殺戮和雅各賓派的恐怖專政,繼而又被拿破侖篡取了政權,建立起波拿巴王朝。雖然法國革命以自由和人權為旗幟,但革命中的血腥暴力和恐怖統(tǒng)治令整個歐洲為之戰(zhàn)栗,加之革命未能成功地建立民主政權,反而帶來了新的專制統(tǒng)治,都使西方世界對啟蒙思想和革命感到深深的幻滅。血淋淋的事實使人們對啟蒙思想產生了懷疑,此時涌起的反啟蒙思想認為正是啟蒙思想帶來了法國的種種流血和動蕩,因為“啟蒙哲學及其個人理性主義,對宗教進行攻擊,腐敗道德、顛覆權威;帶來狂熱、激情,招致暴力和罪行;社會秩序由此喪失,最終法蘭西處于墮落和腐敗的狀態(tài)”[4]。這樣的反啟蒙話語開始為人們所接受。尤其是以羅伯斯庇爾為首的雅各賓派打著自由、平等的口號大肆逮捕和殺害異見人士,其中著名的美國思想家托馬斯·潘恩也被投進監(jiān)獄,判處死刑。潘恩雖然因為美國政府的營救而僥幸逃脫,他的經歷卻在美國國內引起廣泛關注,使許多美國民眾開始認為以啟蒙之名進行的革命已然墮落,成為滋生激進暴力的源頭。

        歐文在法國大革命期間曾兩次旅居歐洲,親自目睹過血腥革命的他對于革命持堅決反對態(tài)度。他稱法國革命為“殘暴的革命”[5]341,對法國革命尤其是拿破侖政權始終持批判的態(tài)度。在他給家人的信件中,歐文對革命者的暴行大加諷刺,對篡奪政權的拿破侖也是怒言相向。當拿破侖兵敗滑鐵盧的消息傳來時,歐文大為振奮,在信中寫道:“對于這位傲慢的好色之徒來說,此前的任何吹噓都變成了最為尖銳的諷刺”[6]。在批判法國革命之余,歐文對于革命背后的啟蒙哲學意識形態(tài)自然也產生懷疑。

        在《紐約外史》中,歐文的反啟蒙思想主要體現(xiàn)在對于進步主義歷史觀的否定,對自由主義政治的批評,以及對理性主義(rationalism)的嘲諷上。通過諷刺和抨擊啟蒙思想的這些基本觀點,歐文成功地揭示了啟蒙思想在其社會政治和文化實踐中所顯露出的諸種弊端。在其所處的那個啟蒙思想的影響力仍如日中天的時代,歐文通過《紐約外史》發(fā)出了不同的聲音。

        二、小說對進步主義歷史觀的否定

        《紐約外史》首先通過評述歐洲人在新大陸的殖民歷史,揭露了在“文明”和“進步”的幌子下所發(fā)生的血淋淋的殖民史,徹底否定和顛覆了啟蒙思想所假定的進步主義歷史觀。

        作為一部述說歷史的小說,《紐約外史》對于啟蒙思想最強有力的挑戰(zhàn)在于其對進步主義歷史觀的否定。“進步”是啟蒙思想的核心理念之一。啟蒙思想者們認為人類歷史是不斷從原始走向高級、從蒙昧走向文明的進步過程,進步是人類文明演進的普遍規(guī)律。從經濟、政治到文化知識,人類生活的各個方面無不是在不斷進步,前一個階段優(yōu)于后一個階段,目標是臻于完美。正如啟蒙思想家孔多塞所言:“人類的完美性實際上乃是無限的;而且這種完美性的進步,今后是不以任何想要遏阻它的力量為轉移的……這種進步所經歷的行程可能或快或慢……但是……這種進步絕不會倒退?!盵7]2-3

