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晰
(桂林航天工業(yè)學院 傳媒與藝術設計系,廣西 桂林 541004)
?
美國聯(lián)邦教育技術政策分析及啟示
邵晰*
(桂林航天工業(yè)學院 傳媒與藝術設計系,廣西 桂林 541004)
美國聯(lián)邦教育技術政策在美國教育技術建設中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論文以美國克林頓、布什、奧巴馬三位總統(tǒng)任期為時間段對美國聯(lián)邦教育技術政策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從中獲得啟發(fā),為我國教育信息化建設提供參考。
聯(lián)邦政策;教育技術改革;美國教育技術;教育技術
21世紀是信息的時代,教育的發(fā)展更是需要以信息技術為強大推動力。國家教育信息化政策在信息技術應用、配置信息資源,發(fā)展學生信息素養(yǎng)等方面是整個教育信息化發(fā)展的基石。而美國作為教育技術的發(fā)源地,在理論研究和實踐運用方面一直處于領先地位,美國聯(lián)邦政府所頒布的教育技術政策更是對全美教育技術發(fā)展起到領導和促進的作用,所以,對其教育技術政策進行分析,從中獲得啟發(fā)對于我國的教育信息化建設也有積極的意義。
美國聯(lián)邦教育技術政策以促進教育公平、卓越教育為理念,并以國家教育改革方針政策為導向。美國社會學家科爾曼曾說,“在美國,教育機會的觀念幾乎在一開始就有注重均等的特殊意義”[1]。教育技術政策與教育目標一致,以“保障教育機會平等,提高教育質量”為出發(fā)點。
20世紀90年代,全球興起第三次科技革命。美國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發(fā)展高科技產(chǎn)業(yè),成為經(jīng)濟增長的主導。因特網(wǎng)使人們生活質量大大提高,但卻沒有在學校發(fā)揮威力,原教育部長賴利曾說“很多學校仍舊無法提供信息技術所帶來的學習機會,那樣會使得我們的孩子在新的國際市場、就業(yè)和商貿中處于不利的位置”[2]。
正是社會發(fā)展對于人才的需求,美國教育資源公平建設的理念,促使美國政府發(fā)展一切技術力量來推動教育發(fā)展。最近二十年中,各屆政府都頒布了各有特點的教育改革方案,也由于官方評估報告等資料均以總統(tǒng)任期為階段,所以,筆者以三位總統(tǒng)的任期作為分割段對教育技術政策進行分析。
美國教育技術的建設起步于20世紀90年代,在這一階段,美國政府著重于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1997-1998年,美國信息化建設發(fā)展最快,并在之后保持著逐年增長的勢頭,政策發(fā)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2.1 以基礎設施建設為主的法案支持
1994年克林頓政府頒布了《2000年目標:美國教育法》,要求促進學習科技創(chuàng)新,教師需要接受繼續(xù)教育,具有培養(yǎng)21世紀學生的技術和能力,更指明“到2000年,美國所有的學校和圖書館都進入信息網(wǎng)絡。這樣,無論是最偏僻的鄉(xiāng)村小鎮(zhèn)或是最貧窮的舊市區(qū)學校,都可以平等地分享同樣的知識”[3]。
同年,克林頓政府頒布了《改善美國學校法案》。教育技術作為其子法案:《教育技術法案》,目的是希望通過技術的力量促進公平教育,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而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法案中要求各州要通過技術援助促進信息和資源的傳播,幫助教師、學校等教學人員將技術與教室、圖書館等多媒體技術中心進行整合[4]。
除此之外,1996年,克林頓政府通過了歷史性的《電信法》。這激發(fā)了通信企業(yè)的改革創(chuàng)新力量,驅動了新一代信息時代設備的出現(xiàn),為教育界技術的廣泛應用奠定了基礎。電信法中更為重要的是關于“全民服務”的補充,也就是著名的E-rate政策。通過該政策,教育條件落后的地區(qū)和學校得已以較大折扣獲得較好的基礎設施建設。
2.2 以“提高信息素養(yǎng)”為主的戰(zhàn)略計劃
作為克林頓競選口號的“信息高速公路”在1993年成為現(xiàn)實,也就是著名的《國家信息基礎設施》(簡稱NII),該計劃以期建成遍及全國城鄉(xiāng)的大容量高速傳輸網(wǎng)絡。它影響廣泛,在提高政府部門和企業(yè)工作效率的同時,促進了學校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為即將提出的“技術讀寫能力挑戰(zhàn)”提供發(fā)展的空間。
