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霞
江蘇省宜興市官林醫(yī)院,江蘇宜興214246
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學檢驗結果分析
趙霞
江蘇省宜興市官林醫(yī)院,江蘇宜興214246
目的分析并探討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毒學檢驗結果。方法選擇該院在2016年1月—2016年2月抽檢的442例二對半檢驗標本作為該研究的研究對象,對所有研究對象均進行病毒學血清檢驗,并對患者進行血液采集,采用免疫分析儀對患者的血液進行檢測,并對研究對象的病毒化驗結果進行分析。結果經(jīng)過檢驗分析可以得出,全陰性155例,小三陽43例,大三陽11例,表面抗體陽性125例,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體陽性4例,表面抗體,E抗體(HBeAb),核心抗體(HBcAb)陽性47例,表面抗體(HBsAb),核心抗體陽性33例,表面抗體,E抗原(HBeAg)、E抗體陽性10例,E抗體,核心抗體陽性14例。結論對于乙型肝炎患者進行病毒學詳細檢查,能夠有效地促使乙肝的五項指標在乙型肝炎患者當中得以更加精確地被檢測,這對于乙型肝炎的預防具有有效的臨床作用和價值。
乙型肝炎;病毒學檢驗;結果分析
乙型肝炎也就是人們常說的乙肝,這種病癥主要是因為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而導致的[1]。臨床上在對患者進行檢驗的時候,其病毒檢測的指標在關于對患者乙型肝炎進行檢測當中,遇到很多檢測方法。比如常見的有DNA檢測、乙型肝炎“二對半”檢測(乙肝五項指標)等等[2]。其中二對半檢驗方法的應用率較高,也就是對乙型肝炎的五項指標進行檢測,涉及到五項指標,主要包括表面抗原指標、表面抗體指標、E抗體、E抗原和核心抗體[3]。而采用DNA技術檢驗乙肝病毒,其檢驗結果能夠有效顯示乙肝病毒在患者肝細胞增生活躍范圍和活躍性能。該研究主要分析乙型肝炎患者的病毒學檢驗,結果取得較為滿意的成效,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2016年1—2月該科在接診經(jīng)二對半檢驗選擇出442例檢驗標本。對所有標本的一般資料進行分析,其中有男性患者240例,女性患者202例,患者的最大年齡為64歲,最小年齡為17歲,平均年齡為(35.8±13.4)歲。對該研究442例標本進行病毒血清檢驗,同時采集患者的血液,對患者檢驗的儀器為SYM-BIO免疫分析儀,試劑是蘇州新波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時間分辨免疫熒光法)。并對乙型肝炎患者的化驗結果進行分析,分析患者的表面抗原指標、表面抗體指標、E抗體、E抗原、核心抗體。
1.2 方法
清晨抽取患者的空腹靜脈血,為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無誤,在進行采血之前的1 d,叮囑患者需保證充足的睡眠,不能服用藥物,同時禁止患者飲酒。采用離心的方式分離患者血液當中樣本的血清部分,采用SYM-BIO免疫分析儀對患者進行血液檢驗,根據(jù)患者五項指標的相關情況按照表面抗原指標、表面抗體指標、E抗體、E抗原、核心抗體順序對患者進行檢驗,并且對檢驗結果的陽性和陰性情況進行準確的記錄。
1.3 評價標準
表面抗原:≥ng/MI陽性。表面抗體:如果含量超過了10 MIU/mL陽性。E抗原:如果含量超過了0.5 PEIU/nk,那么為陽性。E抗體:如果含量超過了0.2 PEIU/mL,那么為陽性。核心抗體:如果含量超過了0.9 PEIU/mL為陽性[4-5]。
442例標本中,全陰性155例,小三陽43例,大三陽11例,表面抗體陽性125例,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體陽性4例,表面抗體,E抗體(HBeAb),核心抗體(HBcAb)陽性47例,表面抗體(HBsAb),核心抗體陽性33例,表面抗體,E抗原(HBeAg)、E抗體陽性10例,E抗體,核心抗體陽性14例。具體情況請參見表1所示。
表1442 例二對半抽檢標本的肝功能五項指標統(tǒng)計結果
在臨床醫(yī)學當中,乙型肝炎病毒是一種具有嗜肝特性的病毒,這種病毒會對患者的肝細胞造成較大的損害,而且病毒會對患者的肝細胞進行不斷的復制,長期定居在患者的肝細胞當中,這種病毒容易導致患者肝細胞受到損害,患者肝細胞出現(xiàn)纖維化,導致患者肝細胞壞死,并且出現(xiàn)炎癥反應[6]。
臨床上對于乙型肝炎患者進行檢驗的時候,檢驗之后如果患者的病毒表面抗原為陽性,那么表示患者已經(jīng)感染乙肝病毒,感染乙肝病毒的重要指標就是患者的病毒表面抗原為陽性。如果患者的表面抗體為陽性,那么可以說明患者的體內(nèi)存在有乙型肝炎病毒抗體,也就說明患者不會被乙肝病毒所感染。乙肝病毒的E抗原主要表示患者乙肝傳染性的能力的強弱,或者是表明其核心因素的相關情況[7-8]。如果E抗原具有較大的含量,那么說明患者具有較強的傳染能力,相反就說明患者具有較弱的傳染能力。如果患者的病毒E抗體為陽性,證明患者的乙肝病毒在細胞當中已經(jīng)基本上停止復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其具有較弱的傳染性。假如患者的核心抗體為陽性,那么可以說明患者具有乙型肝炎的病史,而且目前正在康復的進程當中。
