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d,影像學與臨床仍表現(xiàn)惡化,將其歸入RMPP組,其余90例歸入MPP組。比較兩組患兒實驗室數(shù)據(jù)、胸部影像學表現(xiàn)、纖維支氣管表現(xiàn)。結(jié)果兩組患兒單核細胞與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絕對值"/>
馬彥生
【摘要】 目的 探討難治性肺炎支原體肺炎(RMPP)患兒的臨床特點。方法 150例肺炎支原體肺炎(MPP)患兒, 其中60例采用大環(huán)內(nèi)酯類藥物治療>5 d, 影像學與臨床仍表現(xiàn)惡化, 將其歸入RMPP組, 其余90例歸入MPP組。比較兩組患兒實驗室數(shù)據(jù)、胸部影像學表現(xiàn)、纖維支氣管表現(xiàn)。結(jié)果 兩組患兒單核細胞與外周血中性粒細胞絕對值、淋巴細胞絕對值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RMPP組C反應(yīng)蛋白(CRP)、乳酸脫氫酶(LDH)、血漿纖維蛋白原(Fib)、D-二聚體(D-dimer)指標顯著高于MPP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RMPP組患兒支氣管鏡下有黏液分泌物阻塞, 部分患兒出現(xiàn)壞死物阻塞、黏膜糜爛?;純悍尾坑写笃呙芏葘嵶冇埃?伴有胸腔積液。MPP組患兒鏡下可見部分水腫、黏膜粗糙、黏膜分泌物, 無通氣不良或阻塞表現(xiàn), 無壞死物阻塞與黏膜糜爛。胸片表現(xiàn)斑片狀、云絮狀陰影或大片密度增高影。結(jié)論 RMPP疾病發(fā)生與過強的黏液高分泌、混合感染、高凝狀態(tài)、免疫炎性反應(yīng)有關(guān)。
【關(guān)鍵詞】 兒童;難治性支原體肺炎;發(fā)病機制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7.035
多年來, RMPP的發(fā)病呈逐年增多趨勢, 為了尋找更有效的治療RMPP的方案, 總結(jié)RMPP的特點, 本研究收集了150例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 觀察了這些患兒炎性指標的變化,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本院兒科治療的150例MPP患兒, 有60例患兒使用大環(huán)內(nèi)酯類藥物治療>5 d, 但影像學與臨床表現(xiàn)仍惡化, 設(shè)為RMPP組, 余下90例患兒組成MPP組。兩組患兒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本研究為回顧性研究, 分析患兒的肺部影像學特點、臨床特點、療效、實驗室檢查等資料。實驗室檢查包括CRP、LDH、CD系列指標、凝血功能(Fib、D-二聚體)、急性期血常規(guī)、血清鐵蛋白(SF)、血清Galectin-7、免疫球蛋白等。
1. 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tǒng)計學軟件對數(shù)據(jù)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jié)果
2. 1 實驗室檢驗
2. 1. 1 外周血白細胞 兩組患兒外周血白細胞計數(shù)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RMPP組單核細胞絕對值與中性粒細胞絕對值高于MPP組, 淋巴細胞絕對值與計數(shù)低于MPP組,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1. 2 凝血功能、血清免疫球蛋白、LDH、CRP RMPP組血清CRP指標、LDH指標、Fib、D-dimer指標顯著高于MPP組,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1. 3 血清鐵蛋白指標 RMPP組患兒血清鐵蛋白381.1 (186.6~1291.6) ng/ml顯著高于MPP組患兒55.1(15.1~204.2) ng/ml,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 2 支氣管鏡下患兒表現(xiàn) RMPP組患兒鏡下均可見黏膜腫脹、粗糙、通氣不良, 大部分患兒阻塞黏液分泌物, 黏液栓阻塞支氣管, 5例患兒鏡下可見壞死無阻塞與黏膜糜爛。MPP患兒鏡下可見部分水腫、黏膜粗糙、黏膜分泌物, 無通氣不良或阻塞表現(xiàn), 無壞死物阻塞與黏膜糜爛。
2. 3 肺部影像學 RMPP組發(fā)病5~12 d均明顯加重, 肺CT有大片狀密度增高影(CT值>40 Hu, 密度均勻), 范圍>2/3肺葉, 未見支氣管充氣征;2例患兒肺動脈栓塞, 5例有胸腔積液。2周后肺實變出現(xiàn)壞死灶。MPP組發(fā)病5~12 d胸片表現(xiàn)斑片狀、云絮狀陰影或大片密度增高影(密度不均勻)。肺CT檢查75例表現(xiàn)單一肺大葉實變, 范圍≤2/3肺葉, 伴有支氣管充氣征;5例有胸腔積液。3例細支氣管炎改變。
3 討論
本研究表明, MPP組患兒與RMPP組患兒外周白細胞計數(shù)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但RMPP組患兒淋巴細胞百分比及計數(shù)均低于MPP組, 與Tanaka[1]的報道相同。其原因可能為淋巴細胞在細支氣管周圍及管腔過度侵潤, 導致外周血淋巴細胞大量減少。支原體肺炎的重要發(fā)病機制為多種細胞因子參加的免疫炎癥反應(yīng)與細胞介導的免疫反應(yīng)[2]。
RMPP患兒臨床表現(xiàn)為痰液黏稠、咳嗽劇烈、不易咳出, 在支氣管鏡下能發(fā)現(xiàn)黏液阻塞支氣管, 這表明RMPP患兒氣道有黏液高分泌, 分泌物含有的纖維素機化后致支氣管閉塞, 甚至會造成肺不張后遺癥。炎癥能引起杯裝細胞脫顆粒反應(yīng), 增加黏液蛋白分泌量。MP可誘導氣道上皮細胞黏蛋白表達, 激活TLR2受體;TLR2中和抗體可減少黏蛋白表達;MP感染造成肺A549上皮細胞黏蛋白表達增加[3]。高分泌黏液阻塞氣道致氣道清除功能下降, 從而成為細菌的良好培養(yǎng)基。該病患兒通常會合并支氣管上皮細胞脫落, 也會造成合并感染、支氣管閉塞。目前尚無對上皮細胞壞死有效的治療方法, 因此會造成RMPP患兒氣管閉塞與肺不張。
本研究顯示RMPP患兒D-二聚體與FIB顯著升高, 肺動脈栓塞的患兒D-二聚體達13.2 mg/L, 驗證了D-二聚體的敏感性。
參考文獻
[1] Tanaka H, Koba H, Honma S, et 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radiological pattern and cell mediated immune response in 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 Eur Respir, 1996, 9(4):669-672.
[2] Biberfeld G, Biberfeld P, Sterner G. Cell-mediated immune response following Mycoplasma pneumoniae infection in man. Lymphocyte stimulation. Clin Exp Immunol, 1974, 17(1): 29-41.
[3] Chu HW, Jeyaseelan S, Rino JG, et al. TLR2 signaling is critical for mycoplasma pneumoniae-induced airway mucin expression. J Immunol, 2005, 174(9): 5713-5719.
[收稿日期:2015-1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