1994年教育技術辦公室發(fā)布了第一次國家教育技術計劃:《讓美國學生為21世紀做好準備——迎接科技素養(yǎng)的挑戰(zhàn)》[5]。該計劃確立教育科技改革的四項目標,針對暫時落后的基礎軟硬件條件,對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提升提出了不同的發(fā)展要求。與之后的教育技術計劃不同的是,這份計劃與 “科技素養(yǎng)挑戰(zhàn)基金”聯(lián)系緊密,具有實際行動力。歷時6年的基礎設施建設之后,第二份教育技術計劃《數(shù)字化學習:讓所有孩子隨時能得到世界一流的教育》出爐[2]。它回顧了1996年計劃的主要成就,并依據(jù)當前的發(fā)展形式提出了五個目標,將教育技術發(fā)展的重點放在應用的開發(fā),以期據(jù)此提高師生的信息素養(yǎng),幫助學生達到較高的學業(yè)標準。
2.3 法案子項目與“科技素養(yǎng)挑戰(zhàn)基金”
幾乎每一部法案都有若干子項目支撐,這若干子項目又通過法案來保證其實施。作為《電信法》的一部分,E-rate,即教育信息服務折扣政策,在學?;A設施、教育機會公平建設過程中發(fā)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聯(lián)邦政府通過為中小學和圖書館提供在互聯(lián)網(wǎng)連接、電信服務、內部網(wǎng)絡連接和基本維護的折扣費用來支持和促進基礎教育中網(wǎng)絡的連接[6]。促進美國學校法案中也確立了多種資助項目。美國聯(lián)邦政府發(fā)起了多項教育科技項目,如“明星學校項目”,為貧困地區(qū)、受教育程度低或者英語交流受限地區(qū)提供幫助。“德懷特·艾森豪威爾職業(yè)發(fā)展項目”,針對在職教師進行培訓和提升,強調要提高教師能力[4]。兩部法案,分別從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促進教育公平的實現(xiàn)。
而“科技素養(yǎng)挑戰(zhàn)基金”則經(jīng)國會批準,在1996-2001年的時間內撥款20億美元,用于調動全民的積極性發(fā)展應用,以實現(xiàn)1996年教育技術計劃中提出的四個目標。其資助內容主要有:為學校教師提供技術支持;促進學區(qū)與當?shù)卮髮W之間的合作,開發(fā)教學支持軟件;將資金運用于落后地區(qū);促進州和學區(qū)加強合作尋找購買和使用硬件、軟件的有效方式等[2]。
2.4 發(fā)展結果與影響
克林頓執(zhí)政期間被認為是教育技術發(fā)展的春天,不僅由于政府的戰(zhàn)略特色,更是源于信息時代背景。教育搭乘了信息產(chǎn)業(yè)順風車,使得全民硬件設施有所提高,師生的信息素養(yǎng)迅速提升。
2.4.1 軟硬件建設
1994年美國國家教育數(shù)據(jù)中心(簡稱NCES)開始對基礎教育中的技術可用性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1994年,只有35%的中小學以及3%的教室接入因特網(wǎng),而2001年,該數(shù)據(jù)已上升至99%和77%;從1998年開始,E-rate幾乎每一年都能獲得22.5億美元的資金,為學校在因特網(wǎng)接入提供有效的支持;中小學生在學校中的電腦使用率從1993年的61.6%提高至2003年的80%以上,其中10歲以上的學生該數(shù)據(jù)達到了90%以上[7]。在短短八年的時間里,硬件條件成倍甚至幾十倍發(fā)展,教育技術政策功不可沒。
計劃和改革措施開始顯現(xiàn)功效,學習應用軟件或在線學習系統(tǒng)紛紛涌現(xiàn)。如由“科技素養(yǎng)挑戰(zhàn)基金”所支持的“虛擬高中”[2]項目于1997年開始為來自10個州27所學校的500名學生提供網(wǎng)絡課程,其服務對象主要是一些地處偏遠地區(qū)的學生,提供跨地域的多樣化課程學習。
2.4.2 教師培訓
通過艾森豪威爾教師進修計劃、教師拓展計劃等培訓,大部分教師有機會接受技術的專業(yè)培訓,從1996至1999年,一半以上的教師都接受了長時間的教育技術能力培訓。1993-1994學年,50%教師幾乎不會使用教育技術也沒有用此來進行教學的經(jīng)驗,而1999年底,三分之一的教師已經(jīng)能夠很好地運用教育技術進行教學[2]。
經(jīng)過90年代基礎設施的建設,不但教室聯(lián)網(wǎng)率、生機比、師機比大大提高,教師在技術方面的教學、應用能力也有所增強,技術與教學的整合問題隨之而來。與各屆政府相同,布什政府同樣是通過法案、項目、政府基金等手段來促進教育的發(fā)展。
