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棗強縣第二中學 阮 云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xiàn)”。多讀書,能使我們的思維盡情地飛翔。因為閱讀好比“隱形串門”,可以足不出戶,隨時隨地與古今中外、名家學者求教和暢談,領略他們異色彩紛呈的精神世界的同時,通三界(過去、現(xiàn)在、未來)、開心竅、長智慧、提修養(yǎng)。
信息技術如此發(fā)達的時代,可讀內容之廣,涉獵內容之泛空前絕后。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如何把自己閱讀所得恰如其分的運用到自己的教學實踐中來,即是一門技術更是一項藝術。我在作文教學中嘗試了一二,略有所得。
趙本山小品中有一題目:樹上騎個猴,樹下一個猴,一共幾個猴,“2只猴”。錯,是“樹上7個猴,樹下一個猴”一共應是8只猴。也不對,樹上那只猴懷孕了,應是3只猴。如果樹下那只猴也懷孕了呢,就是4只猴,也許是9只猴……學生一下子思維就活躍了,答案都有道理,這就是讀的魅力。把小品中的內容移植嫁接到作文教學中,起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同樣是外貌描寫,朱自清抓住了父親的“背影”,魯迅抓住了藤野先生八字胡須和眼鏡,都德抓住了韓麥爾先生的服飾,他們相同的地方就是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寫法。所以在作文教學中,讓學生通過讀小品這一有意思的形式,學會讀學過的作品中相同部分,學會“三維思考”。這樣,學生在會讀的基礎上,學會了思考,何樂不為。
有詩云“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同一座山,從不同的角度、不同時間看,結果卻完全不同。是不是很神奇,除了贊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文人墨客們寫作時思考的魅力。分析作文、寫作時道理相同。既然說到山,郭煦寫過“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而許古的“夜山低,晴山近,曉山高”,張養(yǎng)浩的“云來山更佳,云去山如畫,山陰云晦明,云共山高下”。就是因為春夏秋冬時令不同,而描繪出“如笑、如滴、如妝、如睡”的情態(tài),也是由于“曉、夜、晴”時間的不同,對山遠近高低的感覺不同、或明或暗、變化多端、姿態(tài)各異。那在作文時,如何做到這一點呢?我是這樣做的,電視公益廣告《關愛老人》時有一鏡頭,老人吃餃子時,再別人詫異的目光中把餃子裝進了口袋。同學先是不解,甚至覺得匪夷所思,為什么要把餃子裝進口袋?還能吃嗎?我一點撥,每對父母在自己孩子小的時候,無論什么事都先想著孩子,因為他們愛自己的孩子,老了老了,即使自己忘了家在哪,心中唯一不忘的仍是自己的孩子,無論此時孩子有多大??蓱z天下父母心,他們一生中愛自己的孩子勝過愛一切,包括自己的生命。講到這兒,學生們恍然大悟。學生在讀古詩、讀公益廣告的同時,學會了換一個角度去思考,這樣寫出的作文,更能體現(xiàn)出父母的無私偉大,而且文章更有創(chuàng)意。
在多年的作文學習創(chuàng)作過程中,學生們的思維已形成了固定的框架,如寫親情,大多數(shù)學生的第一反應是下大雨孩子生病,父母冒雨背孩子去醫(yī)院,殊不知時代變了,思維也必須跟著創(chuàng)新,打個的,坐出租車更方便快捷。所以讓學生們打破已形成的思維定勢,另辟蹊徑,寫既符合現(xiàn)實又有創(chuàng)新的文章勢在必行。在實踐教學中,我找到一系列諸如此類的范文與學生共同閱讀、欣賞、分析?!丁白骼O自縛”新說》中,小作者認為蠶吐絲作繭,把自己圍在里面是自知自覺的,為的是圓一個飛翔的夢。它躲進自己筑的“小窩”醞釀修煉,“功德”圓滿之日,正是破繭而飛之時,道出“作繭”并非“自律”,而是“自勵”。學生們聽得津津有味,并連連點頭,趁熱打鐵,給學生布置類似“班門弄斧”“近墨者未必黑”等的作文練習題目。經(jīng)過多次訓練,學生們對閱讀著了迷,班級內掀起了一股讀《中學生滿分作文》熱,這樣,對學生們興趣作文、快樂作文大有裨益。
學生對作文感興趣了,并在作文中有了前所未有的興趣,其積極主動性也就隨之被調動起來,這時就鼓勵學生自己出題,全班討論爭辯,以發(fā)展他們的思維能力,提高他們的寫作能力。
記得有次上課時,上課鈴都打響了,還有個別學生在說話,我隨口說了“1、2、3、4、5、6、7”幾個簡單的阿拉伯數(shù)字,讓學生即興討論,而且必須和寫作有關。意想不到的是同學們的討論結果。
這代表著一星期。在這七天里,你的生活學習內容肯定不同。每天把自己所見、所聞、所感、所悟用日記形式加以記錄,既是一筆無價的精神財富,又豐富提高了自己的寫作。
7個人。白雪公主和7個小矮人演繹了人間真善美。宿舍里7個姐妹兄弟組成了一個不是兄弟勝過兄弟姐妹的家。
班里7個任課老師,勤勤懇懇、兢兢業(yè)業(yè)和全班同學共同努力,創(chuàng)造了710班一個又一個輝煌。
家庭中7口人,你敬我,我愛你,其樂融融。
印象深刻的7件事,按主到次加以敘述,或悲或喜。
含有這7個數(shù)字的歷史事件。
同學們的討論仍在熱烈進行,出乎我的意料,又是那么水到渠成。同學們逐漸已養(yǎng)成了一個在閱讀中思考的習慣。
閱讀如一片汪洋,我愿似一葉扁舟,帶領我的學生們一起盡情暢游。作文是體現(xiàn)學生的文字表達、知識儲備、生活積累和思考水平的一種形式,也是對學生進行觀察力、記憶力、想象力、思考力等綜合訓練的一種途徑。但我相信在平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多閱讀,并學會閱讀,學會思考;在閱讀和思考中受益無窮,讓作文不再無味,并非只是個傳說。閱讀的盡頭是快樂,快樂課堂,快樂作文,快樂你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