        啟蒙運動運用進步主義的歷史觀挑戰(zhàn)過去的權威,解釋革命和變革的合理性,然而其問題在于它用統(tǒng)一的優(yōu)劣標準來衡量不同的文明社會,把文明與野蠻清晰地區(qū)分開來,并主張“先進”的文明應該教化、改造“落后”的文明,從而“為歐洲殖民主義提供了思想基礎”[8]35??锥嗳驼J為,在亞洲和非洲“遼闊的國土上有著大量的民族,他們有的地方仿佛就只是在期待著接受我們的辦法來使自己文明化”,“他們許多世紀以來都在召喚著解放者”,或者甚至“氣候的惡劣使他們遠離了已經完善化了的文明的甜美”,“隨著他們將被文明民族所驅退,人數(shù)縮減得更少,他們終將不知不覺地消滅或者是消失在文明民族的內部”[7]159。通過殖民活動,“歐洲的居民在那片廣闊無垠的土地上迅速增長,難道不會使仍然占據著廣大國土的那些野蠻民族文明化,或者甚至于不須征服就會使之消失嗎”[7]157。文明和進步顯然已經成為侵略和殖民活動的思想后盾。

        歐文在《紐約外史》中就尖銳地指出了這一點,通過戲仿和諷刺等手法對于歐洲殖民者以文明開化為由對美洲土著人赤裸裸地掠奪和血腥屠殺提出了批評,并否定了其背后的進步主義歷史觀。在小說卷一,尼克博克在戲說歐洲殖民者對于美洲大陸的征服和殖民歷史的時候,花了大量的篇幅來解答這個問題:“在美洲登陸的首批發(fā)現(xiàn)者們有什么權利,在未經土著居民的首肯下,也沒有因為占領了他們的領土而給予足夠的補償,就攫取了一個國家呢?”[5]40尼克博克操著假裝嚴肅卻又極為諷刺的口吻列出了四種權利予以解答:一是“發(fā)現(xiàn)權”,即對于無主的領地,發(fā)現(xiàn)就意味著獲得,因為在歐洲人看來,美洲大陸上的土著雖然“能夠用雙腳直立行走,有著類似人類的面孔,喃著一些無法理解的聲音,極像語言,同人類極為相似”,然而這種“雙腿行走”的物種“不過是些食人族和可惡的怪獸”,擁有種種野蠻的習俗,“不僅用人祭祀,而且茹毛飲血”,哲學家培根都稱其為“被自然法則所摒棄的人種”[5]41。這種被尼克博克反復提到的“自然法則”,其中無疑就有啟蒙思想者們口中的“進步的自然規(guī)律”,它已然成為殖民者們把土著等同為非人的野獸,從而予以大肆掠奪和屠殺的主要借口。尼克博克列出的第二種權利是“開化權”,即對荒野開發(fā)和利用的權利,這是“自然賦予人類的義務”,“每一個民族都被自然法則賦予了開發(fā)其擁有的領土的權利”。而那些土著人既然不能開發(fā)土地,卻靠掠奪生活,“就應當像野人和惡獸一樣被清除”,這是“天意”[5]43。第三種權利是“文明權”,即擁有更加“進步”文明的歐洲人給土著人帶來的更為先進的文明,讓他們享受到了“舒適的生活,包括朗姆酒、杜松子酒和白蘭地酒”[5]45。白人擁有更好的醫(yī)療技術,在給土著人輸入了大量疾病的同時也“計劃好了能予治愈”[5]45。通過同白人的交往,土著人成功地學會了“欺騙、撒謊、詛咒、賭博、爭吵、相互殘殺,簡而言之,在所有能顯示出那些基督徒更優(yōu)越的文明方面都更勝一籌”,假以時日,他們終將與“最為開化、文明和正統(tǒng)的歐洲民族相匹敵?!盵5]46最后,殖民者以文明開化的名義,通過“戰(zhàn)爭、剝削、壓迫、疾病”等種種手段,“終于把野蠻的土著人全部消滅”[4]47。既然“土地的原始所有人都死亡殆盡、埋身黃土,無人剩下來繼承或索求土地”,歐洲人自然就理所應當?shù)卣碱I了這些土地,這又構成了殖民者的第四種權利——“滅絕權”或“火藥權”[5]47。

