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論華裔女性的生存困境
        ——以《典型的美國人》中的海倫為例

        2016-03-15 23:12:12蘇州科技大學
        外文研究 2016年4期
        關鍵詞:情感

        蘇州科技大學 羅 媛

        論華裔女性的生存困境
        ——以《典型的美國人》中的海倫為例

        蘇州科技大學 羅 媛

        本文從后殖民女性主義角度解讀《典型的美國人》,探析以女主人公海倫為代表的華裔女性的生存困境。作為離散族裔,海倫初抵美國就遭遇了霍米·巴巴所說的“非家幻覺”,為了驅(qū)散“非家幻覺”,她步入婚姻、 并主動接受美國文化,積極地適應海外生活。受中西文化影響的海倫,既挑戰(zhàn)又迎合丈夫拉爾夫的男權意識,勇敢地探索自我的精神、情感空間。在經(jīng)歷婚外戀情感迷失的考驗后,海倫日漸成熟,在家園建設中肩負起責任。雖然海倫一直以積極的姿態(tài)努力適應離散生活,卻最終沒能化解和丈夫之間的情感疏離,也擺脫不了種族、性別歧視,“非家幻覺”的陰影如影隨形,揮之不去,海倫始終沒能擁有真正文化意義上的“家”。

        典型的美國人;“非家幻覺”;家;困境

        任碧蓮(1955~)是自20世紀90年代后期起活躍于美國文壇的新生代華裔美國作家。其成名作《典型的美國人》*下文中的《典型美國人》、《典型的美國佬》均指此書,保留原作者的譯法。文中譯文均出自王光林譯《典型的美國佬》,首次引用注明出處,后僅給出引文頁碼。(TypicalAmerican)在1991年出版后受到了廣泛好評,被認為是“迄今為止描寫華裔美國人身份最好的一本書”(Flower 1973: 8),“開辟了華裔美國文學的新方向”。(單德興、何文敬 1994: 165)該書奠定了任碧蓮在當代亞裔文學舞臺上的重要地位。

        小說《典型的美國人》以輕松、幽默的筆調(diào)講述了主人公拉爾夫·張、妻子海倫和姐姐特麗莎一家人在二戰(zhàn)后作為離散族裔在美國定居和追尋美國夢的奮斗經(jīng)歷。國內(nèi)對該小說的研究多聚焦于探析主人公夫拉爾夫·張從“典型的中國人”成長為“典型的美國人”的嬗變過程。程愛民、劉婷婷在論文《〈典型美國人〉: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新探索》中探究了多元文化背景下拉爾夫的身份轉(zhuǎn)換,李鮮紅在《追求與困境——透析〈典型的美國佬〉中拉爾夫的美國夢》一文中探討了拉爾夫追尋美國夢的過程。但是,評論界較少關注小說中的兩位華裔女性人物——拉爾夫的妻子海倫和拉爾夫的姐姐特麗莎,尤其是沒有給予海倫足夠的重視。任碧蓮曾在訪談中談到,盡管《典型的美國人》的主人公是男性,但該小說中女性人物的性格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她表示尤其喜歡海倫這一華裔女性形象。(松川幽芳 2000: 315)任碧蓮對海倫的塑造可謂匠心獨具。本文擬從后殖民女性主義角度探討離散華裔女性海倫在海外尋求歸屬感的過程中所遭遇的生存困境。

        一、初抵美國的海倫:遭遇“非家幻覺”

        1919年,弗洛伊德在《暗恐》(“Das Unheimliche”)一文中這樣闡述“暗恐/非家幻覺”(The Uncanny/Unheimlich)的概念:“有些突如其來的驚恐經(jīng)驗無以名狀、突兀陌生,但無名并非無由,當下的驚恐可追溯到心理歷程史上的某個源頭。”(童明2007:106)童明先生指出,在德語中暗恐的相應詞是 unheimlich,相當于英語的un-home-ly,直譯為“非家幻覺”,但是英語中unheimlich的相應詞卻是uncanny,中文譯為“暗恐心理”或者“暗恐”,不過這個概念既然源自德語,德語的原意不可忽略,“非家幻覺”的譯法應該與“暗恐”并用或互換。(童明 2007: 106)