在臨床檢驗當中,大三陽所指的就是表面抗原、核心抗體以及E抗原均為陽性。而大三陽也能表明,乙肝病毒在患者體內(nèi)的數(shù)量巨多,而且其復制性能較高,具有很強的傳染能力。小三陽指的是表面抗原、核心抗體、E抗體均為陽性,如果檢驗表明患者為小三陽,那么說明乙肝病毒在患者體內(nèi)的數(shù)量相對較少,復制性能和活躍性能以及傳染性相對較弱。如果患者長時間處于這種狀態(tài)之下,那么有可能導致患者出現(xiàn)癌變[9]。在臨床治療過程當中,檢測患者的五項指標均為陰性,那么表明患者不存在乙肝病毒感染史,而且患者體內(nèi)也不存在乙肝抗體,表明患者容易感染,所以此時需要接種乙肝疫苗。乙肝三系定性檢查是用來判斷是否感染乙肝或粗略估計病毒復制水平的初步檢查,對患者病情程度的評估參考性不大,所以乙肝患者在做乙肝三系定性檢查的時候,應結合肝功能檢查、乙肝病毒DNA檢查、B超檢查等來判定病情的輕重。
該研究的調查來看,對442例二對半抽檢標本進行檢驗,采集患者的血液并通過相關的儀器檢驗,最終進行分析可以得出,全陰性155例,小三陽43例,大三陽11例,表面抗體陽性125例,表面抗原(HBsAg)、核心抗體陽性4例,表面抗體,E抗體(HBeAb),核心抗體(HB-cAb)陽性47例,表面抗體(HBsAb),核心抗體陽性33例,表面抗體,E抗原(HBeAg)、E抗體陽性10例,E抗體,核心抗體陽性14例。一方面說明該研究中已經(jīng)肝炎患者相對較少,同時也可以表明對患者進行二對半檢驗,可有效提高乙型肝炎病毒學檢驗的精準程度,能夠使乙型肝炎的臨床診斷準確率提升。
乙型肝炎在我國的發(fā)病率相對較高,有一大部分地區(qū)的乙肝病毒感染率已經(jīng)過半,所以如果不及時對患者進行干預治療,那么病情惡化以后,就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肝硬化,肝癌等多種器官出現(xiàn)器質性和功能性病變,威脅著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對于乙肝,做好早期檢驗和早期診斷,能夠有效地提高臨床診斷的有效率[10]。通過對該研究,病毒學檢驗結果分析也可以得出,已經(jīng)肝炎病毒的表面抗原主要是機體發(fā)生感染的重要標志,所以針對于表面抗原在進行檢測的時候,在機體感染病毒之后,乙肝病毒的表面就會產(chǎn)生保護抗體,這樣就能夠通過實現(xiàn)病毒細胞的入侵,來對患者機體組織進行改變,進而實現(xiàn)對乙肝病毒的免疫能力。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為陽性,說明患者的乙肝病毒活動較為頻繁,也能夠表明患者的肝損傷程度較大,對患者的病情進行評估,并進行有效的干預。乙肝病毒的核心抗原為陽性,說明患者攜帶乙肝病毒,而且沒感染狀態(tài),綜合對乙肝病毒的五項指標進行檢測,就能夠實現(xiàn)對患者的診斷,并且可以有效地評估患者的病情情況。這種診斷方式能夠大大提高乙肝病毒的陽性檢出率,更好地實現(xiàn)對患者病情的預后情況的評估,在臨床上對于乙肝病毒的檢驗也具有重要的意義。
對乙肝表面抗原進行定量檢測,可作為HBV攜帶者乙肝病毒復制的參考指標,評價拉美呋定的治療效果,也能夠使其監(jiān)測應用α干擾素治療病人的乙肝病毒復制,確定肝移植患者免疫球蛋白的使用劑量;對乙肝的表面抗體進行定量檢測,是HBsAg刺激機體產(chǎn)生的特異性抗體,是一種保護性抗體,能中和HBV;乙肝病毒e抗原(HBeAg)增高說明病毒復制,具有很強的傳染性[11];乙肝病毒e抗體(抗-HBe)陽性說明病毒復制減少,傳染性弱,但并非沒有傳染性,抗HBe不是保護性抗體;乙肝病毒核心抗體(抗-HBc)不是中和抗體,有IgG和IgM兩種形式。IgM在早期出現(xiàn),而IgG在恢復期出現(xiàn),可持續(xù)多年或終身存在。
對患者進行病毒學檢驗,由于乙肝病毒容易發(fā)生變異,再加上乙肝定性檢測方法的局限性,會出現(xiàn)假陰性結果,導致不能及時發(fā)現(xiàn)乙肝的感染,也就不能得到及時的治療,對醫(yī)護人員和其他患者也存在著被感染的威脅。乙肝五項定量應用目前最先進的化學發(fā)光法檢測,避免了假陰性和漏檢的問題,而且準確,尤其對乙肝病人的療效觀察提供了依據(jù),這是檢驗發(fā)展的趨勢。
綜上所述,對于乙型肝炎患者進行病毒學詳細檢查,能夠有效地促使乙肝的五項指標在乙型肝炎患者當中得以更加精確地被檢測,這對于乙型肝炎的預防具有有效的臨床作用和價值。
[1]黃婧.乙肝患者病毒學檢驗的臨床分析[J].大家健康:學術版,2014,1(3):210-211.
[2]岳志剛.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學檢驗結果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3,15(7):546-547.
