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貴港市港南區(qū)木格高中 寧汝強 莫翠靜
提問法,也稱問答法或談話法?!八且詭熒鷮υ挼男问竭M行教學的一種方法。”提問法同講述法一樣具有悠久的歷史。從先秦教育家的教育著作中,特別是孔子的言論中我們可以窺察到提問法的成功運用。我國傳統(tǒng)的提問法在幾千年的教學發(fā)展的長河中閃爍著光輝。思維永遠是從問題開始的,沒有問題思維就將停止了。提問法作為課堂教學的一種基本方法,不論語文教學改革發(fā)展到哪一步,它都將在教學中發(fā)生重要作用。
有些老師喜歡問“是不是”“好不好”“對不對”等,這樣的提問毫無價值,只會讓學生的思維得不到訓練。
如一開篇就問學生“課文寫的是什么”“寫作特色是什么”,對學生只啟不發(fā),試想他們對課文內(nèi)容還沒有任何的感性認識,怎么能回答上來呢。
有些教師發(fā)問后,見學生沒反映,老師立刻作答,這樣只會壓抑學生的思維訓練。以上種種提問的做法,都是不科學的,它不僅收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還會扼殺學生學習積極性,更不用說鍛煉思維能力了。
1.概括性原則
提問是引語,不是講授主體。因此語言不能繁瑣冗長,要精練,概括,盡快進入新課軌道,是畫龍點睛的作用,而不是畫蛇添足。時間掌握上要恰如其分。
2.趣味性原則
提問要靈活多樣,巧妙新奇,語言簡潔精練,生動形象。要引起學生注意,就必須設計得巧妙有趣,像磁鐵一樣吸引學生。同時,要注意經(jīng)常交換提問形式,不能堂堂一個樣。
3.啟發(fā)性原則
提問的設計要有針對性,啟發(fā)性,可接受性?!搬槍π浴笔侵父鶕?jù)教學目的,圍繞重點,難點來設計;“啟發(fā)性”要能引起學生的思索;“可接受性”是指問題的設計要難易適度,切勿高不可攀或不言自明。一定要針對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狀況,知識,能力基礎以及愛好興趣的差異程度等來設計。
課堂教學是一個整體,提問環(huán)節(jié)是其中一個有機組成部分,精心設計與巧妙運用提問,必須與課堂教學整體和諧,不能為了強調(diào)提問環(huán)節(jié)而忽略課堂教學整體效果。這就要求教師在提問時要精心聯(lián)系教學實際來設計,力爭用最少的話語,最短的時間,迅速而巧妙地縮短師生之間的距離以及學生與教材的距離,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聽課上來,為優(yōu)化課堂教學,實現(xiàn)技校的培養(yǎng)目標服務。
課堂提問要突出對學生思維敏銳性的培養(yǎng),我們的課堂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對不感興趣的話題要么講話,要么睡覺,要么呆頭呆腦反應緩慢。這種學習狀態(tài)反映出上課內(nèi)容是枯燥乏味還是講得過于平淡或是其他方面的問題。教師要及時調(diào)整方法及策略,否則這堂課就以失敗告終。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認為:“思維自疑問和驚奇開始?!碧釂柺墙處煄椭鷮W生解決問題,建構知識的方法。良好的教學提問既是一種鎮(zhèn)靜劑,又是一股凝聚力,它能夠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展。以下介紹幾種提問方法。
孔子認為:“疑”是“思之始,學之端”,心理學研究也表明,問題是思維的起點,只有當學生的思維出現(xiàn)強烈的問題意識,強烈的感到自己需要問“為什么”時,其思維品質才算真正達到較高程度的活躍性和深刻性,因此,教師在課堂上要著力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引導學生積極思維,好問,多問,善問,并在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鍛煉思維,提高能力。
心智的開啟,能使學生浮想聯(lián)翩,思維暢通。收到事半功倍的功效。結合教材特點和學生喜歡注意新奇事物的特點,以新鮮奇特的事例或趣聞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tài)。這種方法對營造愉悅的課堂氣氛和激起飽滿的學習熱情有良好的效果。
學生認知結構的發(fā)展和思維的矛盾運動是參與學習的真正內(nèi)動力。學生的思維,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它產(chǎn)生于對未知事物的探索。在學生學習新的課文時,應激發(fā)他們學習的興趣,這就需要創(chuàng)設一種“問題的情境”,設置一些問題的懸念。這些問題能喚起學生探索問題的興趣,調(diào)動他們思維的積極性,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從而主動參與學習。
許多學生聽課老走神,人在曹營心在漢。對這些同學提問,可采取引出興趣提問法,譬如在講授《荷塘月色》這篇散文時,由于作者是在一種復雜的社會背景下寫的一篇抒情散文,許多同學不會理解而注意力分散,筆者就采用這種方式: 教師:“為什么朱自清會內(nèi)心煩悶對社會現(xiàn)實不滿?”
學生:“不知道?!?/p>
教師:“作者寫這篇文章的時間可在文中找出來?!?/p>
學生:“1927年7月?!?/p>
教師:“對,我們在介紹歷史背景的時候曾說過,1927國民黨反動派殺害了大批的革命群眾,這一年是中國革命走入最低潮的時候,整個社會被白色恐怖籠罩著,作為一位愛國民主人士,心理能不郁悶,對社會現(xiàn)實能不滿嗎?”
學生:“那為什么他要寫荷塘而不寫其他?!?/p>
教師:“這就是問題的關鍵所在了……”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維的內(nèi)在動力。充滿情趣的導入法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氣氛,師生之間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達到默契的交流。
總之,要想自然,合理地引導和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離不開教學提問。從教師設計的問題能看出這節(jié)課的教學目的,重點和難點,看出教師駕馭課堂的能力,看出教師的教學理念。而學生的思維過程往往是從問題開始的,恰當?shù)剡\用提問。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我們有針對性地,交叉使用或者綜合使用好各類提問方式,就能收事半功倍之效,使“提問”這一課堂教學中古老而常青的方法,在語文素質教育中更充分發(fā)揮其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