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 靚
(沈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
【大學文化】
大眾音樂審美熱點分析
——以歌曲《小蘋果》走紅為例
呂 靚
(沈陽師范大學音樂學院,遼寧 沈陽 110034)
近年來,“神曲”相繼涌現,成為大眾音樂文化的一處熱點。尤其是歌曲《小蘋果》,借助新媒體的力量爆紅,為網絡上下受眾所廣泛傳唱。筆者以《小蘋果》的走紅為例分析當下大眾音樂審美意趣,認為“神曲”紫紅既有其自身藝術形式之因,也是社會環(huán)境、時代文化、受眾心理等多重合力使然。
《小蘋果》;神曲;大眾音樂;審美心理
“神曲”作為一類歌曲的代名詞,有其特殊所指。概括起來,人們通常把風格新異、表現夸張,超出人們審美慣性的歌曲,約定俗成地稱之為“神曲”。這些“神曲”盡管詞曲各異,但其表現出共同的特點:“新”“奇”“俗”。
2010年出現的《忐忑》曾引起一片嘩然。它沒有確定的歌詞,全曲幾乎由沒有明確語意的虛詞串聯起來,尤其是歌者演唱時的夸張表情,更是讓人們驚嘆不已。一時間,談論者、模仿者甚眾。中國音樂組合“鳳凰傳奇”,其表現方式讓人們在長時期聽賞獨唱、合唱的聽眾耳目一新。他們的代表性歌曲《荷塘月色》以詩化的語言、簡潔的曲風、畫般的MV帶給人們心曠神怡般的審美愉悅。他們另一首被人們所熟知的歌曲《最炫民族風》在具備以上特點的同時,又具備民族風味的鄉(xiāng)村泥土氣息和強勁的節(jié)奏,抓住了聽眾的心,傳唱到大江南北。
這些歌曲雖然詞曲不盡相同,但大部分曲子都采用了重復演唱副歌部分的模式,不斷加深聽眾對歌曲的印象,并在不知不覺中記住這段旋律。一波又一波的“神曲”不斷襲來,豐富了人們的音樂文化生活,也改變了人們的歌曲審美走向。
《小蘋果》是其中的一個特殊的代表。其走紅速度之快、流傳范圍之大、傳唱人群之廣是國內其他“神曲”所不及的。自其在網絡推出,僅僅24小時內,MV在優(yōu)酷視頻的播放量就累計達500萬,甚至于在2014年走出國門,登上了全美音樂獎的頒獎舞臺。《小蘋果》之所以引起這么大的反響,不僅具有上述所說的“新”“奇”“俗”的特點,同時也有其獨特的成因。
《小蘋果》走紅,既有歌曲自身的風格特點,也受欣賞心理使然,同時也有歌曲制作以及傳播手段等方面的多重原因。
(一)歌曲自身特點
《小蘋果》的歌詞與當今流行歌曲相比,有幾個突出特點。一是它表達的情懷較為普適。例如,“變成蠟燭燃燒自己只為照亮你,把我一切都獻給你只要你歡喜”,這是一種犧牲與奉獻心情的表達,它既可以表達愛情,也可以詮釋親情。二是它語氣直白,對話性強。與一般歌曲多以第一人稱為主不同,《小蘋果》的歌詞就像與人對話一般,充滿親和力。此外,用小蘋果作為喻體,使得情感的表達又帶有一些含蓄的味道,這恰恰是當代人既厭倦繁瑣卻又想高調示愛的矛盾復雜心理的寫照。
(二)音樂形式
《小蘋果》的旋律重復性強,簡單易記。其伴奏音樂始終采用一種曲調,相同旋律重復出現,尤其“你是我的小呀小蘋果”一句重復次數高達六次,這是該曲旋律在結構上最大的特點?!缎√O果》詞曲創(chuàng)作者王太利出生于1969年,他的創(chuàng)作動機是想向那個年代的音樂致敬,而當時盛行的迪斯科舞曲《荷東》《猛士》等便是《小蘋果》創(chuàng)作的原型。王太利在其中加入現在流行歌曲的元素,音樂風格采用復古的電音,借用迪斯科的節(jié)奏特點,創(chuàng)造出一種青春、強勁的流行音樂風格。再加上簡單的舞蹈動作,與歌詞緊密聯系,這都讓《小蘋果》與眾不同。
(三)受眾心理
在審美心理學中一個名詞叫“耳朵蟲”,意指歌曲或其他音樂作品的某個片段不由自主地在人腦中反復出現的情況。“耳朵蟲”的原理包含三個條件:一是要有一段不斷重復的節(jié)奏;二是音樂與畫面要聯系在一起,;三是“不自主記憶提取現象”發(fā)揮作用,意謂信息之間是互相聯動的,如當憶起聽歌的場景,便會想到歌曲的旋律?!缎√O果》沒有驚世駭俗的曲調編排,也沒有文學色彩濃郁的歌詞,但它簡單重復的節(jié)奏、旋律反復刺激大腦神經,強化感官記憶,加之絢麗的MV與熱點經典的情節(jié),使人記憶深刻。
在《小蘋果》走紅現象的背后能折射出當今社會大眾音樂的審美現狀。在這個社會飛速發(fā)展的同時,“經濟效益”不經意間成為考量個人與集體成功的重要指標。在人們追逐經濟效益時,內心浮躁、焦慮成了打拼一族的心理常態(tài)。大眾對《小蘋果》的推崇,某種程度上是人們內心需求的反映。對于那些疲于奔波、壓力巨大的人來說,此類神曲,無疑成了對抗乏味與壓抑生活的渠道與方式。而以往那些傳統(tǒng)風格的歌曲,已難以滿足人們這一新的審美需求。
我們應看到,類似《小蘋果》這樣的“神曲”,的確可以活躍百姓文化生活,使人身心放松,讓不安和壓抑的情緒得到釋放。它極大地迎合了大眾審美的世俗化,這不僅讓人們沉醉其中,并且使大眾可以更廣泛更深入地參與其中。但也要看到,“神曲”的廣泛傳播與走紅,也容易使大眾忽視對傳統(tǒng)音樂的審美追求,使音樂創(chuàng)作者們?yōu)檫_到迎合大眾的目的而為了創(chuàng)作而創(chuàng)作。
藝術創(chuàng)作不僅要反映生活,滿足需求,藝術更應是引領社會文化、時代精神的先行者。所以,一定要以遵循藝術自身的規(guī)律為前提,使其同經濟利益需求更好地結合,不僅要使其創(chuàng)作理念同大眾需求緊密相連,反映出人們的心聲、達到作品與大眾審美心理的契合,更要為大眾的審美取向指出一條明確方向,以起到積極良好的引導作用。[1]
[1]軒小楊.論主旋律歌曲的樂教價值[J].沈陽師范大學學報,2012,36(172):126-128.
【責任編輯:周 丹】
G206;J605
A
1673-7725(2016)06-0148-02
2016-04-05
呂靚(1988-),女,遼寧沈陽人,主要從事音樂美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