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鳳
(廣東省樂昌市婦幼保健院 婦產(chǎn)科,廣東 樂昌 512200)
深靜脈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是指血液在深靜脈腔內(nèi)由于各種病因?qū)е虏徽5哪Y(jié),可以阻塞靜脈管腔,引起靜脈回流障礙。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即血液高凝狀態(tài)、血流緩慢和靜脈壁損傷[1]。若無法及時治療,易造成嚴重后遺癥,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情況嚴重的會威脅到患者生命健康。所以術后患者盡早進行預防、診斷及治療對該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義。本院為降低婦科疾病患者術后發(fā)生下肢靜脈血栓的幾率,對35 例患者施行了無創(chuàng)傷的伯格運動,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將2012年11月-2014年12月在本院進行手術治療后的婦科疾病患者75例納為本次研究對象,按照術后康復干預措施不同分成對照組30例和觀察組35例。對照組患者年齡20~81歲,平均(54.2±7.6)歲;體重47~68 kg,平均(59.2±4.6) kg;子宮肌瘤8例,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4例,卵巢良性腫瘤7例,卵巢癌5例,子宮內(nèi)膜癌4例,子宮頸癌2例。觀察組患者年齡21~83歲,平均(53.9±7.9)歲;體重45~70 kg,平均(59.5±4.3)kg;子宮肌瘤10 例,子宮內(nèi)膜異位癥6例,卵巢良性腫瘤6例,子宮頸癌3例,卵巢癌6例,子宮內(nèi)膜癌4例。兩組患者年齡、體重、疾病類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所有納入的研究對象均無手術禁忌證,同時排除:①近期服用過影響血流動力學藥物的患者。②嚴重心腦血管疾病以及造血系統(tǒng)疾病患者。③肝腎功能異?;颊?。④過敏體質(zhì)以及對手術無法承受的患者。⑤半年內(nèi)罹患過下肢靜脈血栓疾病患者。⑥精神異?;颊摺"呷焉锲诩安溉槠诨颊遊2]。本次研究均告知患者本人及家屬,同時簽訂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采取傳統(tǒng)翻身法,在術后臥床期間定時指導翻身轉(zhuǎn)換體位,間隔2 h/次,術后1 d內(nèi)鼓勵患者盡早下床活動,并漸漸增加活動強度及次數(shù)。觀察組用伯格運動訓練,具體操作如下:患者術后保持平臥位6 h,將下肢抬高超過45°同時保持1~2 min,再對膝關節(jié)進行屈伸、內(nèi)收和外旋,接著做足踝關節(jié)旋轉(zhuǎn)、內(nèi)外翻、屈伸、并趾和分趾運動,然后水平放置踝關節(jié),以雙足交替完成。術后24 h內(nèi),囑患者維持平臥位,交替抬高下肢45°并維持約2 min,放平后協(xié)助患者于床邊坐立,雙下肢自然下垂維持約3 min,隨后再水平置放約2 min,并同時聯(lián)系足踝關節(jié)的旋轉(zhuǎn)、屈伸、內(nèi)/外翻和并/分趾等。練習次數(shù)≤10次/d,根據(jù)患者恢復情況漸漸增加次數(shù)與鍛煉強度。
①記錄兩組患者在術后發(fā)生下肢靜脈血栓比例以及住院時間。②于兩組患者干預結(jié)束后行血漿黏度、血細胞壓積和血漿纖維蛋白原檢查[3]。
本研究中應用SPSS 18.0統(tǒng)計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對照組發(fā)生術后靜脈血栓率為6.7%;觀察組發(fā)生術后靜脈血栓率為0.0%;觀察組患者發(fā)生靜脈血栓率及住院時間均顯著少于對照組(P<0.01),見表1。
兩組患者干預后的血漿纖維蛋白原、血細胞壓積和血漿黏度均有所改善,但觀察組改善程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干預后的效果及住院時間比較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漿纖維蛋白原、血細胞壓積和血漿黏度比較 (±s)
表2 兩組患者干預前后血漿纖維蛋白原、血細胞壓積和血漿黏度比較 (±s)
注:?與對照組比較,P <0.05。
