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才榮
摘 要:探討了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的概念和意義,對課程的設計思路、構想進行了闡述,并列舉了我國應用該教育模式存在的問題,以期為相關單位提供參考。
關鍵詞: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Photoshop;課程改革;計算機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03.129
Photoshop是現(xiàn)代各行業(yè)常用的計算機圖形處理軟件之一,也是每個平面設計學習者的必修課。中職教育中包含《Photoshop平面設計》,其主要是以培養(yǎng)實用型人才為目的,通過不斷改革教學方法,對課程內容和教學方法進行了革新,從而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中職教育的效果,使我國的職業(yè)教育逐漸與國際接軌。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是一種新型的教育模式,其最早是為了提升員工的工作效率而產生的,被引入教育事業(yè)后,提高了學生對學科的認知水平。
1 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的概念和意義
1.1 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的概念
工作過程是在企業(yè)或組織內對某一項任務開展工作,最終取得成果的整個流程,這一過程具有綜合性、時效性、有序性、運動性等多種特征,結構相對穩(wěn)定。比如,在工業(yè)生產加工過程中,工作過程是由多個環(huán)節(jié)組成的,因此,其也被稱為工作過程系統(tǒng),即將多個各自獨立卻又互相關聯(lián)的子工作過程相結合,形成一個系統(tǒng)化的過程。將這一概念運用在教育工作中,則能形成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此外,由于該模式本身是從實踐工作中發(fā)展而來的,因此,利用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的教學方法能培養(yǎng)實用型和技能型人才,并將理論知識與實踐訓練融為一體,從而保證教學質量。
1.2 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的平面設計教學
《Photoshop平面設計》本身是一門十分注重實踐能力的學科,因此,可將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模式引入教學中。經過系統(tǒng)化后的中職《Photoshop平面設計》能根據實踐中的典型工作設計課程,從而有效選擇、排序教學內容,并通過以學生主動學習為中心的教學理念設計教案。需要注意的是,在利用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設計《Photoshop平面設計》教學時,還應從實踐工作的完整性特點出發(fā),讓學生在課堂上經歷整個工作過程,這樣可使學生進一步感受實踐工作的流程和技巧,使其提前適應工作節(jié)奏,從而為培養(yǎng)實用型人才打下堅實的基礎;教師在此過程中需要注重對學生獨立學習、思考、研究等能力的培養(yǎng),并將企業(yè)的真實案例引入課堂中,進一步拉近學生與社會的距離,將教育真正地與實踐相結合,從而強化和提升中職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和職業(yè)技能水平。
1.3 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教學改革的意義
市場經濟對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企業(yè)對Photoshop平面設計專業(yè)人員的能力十分看重,要求技術人員熟練掌握Photoshop的各類快捷鍵、平面圖形繪制技巧、圖形修改技巧、色彩調整技巧和二維動畫設計等,并具備形象思維能力、網頁圖像設計能力、廣告設計能力等。因此,應用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教育模式非常必要。此外,在課堂上采用這種教學模式能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其主動參與教學過程,了解自身的不足,取長補短,培養(yǎng)獨立思考的能力,從而為其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礎。
2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的課程設計思路
想要將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引入中職教育中,應先調查已參加工作的學生,分析其在各企業(yè)崗位的工作情況,然后結合學校實際的師資結構和學生專業(yè)需求,對課本內容中與實踐工作相近的部分進行重點設計,并設置能提升學生相應實踐能力和技能水平的課程目標;根據既定的課程目標設計學習任務、教學情景、學習項目等內容,從而構建整體課程體系。該模式下的教學內容應以畢業(yè)生調查結果中所反映的真實企業(yè)案例作為基礎和知識載體,再加上教師多年掌握的平面設計從業(yè)人員的成長規(guī)律,采用先易后難的方式,并從單項技能的培養(yǎng)過渡到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學初始階段,可培養(yǎng)學生利用Photoshop軟件時的圖像繪制、圖像處理、圖像修改、創(chuàng)意合成和特效制作等專項技能,在其逐漸掌握各種快捷鍵后,就可以開展平面廣告設計、VI設計等綜合素質培養(yǎng)課程,循序漸進,逐漸增強學生的專業(yè)能力。此外,教師還可利用當下國內特色較強的教材,進一步豐富課堂內容,將理論與實踐一體化教學理念貫徹到底。
3 案例討論