        尼克博克所分析的這四種權利以戲謔的筆鋒犀利地揭露了殖民者打著文明進步的幌子所做的野蠻行徑,顛覆了進步主義歷史觀關于進步的神話。歐文甚至進一步天馬行空地想象:“假如月球的居民……達到了令人嫉妒的完美狀態(tài)”,有著“最為高尚和優(yōu)越的哲學”,卻發(fā)現(xiàn)地球人處于“極度的無知和墮落之中”,便決心將“理性之光,月球的慰藉帶給地球人”,也會占領地球,進行文明開發(fā)[5]49-51。他們因而會“毀滅我們的城市”、“讓我們皈依他們真正的信仰”、“禮貌地將地球人請進荒涼的阿拉伯沙漠或冰封的北歐去居住,讓其真正地享受文明的賜福,感受月球哲學的魅力”[5]51。這種關于“完美”、“理性”的話語邏輯同孔多塞等啟蒙思想家的觀點幾乎毫無二致。而月球人占領地球后的做法又是對于歐洲殖民者種種惡行最具諷刺效果的描摹。歐文在此向我們指出,“真正野蠻的卻是所謂的‘進步’”[9]。

        歐文在《紐約外史》中對于“進步”這一觀念的打趣與抨擊比比皆是,這既源自于他對杰弗遜執(zhí)當局所熱忱倡導的進步主義理念的厭惡,也折射出作家敏銳的歷史洞察力和批判眼光。在尼克博克對荷蘭人殖民史的評述中,紐約(當時稱新阿姆斯特丹)所處的新尼德蘭地區(qū)在三位總督的先后治下不僅沒有任何進步,反而是不斷倒退和墮落的。當沃特·凡·忒勒任總督時,新尼德蘭處于黃金時期。這位總督睿智、開明,尼克博克評價他為“管轄(新尼德蘭)這個古老而可敬的地區(qū)的首位也是最好的一位總督”,因為“在他如此平靜而仁慈的治下,我甚至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一例罪犯被繩之以法的情況”[5]92。但他的繼任者,被稱為“易怒者威廉”的威廉·基夫特卻是一個“身材嬌小、舉止靈活、尖刻易怒的老紳士”,“他熾熱的靈魂……不斷地為他招來最為猛烈的口角、爭執(zhí)和禍端”[5]137。在他的管轄之下,新尼德蘭陷入一片混亂,“居民們始終驚恐不安,又意志消沉”[5]150。最終專斷而好戰(zhàn)的末任總督彼得·斯托伊弗桑特,又稱“頑固者彼得”,則丟掉了荷蘭人對新尼德蘭的治權,將其拱手讓給了英國人。尼克博克所描述的荷蘭人對紐約的殖民史,完全是一個經濟、政治和社會全方面的倒退和墮落史。這其中作家對于進步主義歷史觀的諷刺意味十分明顯。正如有評論者指出,“所有尼克博克的胡言亂語都有著嚴肅的目的……旨在推翻關于美國歷史和文化的進步論的闡釋”[10]。

        三、小說對自由主義政治的批評

        《紐約外史》中的大量篇幅都是對殖民地時期紐約社會政治情況的描述,這是歐文在借古諷今,諷刺美國的政治體制并借此表達對杰弗遜執(zhí)政當局的不滿,其內涵則在于抨擊啟蒙思想所推崇的自由主義政治理念和體制。

        “自由”是啟蒙思想舉起的另一面旗幟,它強調人類個體的自主性和判斷力,主張個體應該擁有自由思考和行動的能力,而不受神權或他人的控制。正如康德的名言所說:“要有勇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智!這就是啟蒙運動的口號?!盵11]啟蒙思想家們認為,社會應該構建于個體自由的基礎之上,社會政治的運行和權力的使用要處于契約即法治的約束下,從而建立起一個“保證個人行使自由的制度基礎”[12]46。這一自由主義政治理念旋即成為資產階級革命之后新成立國家的政治組織原則,以分權、法治、代議、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等原則為規(guī)范的自由民主政體成為諸多歐美國家的政治組織形式,并延續(xù)至今天,成為現(xiàn)代國家的主流政體。其中,以托馬斯·杰弗遜為代表的美國國父們在新大陸所建立的美式民主政體更是對盧梭等人的啟蒙政治思想的首次實踐,被廣泛認為是自由主義政治的典范。