        后殖民理論家霍米·巴巴借用弗洛伊德的暗恐理論,認為暗恐式敘述是產(chǎn)生新空間和時間形式的重要途徑之一。在談到飛散群體的經(jīng)歷時,他這樣做了弗洛伊德式的描述:“對于離散族裔,‘非家幻覺’的片刻像你的影子似地偷偷襲來?!?童明 2007: 114)依據(jù)弗洛伊德的理論,巴巴這樣解釋:“非家幻覺”是“家和世界位置對調(diào)時的陌生感”,或者說是“在跨越地域、跨越文化開始時期的一種狀態(tài)”。(童明 2007: 114)可見,在弗洛伊德暗恐理論的基礎上,巴巴用“非家幻覺”描述離散族裔跨越文化、跨越時空情景下的心理狀態(tài)——突如其來、無所適從的陌生、恐懼感,這種驚恐似乎又可以追溯至當事人成長過程中的某段心理體驗,是一種反復出現(xiàn)、深入身體和心理的不適和憂懼,這是離散族裔離別故國、飄零海外的心理寫照。這種“非家幻覺”的經(jīng)歷正是小說女主人公海倫初抵美國的心理狀態(tài)。

        海倫在中國的生活,無論從哪一方面來看,都是一帆風順的。父母的庇護和兄弟姐妹的融洽相處令海倫感受到家?guī)Ыo她的安全和滿足。而今,作為離散族裔,海倫離別親人、祖國,漂洋過海,到達陌生的美國,正經(jīng)歷著“家和世界位置對調(diào)時的陌生感”。如果說任何跨越地域、跨越文化的離散族裔都會遭遇這種“陌生感”,那么作為離散華裔女性,海倫的情形則更加嚴重,“除了她自己真正的家,海倫哪兒也過不慣”。(任碧蓮 2000: 65)“她的生活理想就是永遠待在家里”,這是海倫從童年時候就擁有的愿望。

        同時,自童年起海倫就懷有對婚姻的恐懼?!八甑囊粋€麻煩事就是,她知道她如果沒有病死,那么最終就會出嫁,和婆婆家住在一起。與其這樣,她希望還不如死掉……”(65)耳聞的朋友表妹出嫁的故事更令她忐忑不安,“她朋友的表妹怎么樣呢?嫁到鄉(xiāng)下,在一只大的銅鍋里洗澡。鍋下是一坑柴火,好像她是一條豬后腿,而鍋里的水則已經(jīng)被公公,丈夫,丈夫的7個弟弟和婆婆所用過?!?66)海倫的父母安慰她說:“我們會給你找一個好人的,一個你也喜歡的人。沒有人會打你?!?66)但是海倫知道“至多他們會送她去挑一個新奇而貧窮的地方,在一個奇怪的世界邊緣,好像有一個狂暴而漆黑的大洋將她和她熱愛的人分開”。(66)可以看出,自童年起,海倫就對傳統(tǒng)中國文化里舊式婚姻所凸顯的夫權恐懼萬分,害怕因婚姻而失去父母親給予她的溫暖的庇護所。

        而今,海倫離散在外、遠離父母,她對一切環(huán)境都是那么陌生、無所適從。這種突兀的驚恐、無以名狀又并非無由的恐懼,似乎又可以追溯至童年時對婚姻的懼怕,這恰是“非家幻覺”的心理狀態(tài)。飄零海外的海倫,無家可歸,盡管曾經(jīng)對婚姻深懷恐懼,卻又吊詭地渴望通過婚姻建立家庭,從而擁有身心的歸屬地,因為“從文化意義上來說,‘家’不僅是一個身體可以回歸的場所,也是一個靈魂可以停歇的港灣。對于遠離祖國的移民來說,‘家’的概念很別致”。(楊金才 2008: 66)遠離父母、遠離祖國的海倫渴望在異國他鄉(xiāng)建立自己的家以驅(qū)逐“非家幻覺”。于是海倫與華裔男性拉爾夫的見面成了她人生的轉(zhuǎn)折點,她在異國他鄉(xiāng)擁有了自己的家。

