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鵬飛(甘肅中醫(yī)藥大學定西校區(qū)學前教育學院,甘肅定西743000)
?
論音樂教育對本土資源的運用
李鵬飛
(甘肅中醫(yī)藥大學定西校區(qū)學前教育學院,甘肅定西743000)
摘要:音樂領域內(nèi)的本土資源,是某一地域內(nèi)具有該地特色的音樂資源,在音樂教育中加強對本土資源的有效利用,能夠弘揚我國本土音樂,傳承各地方音樂文化,對于拓展學生視野、提高學生音樂素養(yǎng)有著極大幫助。文章旨在通過對本土化音樂資源的了解,探究其珍貴價值,結合當前本土化音樂資源在音樂教育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一步找到將本土化音樂資源和當前音樂教育結合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音樂教育;本土化資源;運用途徑
Abstract:The local resources in the field of music are music resources having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local region.To strengthen the effective use of local resources in music education can promote the local music in our country and inherit music culture of different places,and it is also good forstudents to broaden their horizons andimprove their music accomplishment.This paper aims to explain local music resources,explore their value,and combined with the problems occurred inthe current local music resources in music education,find out an effective way to combine the local music resources and the current music education.
Keywords:music education;local resources;effective way
(一)地方音樂的有效普及
隨著世界一體化發(fā)展,新媒體時代的到來,我們的生活所能觸及到的領域越來越多寬泛,對于不同類型音樂的接觸也越來越多,對于不同音樂類型的接受程度越來越深。對于學生來說,平日繁重的學習壓力和單一的社交群體使得他們接觸音樂的方向更偏向于流行音樂,流行音樂可以讓學生在課余時間更有效的放松,加之學生們互相推薦或者跟風欣賞等因素的影響,大家對于中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知之甚少,對自己家鄉(xiāng)本土音樂的接受程度也偏低,學生對于傳統(tǒng)音樂、本土音樂的審美習慣尚未建立甚至帶有抵觸情緒,所以,我們將本土音樂資源融入音樂教育是很有必要的,它能夠幫助人們更多的了解自己本區(qū)域、家鄉(xiāng)特有的音樂文化,并通過本土音樂的深入了解向大家普及本土文化傳統(tǒng),讓學生真正感受本土音樂文化的魅力所在。
(二)拉近學生與地方音樂的距離
我們對于一項事務從認識、接受到了解再到喜歡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很多情況下不能一蹴而就,所以,我們要將本土音樂資源慢慢滲透入我們的音樂教育事業(yè)中,從而才能讓學生不斷接觸到本土音樂,才能有機會真正喜歡上這一本土藝術形式。當前,許多學生并沒有許多機會接觸本土音樂,所以他們與本土音樂的各種資源距離較遠,正如當前電視節(jié)目中,本土音樂的集中體現(xiàn)——戲曲類節(jié)目從編排到播出質(zhì)量都不算高,深受學生喜愛的音樂節(jié)目本土音樂元素較少,多是模仿國外音樂形式,所以,沒有接觸就更談不上喜愛,很多學生因為缺少這樣與本土音樂接觸的機會而不能領悟到本土音樂資源的博大精深。所以,將本土音樂資源的利用與音樂教育結合,是拉近學生與地方音樂的機會,也是向下一代傳承民族文化的良好途徑。
(三)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zhì)
