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宏
老山精神時代性的思考
黃 宏
老山精神,是在老山作戰(zhàn)最艱苦的時候,為鼓舞士氣所提出的一種“無私奉獻,勇于犧牲”的精神。如今,老山作戰(zhàn)雖已過去32年,但它所創(chuàng)造的老山精神,卻經久不衰,成為了我們國家和中華民族的精神寶庫,成為一種永恒。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實現(xiàn)偉大中國夢的今天,它仍然閃著耀眼的光芒。
老山;老山精神;時代性
2014年老山作戰(zhàn)三十周年,上萬人涌向麻栗坡悼念烈士,重溫老山精神。作為當年這場保衛(wèi)邊疆作戰(zhàn)的親歷者,我深深感到,這不只是一場保衛(wèi)祖國邊疆的局部作戰(zhàn),它所創(chuàng)造的老山精神,永遠地進入了我們黨,我們國家和中華民族的精神寶庫,成為一種永恒。在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實現(xiàn)偉大中國夢的今天,它仍然閃著耀眼的光芒。
第一,老山精神的時代性,首先在于它所彰顯的是中國共產黨人崇高的革命理想,在任何時候,任何條件下,我們都必須高揚共產黨人的價值追求,無私奉獻,勇于犧牲。
老山精神的提出,是在老山作戰(zhàn)最艱苦的時候。勝利完成收復老山作戰(zhàn)任務后,部隊轉入防御作戰(zhàn),老山連日陰雨,干部戰(zhàn)士蜷縮在貓耳洞里,衣服都濕漉漉的,面對越軍一次又一次地反撲和炮火襲擊,部隊必須時刻神經緊繃,保持高度的警惕。更難受的是成群的小蛟襲來,一咬一個包,十多天不消,流黃水。進入五月,氣候潮濕悶熱,戰(zhàn)士爛襠。但是當時部隊仍士氣高昂,很重要的就是在老山頂上,針對當時社會上已流行跳迪斯科,社會生活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人們推崇當萬元戶等現(xiàn)象,有的同志提出,我們在這里艱苦奮斗,社會上的人們會怎么看我們,將來中越關系好了,人們又會怎么看這一段歷史呢?時任副政委周忠仁提出了開展一場弘揚老山精神的貓耳洞討論,提出了我們是在創(chuàng)造一種精神。于是“無私奉獻,勇于犧牲”的老山精神被提了出來。當時有些領導擔心,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都是中央提出來的,小小的一個老山,你們膽子也太大了一點。但是沒想到,隨著老山輪戰(zhàn)更多的部隊參與進來,文山州各族人民踴躍支前,老山精神就像一把火,一下就燃向了全國,而且持續(xù)不衰,感染教育了整整一代人。史光柱的《小草》唱進了人民大會堂,億萬人被感動;“血染的風采”唱遍全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成了最時尚的口號;“理解萬歲”更成為上世紀的流行口號。理解什么?就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在社會蔓延一種金錢至上的氛圍下,理解和尊重軍人的無私奉獻精神,理解和尊重軍人為捍衛(wèi)祖國領土完整和尊嚴所做出的犧牲。
當時我已調到北京,解放軍報以及人民日報等中央報刊發(fā)了30多篇我的文章,并以《作戰(zhàn)歸來的思索》為題,結集出版。文山、麻栗坡成了一塊精神的凈土,全國各地前來慰問、學習的年輕人不計其數,一些大學生也投筆從戎。這是一個講理想、講奉獻、講犧牲、講理解的價值觀得以張揚的年代,老山精神已超越了地域性、群體性、暫時性的時空概念,成為全國人民為之關注,為之共鳴的時代強音。
當金錢至上的社會風氣蔓延開來,社會生活出現(xiàn)許多病態(tài),中國共產黨人所倡導的主流價值觀應成為人民群眾的精神追求。記得當時中國少年報曾找到張又俠和我,說有幾個孩子給巴金爺爺寫了一封信,提出這樣的問題“為金錢工作,為金錢學習,已成為理所當然的事。這難道就是我們80年代的少年應該追求的理想嗎?”巴金回了信,張又俠和我也聯(lián)名為12名孩子回了一封信,我們用老山作戰(zhàn)中的英雄事跡,用史光柱的話回答了他們心中的疑慮?!霸诶仙巾斏戏派蠋装偃f美金,讓我們的干部戰(zhàn)士冒著槍林彈雨往上沖,誰沖上去這筆錢就歸誰,那你就放心吧,我們的戰(zhàn)士誰也不會干?!薄笆鞘裁礃拥牧α考钪覀兠吭轮挥惺鄩K津貼費的戰(zhàn)士一往無前呢?在這里我們靠的是偉大的精神力量?!边@就是前線指戰(zhàn)員對種種金錢至上觀的回答,這就是老山精神的時代價值之所在。
