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哈密市實驗幼兒園 梁曉蓉
著名教育家曼恩對于習慣曾說:“習慣仿佛一根纜繩,我們每天給它纏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會變得牢不可破。”而我們就需要讓孩子在幼兒期,就建造成型良好學習習慣這個纜繩,讓孩子們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步加注每天的新索,擁有一個牢不可破的良好學習習慣。我們要注重對幼兒學習習慣的指導,習慣的培養(yǎng)絕不是說教,而要在幼兒一日生活的每一個細節(jié)去引導培養(yǎng),教師要有條不紊地指導各個活動,保證幼兒在各方面得到充分的發(fā)展,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幼兒的影響將伴隨幼兒的一生,使其終身受益。
第一,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增加幼兒的興趣,引導幼兒樂于觀察,自主發(fā)現(xiàn)問題,培養(yǎng)觀察的興趣。幼兒的好奇心是很好的學習動力,我們要充分利用他,而不是打擊他們,常常聽到老師說:“你有看什么呢?問的什么呀?不知道你們在想些什么……”這些語言都嚴重的打擊了孩子們學習的積極性,對新事物的好奇就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習慣,充分利用他可以培養(yǎng)出耐心、細致、觀察能力強的良好學習品質(zhì)。因此,作為他們的教師,就應當積極的創(chuàng)造條件,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讓他們快樂的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
第二,注意力是在充分調(diào)動了幼兒學習的積極性之后,重點培養(yǎng)關注的,幼兒的注意力容易分散,他們是以無意識注意為主,因此我們讓他們感興趣之后,就要注意提醒幼兒注意力集中的解決問題,講問題解決之后再去做另一件事情。
傾聽是孩子感知和理解語言的行為表現(xiàn)。傾聽能力在現(xiàn)實生活中運用非常廣泛,大到聽報告、欣賞音樂等,小到一句話及每個字的聽和用等,日常生活中時時處處需傾聽。我們必須以身作則,耐心聆聽幼兒的傾訴,平時每當孩子向我們傾訴各種事情時,我們必須當名好聽眾,不要隨意打斷他們的話語,不能流露出不煩或敷衍的神情,鼓勵孩子盡可能詳細表達,并產(chǎn)生共鳴,明確自己的態(tài)度。使孩子樂意傾訴,樂于接受我們的建議和幫助。通過各種活動培養(yǎng)良好的傾聽習慣對于聽力水平稍弱的幼兒,我們要給以更多的關注勵,提問時,讓他們優(yōu)先回答并給以鼓勵,提高以使他們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傾聽習慣。
幼兒的責任行為不是單一的行為,是受責任感的驅(qū)使,以認知為基礎,以情感體驗之動機所做出的行為。當幼兒看別人摔倒后,如果沒有人扶他,這時老師有必要對其他幼兒進行責任行為的語言提示,“某某摔倒了,我們一起去把他扶起來。他一定摔疼了,我們來為他揉揉吧!”必要時,教師也可親自為他們作出榜樣。由于幼兒年齡小,觀察模仿能力強。教師的言談舉止中透露出的責任行為往往對幼兒起著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獨立的完成任務,促使幼兒擁有責任感,在幼兒園的教學中雖然沒有作業(yè)本、練習冊書寫作業(yè),但是要求幼兒收集資料、帶制作材料、給媽媽唱支歌、給爸爸講個故事,諸如這樣的任務更難以完成,因為這些任務都是要幼兒自己牢牢的記在心理回家完成的內(nèi)容,沒有文字書寫的幫助、沒有圖書的提示等,他們要做的是獨立完成這些任務。對于一名幼兒期的孩子,能夠獨立完成這些任務,就是讓他們跨出獨立完成作業(yè)良好學習習慣的第一步。
兒歌、故事、連環(huán)畫是幼兒喜愛的一種文學形式。兒歌朗朗上口,易讀易懂;趣味性強的圖書,幼兒對其百看不厭。在對幼兒進行讀寫姿勢培養(yǎng)的過程中,一是利用圖書閱覽室的條件,發(fā)揮圖書的教育功能;二是將對幼兒讀寫的具體要求創(chuàng)編成兒歌,并制作成幼兒喜愛的圖書,使幼兒在制作圖書、閱讀圖書的過程中,掌握正確的讀寫姿勢,提高幼兒的讀寫能力。如在培養(yǎng)幼兒正確的讀書姿勢方面,我們創(chuàng)編了兒歌《亮眼睛》:“眼睛眼睛亮晶晶,保護眼睛仔細聽,看書學習身坐正,距離一尺要記清,時間長了向外望,欣賞遠處好風景。”幼兒在反復的誦讀中,不僅記住了正確的朗讀姿勢,還照樣效仿。
習慣不是一般的行為,而是一種定性行為,是經(jīng)過反復練習而養(yǎng)成的語言、行為、思維等生活方式,它是人們頭腦中所建立起來的一系列的條件反射。我們一出生就開始了學習,從學習如何生存到學習如何在社會立足,因此,而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一定要從小開始,而接受正規(guī)教育的幼兒期,就是良好學習習慣培養(yǎng)的奠基階段。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從幼兒開始,使孩子逐漸學會控制自己,做事有恒心,不半途而廢,這也是意志的培養(yǎng),有堅強意志力的孩子以后遇到任何困難就會勇敢,不畏縮,這將為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奠定強有力的基石,好習慣將伴隨著人的一生,影響人的生活方式和個人成長的道路。習慣對人極為重要,就讓我們引領幼兒在他們喜愛的思維游戲活動中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