        然而,不可忽視的是,啟蒙思想家們所推崇的自由主義政治體制遠非完美,自其實踐之初就出現(xiàn)了種種問題。首先,自由主義政治對于個體意見和自由的強調以及對順從和權威的貶抑不可避免地會帶來權力的分裂,阻礙積極的政治進程。這在美國政治中表現(xiàn)得極為明顯。美國所實行的“新聯(lián)邦制度以及它的‘勝者全拿’、單一席位選區(qū)和投票形式”直接導致了黨派政治的盛行[12]63。在歐文的時代,“聯(lián)邦黨和民主黨在內政、外交政策上代表不同的利益群體針鋒相對,對權力展開爭奪,突出表現(xiàn)為各黨派通過選舉爭奪對立法機構的控制,因而催生了政客們爭相煽動民意支持并互相攻訐(mud-slinging)的選舉政治”[13]。歐文在《紐約外史》中借尼克博克之口對此有著形象的描述:“兩個政黨就像兩個惡棍一樣,各自執(zhí)住我們國家裙子的一角;最后他們只會衣衫盡脫,惡行畢露?!盵5]2

        作家在小說中大量揭露并猛烈抨擊了自由主義政治對社會政治的割裂。據尼克博克對紐約殖民地時期歷史的描述,在忒勒總督治下的黃金時代,“既沒有黨派、宗派、分裂,也沒有迫害、審判和懲罰”,這樣“人人都可以幸運地照管自己的事務”,整個地區(qū)一片清明,繁榮興盛[5]100。然而在“易怒者威廉”的治下,新尼德蘭的居民們開始分成不同的黨派,“用無數(shù)極為骯臟丑陋的字眼和名稱互相抹黑”,“每一派在抹黑政敵的人格、損害對方的利益時都虔誠地相信自己是在效忠國家”[5]172。兩黨盡管立場迥異,但“在一件事上卻不謀而合,即無論政府的舉措是對是錯,都要對之百般挑剔、大加撻伐”,這只是因為政府不是自己在選舉中所支持的,他們毫不關心“政策的成敗與否和國家的興衰”[5]172。黨派和議會政治的缺陷到了末任總督彼得時期顯露得更加明顯,最終成為導致荷蘭人丟掉新尼德蘭治權的致命因素。面對英國人咄咄逼人的侵犯時,新尼德蘭議會中的兩黨卻還在就是戰(zhàn)還是和的問題上爭吵不休,以至于貽誤了應對的時機。議會中的議員們只擅于作長篇大論,整日無所事事,“只期待著否決提出的所有防衛(wèi)計劃”,“揮霍了緊急勢態(tài)下無價的時間”[5]318。當英軍兵臨城下時,他們卻抱頭鼠竄,龜縮在家,“把臨街的門閂上,藏身在酒窖里,不敢向外張望,生怕自己的腦袋被炮彈炸飛”[5]319。然而當彼得總督組織防衛(wèi)時,他們卻假裝代表民意,以愛國的名義煽動民眾向總督請愿,要求接受英國人的招降,茍且求和。在民心大亂、回天無力之下,總督不得不接受投降的命運。所以尼克博克在陳述完這段歷史之后感嘆道:“這樣一座著名而可敬的小城,處于這片廣闊的尚未開化卻欣欣向榮之地的要塞……其命脈卻為內部的派系紛爭和騷亂所撕裂和折磨!”[5]331在尼克博克看來,紐約城的悲劇無異于被羅馬軍團圍困下的耶路撒冷,“當以色列人尚在派系紛爭、互相割喉之時,羅馬皇帝提圖斯的大軍已經掀翻了他們的壁壘,將火與劍帶進了他們神廟中的至圣所”[5]331。這無疑既是對小說創(chuàng)作當時高度撕裂的美國社會和政局的警醒,也飽含著對于這一問題背后的思想根源——自由主義政治的批評。