        二、步入婚姻的海倫:“非家幻覺”如影隨形

        海倫以典型的中國女性形象出現(xiàn)在拉爾夫面前,拉爾夫在海倫身上看到的正是他日夜思念的中國文化?!袄w小的腳。強健的小腿。瘦長的身材。節(jié)制的步伐。她似乎本能地小心,不要占去太多的地方。黑色卷發(fā)一直拖到肩部。大前額,小嘴巴……”(66)。在拉爾夫姐姐特麗莎的張羅下,很快,海倫就接受了拉爾夫的求婚,他們之間的婚姻來得突然卻又似乎合情合理:“她嫁給了拉爾夫,正式接受了看上去已經(jīng)是事實的東西——她確實已經(jīng)跨越了一個狂暴而漆黑的大洋?,F(xiàn)在是她盡量習慣這種流放生活的時候了。”(67)與拉爾夫之間的閃電式婚姻不過是海倫作為離散族裔在異國他鄉(xiāng)尋找情感和心理歸屬的策略,有了家的海倫開始盡量習慣這種海外的離散生活。

        海倫適應離散生活的過程是她從最初不習慣、排斥美國文化變成主動適應、接受美國文化的過程。她學習英語更用功了,路走得更多了,給父母的信少了,培養(yǎng)出一種對美國雜志和美國報紙的愛好,喜歡上聽收音機,開始用衣櫥,區(qū)分英語的各種用法。海倫這一主動融入美國文化的過程也正是她主動驅(qū)逐“非家幻覺”、適應移民生活的表現(xiàn)。在雜志、收音機等通俗文化媒介的影響下,海倫逐漸形成了主動、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和拉爾夫結婚后,家里的空間成了海倫“盡其所能來適應這種流放生活”(59)的中心舞臺。在房屋搬遷的過程中,他們夫婦面臨著很多的問題。海倫巧妙地用組合壁柜擋住裂縫;房子漏洞,她大膽地爬上屋頂去修理?!八淖兓娲?,真快啊!……以前從未給自己準備洗澡水現(xiàn)在卻會發(fā)豆芽……所有這一切都是因為她發(fā)現(xiàn)了一個秘密——工作是一種享受?!?67)

        在家務勞動的過程中,海倫既獲取了生存的樂趣也構筑了自我的主體性。暖氣壞了,拉爾夫只會抱怨和搖頭,她卻主動地采取應對措施,打電話尋求幫助,連特麗莎也對海倫表現(xiàn)出的聰明才智欽佩不已?!罢菑乃@種解決辦法中,人們可以看出他們張家是如何適應新的生活?!?81)主動的海倫與消極的拉爾夫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在對家務的有效處理過程中,海倫無疑對丈夫拉爾夫在家庭中的權威地位形成了威脅,兩人的感情也日漸疏離。

        盡管海倫積極地料理家事,對于海倫來說,“非家幻覺”仍然如影隨形,再加上和拉爾夫之間感情的疏離,家于海倫僅僅“是一個身體可以回歸的場所”,并不是“一個靈魂可以停歇的港灣”。海倫喜歡在各種隱蔽處和角落處藏些鑰匙之類的小東西?!胺块g的每個角落,每一處隱蔽的空間都可以看作是一個安全的地方,一個孤獨的象征。”(84)“這種在空間上相對的固定使得一個移居在外的人可以在隱蔽的空間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甘振翎 2007: 79)所以這種藏東西的愛好折射出海倫作為離散族裔女性孤獨的心境,也是她致力于探求自我、尋求安全感的嘗試。但是拉爾夫并不理解妻子,沒有嘗試與妻子進行心靈溝通從而了解妻子藏東西行為的緣由,而是懷疑她隱藏東西是一種疾病,甚至認為,她瞞著自己藏東西的行為是對自己夫權的侵犯?!澳阍诓貣|西?!?84)他質(zhì)問妻子。海倫應了一句:“藏什么?”(84)拉爾夫極為惱怒,“一切,你有事情沒有告訴我。”(84)面對丈夫的責問,海倫繼續(xù)做著手頭的家務,出奇地安靜和沉默?!昂推渌S多族裔作品里所體現(xiàn)的‘失聲’不同,任碧蓮的筆下的沉默是族裔女性創(chuàng)建自我的手段,是一種對抗的策略”(甘振翎 2007: 79),海倫面對拉爾夫的質(zhì)問所表現(xiàn)出來的沉默,正是她對拉爾夫的傳統(tǒng)夫權意識的挑戰(zhàn)。