第二,老山精神的時代性在于它把捍衛(wèi)祖國的領土完整和主權提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升華了愛國主義的時代內容。
習主席十分強調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夢就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夢,老山精神之所以有這樣大的影響力、號召力,持久不衰,就在于它彰顯了人民軍隊和邊疆各族人民捍衛(wèi)祖國領土和主權堅不可摧的決心和意志。老山精神的內涵,說到底就是熱愛祖國,勇于奉獻,不怕犧牲,敢于勝利。
愛國的觀念,這些年被淡化了,有些人甚至認為講愛國是一種狹隘的民族主義,主張什么世界公民。更有甚者,比如占領中環(huán)行動的香港人士,其中就有主張“寧當英國狗,不做中國人”的。還有一些人,將貪污受賄的資產轉移海外,完全喪失了最基本的國格和人格。老山精神之所以在全國人民中引起強烈的反響,就在于它喚起了中華民族深植于心的那份愛國情懷,“虧了我一個,幸福十億人”、“祖國在我心中”、“艱苦奮斗,無私奉獻”。
老山精神中的愛國主義的一個特殊表達是“祖國利益高于一切”。八十年代,人們的主體意識得以張揚,尤其年輕人都十分強調個體價值的實現(xiàn),個體本位被強化了。干部戰(zhàn)士的自尊需要、成才需要等等得到了老山前線指戰(zhàn)員的尊重,但是在祖國有需要的時候,他們中的每一個人,都毫不猶豫地獻出了自己的一切,甚至生命。正如多次在連隊賽詩會上奪得第一,立志要當新時代邊塞詩人的二連噴火兵——十七歲的小詩人、烈士石偉在詩中所寫:“我希望有一天,怒發(fā)沖冠斗敵頑,我渴求有一天,成功在前面,當祖國需要時我定拿出最閃光的奉獻?!绷沂砍探诮o父母的信中寫道:“親愛的爸爸媽媽及全家人:你們好!你們可知道,此時此刻為兒多么想念你們?。《嗝聪肟吹礁赣H的筆信熱情囑托為兒殺敵立功呀!為支持抗越,為維護和平,為家鄉(xiāng)父老的安寧,一句話,是我,一個軍人必盡的神圣職責,我去了,爸爸,可能是永別!用句土話,戰(zhàn)爭是殘酷中的殘酷,那么既然戰(zhàn)爭是殘酷的,就免不了流血犧牲,如果我妙算如神,當父母失子之后,戰(zhàn)士陣亡之悲,這句話真在吾身體驗時,父母千萬要從寬處想,千萬!爸爸、媽媽,為什么呢,因為這是正義的戰(zhàn)爭,你們不可能在報上看過,而且此時像我這樣的士兵何止有千余人,能為祖國安寧去犧牲,我又何嘗不可呢?……父母,兒不能盡忠盡孝了,請不必責斥。衷心遙祝父母、姐妹、兄弟康樂長壽!共濟家園!夏澤兵處我欠13元,望父母賠還為謝。愛子程江敬上”我們的干部戰(zhàn)士都有不同的利益訴求,但在保衛(wèi)祖國這一崇高的目標面前,他們都自覺地犧牲、放棄自己的利益,直至獻出自己的青春和生命。在收復老山作戰(zhàn)中,我所在團的176個烈士,每個人的音容笑貌至今仍栩栩如生地浮現(xiàn)在我的腦海里。戰(zhàn)斗英雄張大權,他是第一個帶隊攻上老山的人。戰(zhàn)前我與他談話,當問到他在這個職務上已經干了5年有沒有什么想法時,他說:“就這么點水平,干個副連長,組織對我夠信任的了,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把主峰拿下來。犧牲后,團指轉來他愛人范敏華的電報:“修房子急需用錢!”連長秦德勇告訴我,他家里的房子漏雨已經好幾年了,他愛人等著他回去給房子鋪草。埋在麻栗坡烈士陵園的營連干部韋玉輝、孫思廣、吉興林、陳發(fā)川、陳小川……每一個我都可以講出他們許許多多梁三喜式的故事。
第三,老山精神的時代性在于它是在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下產生的,因而具有鮮明的與時俱進的特點。