人文素養(yǎng),是指人在社會中處事的基本德行、價值觀和人生哲學的集中體現(xiàn),不僅僅是一種能力,更是一種具有人為關懷的綜合素質(zhì),對于個人發(fā)展有著重要作用。而人文素養(yǎng)的形成,主要依賴于后天的人文教育事業(yè),人們是在接受了教育和培訓之后才可以達到的一種內(nèi)在綜合品質(zhì),這種人文素質(zhì)的養(yǎng)成,更是一個時代下一代人的精神體現(xiàn)。教育事業(yè)離不開對于人的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它更是提升學生文化修養(yǎng)和審美情趣的重要措施。當前,我們許多音樂專業(yè)的學生一味追求個性,對于另類的、西方的都認為是好的,對于音樂學習的目標不夠明確,導致缺乏對于自身紀律的把控,很容易出現(xiàn)人文價值迷失的現(xiàn)象。我們將本土化音樂資源融入當前音樂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提高自身人文素質(zhì),因為在日常學習音樂的過程中,我們通過對地方、區(qū)域內(nèi)不同文化的把握,來學習不同音樂,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了解了不同地區(qū)的特色文化,親身感受每一個地區(qū)每一種文化的沖擊,讓學生在充分感受與了解的過程中樹立起“主人翁”意識,對于音樂或者生活的各個方面更具有責任感。
(一)學校教育的不足
作為傳承音樂事業(yè)的主力部門,學校教育在這個改革的過程中凸顯出許多不足值得我們反思。
第一,學校對于本土化資源重視不夠。雖然我們在音樂教育中不斷開發(fā)新的音樂資源,學生在課堂上接觸到的音樂類型越來越多,但是從整體上來看,學校對于音樂課的重視遠不如其他課程,對于如何將本土化音樂資源融入教學體系、如何進行課程安排等內(nèi)容都不能進行妥善安排。除此之外,學校對于音樂教育事業(yè)的投入遠遠不夠,例如在本土音樂資源庫的建設中還不到位,學生無法在音樂教學中更多的感受本土音樂資源的魅力,這也是影響本土資源在音樂教育事業(yè)進一步發(fā)展的阻礙因素,也成為我國本土音樂發(fā)展與傳承的羈絆。當然,這些問題的解決有賴于社會各方的合力,我們需要通過協(xié)調(diào)社會有關機構進行資源配置,已完成音樂教育事業(yè)的本土化資源利用事業(yè)。
第二,音樂教材關于本土音樂資源的內(nèi)容較少。音樂教材是音樂學習的重要工具,當前我們運用的音樂教材在內(nèi)容上涉及道德本土音樂文化較少,學校并沒有根據(jù)地區(qū)發(fā)展特點選用合適的教材,各個領域并沒有真正根據(jù)自身地域音樂文化和特點編寫出符合當?shù)靥厣囊魳方滩模忻嫔系囊魳方逃悤乔宦桑@種現(xiàn)實狀況很不利于學生接觸本土音樂資源,對于本土化音樂資源融入音樂教育是一個羈絆。
第三,學校對于教師的培養(yǎng)欠缺。音樂教育工作者的能力,影響到了音樂教育在學生中間學習的效果,學校在對音樂教師的培訓過程中,比較少涉及本土音樂,所以,許多教師在這方面能力不足,直接影響到了本土音樂教育的效果。
(二)教師本土化音樂素質(zhì)偏低
第一,教師并未樹立起傳承本土音樂的觀念和意識,對于本土音樂在音樂事業(yè)中的重要性沒有深刻的認識,在教學實踐中,也很少涉及這方面的知識,所以,教師本身的本土音樂素養(yǎng)欠缺也使得這種傳承無法繼續(xù)。
從2015學年始,我在本校開設了《楹聯(lián)的欣賞和創(chuàng)作》校本課程教學,三年來積累了一些經(jīng)驗,認識也有所深化。
第二,教師在課堂中,由于自身經(jīng)驗、文化構成上的不足,對于本土音樂資源不能更好地向?qū)W生表達?,F(xiàn)在的音樂課堂主要是繼承了傳統(tǒng)的“滿堂灌”教學模式,教師通過口述將所要表達的音樂文化向?qū)W生傳達,沒有更多能力去采取更多的教學形式,對于本土化音樂資源也沒有能夠繼續(xù)探索更新的領域,使得學生無法對此產(chǎn)生興趣。
(三)學生積極性不高
學生對于利用本土資源學習音樂的積極性不高,這主要是由于常年處在以“西方音樂教學”模式中,不能打破對于傳統(tǒng)音樂學習模式的束縛,對于本土音樂的共鳴較少,在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了“西方音樂是先進流行的,本土音樂是老土落后的”錯誤觀念,導致了學生在接受本土音樂的學習過程中積極性不高。
(一)學校方面
第一,學校應大力推廣本土音樂教學課程體系。中國音樂教育事業(yè)在發(fā)展過程中,對于課程的設置較為零散,沒有能夠很好地從宏觀把握音樂文化,對于音樂教育的認知停留在技術能力的培養(yǎng)上,例如,唱歌技巧、識譜能力等。對于音樂深層次的文化,尤其是本土音樂資源的利用十分忽視,阻礙了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提升。所以,學校在音樂課程的設置上應當對本土資源加以更多的利用,在課程設置上增加音樂文化累的課程,讓學生能夠在文化層面上把握音樂內(nèi)涵,更多的了解自己本土的音樂特色,不僅能夠提升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更能夠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