3.1 以“不讓一個孩子掉隊”為主的教育改革法案
在教育技術的發(fā)展上,小布什曾說“我們并不能假設學校會自然飄向高科技。我們自己必須承擔起義務來,堅持到底,做出必要的改變來達到使每一個孩子都受到教育的目的”[8]。他提出的新一輪教育改革計劃,以《不讓一個孩子掉隊法案》(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of 2001,簡稱NCLB)為中心展開。該法案的初衷是增強教育法律的強制性措施,強調學校的績效、學生的學習結果,其目的是為了改變長期存在的教育嚴重不公平、公共教育質量低下的問題。
NCLB法案包括十大部分,其第二篇“儲備、培養(yǎng)和雇傭高質量的教師和校長”的D部分為《通過技術提高教育法案》。作為NCLB的子法案,《通過技術提高教育法案》在教育技術開發(fā)應用方面明確指出要為各個州、地方提供幫助和支持使技術獲得有效應用;協(xié)助各州和地方進行高效教育技術設施的開發(fā)、互聯(lián)、安裝啟用、改進和維護。為縮短學生的數(shù)字鴻溝,提高學習成績,法案在培訓、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評價系統(tǒng)等方面均提出了發(fā)展策略和要求,更強調為邊遠地區(qū)開發(fā)遠程教育和學習系統(tǒng),以促進教育公平[9]。
3.2 第三次教育技術計劃
2005年1月,教育部正式頒布了題為《邁向美國教育的黃金年代:因特網(wǎng)、法律和當代學生展望》的國家教育技術計劃。這份計劃通過優(yōu)秀教學改革范例,給出了技術教育應用的七點行動建議:加強領導、考慮改革預算、促進教師培訓、支持E-learning和虛擬學校、鼓勵使用寬帶、走進數(shù)字知識、數(shù)據(jù)整合系統(tǒng)[8]。整個報告圍繞NCLB法案實施3年來的成果以及遍地開花的教育技術應用,使用了大量的篇幅來描述學生對于信息技術的看法、態(tài)度,以此來說明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提高,同時也闡述了學生的需求。計劃還枚舉了很多優(yōu)秀案例,如創(chuàng)新教學管理系統(tǒng)的運用,在線學習系統(tǒng)以及學校、政府、企業(yè)之間良好合作等,以供示范。
3.3 開展項目以提高教育技術應用和教師培訓
3.3.1 教師培訓
21世紀初,盡管各學校硬件條件急劇提高,但是教師們仍面臨很大的技術挑戰(zhàn):83%的基礎教育教師缺少時間去學習使用電腦和因特網(wǎng);68%的教師缺少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支持;66%的教師缺少培訓機會[2]。為改善這一狀況,聯(lián)邦政府推出了一系列項目計劃,首先是針對提高教師信息素養(yǎng)的“未來教師運用技術預備計劃”[10]。該計劃于1999年執(zhí)行,由高等院校、州政府、學區(qū)、非營利組織等共同承擔,同時被納入了NCLB法案,其目標是保證每一個即將走上教學工作崗位的教師能有效地操作計算機,并把它運用于具體的教學。
3.3.2 應用開發(fā)的支持
在NCLB法案中開設了為期5年、數(shù)額為10億的“州和地方技術補助金”[9]。地方教育局如果需要申請該補助金,就需要開發(fā)長期的教育技術戰(zhàn)略計劃,申請中還需描述用什么樣的技術來支援教學,期望達到怎樣的效果等一系列具體計劃措施。在補助金項目中還制定了地方教育局需要使用該項資金來完成的目標,例如要求納入高質的教師發(fā)展計劃,促進技術與課程整合發(fā)展。對學生成就提高的重視、學生數(shù)字鴻溝消除的努力以及教學應用、在線資源開發(fā)等的努力都在該項目中得以體現(xiàn)。
3.4 發(fā)展結果與影響
布什政府時期正是信息技術的黃金年代,信息技術已滲入到社會的各個角落,教育技術也有了深入發(fā)展,如尋找技術與教學的結合點,而不是為了使用技術而使用技術。布什政府重新審視了信息技術在教育中的運用,在法案中一次次強調將技術帶進教室并確保其有效促進教學,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4.1 NCLB實施效果
NCLB法案實施十年后,社會對于NCLB法案褒貶不一。在法案頒布之初,NCLB被認為是布什最為杰出的政績,它將教育公平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012年1月,美國國家公平與開放考試中心發(fā)布了關于NCLB的評論報告。報告中舉出很多范例,如紐約市的公立學校,在NCLB的要求上,又對學習目標進行了更高的規(guī)定。盡管設置了高標準,紐約市的教育方案取得了很大成功,輟學率降低到9.9%,大學入學率提高至91%[11]。另外,NCLB所支持的“農村與低收入地區(qū)發(fā)展”項目,對貧困、偏遠地區(qū)的教育技術建設也取得了較大的成績,例如對于美國中北部地區(qū)的羅克卡斯爾縣,技術的投入改變了當?shù)氐膶W校面貌,促進了閱讀和數(shù)學的學習效率[12]。