老山精神既是對我軍優(yōu)良傳統(tǒng)和戰(zhàn)斗精神的繼承,又與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條件相結合,表現(xiàn)出改革開放、勇于進取、勇于創(chuàng)新的時代品格。老山地處南疆邊陲,經濟文化發(fā)展相對滯后,可恰恰就是這片紅土地,成了改革開放的前沿;一場邊疆地區(qū)的局部戰(zhàn)役,卻在改革開放的大形勢下,引發(fā)了對我軍建設和政治工作改革的全面思考,引發(fā)了許多全軍和全國人民關注的重大討論。老山精神不僅僅意味著奉獻、犧牲,同時也意味著改革創(chuàng)新。
還在扣林山作戰(zhàn)時,昆明軍區(qū)就引發(fā)過一場“為什么多數后進戰(zhàn)士立功”的討論,十分尖銳地提出了軍隊政治工作肅清“左”的影響,正確看待人、尊重人的問題。老山作戰(zhàn)時的新班子都是十一屆三中全會后,按照“革命化、年輕化、知識化”要求調配的新班子。在改革開放的新形勢下,他們開拓創(chuàng)新,銳意進取。老山作為我軍建設和政治工作改革的試驗場,誕生了許多的新的觀念。張又俠在團里時,就大膽提出了對軍政文教育訓練進行全面改革,把心理學、運動生理學引入教育訓練,實行軍政文教育訓練傳統(tǒng)的規(guī)劃,并于臨戰(zhàn)前夕,在團召開了現(xiàn)場會。在整個老山作戰(zhàn),以及后來輪戰(zhàn)部隊輪戰(zhàn)的過程中,都召開過軍事心理學、軍事文化等研討會。我調入解放軍政治學院,現(xiàn)在的國防大學后,聯(lián)系老山的軍隊政治工作改革實踐,就軍隊思想政治工作如何肅清“左”的影響、如何改革創(chuàng)新寫了一系列文章,出版了《作戰(zhàn)歸來的思索》、《文采軍魂戰(zhàn)斗力——老山前線軍事文化系列調查報告》、《思想政治工作改革與利益、需要、價值觀》等,都曾引起軍委領導同志的重視,不少老山前線創(chuàng)造的經驗,被運用于我軍政治工作的規(guī)范建設,直到今天仍在軍隊建設中發(fā)揮著積極的作用。我們曾在張震副主席支持下,召開了有各作戰(zhàn)部隊參加的邊境局部作戰(zhàn)政治工作研討會,近60篇論文結集成書。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將書發(fā)至全軍建制團,對我軍建設和政治工作改革起到了積極推進作用。
第四,老山精神的時代性在于“理解萬歲”口號的提出,促進了人與人關系的和諧,為軍民關系注入了新時代的內容,成為新時期軍民團結、民族團結的典范。
在八十年代,一個“理解萬歲”的口號風靡全國,相互理解,相互包容,成為人際關系中的新時尚。這個相互理解,是從前線指戰(zhàn)員到內地青年學生互動交流開始的。青年人都有一種被社會、被別人理解尊重的心理需要。前線指戰(zhàn)員希望他們的價值觀被社會尊重和認可;而處于改革開放大潮中的青年學子,也希望有更多開放進取的價值觀念融入到社會主流價值觀來。再推而廣之,整個社會,整個軍民關系,也遇到這種價值觀交流、溝通、融合的問題。老山前線提出的“理解萬歲”的口號,成為了今天政府與民對話的最初形式。在整個老山作戰(zhàn)以及后來輪戰(zhàn)的過程中,老山前線英模事跡報告團先后在全國作了數以千計的報告、座談,使社會更好地了解了軍人、理解了當代軍人的奉獻和犧牲,也使軍人更好地了解了社會,軍民之間的關系更加融合了。就戰(zhàn)區(qū)來說,通過相互的走訪,慰問,相互支援,軍民關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和加強。直到今天,文山地區(qū)軍民關系,仍然是親密無間的。2014年,文山州委組織的老山英雄老山行暨老山精神研討會活動,是新的歷史條件下軍民關系的又一新飛躍,再次彰顯了老山精神的時代性,在全國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第五,老山精神的時代性在于社會的呼喚。持續(xù)不衰的老山熱極大地弘揚了社會主流價值觀,不斷地向社會傳遞正能量。
收復老山作戰(zhàn)已經過去整整三十二年了,它早已不是社會關注的熱點,但使人們意想不到的是老山熱仍持續(xù)不衰。2014年4月28日,全國各地近兩萬人涌入麻栗坡,自發(fā)地祭奠烈士、回望英雄。三十二年的持續(xù)不衰,充分說明老山精神有著旺盛的生命力,它并沒有因為經濟的發(fā)展,社會的變化,各種社會思潮的激蕩而消減。人們懷念老山、向往老山,就是懷念和向往一種崇高。