基于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的中職《Photoshop平面設計》具有極強的實踐教學意義,因此,可根據企業(yè)工作中的實際工作任務來設計教學內容。本文以某企業(yè)海報廣告平面設計的工作任務為例,探討了該模式下的課程改革方法,具體如下。
3.1 教學內容的選擇
以某企業(yè)海報廣告平面設計為教學案例,主要培養(yǎng)中職學生的平面圖形繪制、結構分布處理、創(chuàng)作思維等綜合能力。主要分為海報文字處理、海報圖案處理和海報結構處理三部分,要求學生明確海報中的文體、圖像結構分布、海報特效處理、含義表達、廣告思路等內容,并通過課堂任務的形式,要求學生自主設計海報,允許適當借鑒網絡上已有的創(chuàng)意,但不可全面抄襲。
3.2 教學方法
采用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作為教學的主體模式,深化“以學生為中心”的現(xiàn)代教學理念,采用任務驅動教學方法,適當采取分組教學的方式,使學生們自發(fā)形成設計小組,并通過集體的智慧創(chuàng)造出質量較高的主題海報。課程開始后,應由淺入深,逐漸激發(fā)學生對主題海報的設計興趣,可先展示部分典型的主題海報,使學生了解海報平面設計的大致情況和圖形結構分布,然后講解課堂平面設計任務,幫助學生分析該任務的目的和意義,進一步激發(fā)學生主動完成任務的積極性。
3.3 課程主體設計
通常情況下,一節(jié)《Photoshop平面設計》分為2學時,課長90 min(不包括課間休息的10 min)。課程剛開始的5 min由教師作為教學主體,向學生介紹本節(jié)課的主題,包括海報主題、客戶對海報廣告的設計要求、海報設計的教學意義等;教師利用10~15 min的時間讓學生們自行分組討論,但必須保證每個小組中均包含男、女學生,這樣可模擬真實工作中的團隊狀態(tài);學生討論出海報設計的各項要素后,開始設計海報初稿,共計30 min;完成后,進行10 min的組內討論,每組推薦2幅代表作品,并由教師點評,也可開展學生互評;教師展示典型設計成品,并講解海報的設計思路和技術難點,共計10 min,學生可利用剩余的時間修改海報初稿,并由教師點評修改后的作品,最后開展課程總結。
3.4 利用情景教學法組織教學
教師在課堂上可將所有學生假想為公司的不同項目部門,由教師擔當總設計師和經理,為各部門的員工提供技術支持,并將班級分成多個項目小組,這樣既可以形成競爭關系,又可以形成協(xié)作關系;每個項目小組內選出1名組長,負責協(xié)調海報作品的設計工作;每個項目小組需要獨立完成2幅設計作品,也可采用協(xié)作的方式完成其他設計內容;邀請本專業(yè)的其他任課教師作為客戶,向模擬企業(yè)提出主題海報的設計要求,包括海報的文字、圖像、結構、中心理念和色彩等,并由項目小組確定設計框架。
在具體設計中,可先設計海報中的企業(yè)Logo,并將其作為海報的主體部分,但所占面積不可過大,且必須醒目;圖像結構不可太過復雜,雖然對圖像的數量沒有要求,但不可雜亂無章(創(chuàng)意鮮明的作品除外);對于特效文字,比如燃燒字、霓虹字、木質雕刻字等,學生必須掌握每種特效文字的運用方法和意義,且特效文字的整體效果不能與海報的整體效果沖突;允許學生在設計中加入課堂未教授的內容,但必須合理,不得盲目加入過多的其他內容。
在各項目小組完成自己的作品后,由“客戶”對小組作品逐一評價,再由“項目經理”評價,指出每個小組作品中的優(yōu)、缺點,學生根據教師提出的意見完善初稿。
4 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課程教育存在的問題
4.1 對教育技能的要求過高
對于我國中職學校的教師而言,利用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教學模式對教育技能的要求過高,很多中職學院的師資力量無法滿足該教學模式的要求,很多教師無法將實踐案例融入理論教學中,導致該模式流于形式;很多中職學校的教師均是在畢業(yè)后直接進入學校工作的,并不具有較多的工作經驗,無法全面掌握實際工作的環(huán)境和內容。
4.2 學校與企業(yè)的合作度較低
想要彌補教師實踐經驗缺失的不足,就必須深化學校與企業(yè)的合作。但就目前我國中職學校的發(fā)展而言,其與企業(yè)的合作機制不成熟,企業(yè)從自身客戶保密原則和商業(yè)機密角度出發(fā),通常不愿意透露項目設計內容給學校。此外,學校也很少主動向企業(yè)提出合作要求,僅在學生實習期間為其安排一定的實習崗位。
5 結束語
《Photoshop平面設計》課程是中職計算機應用類專業(yè)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的實踐教學模式,可提升學生對實踐工作的認知水平,提高其工作能力。
參考文獻
[1]李瑩,王哲.基于工作過程系統(tǒng)的《photoshop圖像處理》課程設計[J].機械職業(yè)教育,2010(10).
[2]劉艷飛.基于工作過程系統(tǒng)——photoshop設計與應用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學出版社,2011.
[3]高傳勇.基于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的中職“平面設計”教學評價探究[J].職教通訊,2015(03).
[4]姜大源.漫話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課程開發(fā)的哲學思考[J].新疆職業(yè)教育研究,2010,01(01).
[5]范振坤.淺析平面設計教育教學評測體系的建立與完善[J].中國成人教育,2013(06).
[6]謝武權.“階梯式”教學法在平面設計課中的教學評價[J].廣東教育(職教版),2014(02).
[7]劉洪哲.關于平面設計課程“以評促學”考核評價體系的思考[J].群文天地,2012(07).
[8]蘆奕紅.高職計算機平面設計類課程考核評價模式探究[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3(03).
[9]李淑珍.淺談任務驅動“學生電腦作品展”對學生學習Photoshop的促進與提高作用[J].知識經濟,2012(04).
〔編輯:張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