第二,學校應加強對于教師團隊的培訓工作。音樂教學團隊的師資力量決定了其教學水平,所以,學校應當在教師選拔和培訓工作上進行探索,通過開展優(yōu)秀教師經(jīng)驗交流會或者定期舉辦本土音樂人講座等活動,培養(yǎng)出一支具有本土音樂素養(yǎng)的專業(yè)教師隊伍,讓教師的專業(yè)感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第三,加強對于音樂教材的開發(fā)與把控。學校應當著力建設符合本校特色的音樂教材,其內(nèi)容要考慮到學生們的價值觀、文化習俗等特點,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感到親切,逐漸加深對本民族、本地區(qū)文化的認識和認同感,能夠成熟的對待不同音樂文化,尊重各種音樂上的差異。
(二)教師方面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和領路人,音樂教師是否具備專業(yè)的音樂素質(zhì)、能否正確對待本土音樂,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本土音樂資源在音樂教育事業(yè)上的應用,所以,我們要從各個方面提高音樂教師的綜合素質(zhì),讓教師能夠切實帶領學生感受本土音樂資源的魅力。
第一,思想意識的更新。當前,我們許多音樂教育工作者并未真正認識到發(fā)展本土音樂的重要性,并不懂得利用本土資源進行音樂教育事業(yè),長期以來,音樂教育無論是在那個階段,對于本土資源的利用幾乎都處于空白,以此,教師本身應當逐漸樹立起利用本土資源優(yōu)勢的概念,不斷將本土資源加以琢磨與創(chuàng)新,形成更具吸引力的音樂學習內(nèi)容。
第二,文化素質(zhì)的提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向同學傳授音樂基本知識例如樂理、樂譜、創(chuàng)編等,更要具備對本土音樂的認知理解能力,讓教師能夠運用自身強大的文化內(nèi)涵感染學生進行音樂學習,讓學生在掌握音樂基礎的同時能夠從更高層次接受音樂文化強大內(nèi)涵,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接觸本土音樂資源的熱情。
第三,教育內(nèi)容方法的更新。首先,教師在進行本土音樂知識普及時,要切合同學們的實際生活,讓同學們以此為出發(fā)點對本土音樂資源產(chǎn)生興趣。其次,我們對于音樂教育事業(yè)的方式也要進行更新,鼓勵學生“走出去”,真正將自身投入至民間本土生活,引導學生學習傳統(tǒng)樂器、民間舞蹈等等,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感受真實的本土音樂資源,更能讓枯燥的學習變得有趣起來,勞逸結合,學習效率也會大大提高。最后,教師牽頭組織各種音樂活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能動性,讓他們運用自己的創(chuàng)意對本土音樂資源進行探究。
(三)學生自身
學生本身要樹立一種正確的文化觀,增強對于本土音樂的關注,提高自身音樂文化素養(yǎng),發(fā)揮自身的學習能動性,主動探索本土音樂知識,將事業(yè)拓展到課外生活中。同時,踴躍參加學校、老師或者社團舉辦的各種音樂活動,在活動中切身感受本土音樂的魅力。
毋庸置疑,本土音樂資源是寶貴的非物質(zhì)文化財富,對我國音樂教育事業(yè)產(chǎn)生重大影響,所以,我們要不斷提高對于本土音樂資源的重視和利用,從學校、社會各個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加強音樂教育事業(yè)對本土壞資源的利用。誠然,我們當前在音樂教育事業(yè)中出現(xiàn)許多問題與漏洞,但我們?nèi)砸粩嗵綄?,把利用本土資源作為立足點,為實現(xiàn)全面的素質(zhì)教育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朱玉江.反思:全球化時代本土音樂教育的困惑[J].藝術百家,2005(3).
[2]劉金喜.本土音樂教育探索[J].藝術教育,2009(6).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6-000X(2016)12-0097-02
作者簡介:李鵬飛(1962,04-),男,民族:漢族,籍貫:甘肅省隴西縣,職稱:副教授,學歷:大學本科,研究方向:高師鋼琴教學及民族民間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