3.4.2 教育技術應用
得益于NCLB,這一時期優(yōu)秀的E-learning教學實例、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行政系統(tǒng)紛紛涌現(xiàn)。至2004年,公立大學中已經(jīng)有超過90%的學校開設部分網(wǎng)絡課程,而超過四分之一的中小學也都開設了E-learning或者虛擬學校的課程,佛羅里達、馬薩諸塞等州都開發(fā)了適應自己的虛擬中學項目。在馬薩諸塞州,已經(jīng)有超過4 000名學生在使用名為“ASSISTment”在線學習系統(tǒng)。教師可以通過評估報告詳細了解到學生在數(shù)學技巧方面精確性、解題速度、求助的手段以及解決問題能力的狀況。該系統(tǒng)還能識別出個別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和弱點,方便教師在未來的學習過程中及時更改教學側重點和教學方法[13]。
奧巴馬上任之時,正面臨著美國繼經(jīng)濟大蕭條以來最為嚴重的金融危機,他希望通過對教育的發(fā)展和投資,來刺激美國經(jīng)濟,提高教育質量的同時提升就業(yè)率。
4.1 以ARRA為主的教育恢復法案
首先是2009年初的《美國恢復與再投資法案》(簡稱ARRA)。該法案涉及到能源、金融、科技等多個美國關鍵部門和領域,其中教育領域是其改革的重點之一,從其急劇上升的教育經(jīng)費(1 000億美元,占總投入經(jīng)費的12.7%)也可看教育的分量[14]。在該法案中,政府穩(wěn)定資助,并用于學?;A設施建設,如教育現(xiàn)代化與革新、進行學?,F(xiàn)代化建設等。
教育部為實現(xiàn)ARRA的教育刺激計劃,先后推出了20多項項目,包括《通過技術提高教育恢復計劃》,該計劃為各州教育技術的發(fā)展提供資金和幫助,希望借此提高所有學生的學業(yè)成績,使學生在八年級結束時具備良好的信息素養(yǎng)。
4.2 變革信息基礎設施的戰(zhàn)略計劃
時隔17年,繼1993年的《全國信息基礎設施》提出“信息高速路”后,美國又開始新一次的信息革新。美國聯(lián)邦通信委員會(FCC)于2010年公布了《國家寬帶計劃》,其目標是在十年內全美各地能夠享受到每秒100 Mbps的互聯(lián)網(wǎng)服務,美國政府已撥出70多億美元作為運作資金。除了有線網(wǎng)絡的提高,奧巴馬在2011年的國情咨文中還呼吁通過發(fā)展無線寬帶技術為美國贏得更高的競爭力,他提出“通過無線寬帶和基礎設施革新贏得未來計劃”[13]使98%的美國人享受到高速無線寬帶,美國國家電信和信息管理局已開始采取步驟來實現(xiàn)這一目標,這無疑將給教育技術的應用提供更廣闊的天地。
2010年3月,教育技術辦公室發(fā)布了國家教育技術計劃《變革美國教育:技術推動學習》。此次計劃提出了一種技術推動學習的21世紀模式來變革美國教育,該模式分別從學習體驗、評價、設施設備、教學模式等5個方面進行探索,根據(jù)現(xiàn)今及其今后的技術發(fā)展趨勢,提出許多挑戰(zhàn),例如新時代基礎設施建設的構建要求、泛在學習實現(xiàn)、云服務技術的有效運用等[13]。
4.3 以提升網(wǎng)絡為主的教育技術項目
2011年11月,教育技術董事協(xié)會高峰論壇——“用技術‘撬動’學習”召開,并就數(shù)字資源開發(fā)、發(fā)展寬帶質量和技術工具等多方面進行了研討。同時,該次峰會啟動了“學習資料庫”項目[16],它整合珍貴的歷史藝術及科學原始資料,讓數(shù)位教學更有系統(tǒng),以利偏遠地區(qū)師生接受線上教學資源。同時開展的還有“Connect to Compete”計劃,用于幫助低收入家庭連接寬帶,使全民都能享受在線數(shù)字教材。
隨后,奧巴馬政府于2013年啟動了一項名為“ConnectED”(連結行動)的項目。聯(lián)邦通信委員將采取措施為學校和圖書館建立高速寬帶連接,確保99%的學生能夠從中受益。為此,奧巴馬說“既然我們希望在喝咖啡時都能享受到免費WIFI,那為什么學校不能享有?為什么我們的孩子不能享有?”[17]。此項計劃已于2014年全面啟動,E-rate政策為“ConnectED”項目提供的20億美元首批資金已到位,用于基礎教育學校下一代寬帶和無線網(wǎng)絡的改造,預計99%的學生將于2017年接入下一代高速網(wǎng)絡。
