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巴里坤縣海子沿鄉(xiāng)卡子湖學校 薩瑪麗.木哈買提
純拼音教學是抽象的、枯燥的。長達一個多月的拼音教學枯燥無味,很不適應兒童的心理特點。而“兒童是用形象、色彩、聲音來思維的?!彼?,我認為應讓拼音教學生活化,即讓學生從熟悉的生活環(huán)境中提煉出對拼音符號的認同、理解。比如在學習韻母“a、o、e”時,以書中的情境圖為材料引導學生編兒歌:小姑娘來到河邊的草地上練起了嗓子,張大嘴巴aaa;大公雞也在草地上練起了嗓子,圓圓嘴巴ooo--;大白鵝在水里快活地游著,看著自己在水里的美麗倒影,不由得也唱起了歌,扁扁嘴巴eee--!學生在聽聽、學學、練練的過程中掌握了aoe的讀法,學得主動積極、興趣濃厚,同時也訓練了語言表達能力和聽話能力。
復韻母是拼音教學中的一個重點也是一個難點。復韻母極容易混淆。如復韻母“ui和iu”,在教學中,我有意讓學生們說說你怎么樣區(qū)分這兩個復韻母,但是學生還是根據(jù)以往的學習經(jīng)驗,采用記憶圖畫和左右邊寫法來記,但這兩種方法未嘗不可,但成效不是很大,于是我教學生用讀音和拼音的寫法來區(qū)分。ui:發(fā)音時,要先發(fā)u的音,口型滑向i的口形,因此,學生看見ui,除了可以想象課本上圖畫小女孩的圍巾形狀外,按復韻母的發(fā)音方法來記更準確和直接。iu:發(fā)音時,也是要先做好發(fā)i的口型,嘴巴扁扁的,發(fā)音結束時,口形要停留在u的口型上,這樣,孩子們看到iu,就會知道要先看站在前面的拼音是哪一個。除iu 和ui本身不好區(qū)分外,給他們兩個標調(diào)號也是很容易帶給學生們錯覺的。我于是給同學們教了標調(diào)兒歌:有a不放過,無a找oe,iu并排標在后。學“ie”時教了“椰子樹上椰子多,左 i 右 e ie ie ie”,學“an”時教了“我愛北京天安門,左 a 右 n an an an”。
聲母是拼音的開端,為了讓學生對學拼音產(chǎn)生好印象,在學聲母時,我讓學生們帶著快樂的心情學了記憶聲母的順口溜,這樣不僅讓學生對學習漢語拼音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同時也使學生的語言得到了發(fā)展。使得學生能在快樂中認識23個聲母,而且對拼音留下了好印象。在復習聲母時,為了學生能夠區(qū)分容易混淆的聲母,我根據(jù)學生愿意動口,不愿動手這一特點,讓學生自制聲母卡片進行玩卡片的游戲,在整個游戲中,我始終關注一年級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興趣,減少重復,機械的發(fā)音練習。
除此以外,為了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還可以發(fā)揮想像編造故事,吸引學生。
在教學翹舌音zh、ch、sh、r時,考慮到這四個聲母的讀音是學生學習的難點,可特意安排一個小游戲的情境活動。今天啊,有四位客人來我們這里做客,依次出示四位“客人”,即頭戴zh、ch、sh、r頭飾的四個學生客人來了,我們要打招呼啊,今天這幾位客人的名字很特別,叫的時候要把舌翹起來(引導學生跟著老師讀zh、ch、sh、r,當學生會讀之后,就請客人<學生戴頭飾>進門,請進門的過程中又鞏固了zh、ch、sh、r的認讀)。在招待客人的過程中既訓練了口語交際能力,又加強了zh ch sh r的認讀。學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多讀多練,輕松有趣地突破了翹舌音認讀的難關。
以多種形式的游戲和有趣的活動來組織漢語拼音的學習,如“猜一猜”即看口形猜韻母,根據(jù)音節(jié)猜圖畫等;“傳一傳”即一個接一個把看到的音節(jié)傳下去;“變一變”即用電線折成字母;“玩一玩”即出卡片,一生出聲母一生出韻母,拼成音節(jié)讀出來,誰讀得快又準,誰就贏了;“考一考”即拿卡片去考別人等。通過趣味性強的游戲和活動,學生對字母的音、形掌握得更牢固,對音節(jié)的拼讀積極性更高,學得輕松,練得扎實。
在學習拼音的過程中,還可以讓學生用肢體來演示字母,用小手來做做字母,用身邊可利用的東西來擺擺字母,用橡皮泥來捏捏字母,用紙來制作拼音卡片等,讓抽象的拼音字母變得形象直觀、可以觸摸,使學生感受到拼音字母就在我們的周圍。這種手腦并用的學習方法,既培養(yǎng)了動手能力,有開拓了思維,發(fā)展了學生的觀察力、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是一種綜合性的教學手段。
由于智力發(fā)展、思維能力等的個體差異,學習漢語拼音時有些孩子接受得快,有的孩子接受得慢,教師面對面輔導的時間有限,那又改如何做到培優(yōu)又輔差呢?課堂上我通常采用學生互幫互學的學習方式,主要以“一幫一”為主,有同桌互讀的,有四人小組互讀的,在互讀的過程中引導優(yōu)生教差生,差生學優(yōu)生,培養(yǎng)了學生的合作意識。課后還讓優(yōu)生帶差生看拼音讀物,既提高了優(yōu)生的拼讀能力,增設了他們學習課外知識的渠道,又帶動了差生,提高了差生拼讀積極性。
為掌握好復韻母,在復習過程中,我注重了進行訓練,設計了三步:讓學生發(fā)現(xiàn)——探究——實踐,使學生發(fā)現(xiàn)復韻母的發(fā)音和它組成之間的關系,從而掌握復韻母的發(fā)音方法,突破教學難點,我還運用了新課程理念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指導學生學習復韻母,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注重寓教于樂,運用各種小游戲,激發(fā)學生的興趣,使學生達到樂學、愛學。
美國哈佛大學教授霍華德?加德納認為在人的一生中,這些智慧不斷受先天及后天的影響啟發(fā)或開閉,而教育最主要的目的,不只是在知識的傳授上,更是在發(fā)掘并引領這些智慧的發(fā)展。因此,我嘗試著用多元智慧理論結合教科書來指導漢語拼音教學。激活孩子不同的智慧,活躍課堂氣氛,調(diào)動他們自主學習的積極性,使抽象枯燥的拼音符號變得具體可感,學生易于接受也樂于接受。
聯(lián)系生活多渠道學習漢語拼音,語文學習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課程來源生活,生活即課程,課程即生活,讓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養(yǎng)成隨處見到拼音就讀一讀的習慣,這樣逐漸加強拼音的拼讀能力。漢語拼音本身就是學習漢字的工具,因此漢語拼音學習應該重在運用。在學完了全部聲母之后,讓學生為身邊的一些物品標上音節(jié)做成卡片,然后貼在上面,給學生營造出拼音學習的氛圍,讓學生時刻能見到拼音,在多看多讀中熟練掌握音節(jié)的拼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