        在《紐約外史》中,歐文對于杰弗遜所大力標榜和熱忱倡導的美式民主在實踐中出現(xiàn)的種種弊端和亂象有著入木三分的描述,讓讀者不得不開始反思:在啟蒙精神中孕育出的自由民主政體真的是完美無瑕、無懈可擊的嗎?其中最顯著的例子便是言論自由。啟蒙思想認為言論自由是已經從神權和暴政的枷鎖中解放出來的公民所應當擁有的首要基本權利,但在現(xiàn)實的政治游戲中,無限制的言論自由往往會泛濫成肆意的批判和攻訐。尼克博克在小說中戲謔地評說道,歐洲人從登上新大陸那一刻起,就認為舌頭的獨立是自己的一項特權,開始提高音調,整日喧嘩。這一特權“在報紙、傳單、病房會議、酒館委員會和議會審議中被大發(fā)利用,確立了人們空洞無物地交談、歪曲公共事務、詆毀公共政策、誹謗大人物、毀滅小人物的權利;簡而言之,這就是我們國家的守護神,言論自由,或者是更通俗的叫法,饒舌自由”[5]119。在歐文所看到的美國政壇中,言論自由已經變成了政治勢力互相誹謗、攻擊,煽動民意以滿足私欲的托詞。這無疑是民主政治的重大缺陷之一。誠如托多羅夫所說,“如果人們得益于民主的公共空間里通行的表達自由,卻采取一種普及的誹謗的態(tài)度,批判就會變成一種無所產出的免費游戲[8]62”。歐文把對這一現(xiàn)象及其背后的自由主義政治的批評寄托在尼克博克所述的新尼德蘭社會中,在那里不同利益群體之間的毫不負責的抹黑與批評已然成為一種免費游戲。

        自由如果不加任何節(jié)制不僅會帶來社會和思想秩序的混亂,其本身也是極為虛偽的。尼克博克也不無犀利地指出,殖民者雖然標榜宗教信仰自由,卻仍然殘酷地“驅逐、鞭笞或吊死各類異教徒,包括天主教徒、貴格會信徒和再洗禮派教徒”,因為“只有正確的思考才配擁有宗教自由,否則就是異端邪說”[5]120。自由主義的虛偽躍然紙上。歐文在《紐約外史》中對于自由主義政治的批評并不僅限于影射出當時美國政局中的丑行及亂象,也更為深入地批判了其背后的自由主義意識形態(tài)并質疑了它的合法性,這反映出了歐文的思想深度。

        四、小說對理性主義的嘲諷

        除了“進步”和“自由”,《紐約外史》中另一個對啟蒙思想的攻擊火力點集中在又一個啟蒙核心概念——“理性”上。小說中充斥著反理性思想,對理性主義大加撻伐,也揭露出過分強調理智可能給人類社會帶來的負面效應。

        理性是啟蒙思想的要義,因其核心主張即用理性之光驅散封建專制和神權加諸人們思想之上的蒙昧。因此,啟蒙思想認為人類可以憑借自己的理智認知自身及世界,用理性求知,并讓知識為人所用,從而推動文明的進步。知識就是力量,這成為啟蒙運動的基本信條。在啟蒙運動的洗滌之下,對理性主義的篤信開始成為社會風尚,知識、理性在人們的頭腦中已經和福祉、進步緊密綁定。理性主義的信奉者們認為“人類社會的全面進步就依賴于人類的知識進步,或說進步全賴理智方面的啟蒙和進步”[14]246。

        成為社會主流價值觀的理性主義是現(xiàn)代社會的基本塑造力量之一,但它在帶來了知識爆炸和物質文明的極大繁榮的同時,也暴露出諸多缺陷。對于純粹理性和知識的強調往往會使人忽視德行的培養(yǎng),導致社會道德的退化。理性主義“有一個明顯的錯誤,即認為理智進步必然導致道德進步”,然而事實是“理智進步并不必然導致道德進步”[14]247,而且法國大革命以降的歷史一再證明,過分推崇理智反而會帶來道德的淪喪和精神的墮落。此外,理性主義過分夸大了理性的認知作用,自負地試圖用科學、邏輯來解釋和掌控一切。在其影響之下,人們的精神世界“只有知識,沒有智慧”,人類反而陷入了新的蒙昧、狹隘和無知[14]253。