綜上可知,美國并不使用“教育信息化”的字眼,而是“通過技術促進教育”、“通過技術改善學?!钡仍~語,教育技術在政策制定者眼里是一切能促進教育發(fā)展的方式,所以教育技術在美國被委以重任,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為促進教育公平。通過美國近三屆政府主要的聯(lián)邦教育技術政策,筆者得出如下啟示:
5.1 通過消除數(shù)字鴻溝促進教育公平
在美國教育成績統(tǒng)計中,白人、黑人、西班牙裔以及印第安人等學習成就差距較大,所以教育公平一直都是一切改革措施的焦點與最大目的。從克林頓最初的信息高速公路建設、布什的NCLB法案以及奧巴馬的ARRA法案,都可以看出美國政府對于促進弱勢群體教育成就的重視。
5.2 立法支持促進合作
法律的支持使得美國教育技術的發(fā)展擁有強有力的保證,每一部教育有關的法律都將資金、實施機構、目標以及資金申請條件納入到法律的細則當中。依靠法律保證政策執(zhí)行的同時,更發(fā)揮各部門、各階層、各企業(yè)共同合作,聯(lián)合發(fā)展的協(xié)調關系,如通信部、教育部的合作,各州地方大學與當?shù)亟逃块T的合作等方式。
5.3 實時制定長期與短期目標
每一屆政府都根據(jù)當代的信息發(fā)展與前景,制定長期戰(zhàn)略規(guī)劃與短期目標,只要出現(xiàn)了教育改革需求,政府就能夠在最快的時間內頒布一系列實施計劃與目標,不管是聯(lián)邦政府還是州級政府,都開發(fā)適宜于自身發(fā)展的教育技術計劃,使一切發(fā)展有規(guī)可循。同時也根據(jù)項目的實施效果積極對立法、項目措施進行修正,例如十年前轟轟烈烈的NCLB法案,經(jīng)過實踐的推敲,就需要對其進行修正。
[1] 詹姆斯·科爾曼.教育機會均等觀念[C].國外教育社會學基本文選.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1.
[2] 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 E-Learning: Putting a World-Class Education at The Fingertips of All Children[R].Washington DC: 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00.
[3] 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merica 2000:An Education Strategy.Revised Edition[R].Washington DC: 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1:4,58-61.
[4] Congress of the U S.Improving America’s Schools Act of 1994 [Z/OL].[2016-07-01].http://www2.ed.gov/legislation/ESEA/index.html.
[5] 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Getting America’s Students Ready For The 21st Century-Metting the Technology Literacy Challenge, A Report to the Nation on Technology and Education[R].Washington DC: 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6(6):5-54.
[6] Congress of the U S.Telecommunications Act of 1996[Z].Washington DC:1996:19-26.
[7] NCES.Digest of Education Statistics,2010[R].Washington DC: 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11:613-620,1674.
[8] 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Toward a New Golden Age in American Education: How the Internet, the Law and Today’s Students are Revolutionizing Expectation[R].Washington DC: 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05:12-66.