[3]張小蓮.乙型肝炎患者病毒學檢驗的臨床探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2,10(28):241-243.
[4]陶敏,李玉,秦良誼.血清HBVDNA定量檢測的臨床應用價值[J].醫(yī)學研究通訊,2015,4(9):27-29.
[5]龐志釗,宋立志,劉桂芳,等.濟陽縣15~40歲人群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標志調查[J].中國計劃免疫,2015,23(2):1024-1026.
[6]孟炎.乙肝患者病毒學檢測效果分析[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5,18(20):13-16.
[7]張潤清.三種方法檢測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陽性結果的分析[J].臨床和實驗醫(yī)學雜志,2015,10(4):271-273.
[8]袁甫軍.急性腸梗阻治療中不同手術時機的臨床療效分析[J].基層醫(yī)學論壇,2014,1(22):712-714.
[9]陳繼梅,丁雪芳,許葉虹.乙丙肝重疊感染者血清學及病毒學檢測結果分析[J].中國實驗診斷學,2014,7(4):213-215.
[10]張社干.急性腸梗阻不同治療方法臨床療效分析[J].臨床醫(yī)學,2014,22(1):45-46.
[11]鄭亞民,李永秀,張海峰.急性腸梗阻的手術療效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醫(yī)學專業(yè),2014,17(36):145-146.
Analysis of Hepatitis B Patients with Viral Test Results
ZHAO Xia
Yixing Guanlin Hospital of Jiangsu Province,Yixing,Jiangsu Province,214246 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virology test results of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Methods442 cases of test specimen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6 to Febr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s and were given the virology serum test,and the blood of patients was collected and tested by the Abbott Axsym system,and the virus test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objects were analyzed.ResultsThe test analysis showed that 155 cases were all negative,43 cases were small three positive,11 cases were big three positive,125 cases were surface antibody positive,4 cases were surface antigen (HBsAg)and core antibody positive,47 cases were surface antibody,E antibody(HBeAb)and core antibody(HBcAb),33 cases were core antibody positive,10 cases were surface antibody,E antibody(HBeAb)and E antibody positive AND 14 cases were E antibody and core antibody positive.ConclusionThe detailed virology examination for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more accurate test of five indexes of hepatitis B,which is of an effective clinical significance to the prevention of hepatitis B.
Hepatitis B;Virology examination;Result analysis
R512.6
A
1672-5654(2016)12(c)-0070-03
10.16659/j.cnki.1672-5654.2016.36.070
2016-09-21)
趙霞(1976.7-),女,江蘇宜興人,本科,主管檢驗師,研究方向:醫(yī)學檢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