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商洛市鎮(zhèn)安縣第二小學 袁仁義
《義務教育小學科學課程標準》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每一個實驗操作活動都是學生探究科學的學習過程。那么培養(yǎng)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實驗習慣完成每一個探究活動就得從“講清”與“聽清”開始。
第一,教師要講清實驗器材的使用方法。學生和每種器材第一次見面,大多都是非常陌生的,需要教師講清并演示這種儀器的使用方法,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在實驗中正確操作,防止學生實驗時身體受到傷害或者造成儀器損傷。例如在使用溫度計時,老師要講清怎樣拿,桌子上該怎樣放,用好后應該怎樣整理等。在使用酒精燈時講清怎樣點燃,用哪一部分的火焰加熱,怎么熄滅,假如發(fā)生不小心把點燃的酒精燈弄倒了桌面起火時怎么處理等。總之,教師必須細心講解實驗儀器的使用方法,才能保證學生去正確操作實驗,養(yǎng)成正確使用儀器和愛護儀器的習慣。
第二,教師要講清實驗目的、實驗方法與步驟、注意事項等有關指導實驗的內容,發(fā)揮教師在學生科學探究中的指導作用。因為“講”和“聽”是相對而又相互聯(lián)系的過程,只有學生聽清了并弄明白了為什么做實驗、怎么做實驗、實驗中要注意些什么等問題時,學生在實驗中就能積極動手,探尋出實驗的結果。例如,在教科版五年級下冊《擺的研究》中,探究“單擺的擺動快慢與什么因素有關”時。學生會提出單擺的擺動與擺幅、擺繩的長短、擺錘的輕重等因素有關的猜測。如果在一節(jié)課的時間內通過三個探究實驗來驗證這些假設。這時教師的講清與學生的聽清就顯得尤為重要。比如在第一個“擺的擺動次數與擺幅的關系”實驗中,老師要講清通過連續(xù)觀察與記錄同一個單擺在30秒中每一個10秒擺動的次數與擺幅的變化來驗證學生實驗前的猜想,要控制擺繩長度、擺錘重量兩個量不變。學生聽清了實驗要求后,很快通過實驗觀察和對數據的邏輯推理,得出“同一個單擺擺動的次數與擺幅沒有關系”的實驗結論。同樣,后面的兩個實驗開始之前,教師和學生一定要通過討論弄清每個實驗所控制的不變量和需要改變的量,確定出實驗的步驟,這樣實驗就會變得簡單,易于操作,不至于出現學生忙亂的實驗而影響教學效果。
第三,培養(yǎng)學生把話講清。學生在小組實驗和全班交流匯報中,能講清實驗前的假設、初步擬定的實驗步驟、觀察到的現象與獲得的實驗結論,這樣其他同學在聽清的基礎上才能進行實驗的真?zhèn)闻c對錯的判斷。比如在“水的熱脹冷縮”實驗中,先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科學知識儲備情況做出猜測和實驗計劃,小組內充分交流后,在全班匯報時,能用“我們小組猜測水能熱脹冷縮。比如在……看見水膨脹了,在……看見水的體積收縮了”“我們小組的實驗計劃與步驟是先在裝滿水的試管口蒙上氣球皮,然后給試管里的水加熱……”,在總結匯報實驗結論時“我們小組的實驗發(fā)現是水有熱脹冷縮的性質”。這樣,學生在小組內都有發(fā)表各自見解的機會,在小組內思維進行碰撞,大多數人或者全體學生形成了共識,在全班交流時就會避免一人一個看法,一人一個說法,很難在短時間內形成共識。當然對于個別學生在小組內的意見不能統(tǒng)一時,教師可以用“誰還有不同的看法與想法請?zhí)岢鰜怼?,老師和學生一起對個別學生的見解進行答疑。比如,在做完“水的熱脹冷縮”實驗之后,就有學生提出“既然水有熱脹冷縮的性質,為什么在冬天水管里的水結冰了,冰在融化時水管會破裂呢?”這個問題正好補充了“水在4℃以上時是熱脹冷縮,在0℃至4℃之間是熱縮冷脹?!钡奶匦?。
第四,及時評價學生聽講與發(fā)言情況?!缎W科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科學課程的教學評價主要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fā)展,因此評價就不能僅僅在學習過程結束后再進行,而必須伴隨于教學過程之中。這就需要教師隨時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與反應,及時給予必要的、適當的鼓勵性與指導性的評價。比如評價“XX同學在細心傾聽老師講話或同學的發(fā)言”“XX小組整理儀器最快”“XX小組實驗時像科學家一樣安靜實驗,認真觀察。”等。教師通過及時的、正面的評價與引導,逐步培養(yǎng)學生形成了良好的實驗習慣和聽講習慣。
第五,講清小組實驗中每個組員的職責。小學科學實驗中,由于受實驗器材等多方面條件影響,大多數實驗都是在小組實驗中進行的。因此,教師在實驗前指導建立實驗小組能真正保證實驗的順利進行。比如根據實驗室桌椅的排座,師生一起討論安排4人一組或者8人一組。然后教師講清組長、實驗員、記錄員、匯報員等每名小組成員的職責,職責固定不變,但小組內人員分工可以不斷調整,讓每一名學生的能力都得到鍛煉和提高。這樣職責明確,實驗任務明確,實驗時人人參與其中,學生的實驗習慣得到培養(yǎng),實驗也會達到預設效果。
總之,教師和學生在實驗中是一個共同參與探究的過程。教師的指導作用就得依靠“講清”來體現,學生實驗效果只有建立在“聽清”的基礎上才能完成的更好。因此,“講清”與“聽清”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實驗習慣的基石,也是培養(yǎng)學生在科學探究學習中形成科學素養(yǎng)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