        拉爾夫的理想家庭模式是“丈夫發(fā)號施令,妻子順從”(77),他甚至干涉海倫的呼吸方式。他一遍一遍地示范,海倫順從地模仿?!熬瓦@樣循環(huán)往復,拉爾夫扮演丈夫,海倫扮演妻子?!?77)安靜、沉默的海倫表面上對丈夫一味地順從, 但事實上“掌控局面的是妻子而不是丈夫”(77),因為在海倫的要求下,拉爾夫反復示范,而“海倫既可以按自己的方式呼吸,也可以滿足丈夫的控制欲而用他的方式,她擁有掌握自由的權利”。(甘振翎 2007: 79)表面看來,海倫在丈夫面前很順從,事實上,海倫是以表面順從的方式挑戰(zhàn)丈夫的男權意識。拉爾夫也清醒地感受到,自己作為丈夫的權威地位在海倫表面的順從中岌岌可危,他感到孤立無助,他“從未夢想到在自己的勢力范圍里竟然是一個弱者”。他只好大聲地嚷叫:“我是一家之父!你聽到了嗎?是父親而不是兒子?!?78)作為被兩個世界擠壓的華裔男性,拉爾夫在試圖融入美國主流社會的過程中困難重重,他迫切希望在自己的安全“勢力范圍”——家庭——中確立起穩(wěn)固的男權支配地位,卻沒有料到自己的妻子在適應離散生活的過程中已經(jīng)有了反抗中國傳統(tǒng)男權的意識。在異國他鄉(xiāng),夫妻之間的情感疏離以及拉爾夫根深蒂固的男權意識是他們夫婦共同營建家園的障礙,也是海倫感覺“非家幻覺” 如影隨形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經(jīng)歷情感考驗的海倫:“非家幻覺”揮之不去

        拉爾夫不能給海倫提供平等而安全的情感空間。為了能適應海外生活,海倫通過主動與其他華裔女性建立聯(lián)系來拓展自己的生活空間,尋求情感的支持,在與他人的交往中逐漸成熟。在英語學習班上,海倫認識了珍尼斯·趙,兩人互相拜訪,每天都要相聚聊天,這種女性間“吐露和分享日常生活的樂趣,使她的生活多少有點依靠”(89)。在她們彼此的交談中,海倫并沒有忽視拉爾夫作為中國男人的面子和感受,她知道珍尼斯的丈夫老趙即將拿到博士學位,老趙是拉爾夫嫉妒的對象,她擔心自己和珍尼斯的交往會引起拉爾夫的不快??梢钥闯?,在適應美國生活的過程中,海倫對傳統(tǒng)的中國男權意識既挑戰(zhàn)又迎合,這一矛盾心境正是中西文化在海倫身上雜交的體現(xiàn)。盡管如此,海倫一直沒有放棄自己探求在精神和情感方面擁有獨立空間的嘗試。

        如果說海倫在家藏東西是她對精神空間的自我探索,那么她和格羅夫之間的那段私情則是她跨越倫理邊界的情感冒險經(jīng)歷。表面看來,海倫的人生價值觀似乎發(fā)生了偏移,她陷入格羅夫的情愛陷阱里不能自拔。實際上,海倫自始至終忐忑不安,在倫理的邊界線矛盾、掙扎。在主動接受由雜志、收音機、廣告等傳遞的消費文化的過程中,海倫接受了美國“自由戀愛”的神話,這也正是格羅夫用以勾引海倫的基礎。(劉紀雯 1996: 121)海倫第一次和格羅夫同桌吃飯時,富有、英俊的格羅夫?qū)λ龜D眉弄眼?;氐郊依?,她一方面感受到拉爾夫和她之間的情感疏離日益加劇,“他(拉爾夫)現(xiàn)在也似乎有自己的秘密……”(88)同時,“她腦海里縈繞著一個最新也是最危險的秘密:那天晚上拉爾夫失蹤的時候,她不僅為他(拉爾夫)擔心,也為格羅夫擔心——富有、瀟灑的格羅夫。這個人真是一個惡棍!她知道這一點,但是仍感到自己是在雜志里。又是一位淑女,而且——她感到自己陷入了瘋狂的戀愛之中。他為她,也只為她而生。在她的睡夢中,她也為他而生,這個她父母決不會選中的人”。(89)在主動適應美國文化的過程中,海倫閱讀了很多美國言情雜志,也深受這些自由戀愛故事的影響。格羅夫之所以對海倫有吸引力,是因為他具有美國雜志言情小說中男主角的特質(zhì)——有錢、英俊、浪漫,而海倫把自己想象成陷入自由戀愛的淑女,不受外界的干預和影響。海倫清楚地知道,根據(jù)她父母的傳統(tǒng)觀念,格羅夫這位品行似惡棍的美國男人絕不符合父母選擇女婿的標準,但是美國式的自由戀愛令她心馳神往。這正是海倫在異國他鄉(xiāng)企圖逃離現(xiàn)實中和丈夫拉爾夫日漸疏離的婚姻、渴望得到自己向往的情感生活的表現(xiàn)。

