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素敏
長時間以來,房地產中介在消費者眼中是個“臭名昭著”的群體,他們的自我革命能為自己撕掉這個標簽嗎
2015年12月21日,自稱愛屋吉屋員工的二手房經紀人劉軍(化名),在一個名叫“愛屋吉屋受害者”的QQ群里發(fā)起會話稱,“因為被公司欠薪,想來交流一下受害經歷”。但沒想到的是,這個發(fā)言隨即招來集體圍攻。
“這里都是被你們這些經紀人介紹到黑中介的受害者!”群成員“超仔”的回復引起部分群友共鳴,一時間群情激憤,大有同仇敵愾的意味——這樣的情緒和氣氛,在現實中并不少見,大多數與房屋中介打過交道的租房人或購房人,也不會感到陌生。
在群共享中,有網友上傳了“致愛屋吉屋的信”、“受騙記”等文件,有一個案例甚至在2015年6月曾被愛屋吉屋CEO黎勇勁以“家丑外揚”的方式,引用在一篇言辭懇切的“內部員工信”中,以表達凈化經紀人隊伍、自我完善的決心。
然而,“受害者”的憤怒和及其自身的“裁員”、“討薪風波”等傳言,讓這家成立不到兩年的房產中介公司不斷陷入輿論漩渦。
事實上,幾乎所有的房產中介公司都有相關的“受害者交流群”。
長時間以來,房地產中介在消費者眼中是個“臭名昭著”的群體。虛假房源、合同陷阱、人員素質低、服務差等等,幾乎成為整個行業(yè)固化的標簽。另一方面,傳統(tǒng)中介普遍重資產、低毛利,而處在房地產行業(yè)最底端的經紀人,無論是從社會地位、收入還是工作強度來衡量,也沒有受到應有的尊重。
“進入這個行業(yè)之前,我們做了大量調查,發(fā)現消費者對中介服務和從業(yè)人員都不滿意。中介公司基本是靠天吃飯,年景好的時候就鋪店,經濟不好就關店裁人,從業(yè)者也不滿意?!睈畚菁萋摵蟿?chuàng)始人鄧薇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專訪時說。
“雙方都不滿意,這說明行業(yè)的商業(yè)模式出了錯,我們想把它變一變?!彼f。
“網紅”出世
當新興互聯網中介以低收費殺入北京二手房市場時,被傳統(tǒng)中介視作金科玉律的2.7%收費標準,開始悄然松動
2014年3月注冊成立的愛屋吉屋以租房服務為切口殺入房產中介領域。僅一年之后,這家公司又在北京、上海同步推出了二手房業(yè)務。
“無門店”“低傭金”的互聯網式全新打法,長達9個月不間斷的宣傳攻勢,不到一年即獲5輪累計達3.5億美元融資,這些表現讓愛屋吉屋甫一亮相便成為焦點。不久之后,它卻又“負面”纏身、爭議不斷。這讓業(yè)界冠之以“網紅”稱號。
愛屋吉屋公司提供給本刊記者的數據顯示:其租房業(yè)務推出3個月即在上海整租房市場占到30%的份額;其二手房業(yè)務從2015年春節(jié)后推出至當年底,在已覆蓋的10個全國重點城市中,6個進入當地成交量的前三;目前員工數量已達到16000多人。
“這是我們做過的招聘人數最多、燒錢最多、成長速度也最快的一家公司。”此前參與創(chuàng)辦土豆網、打車軟件大黃蜂等多家公司的鄧薇對本刊記者坦言,“這也說明了中介行業(yè)的特殊性,比如積弊之深、挑戰(zhàn)之大、需求之廣?!?/p>
“長期以來,消費者選擇哪家中介公司的服務都是沒有差別的,市場的競爭格局基本上維持在靜止狀態(tài)。如果沒有愛屋吉屋,這種情況到今天依然不會有任何改善?!编囖闭J為。
盡管多家房產中介公司負責人在接受《瞭望東方周刊》采訪時表示并不同意這個結論,然而,毋庸置疑的一點是,在這家打著“革傳統(tǒng)中介命”的口號橫空出世的公司出現之后,各傳統(tǒng)中介公司均邁開了“自我革命”的轉型步伐。
