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臨汾市隰縣第四中學 王 英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濃厚的興趣是一切事業(yè)成功的前提,沒有興趣,就沒有內驅力,學習就沒有效果。
寫作教學中要對學生進行積極引導,讓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展現出個人的思想信仰、情感追求、個性風格等,讓學生覺得作文其實是釋放自我的一個大舞臺。寫作課上可以采用語言描繪、情景表演、實地考察、錄像播放等多媒體手段,給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從而激發(fā)寫作興趣。
在寫作教學中我們應鼓勵學生說真話、實話,“言為心聲”,非由衷之言不發(fā),只要說了真話、實話,就應給予肯定、欣賞和贊揚。如學生有較出色的開頭或結尾,采用肯定型評語,“你的開頭出手不凡,打動人心,令人愿讀、愛讀,不忍釋手等?!边@樣把學生的積極性吸引到寫作中來,油然而生一種求知的樂趣、成功的樂趣。真正做到作文激情迸發(fā),言之有衷,情真意切。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書本上的知識是前人智慧的結晶,我們要善于從書本汲取寫作素材。中學語文教材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指導學生寫作的典范,課本就是一部作文寶典。所以我們要善于從課本中積累名句。積累名句是一個采集零瓊碎玉使之日積月累,變成自己的聚寶盆的過程。
“不動筆墨不讀書”,強調讀書每有會意必須隨時記下來,讀書動筆的好習慣,要大力提倡,至于哪種形式不必強求,可由學生自由發(fā)揮,或摘錄、或評點、或體會等,總之內容是“百家爭鳴”,形式是“百花齊放”,這對積累知識,提高寫作能力不無裨益。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薄扒Ю镏校加谧阆隆?。畫家不耐心積聚畫技,如同蟬之殼、蠶之皮一樣徒有其表,而腹內空空也。繪畫只有靠深厚的畫技作鋪墊,并加之耐心地雕琢,才能賦予字畫無形中的藝術價值,才會有追求著。繪畫如此,學生寫作更是如此。我們要鼓勵學生從“水滴石穿”悟出道理;從點滴做起,日積月累,就能培養(yǎng)寫作的興趣和激情。
作文離不開生活?!吧瞠q如泉源,文章猶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的晝夜不息”(葉圣陶)。我們要引導學生,從一花一草中感受生命的情趣,從父母親友那里感受情意重于金錢,從街頭小事中引發(fā)思考、積累寫作素材。從報刊、電視媒體中尋找新穎鮮活的事例。
蒲松齡積累素材創(chuàng)作《聊齋志異》,司馬遷注重積累寫作《史記》,愛迪生知識的寶碗。這些都是從生活平常中積累,都應成為我們學習的榜樣。要調動學生眼耳鼻口心等去感知生活,品味真實生活。只有這樣才能從生活中汲取素材,感悟生活,激發(fā)創(chuàng)作熱情。
為了全方位地開拓思維,廣泛地占有材料為寫作準備好“嫁衣”,就要從日常積累的素材中進行多元化、多方位思維,隨著思路的打開,當“文思如泉涌”之際,也就是寫作素材“絡繹而至”之時,這時可從中認真挑選,去粗取精,根據作文要求整合出符合要求且能充分論證觀點和內容的素材,使文章的立意和內容別開生面,從而達到“柳暗花明”的境界。
觀察能引發(fā)思維,引發(fā)創(chuàng)造。因此,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觀察事物的現象和本質,通過觀察進一步讓學生勤于思考,這樣才能從“要我寫”到“我要寫”,激發(fā)他們的寫作動力。
生活為我們提供了無窮無盡的寫作素材,只要我們善于觀察思考,就能發(fā)現閃光點。羅丹說:“對于生活,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發(fā)現美的眼睛?!敝挥信囵B(yǎng)學生觀察生活的意識,細心觀察的自覺行為,才能讓學生感知生活中的真善美,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寫作興趣。如我讓學生選擇一件自己喜歡的小型工藝品寫作,我先指導他們學會觀察,從工藝品的外形、顏色、大小到它的構造、功能、特性等,然后構思文章順序,謀篇成文。這樣學生有話可說,表現出極大的興趣和熱情。
要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思考能力,就要從平凡的生活中引導學生發(fā)現美、感知美,從花的香、草的綠中品味自然,從明媚的陽光感受到生活的快樂,社會的和諧。另外,要能感動于社會中的人、事、景、物,并且能激蕩內心的揚善溢美的思想感情。
所謂“立意求新”就是敢于突破思維定勢,大膽求異,想人所未想,發(fā)人所未發(fā)。即要對材料進行多角度的分析,打破常規(guī)思維,審題立意突破常規(guī)思維束縛,充分調動求異思維,多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上觀察、思考,力求舊中見新,俗中見新。
文章要寫出鮮活形象,選材要有新意。能否做到選材新穎,是能否寫出佳作的關鍵之一。
1.舊題翻新,張揚個性
即對同一個問題變換角度進行思考,在陳舊的素材中翻出新意,也可以說是舊瓶裝新酒。切入點要新奇,不可人云亦云,落入俗套。
2.以“新”制勝,亮出個性
“新”指選擇時效性較強的材料,來宣泄情感,表現自己的思想、信仰、價值取向。
3.破“格”見新,獨辟蹊徑
多數學生的選材,視野和思維往往被定格在狹窄單調的學習空間,這時如能突破定格,放眼生活,將鮮活的社會生活和時代話題寫進作文,將會發(fā)現課本以外的世界別有洞天,令人耳目一新。
形式求新亦是構思上的別具一格。構思是文章的總體設計,它能全面體現作者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造技能。
以書信、日記、戲劇、童話、小小說、散文等多種多樣的文學形式,來調動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作文時可選擇一種適應自己特長的文學形式來充分構思寫作,這樣就能贏得寫作的主動權,使文章充滿靈氣和魅力。
在寫作教學中讓學生打破常規(guī)思維,采用逆向或發(fā)散思維訓練,還可借助聯想,讓語言“靚”起來,讓文章綻放異彩。
有人說:“詩人就是寫過幾句聰明話的人?!敝灰谄綍r的訓練中,有一定要寫好一段話的意識,并按照各種“改造”語言的技巧去努力寫好每一段話,就一定會創(chuàng)造出聰明的、令人眼睛為之一亮的語言,那文章的成功離我們不遠了。
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不是自古華山一條路,而是條條大路通羅馬。方法可以各異,殊途能夠同歸。只要能貼近學生實際,讓他們樂于動筆,易于表達,說出真心實感的都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上述幾點僅是拋磚引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