        雖然海倫被美國大眾文化所塑造的“自由戀愛”的神話所同化,但是從一開始她就清楚地知道,格羅夫是一惡棍,她忐忑不安地掙扎于倫理的邊緣線。當格羅夫試圖說服她與拉爾夫離婚嫁給自己,告訴她應該得到更好的,得到愛時,海倫清醒地說道:“你也不愛我?!?122)事后海倫也試圖向拉爾夫坦白和格羅夫曾經(jīng)有過的不正當關系。格羅夫這樣評價海倫:“你沒有浪費愛情,你雙眼盯在責任上?!?122)在短暫的情感迷失之后,海倫并沒有陷入格羅夫的情愛陷阱,而是回到了拉爾夫的身邊,她逐漸走向成熟和堅強,肩負起了家庭的責任。

        在格羅夫的引誘下,拉爾夫沉迷于白手起家、成就百萬富翁的“美國夢”。他放棄了終身教職,轉(zhuǎn)而經(jīng)商,經(jīng)營炸雞店。為了削減成本,海倫自告奮勇地提出要到炸雞店去工作,做一名出納員。工作過程中,海倫不得不忍受男性客人們粗魯?shù)膯栴}和眼光。“你是中國人?日本人?菲律賓人?”“我以前打仗的時候,有一個小,嗯,小女人很像你?!?235)種族歧視與性別歧視的聯(lián)手讓海倫體味到離散生活的艱辛,也讓她更加成熟。她“假裝說不了幾句英語。‘塞塞你,番迎再來?!缓笏竽懙乜粗鴦e人——發(fā)現(xiàn)她的肆無忌憚使得他們?nèi)颗查_了眼神”。(251)海倫感覺“她好像又一次來到了一個全新的國家”(251)。困擾海倫的依然是“非家的幻覺”。如果說剛到美國的時候海倫遭遇的“非家幻覺”只是“在跨越地域、跨越文化開始時期的一種狀態(tài)”,那么多年來,在她主動接受、適應以消費文化為表征的美國社會生活后,“非家幻覺”則源自種族與性別歧視的陰影,這折射出了華裔美國女性艱難的生存狀態(tài)。

        盡管遭受歧視,海倫在異鄉(xiāng)建立家園的過程中一直盡心盡力,在張家不斷搬遷的過程中貢獻自己的力量。炸雞店“搖搖欲墜”時,她還和拉爾夫一道竭盡全力試圖拯救,在這困難時期她和拉爾夫之間在情感方面“終于獲得了他們在境遇好的時候沒有得到的東西”(259)。“盡管困難重重,但他們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人,擁有對方,擁有孩子——一個人人都羨慕的家庭,盡管沒有男孩?!?259)最后當炸雞店徹底破產(chǎn)、張家陷入經(jīng)濟危機時,拉爾夫整日躺在睡椅上不敢直面現(xiàn)實。海倫則一方面積極地找工作,一方面敦促拉爾夫采取措施渡過危機。當海倫被拉爾夫打傷住進醫(yī)院、張家不知何去何從的時候,正是海倫提醒拉爾夫放下面子,給老趙打求助電話,特麗莎才及時出現(xiàn),拯救瀕臨崩潰的家庭。可以看出,危機時刻竭盡全力挽救家庭的還是海倫。然而,盡管海倫與拉爾夫組成的家庭最終沒有崩潰,但他們之間缺乏坦誠的情感溝通,作為離散華裔女性的海倫始終沒能擁有溫暖而安全的情感歸屬地,沒有真正文化意義上的“家”。