        《紐約外史》“這部華盛頓·歐文最早的作品主要的打趣對象就是理性時代(Age of Reason)的種種假定”,其中“充斥著尼克博克的反理性主義思想”[15]。歐文在小說中借尼克博克之口對知識和理性的化身——哲學和哲學家們大加嘲諷。在尼克博克看來,標榜著求知求真的哲學家們不過是通過提出一個又一個的理論來解釋世界,而他們的理論總是自相矛盾,與事實相悖。“當發(fā)現(xiàn)世界的運行不符合自己的理論時,他們又識趣地改變自己的理論來和世界相符”[5]17。因而哲學不斷地提出一個個新的毫無實用的理論,只能讓人對世界感到越來越困惑。尼克博克指出,知識的生產往往充斥著主觀的想象,與真理相差甚遠,毫不可信。此外,空洞的知識非但不能讓人更加睿智,反而會使人變得行事荒唐、愚蠢可笑。這典型地體現(xiàn)在新尼德蘭的第二任總督威廉·基夫特身上。他畢業(yè)于海牙的一所知名學院,學識豐富,“曾勇敢地學習過一些死去的語言”,也曾“深入地探究過某些玄學知識”[5]138。他還能言善辯,喜歡“在邏輯推理和抽象的辭藻中讓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和困惑的迷霧里”[5]138。這樣的一位被稱為“全科天才”的總督“極熱衷于哲學和政治試驗”,因為他的大腦中“滿是關于古代共和國、寡頭政治、貴族政治、君主政治……等知識碎片的殘留”,所以不停地把它們一個個引入到新尼德蘭來[5]139。這樣做的結果只能是使社會管理陷入混亂,“在一個另一個的互相矛盾的措施中,新尼德蘭這個小省份的政府在他的治下打了無數(shù)個結,讓以后的半打繼任者們都無法解開”[5]139。威廉·基夫特無疑是杰弗遜等崇尚啟蒙思想的美國政客的化身。在歐文看來,他們抱有一些不切實際的知識和設想,過于自信地推行啟蒙思想所設定的美好政治制度,但實際上卻把美國社會帶入了可怕的泥沼。

        社會道德的墮落是反啟蒙思想抨擊啟蒙思想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紐約外史》中歐文借以批評理性主義的根據。在尼克博克的眼中,人的知識和理性只能讓社會變得混亂和墮落,他多次哀嘆自己“生在一個墮落的時代”,向往紐約在忒勒總督治下的黃金時期所擁有的“單純和道德”,并憧憬道:“回去吧——回到那充滿了單純和愜意的甜蜜時代!”[5]81在那個單純的時代,新尼德蘭并沒有種類繁多的法律,社會卻更加清明,沒有政治分裂和吵鬧,也沒有對窮人、乞丐、流浪漢和女巫的殘忍迫害;人們受的教育更少,卻充滿美德,過著恬逸平靜的生活;商人們按照習俗經商,不受任何政策的約束,經濟繁榮,民眾生活富足。而這一切美好都被所謂的智識人士(intellects)以及他們假托著進步和為人民謀取福祉的名號所引入的經濟政策和法律體制毀滅殆盡。歐文托尼克博克之口所諷刺和抨擊的正是知識、理性以及依賴它們所建立的“美國法律、商業(yè)和政治秩序中的偏差、自私和虛偽”[16]。

        小說《紐約外史》名為陳述歷史,實為華盛頓·歐文通過外史式的詼諧評述對年輕的美利堅共和國政治、社會和文化形態(tài)進行的一次檢視和反思。同樣年輕氣盛的作家歐文在小說中托言尼克博克戲謔地打趣和抨擊了小說創(chuàng)作之時的美國種種社會政治現(xiàn)象與思想心態(tài),在其背后最為顯著的一條主線是歐文對于當時影響力正盛的啟蒙思想的諷刺和批判。這些反啟蒙思想是解讀《紐約外史》的切入口,也是理解小說思想內涵和話語基調的關鍵之處。

        [1]華盛頓·歐文.紐約外史[M].劉榮躍,譯.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5:9.

        [2]INKSO J.Diedrich Knickerbocker,Regular Bred Historian [J].Early American Literature,2008,43(3).

        [3]以賽亞·伯林.反潮流:觀念史論文集[M].馮克利,譯.南京:譯林出版社,2011:1.

        [4]張智.大革命時期的法國反啟蒙運動[J].浙江學刊,2008(6).

        [5]IRVING W.A History of New York[M].New York:Penguin Books,2008.

        [6]IRVING P M.The Life and Letters of Washington Irving[M]. New York:GP Putnam&Son,1864:205.

        [7]孔多塞.人類精神進步史表綱要[M].何兆武,何冰,譯.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

        [8]茨維坦·托多羅夫.啟蒙的精神[M].馬利紅,譯.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9]MCCANN J.Washington Irving,A History of New York,and American History[J].Early American Literature,2012,47 (2).