大戰(zhàn)開始
自從2014年11月正式更名為鏈家網,鏈家地產在接下來的12月就宣布將其經紀人的傭金提成提高到70%。而在此之前,行業(yè)慣例是,這個提成比例平均不超過30%。
有分析人士直指,這是針對愛屋吉屋高底薪挖人的“血拼”,這家公司將經紀人月薪水平從行業(yè)平均的2000~3000元拉升至6000元。
此后,我愛我家和中原地產也相繼推出了“全員持股”的激勵計劃;思源地產也宣布,經紀人可享受32%的買賣和租賃通提提成比例;搜房給出的待遇更加誘人,4500元底薪+2000市場活動費+80%通提,幾乎是行業(yè)平均水平的3倍。
互聯網的免費思維,也讓房地產中介行業(yè)全面打響了“價格戰(zhàn)”。
傳統(tǒng)的租房服務收費標準是:上海是對房東與租戶各收取月租金的35%,北京是由租客獨自承擔的一個月租金。
而愛屋吉屋的租房業(yè)務實行在上海對租客免傭、北京傭金減半的策略。
2015年2月28日,鏈家正式推出獨立互聯網租房平臺丁丁租房,在北京、上海均實行對租客免費、只收房東5天房租作為傭金的收費方式,強勢反撲。
而愛屋吉屋在租房業(yè)務運行成熟之后,借代言人蔡明伸出一根手指的廣告形象,讓“傭金只收1個點”的口號如病毒般擴散,迅速打開了二手房交易市場。
緊接著,思源地產也推出了租房傭金減半政策,并將二手房買賣傭金從原來的2.7%下調到1.5%;搜房的租房傭金對顧客全免,二手房則一降到底,達到0.5%的收費水平。
“提高經紀人待遇、對消費者讓利、大手筆投放廣告等做法,在過去的傳統(tǒng)中介行業(yè)是非常鮮見的,但是今天,高底薪或高提成、低收費幾乎已經成為行業(yè)新規(guī),是最基本的競爭門檻。”鄧薇說。
但在中國房地產業(yè)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馮俊看來,更加注重顧客體驗和品牌形象,這樣的中介行業(yè)之變,其根本原因在于房地產市場發(fā)生了明顯變化。
2014年以來,房地產交易行情持續(xù)低迷、市場逐漸從以賣方為主向以買方為主轉變。
因此,以互聯網技術為依托、圍繞買方需求展開的全新商業(yè)模式及其帶來的效率大提升,既是愛屋吉屋進入中介行業(yè)的“敲門磚”,也是傳統(tǒng)中介公司能夠實現轉型的“墊腳石”。
“否則,高投入、低收費所帶來的成本負擔,無論對于有雄厚資金支持的互聯網新秀,還是在行業(yè)耕耘多年家底殷實的傳統(tǒng)線下公司來講,都難以持續(xù)承受?!瘪T俊對《瞭望東方周刊》說。
新模式與舊痛點
在傳統(tǒng)的中介服務模式之下,租客或想要買二手房的購房人再熟悉不過的“遭遇”是:在房屋信息平臺上找到心儀房源——打電話給中介預約看房卻被告知房子剛被出租或出售——經中介推薦看另外一套或幾套,不滿意——重新選房、看房——直到成功。
這個過程中涉及的消費者痛點,除了虛假房源、中介吃差價、為求成交故意隱瞞房屋缺陷,等等,還包括無休止的電話騷擾。
對經紀人來講,因為沒有辦法提前了解客戶的需求,很難對其作出準確的房源推薦。又因為房源通常不是獨家委托、顧客非“一對一”帶看,經紀人同行、同事之間往往還要互防。
“比如在二手房買賣中,業(yè)主為了方便看房,通常會把鑰匙放在一家中介手里,其他中介只能借鑰匙看房,即便業(yè)主同意出借鑰匙,而持有鑰匙的一方卻往往故意不配合,借此壟斷業(yè)主信息?!敝型额檰柗康禺a行業(yè)研究員韓長吉告訴《瞭望東方周刊》,“這樣的結果是整個行業(yè)的混亂和低效?!?/p>
互聯網,究竟是如何提升效率的?