2009年9月14日,胡錦濤在人民大會堂接見“雙百人物代表”時,徑直走到戰(zhàn)斗英雄史光柱面前,緊緊握住史光柱的手,親切地說:“史光柱,我認識你,也記得你!人民不會忘記你!”建國后“感動中國”的一百個人物跨越了整整六十年,涉及各條戰(zhàn)線、各個領域、各個地區(qū),許多當選人都已經過世。史光柱的當選,是全國人民對老山、對老山精神、對代表這種精神的人物的高度評價和尊崇。正是他們向社會不斷傳遞一種昂揚向上的正能量——勇于奉獻、不怕犧牲、人民利益高于一切,正是這些充滿著時代強音的價值觀,使老山精神站在了時代的高點,歷久彌新。史光柱用他三十年的不懈奮斗,對這種精神作了最好的詮釋。一個雙眼失明的殘疾人,沒有躺在老山作戰(zhàn)一級戰(zhàn)斗英雄的榮譽上,而是大步前行,踩出了一連串閃光的足印。他是我國第一位從大學中文系畢業(yè),獲得了文學學士學位的盲人。他在軍隊政治工作的各種崗位上,先后五次立功,獲得了全國“自強模范”等十多項榮譽稱號。他堅持文學創(chuàng)作,三十年來發(fā)表詩歌、散文六百余篇,出版詩文集七部,獲得國家文學獎十八次。他先后多次在北京等地舉辦詩歌朗誦會、創(chuàng)作歌曲演唱會。中國作協(xié)專門召開了他的作品的研討會。史光柱等一大批老山英模就是老山精神的象征,他們成為青年一代學習的榜樣。而無數從老山走向社會的英雄模范人物和他們的事跡,在全社會樹起了一塊歷史的豐碑,永遠鐫刻在共和國的歷史上。
第六,在全黨清除各種消極腐敗現(xiàn)象,增強黨的戰(zhàn)斗力的今天,老山精神是一面鮮明的鏡子,是健全黨的機體的防腐劑,昭示著信仰的力量。
在今天弘揚老山精神有著特殊的時代意義,它將為習主席提出的“中國夢”提供有力的論證和支持,彰顯共產黨人信仰的力量。在各種消極腐敗盛行于社會,甚至黨的機體受到嚴重侵蝕的時候,它給予人們信心,成為點燃人們心中理想之光的燈。它具有強烈的批判精神,使全國人民能更好地分辨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丑惡”,成為清除一切消極腐敗現(xiàn)象的清洗劑、防腐劑,成為拒腐防變的利器。
第七,老山精神的時代性,還在于它是軍隊與人民共同創(chuàng)造的革命精神,有著廣泛性和普遍性。它已成為文山、云南乃至全國人民勇于創(chuàng)新、不斷開拓進取的重要精神財富。作為老山精神載體的,當然不只是參加老山作戰(zhàn)的指戰(zhàn)員,在老山戰(zhàn)區(qū)出現(xiàn)之前,加強戰(zhàn)場建設,甚至同樣用鮮血和生命配合部隊作戰(zhàn),保衛(wèi)家鄉(xiāng)、建設家鄉(xiāng)的各族兒女,也是老山精神的創(chuàng)造者。老山作戰(zhàn)結束后,如何把老山精神進一步發(fā)揚光大,推動經濟建設和科學發(fā)展的重任,就自然地落在了老山各族人民的身上。
文山各族人民取得的每一點歷史進步都使我們深受教育和激勵。當年臨戰(zhàn)訓練時,我團指揮所所在的南溫河如今已建起了水電站;當年的麻栗坡縣城只有一所中學,供銷社里三瓶茅臺酒擺了八年都沒有賣出去,老百姓甚至沒有種植蔬菜的習慣,文山曾經是云南省最貧困的邊疆民族自治州,而如今已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高樓林立、道路縱橫,小小的麻栗坡縣城成了不夜城。經濟、文化、教育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發(fā)展。老山精神成了文山地區(qū)人民引以為豪的精神財富。
老山精神不僅屬于參戰(zhàn)部隊,更屬于光榮的文山各族人民。相信這種精神已經并將進一步輻射到全省、全國,成為中國人民精神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老山精神必將成為一種永恒!
(編輯:鄧紅)
黃宏:教授,少將,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領導小組副組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