        [10]FERGUSON R A.“Hunting down a Nation”:Irving’s A HistoryofNew York[J].Nineteenth-Century Fiction,1981,36(1).

        [11]康德.歷史理性批判文集[M].何兆武,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0:22.

        [12]斯蒂芬·埃里克·布隆納.重申啟蒙:論一種積極參與的政治[M].殷杲,譯.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

        [13]黃賀.《瑞普·凡·溫克爾》中的政治反諷[J].宿州學院學報,2015(3).

        [14]盧風.啟蒙之后——近代以來西方人價值追求的得與失[M].長沙:湖南大學出版社,2003.

        [15]HEDGES W L.Knickerbocker,Bolingbroke,and the Fiction of History[J].Journal of the History of Ideas,1959,20(3).

        [16]HEDGES W L.TheKnickerbockerHistoryas Knickerbocker’s‘History’[M]//Ed.WilliamL.Hedges.TheOld and New World Romanticism of Washington Irving.Westport:GreenwoodPress,1986:153-165.

        責任編校:汪長林

        TheAnti-EnlightenmentThoughtsinWashingtonIrving’sAHistoryofNewYork

        HUANG H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Department,China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Relations,Beijing 100048,China)

        A History of New York satirizes various social and political phenomena as well as cultural ideologies in America at the time of the novel’s writing through a comical narration of New York’s history.The novel manifestly embodies anti-Enlightenment thoughts,including criticism of historical progressivism,political liberalism and rationalism,which constitute the basic narrative tone of the novel.

        Washington Irving;A History of New York;anti-Enlightenment thoughts

        I712.074

        A

        :1003-4730(2016)06-0067-06

        時間:2017-1-20 15:33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34.1045.C.20170120.1533.014.html

        2016-08-29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中央高校基本業(yè)務費專項資金項目“華盛頓·歐文作品的歷史內涵”(14zy015)。

        黃賀,男,安徽淮北人,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外語教學部講師,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博士研究生。

        10.13757/j.cnki.cn34-1045/c.2016.06.014

        猜你喜歡
        外史博克歐文
        記得抬頭看看
        讀者(2023年18期)2023-09-21 04:24:08
        KYRIE IRVING'S HANG DRIBBLE 凱里·歐文 停頓運球
        NBA特刊(2018年7期)2018-06-08 05:48:30
        凱里·歐文 KYRIE IRVING 大器早成
        NBA特刊(2018年7期)2018-06-08 05:48:28
        什么是真正的勇敢
        變臉 凱里·歐文
        NBA特刊(2017年24期)2017-04-10 08:50:16
        在經世與逍遙之間:“儒道互補”心靈結構的外史邏輯及其當代意義
        基于“外史”理念的科學史教學——以“近代科學成就”為例
        “外史”之小說價值補考
        我是和你相愛的人
        節(jié)食五十年 終償減肥愿
        中老年健康(2014年3期)2014-04-29 12:10:07
        久久99热精品免费观看欧美|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水| 黄瓜视频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免费观看视频| 国产美女三级视频网站| 女同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中文字幕日韩三级片| 无码专区久久综合久中文字幕| 亚洲VR永久无码一区| 国产一区资源在线播放|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9999| 人妻少妇av无码一区二区| 久久91精品国产91久| 在线视频观看一区二区| 无码中文亚洲av影音先锋 | 精品亚洲天堂一区二区三区| 免费操逼视频| 大陆一级毛片免费播放| 亚洲无av高清一区不卡| 欧美最猛性xxxx| 人妻av中文字幕无码专区| 亚洲精品成人av一区二区|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尤物| 丰满少妇人妻久久久久久| 97一区二区国产好的精华液 | 国产精品深田咏美一区二区| 亚洲天堂av社区久久| 91九色成人蝌蚪首页| 少妇无码太爽了不卡视频在线看| 久久频精品99香蕉国产| 国产精品后入内射日本在线观看| 免费无码又爽又高潮视频| 欧美精品免费观看二区| 日本一区二区国产高清在线播放 | 播放灌醉水嫩大学生国内精品| 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16| 久久蜜桃资源一区二区| 免费无遮挡禁18污污网站|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麻豆不卡| 美女性色av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电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