“鏈家網的做法是,重構整個作業(yè)流程,打通線上線下所有環(huán)節(jié)?!辨溂揖W技術副總裁閆覓對《瞭望東方周刊》介紹。
具體的場景是:鏈家網用戶通過掌上鏈家APP,根據任意條件搜索房源;勾選計劃要看的房子后,系統(tǒng)會形成類似“購物車”一樣的看房清單;發(fā)起約看之后,搶單回復的經紀人,可以用IM即時通訊工具或直接致電客戶進行溝通;帶看過程中,用戶可對照清單對看過的房子做筆記、拍照,最后生成看房記錄以方便對比、決定。
“對經紀人來講,由于系統(tǒng)根據用戶的訪問和搜索軌跡已經作了房源智能推薦,更容易掌握用戶的準確需求,不僅能夠增加成交幾率,還節(jié)約了大量的精力,與傳統(tǒng)的工作流程相比,相同的時間內產出更高,收入也更高。”閆覓說。
據了解,類似的網站、客戶端目前已成為房地產中介公司標配,只是在形式和功能重點上略有不同。比如在線下不設門店的愛屋吉屋,是在用戶發(fā)起約看之后,不需要經紀人搶單,由系統(tǒng)自動匹配距離最近的經紀人提供全程“一對一”地帶看。
在偉業(yè)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看來,互聯網工具對線上部分的流程做了優(yōu)化,但目前來看對中介行業(yè)還沒有帶來實質性的改變。
“買房作為典型的重決策行為,對中介公司來講,無論經紀人是在‘線下站街還是‘線上站街,只有滿足顧客需要的交易安全、服務專業(yè),整個流程的效益才能起來?!焙皶煂Α恫t望東方周刊》分析。
閆覓告訴本刊記者,鏈家未來最重要的工作不僅僅是效率的提升,還要反映品質,這個品質就是經紀人的服務品質。通過互聯網的工具和系統(tǒng),規(guī)范、檢查經紀人的服務質量并提高他們的專業(yè)能力,這是企業(yè)要的核心競爭力?!八?,向互聯網公司轉型,與其說是技術層面的作業(yè)流程再造,不如說是一場人文革命?!?/p>
缺位的政府
“互聯網正在改善中介行業(yè)的商業(yè)環(huán)境,這種情況下,我們也希望政府的相關政策能夠及時調整、政務服務水平同步加強。”胡景暉坦言。
比如手續(xù)復雜的二手房交易中,簽約過戶過程中涉及到的產權證件查驗、逐級審批,以及貸款時銀行的資信審核、房屋評估、貸款發(fā)放等,都應該盡量簡化流程,提升速度。
“否則中介公司升級到5.0版本,政府部門的工作節(jié)奏還停留在1.0,還是會拖慢整個工作效率?!焙皶熣f。
技術手段或市場行為難以改變的行業(yè)弊病,還有“虛假房源”。
盡管中介行業(yè)內宣傳“100%真房源”的公司不在少數,其中也不乏堅持承諾并取得口碑者,但“虛假房源”在房產信息分類網站、公共平臺上,仍像治不好的“牛皮癬”一樣,隨處可見,屢禁不止。
行業(yè)內指的所謂“虛假房源”主要包含兩類情況:一類是杜撰的、并不存在的房子;另一類是房子真實存在,但已出租或出售卻仍掛在網上,或者房子的面積、戶型、價格、圖片等信息作假欺騙消費者。
比“虛假房源”更難清理的是“重復房源”。據鏈家樓盤數據庫負責人白智廣2015年7月公開透露的數據,“北京約700萬套存量房,每月合理在售房源套數為10萬~12萬套之間,但行業(yè)總公布在售量遠超40萬套”,其中水分之多不言而喻。
“保證房源的唯一性,在中國是很難實現的,因為房東沒有獨家委托的習慣。”馮俊說。
為減少虛假房源為消費者帶來的困擾,北京市正在研究對中介公司提供真房源認證的服務。比如一套房子在幾家中介都有,其中有一家作了認證,就代表這套房子是真的。
此外,北京市政府還組建了“北京市房地產交易市場有限公司”,在存量房交易服務方面,提供信息公示、網簽管理、交易資金監(jiān)管等一站式服務。但胡景暉對此并不看好:“政府應該做的是立法、制定游戲規(guī)則,比如不動產登記、官員財產信息公開制度,等等,而不是‘下場踢球?!?/p>
“直到今天,我們還沒有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房地產交易法》,也沒有《中華人民共和國經紀行業(yè)管理法》,只有部門條例。恰恰因為條例的法律效力不足,在兩年前,房地產經紀人資格考試給取消了。”胡景暉說,“動輒幾百萬元、上千萬元的不動產交易的從業(yè)人員不需要考試就能上崗,這不是一個笑話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