組別 例數(shù) 血漿纖維蛋白原/(g/L) 血細胞壓積/% 血漿黏度/(mPa·s)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 30 42.3±7.2 39.6±6.5 1.9±0.2 1.8±0.1 3.6±1.4 3.7±1.1觀察組 35 41.7±7.9 36.1±5.3? 1.9±0.1 1.5±0.2? 3.5±1.3 3.1±0.6?t值 0.317 2.391 0.000 7.450 0.298 2.782 P值 0.751 0.019 1.000 0.000 0.766 0.007
婦科疾病實施手術的大多是中老年患者,由于其體型偏胖,再加上麻醉后出現(xiàn)的周圍血管擴張以及術后臥床導致的血瘀等,都是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此外,婦科手術的實施范圍通常較大,對周圍組織、血管造成一定損傷,極易導致血小板凝集,纖維蛋白、紅細胞沉積,最終導致血液處于長時間高凝狀態(tài)。以上因素均會造成患者術后形成深靜脈血栓?;颊呤中g后由于臥床,使得下肢的肌肉持續(xù)處于松弛狀態(tài),血流速度因而減慢,特別是腓腸肌的靜脈竇內(nèi)的血液流動是借助肌肉的收縮而流向心臟,因此腓腸肌靜脈叢是多數(shù)深靜脈血栓的始發(fā)部 位[4]。
術后指導伯格運動,不僅能幫助患者改善局部血流,還有利于腓腸肌的節(jié)律性收縮,有效避免了靜脈血瘀滯,良好改善術后因臥床導致的血流緩慢而形成靜脈血栓這一高危因素[5]。觀察組結(jié)果顯示:采用伯格運動后,患者血漿黏度、纖維蛋白原指數(shù)和紅細胞壓積相比對照組的下降趨勢更為顯著(P<0.05),且觀察組無1例患者出現(xiàn)下肢不適等臨床癥狀,發(fā)生下肢靜脈血栓的比例與住院時間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伯格運動的優(yōu)點是方法簡便、非創(chuàng)傷性、經(jīng)濟且安全可靠,能夠達到預防治療的目的。
干預要點包括以下幾方面:①術前應向患者及家屬積極的進行健康宣教,使患者及其家屬能夠掌握伯格運動的要點,最好可以指定一位家屬專門負責,如果有陪同護工的話要可教會護工掌握。若術后患者無法自主運動,干預人員便要督促家屬或護工來幫助患者做運動,患者如果能夠自主運動,則讓患者自己做,干預人員或家屬從旁協(xié)助,切記要持之以恒2 h/次,并鼓勵患者及早下床活動。②如果是需要進行長期靜脈輸液的患者,則要避免反復穿刺同一個部位,并要避免刺激性及藥物高滲液體從下肢靜脈輸入。③注意觀察患者雙下肢的皮膚溫度變化,術后要定期測量下肢的周徑來判斷其有沒有發(fā)生進行性腫脹,要重視患者主訴的癥狀如下肢疼痛等,若患者出現(xiàn)了胸痛、血壓降低以及呼吸困難等癥狀,需要及時正確指導其取平臥位,避免大動作反動、深呼吸或咳嗽,并盡快通知責任醫(yī)生,及時采取搶救措施[6]。④對于已出現(xiàn)下肢深靜脈血栓者,應抬高患肢促靜脈血流,處于急性期患者應絕對臥床,禁止身體大幅度活動、患側(cè)皮膚按摩、停止伯格運動,避免大力排便,以免血栓脫落致動脈栓塞而致死。
綜上所述,對婦科疾病手術后的患者施行伯格運動能有效防止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fā)生,有效改善了患者的血流動力學,該方式安全可靠、經(jīng)濟無創(chuàng)傷,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1] 馬金巧, 羅勁竹. 臨床干預對婦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 [J]. 西部中醫(yī)藥, 2012, 25(8): 105-107.
[2] 劉玉華. 臨床干預對婦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當代醫(yī)學 , 2013, 22(31): 115-116.
[3] 黃秀麗. 婦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及干預對策[J]. 吉林醫(yī)學 , 2014, 35(10): 2232-2233.
[4] 黃小鳳, 張茂玲, 姚瑛, 等. 婦科術后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病因分析與預防措施[J]. 中國當代醫(yī)藥, 2012, 19(12): 100-101.
[5] 許月娥. 護理干預對婦科術后下肢靜脈血栓形成的影響[J]. 中國美容醫(yī)學 , 2012, 21(16): 353-354.
[6] 詹麗香. 婦產(chǎn)科術后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預防和并發(fā)癥的干預體會 [J]. 醫(yī)藥前沿 , 2013, 17(8): 220.