[9] Congress of the U.S..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of 2001[Z].Washington DC: 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02:310-320,657-659.
[10]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PT3 Project[EB/OL].[2016-07-01].http://www2.ed.gov/policy/elsec/leg/esea02/pg121.html.
[11]National Center for Fair & Open Testing.NCLB’s Lost Decade for Educational Progress: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is Policy Failure?, 2012 [DB/OL].[2016-07-01].http://files.eric.ed.gov/fulltext/ED529798.pdf.
[12]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 Office of Planning, Evaluation and Policy Development, Policy and Program Studies Service.Evaluation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ural and Low-Income Schools (RLIS) Program: Final Report[R].Washington D.C: 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10.
[13]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Transforming American Education:Learning Powered by Technology[R].Washington DC: 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10:55-72.
[14]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Department Of Education Recovery Plan, 2010[R].Washington DC: 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10.
[15]The White House.President Obama Details Plan to Win the Future through Expanded Wireless Access, February 10, 2011[EB/OL].[2016-07-01].http://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2011/02/10/president-obama-details-plan-win-future-through-expanded-wireless-access.
[16]Leadership Summit 2011.Leveraging Technology for Learning, November 6 - 9, 2011[C/OL].[2016-07-01].http://www.setda.org/web/guest/2011leadershipsummitschedule.
[17]The White House.Opportunity For All-Answering the President’s Call to Enrich American Education Through ConnectED, February 04, 2014[EB/OL].[2016-07-01].https://www.whitehouse.gov/the-press-office/2014/02/04/fact-sheet-opportunity-all-answering-president-s-call-enrich-american-ed.
(責任編輯 葉桂郴)
邵晰,女,云南個舊人。講師,碩士。研究方向:教育信息化,數(shù)字媒體技術。
G571.2
A
2095-4859(2016)03-037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