        四、結語

        可以看出,海倫在抵達美國后通過婚姻建立家庭、并主動接受美國文化,積極地適應海外生活,借以驅(qū)散“非家幻覺”。她一方面勇敢地挑戰(zhàn)拉爾夫為代表的中國傳統(tǒng)的男權意識,大膽地探索自我的精神、情感空間;另一方面,在經(jīng)歷短暫的情感迷失的考驗后,她日漸成熟,在家園建設中肩負起責任,在危機時刻設法讓張家擺脫困境。然而,海倫始終沒能化解自己和丈夫之間的情感疏離,也擺脫不了種族、性別歧視。她一直渴望擁有能帶給自己心理安全感和情感歸屬感的家,以抵抗無家可歸的恐懼,然而“非家幻覺”卻如影隨形,揮之不去,她始終沒能擁有真正文化意義上的“家”。 海倫的經(jīng)歷折射出夾在東西兩種文化間的海外華裔女性的生存困境。

        Flower, D. 1973. The year in fiction [J].ContemporaryLiteraryCriticism(70): 5-13.

        程愛民, 劉婷婷. 2003. 《典型美國人》: 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新探索 [J]. 當代外國文學 (3): 67-72.

        甘振翎. 2007. 《典型的美國佬》中的“家”和兩性關系 [J]. 福州大學學報 (3): 77-81.

        李鮮紅. 2003. 追求與困境——透析《典型的美國佬》中拉爾夫的美國夢 [J]. 浙江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6): 23-26.

        劉紀雯. 1996. 車子、房子與炸雞: 《典型美國人》中的大眾文化與國家認同 [C] // 何文敬, 單德興編. 再現(xiàn)政治與華裔美國文學. 臺北: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118-127.

        任碧蓮. 2000. 典型的美國佬 [M]. 王光林譯. 南京: 譯林出版社.

        單德興, 何文敬. 1994. 文化屬性與華裔美國文學 [M]. 臺北: “中央研究院”歐美研究所.

        松川幽芳. 2000. 任碧蓮訪談錄 [C] // 任碧蓮.典型的美國佬. 王光林譯. 南京: 譯林出版社. 315-317.

        童 明. 2007. 暗恐/非家幻覺 [J]. 外國文學 (1): 106-116.

        楊金才. 2008. 當代英國小說研究中的若干命題 [J]. 當代外國文學 (3): 64-73.

        (責任編輯 王照巖)

        通訊地址: 215000 江蘇省蘇州市 蘇州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

        I106

        A

        2095-5723(2016)04-0026-05

        2016年江蘇省哲學社科界應用研究課題(指令性)“移情視閾下的英語專業(yè)學生英美文學閱讀能力培養(yǎng)研究”(16jsyw-29);2016年江蘇省社科基金項目“伊恩·麥克尤恩小說之移情關懷倫理研究”(16WWD004)。

        2016-10-27

        猜你喜歡
        情感
        表達情感有妙招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被情感操縱的人有多可悲
        無情感,不設計
        失落的情感
        北極光(2019年12期)2020-01-18 06:22:10
        情感
        《悅讀·家》開播激發(fā)愛國愛家情感共鳴
        海峽姐妹(2019年9期)2019-10-08 07:49:00
        冰凍的情感
        青年歌聲(2019年7期)2019-07-26 08:35:00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長,保持獨立
        情感移植
        中文字幕色偷偷人妻久久一区| 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亚洲综合天堂夜夜| 国内国外日产一区二区| 最新中文字幕人妻少妇| 精品久久久久久无码人妻热| 亚洲国产无线乱码在线观看| 无码视频一区=区| 久久亚洲网站中文字幕| 欧洲熟妇色| 日韩av高清无码| 国产在线高清无码不卡| 深夜黄色刺激影片在线免费观看 | 国精品人妻无码一区免费视频电影| 日韩av高清无码| 好爽~又到高潮了毛片视频| 网站在线观看视频一区二区| 人妻仑乱a级毛片免费看| 丰满五十六十老熟女hd| 中文字幕有码高清| 一本色道久久亚洲精品| 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伊人久久综合影院首页| 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啪啪| 成人久久久精品乱码一区二区三区 |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 成人偷拍自拍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精品三级网站| 日本韩国一区二区三区| 9l国产自产一区二区三区| 四虎成人精品在永久免费| 国产三级在线观看播放视频| 精品国产午夜久久久久九九| 久久精品中文字幕有码| 窝窝午夜看片|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理论片不卡| 漂亮人妻被强中文字幕乱码|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波多野结衣| 色噜噜狠狠色综合成人网| 中文字幕亚洲综合久久| 国内揄拍国内精品人妻久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